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商务应酬,朋友聚会,自然少不了以酒助兴,然人在江湖,时常身不由己,酒度不分高低,酒质不分好坏,硬着头皮杯干为敬。对于一般人而言好酒与差酒的区别可能就是口感了,好的酒入口舒服,差的酒入喉刺激,难以下咽,因此,了解自己喜欢喝的酒很关键,那黄酒是怎么酿造的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黄酒的酿造步骤
1、原料选择
黄酒酿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白处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麦和水。酿造黄酒的大米应该米粒洁白丰满、大小整齐、夹杂物少。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淀粉含量越高越好。在生产时,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软质米。
酿造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优劣。一般要求所用的水要清洁卫生,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常用泉水、湖水、深井水和河心水。
2、米的精白
大米外层含有脂肪和蛋白质,影响成品质量,应该通过精白(碾米加工)把它除去,大米的精白程度可用精米率表示,一般要求精米率在90%,也可以直接以标一粳或标二粳作投料用米。
3、浸米
其目的是使淀粉吸水,便于蒸煮糊化传统工艺浸米时间长达18~20天,主要目的是取得浸米浆水,用来调节发酵醪液的酸度,因为浆水含有大量乳酸。新工艺生产一般浸米时间为2~3天即可使米吸足水分。
4、蒸饭
蒸饭目的是使淀粉糊化。目前一般使用卧式或立式连续蒸饭机蒸饭,常压蒸煮25分钟左右即可,蒸煮过程中可喷洒85℃左右的热水并进行抄饭。要求米饭“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
5、落罐发酵
蒸熟的米饭通过风冷或水冷落入发酵罐中,再加水、麦曲(原料米量的10%)、酒母(约发酵醪液体积的10%),使总重量控制在300~340公斤(按原料米100公斤为基础),混合均匀,品温控制在24~26℃。落罐10~12小时,品温升高,进入主发酵阶段,这时必须控制发酵温度在30~31℃,利用夹套冷却或搅拌调节醪液温度并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发酵一般要3~5天完成。
6、后发酵
经过主发酵后,发酵趋缓弱,即可把酒醪移入后发酵罐,控制品温和室温在15~18℃,静止发酵20~30天左右,使酵母进一步发酵,并改善酒的风味。
7、压榨、澄清
后发酵结束,利用板框式压滤机把黄液体和酒糟分离开来,让酒液在低温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层清液再经棉饼过滤机过滤,然后送入换热器,在70~75℃20分钟左右,杀灭酒溶中的酵母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也让酒体成分得到固定。后趁热罐装,并严密包装,入库陈酿一年。成品黄酒要求酒度在16%以上,酸度在0.45以下。
黄酒的主要种类
以黄酒中所含的糖份来说的话,黄酒可以分为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四个大的种类。其中干型黄酒的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0G/L,它的口味比较醇和、鲜爽、无异味。而半干型黄酒以加饭酒、花雕酒为主,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
半甜型黄酒的代表产品是善酿酒,半甜型黄酒采用的工艺比较独特。“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一般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除了按黄酒中所含的糖份来分类以外,黄酒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式,就是按产地分类,如代州黄酒、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封缸酒、山东兰陵酒、河南双黄酒等。
黄酒的古代别称
老酒——这是民间对黄酒普遍的称呼。因为绍兴酒的品性是越老越醇,越陈越香。南宋诗人范成大《食罢书字》诗中有“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在诗后,他自注云:“老酒,数年酒,南人珍之。”可见,“老酒”之名至少在南宋已经出现。黄汤——民间对黄酒的一种蔑称。
《元曲选·朱砂担》:“我则是多喝了那几碗黄汤,以此赶不上他。”迷魂汤——喝酒过多,醉醺醺,昏沉沉,像迷了魂一样,于是民间就称酒为“迷魂汤”,称醉酒者为“喝了迷魂汤”。妇女见丈夫酒醉回来,往往骂道:“哪里灌了迷魂汤?”
福水——绍兴酒营养丰富,具强身健体作用,一般老百姓认为有条件常饮酒是人生之福,因此称酒为“福水”。如鲁迅作品中就有“福人饮福水”之句。黄封——绍兴酒用黄泥封坛,如是贡酒则加以黄罗帕封口,故称“黄封”,“黄封”后也泛指美酒。
黄酒的药用功能
黄酒素有“西药之长”之美称,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中药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像开胃健脾、顺气消食的“药丸酒”;温阳,健脾利湿的“仙灵脾肉桂酒”;治风湿性,四肢麻木、筋痹的“五加皮酒”;主治反胃的“松节酒”等。
利用黄酒还可以做出味美具有医疗作用的食品,例如黄酒和桂圆或荔枝、红枣、核桃、人参同煮,不仅味美,而且具有助力,益补气血之功效,对体质虚弱,元气损耗等有明显,这种功能优势更是其它酒类饮品无法比拟的。
关于黄酒的制作方式,你会了吗?掌握好以上步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