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茅台酒色泽的认知,还停留在越老越黄的观点上,其实这并不完全准确。为什么茅台酒越老越黄,颜色发黄的酒才是好酒吗?本文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茅台酒为什么会变黄?
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的风格特点源于其“四高(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醇、高温流酒)两长”的独特酸造技艺。而联酮类化合物初始来源主要是“四高”工艺中的高温制曲。
从生化反应的角度分析,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从而生成联酮类化合物,使酱香型白酒带有晶莹剔透的微黄色泽;同时还可以赋予酱香型白酒突出的酱香、幽雅的芳香和舒适的烘焙香,起到了丰富酱香型白酒酒体风味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在酸性环境下会生成有色的产物,比如丁二酮等,它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的物质,从而让酱香型白酒看起来色泽晶莹微黄。
茅台酒的生产历经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其中下沙至二次酒生产时,高温大曲的使用量比较少,因此一、二轮次酒基本上都是无色的。
到三次酒之后,高温大曲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再加上前几轮次的曲料累积,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有色产物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从而使三至七次酒的色泽逐渐变为微黄透明。
茅台酒在进行勾调前要进行长达三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贮存,经过勾调工序之后,茅台酒还要再经过半年左右的贮存才能包装出厂,所以,其出厂时就已有5年的酒龄。
在这个过程中,酒体内部仍然在进行着极其缓慢的美拉德反应,使其中的有色成分含量继续缓慢增加。
刚刚出厂的茅台酒看起来是接近无色透明的微黄,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酒液中美拉德反应的继续,茅台酒的微黄颜色还会继续加深。
茅台酒是不是越老越黄?
很多人都认为茅台酒越老越黄,越老越黏稠(俗语拉粘),其实一瓶普通的茅台酒出厂的时候颜色只是微微有一点黄,但茅台酒是有生命的,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存放,瓶里酒的颜色会发生很大变化,慢慢从当初的微微黄,放个三五年后变成微黄,十几年以后再变的很黄,几十年以后就会变成微微有点绿的黄,而并非是越老越黄。
决定茅台酒颜色的因素有哪些?
茅台酒色泽变化的过程非常复杂,酿酒原料、制酒工艺、微量成分及储存时间等,都是酒液变黄的前提。
1、酿酒原料:当地有机红缨子高粱,含有天然的黄色成分——花黄素。当固态发酵的温度较高,发酵的时间较长,加上蒸馏后的原酒贮存时间又较长时,花黄素便使酒液呈现微黄色。
2、制酒工艺:茅台酒的重要制酒环节有高温发酵。发酵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法国化学家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一种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是引起酱香高温大曲变色、发黄的重要原因。
3、微量成分:优质酱香酒生产都是按季节规律两次投料,且大多贮存三年以上,所以酱香型酒微量成分远比其它香型白酒复杂,像茅台酒的微量成分多达1400多种,其中酯类、杂醇油或者类黑精色素,都会使酒液呈微黄色。
4、时间沉淀:茅台酒酿造完成后,先入库贮存3年以上。酒库贮存期间,基酒会生成一些黄色油状联酮类化合物;另外由于蒸馏出的基酒中的一些成分也在进行缓慢的美拉德反应,使酒液的黄色慢慢加深。
以上就是茅台酒发黄的相关内容,不过我们也要心生警惕,不要看到发黄的酒就认为是老酒。现在有部分有无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有时会在白酒中加入焦糖色剂进行勾兑,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老酒,从而谋取暴利。对于这样的老酒,还是不喝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