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酒,诗人谢宗可有首《酒旗》诗写得妙:“水村山郭酒初香,纻影青青字一行。垆畔低悬花雾湿,檐阴斜揭柳风凉。指挥意马冲愁阵,摇曳心旌入醉乡。惆怅步兵招不起,半竿空自舞斜阳。”酒旗通常用青布制成,元曲中又称之为“青旗”。现代人呼朋唤友地聚餐喝酒时,虽仍会有吟诗作画,但那也只是个别现象了。没了古人那种雅致文化的酒桌氛围,现代人剩下的只是热闹,着实令人为酒文化的失落感到些许遗憾,但前提是喝好白酒,那如何鉴别好白酒呢?具体介绍如下!
选购白酒的方法
1、选购地点
消费者在选购白酒产品时,应首先选择大中型企业生产的国家名优产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发现,名优白酒质量上乘,感官品质、理化指标俱佳,低度化的产品也能保持其固有的特风格。而小型企业生产的中低档次的普通白酒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以酒精加香精简单兑制的低档酒却冠以“XX大曲”、“XX老窖”等品名出售,不合格品主要来自这些企业产品。
2、看标识标注
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的白酒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在采购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不符合卫生要求,使酒类产品中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甲醇、杂醇油,饮用此类产品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危害人身健康。
3、改变白酒越陈越香观念
白酒产品并非“越陈越香”。低度白酒(通常指酒精度40°以下的产品)是我国当前白酒产品中的主流,它的发展是我国白酒行业遵循产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近几年来,低度白酒在存放一段时间后(通常需一年或更久,因酒而异)出现的酯类物质水解,并导致口味寡淡的问题已逐步成为白酒行业关注的焦点。
文化是白酒的精髓
酒脱离不开文化,尤其是白酒,甚至可以说白酒的主体就是文化,是文化赋予了白酒以生命。因此,白酒在市场上能存活,存活多久,完全取决于文化的生命力。白酒产品在突出文化内涵时要展现其蕴含一无二的深刻内涵。几乎每个区域市场的地产酒,都可以挖掘出浓郁的产品文化,这些都是地产酒品牌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
东北拥有特殊而悠久的文化历史,北大仓、北大荒、满族传统工艺、花园酒的古代金国传奇故事等,无一例外都是东北所特有的。对于东北白酒,如何将这些东北特有的文化底蕴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应该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如果忽略了地域文化的熏陶,那么只能沦为白酒市场简单、粗糙的产品,毫无光芒四射之效。另外,要培育产品文化特色,白酒产品消费价值的核心支撑是产品文化,整个东北酒在历史性传承文化方面很难形成强势的文化要素,不能够满足强势高端产品的需要,这也是东北酒为什么不能在100元以上市场有效开发的原因之一。
文化的价值在于把握和再开发,孔府家的“家文化”、沂蒙酒的“沂蒙小调”、酒鬼酒的“湘泉文化”都是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让自身特色文化扎根全国消费者心中,使品牌在整个中国白酒市场站稳中高档酒市场。但是文化因素不是导致整个东北酒弱势的最主要原因,东北酒企业完全可以在个性文化、情感文化方面得以弥补其在历史性文化和地域性文化方面的不足。
白酒的名称繁多
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注意: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低度白酒时,应选择两年以内的白酒产品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