打造区域IP,华北五省“共同市场”前景无限
美酒邦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打造区域IP,华北五省“共同市场”前景无限

  华北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包含的地域有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在地理关系、市场开发与产品诉求上,华北五省市酒业有着诸多相近之处,在区域发展上更易形成优势互补、平衡协调、共同发展之势。优渥的地理环境与气候造就了独有的酿酒历史与酒业消费环境。

brand_alt_mark

  自2018年“中国酒业京津冀一体化品牌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到2019年“华北五省市高峰论坛”的隆重召开,再到第三届中国酒业华北高峰论坛的召开。多年来,在华北五省市区的成员企业和行业机构的共同推进下,华北地区“3+2”区域发展概念已经深入京津冀晋蒙五省酒业人心。在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区域发展势必将走出一条心的发展路线。


  随着国家采取多项措施支持消费,消费市场逐渐恢复活力。对于酒行业来说,2023年作为行业复苏大势逐渐成为共识,需求修复之下白酒产业上下游信心总体持续增强。与此同时,未来十年,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而作为中国老牌酒类产区的华北地区,在新一轮酒业竞争时代中国如何彰显特色,成为我们想要讨论的话题。


  -01-华北酒类市场表现


  相较于川酒、贵酒早已形成产区概念不同,华北酒类产区的形成,更多则是因为消费的共同性,在浓、清、酱的大需求中,华北产区酒类呈现出多元性。无法以香型优势作为区域主打的华北产区,如何打出差异化,想要解决这点问题,就先要滤清目前华北各地区酒类消费现状与产能。


  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核心城市,酒水市场容量巨大,向北京的经销商、终端店、消费者推荐、介绍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好产品,让有情怀有文化的好产品走进京城千家万户,在北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辐射影响华北乃至全国市场,增加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是北京作为酒类生产与渠道重要重要一环。

brand_alt_mark

  虽然在过去一年,北京的消费市场有着行业指向标的总体指标下降,但其主要因素是受疫情影响,市场购买力下降。另外,白酒术语、新标准颁布实施新白酒许可证验收细则即将实施,以及北京功能定位对白酒业的限制给酒企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北京白酒构成一定影响。


  但2023年在全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消费需求扩大带来的市场活力,无疑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为抓住发展机遇,推动北京酿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北京的消费市场具有天生的代表性。其自产的红星、牛栏山二锅头等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也都能在北京市场上找到自己家乡的名酒。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与多样包容的消费习惯造就了北京。


  天津


  天津是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市场特色。一方面,天津有着丰富的传统饮食产品,如独具特色的天津小吃和海产品等,这些特色食品是当地消费者和旅居消费者的首选。另一方面,早在2021年7月,天津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一起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现在,天津的许多商圈正在走上国际消费舞台,成为对接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吸引各地消费者的重要节点。

brand_alt_mark

  但也就因为天津的地缘优势,却对本土品牌带来挑战,天津的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对外来酒包容性大,中高端及高端白酒市场份额约25亿左右,占整个地区白酒份额的30%以上。地产白酒品牌的津酒与芦台春成为与之相抗衡的主流品牌。在口味需求上,天津白酒消费以浓香型为主,其次是酱香型和清香型,各种香型兼容。


  总体来看,天津白酒市场是个优质市场,但地产酒不够强势,消费者对外来酒包容性强,外来品牌进驻壁垒相对较低。同时,天津白酒市场容量较大,名优白酒消费氛围相对较好,所以中高档价位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在面对天津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的当下,企业在研发产品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天津消费市场的正循环发展。


  河北


  自古以来,“燕赵之地”的河北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河北白酒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河北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13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实现营业收入372.07亿元、利润总额45.77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的5.28%、18.02%,同比分别增长5.8%、-3.9%。项目建设投资方面,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0.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4%。其中酒的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9家,实现营业收入190.75亿元、利润总额1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32.5%。

brand_alt_mark

  2022年酒、饮料制造业入统产品中酒精、葡萄酒、蛋白饮料、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包装饮用水产量同比下降。酒精市场受原料价格上涨及全国政策差异等因素影响,产量同比下降13.53%;葡萄酒受疫情影响需求减少,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2.86%,啤酒、白酒、碳酸饮料受消费群体固有消费习惯拉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7%、2.96%、15.85%。


  据行业统计资料显示,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乾隆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郸丛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十里香股份公司、保定五合窖酒业有限公司、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7家知名品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约占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制造业的69.58%、71.92%。


  但在市场表现上,河北为偏好低度白酒的消费大省,市场规模约300亿元,消费价位仍集中于中低端。且竞争格局分散,呈现价位割据,省外品牌强势,地产酒区域割据,集中于中低端竞争。当前,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成效,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落地,河北经济发展边际提速。我们预计当地白酒消费有望迎来稳步升级。


  内蒙古


  内蒙古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同时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由于地域广阔,内蒙古的酒类生产形成了众多的特色品牌。而近几年,随着酒类消费量的下降,所有品牌面临着行业调整、消费升级、疫情冲击等压力,全国性名酒品牌加大了对内蒙古市场的下沉和资源争夺,区域性品牌面对核心市场成为“名酒重灾区”的的发展压力尤为明显,多方调整带来的内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凸显,如何突破自我,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已经成为当地酒企面临的共同课题。

brand_alt_mark

  从产业上来看,内蒙古白酒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在于产区打造,内蒙古依托东西部的生态粮仓,依托黄河等水系,依托草原、沙漠等特色环境,已经形成了诸如巴彦淖尔、宁城、科尔沁、乌海等多个核心酿酒基地。


  整体而言,内蒙古地区消费者消费习惯比较保守,即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虽然外地名酒的势头很猛,但地产品牌仍有相当部分的生存空间,并且在未来两年内并不会轻易被其他品牌击败;消费习惯上当地消费偏好清香、浓香、多数则以38度左右的低度酒最为普遍,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赤峰的一位经销商就认为消费者是培养出来的,在厂商培养下,赤峰市的52度左右的高度酒消费正在上升;内蒙古消费者消费水平西高东低,蒙西一带如鄂尔多斯、乌海等地曾经是内蒙古消费水平最高的地段,由此往东、一次从包头、呼和浩特到赤峰通辽递减,但是赤峰众多的人口和通辽不少数量的大型国企,使得这两地的民众白酒购买力也不低。


  山西


  数据显示,2022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33.4亿元,同比增长22.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收259.5亿元,同比增长18.8%;利润总额82.5亿元,同比增长35.5%。


  也正是双增,山西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制造业振兴计划,日前,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西省白酒产业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力争2023年年末,全省白酒年产量达到28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30亿元,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稳步增长,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

brand_alt_mark

  山西依托自身资源和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推进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特色专业镇发展壮大,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生产要素有效配置,形成区域产业协同、特色产业集聚、互为依托支撑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山西省还将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拓展产品销路,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


  而在五省市区中,作为大清香风口下行业发展趋势有着绝对地缘与酿造优势的山西,在香型的重点培育上近年的做法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清香白酒热度逐年走高,首先得益于龙头企业汾酒的引领和赋能。汾酒高速、高质的发展态势有目共睹,跻身“白酒200亿阵营”,成为行业头部重要一员无疑是其绝佳注脚。


  -02-重振消费时代 五省着手应共建发展


  从华北各省市区的酒类消费现象与问题来看,目前华北区域的生产企业在产量与产能上都能得以满足区域发展,但在市场份额上却都被外来品牌或多或少抢占着大多数份额。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酒饮料行业消费场景逐步恢复,购买力增强。

brand_alt_mark

  在一众品牌中华北区域的品牌想要脱颖而出就要从品牌提升、优势产能提升、优势产区集中化发展等诸多方面着手,打造属于华北五省市区的形象IP。同时,着手共同区域市场的建立,在川酒中国行、豫酒发展等诸多模式下,华北市区的特色品牌也应学会行程规模共同发声。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更新,高端、次高端产品需求旺盛,企业产品结构将继续升级,以高端、次高端酒为主导的产品结构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酒企将进一步为增强优质产能和储能、提高产品质量发力,从而提升企业自身议价能力。“独特、稀缺、个性化”的高端系列、“年轻、时尚、低度化”的年轻系列产品符合多元化消费需求,市场份额将有所增加。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23年第6期)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信息贵在分享,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