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溪笔谈晏元献公为童生时任宗朝卒至大用
①至阙下就试 ②杜门读书 ③受命为东宫官
2,当涂昆弟是什么
涂同途,当途:当权主事者;昆弟:兄弟。
意思就是 “当权者的亲属”
3,昆弟具体指的是什么
昆 kūn 〈名〉 (1) 哥哥,胞兄 [elder brother] 昆,兄也。――《广韵》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诗·王风·葛藟》 昔有昆弟三人。――《列子》 (2) 又如: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玉(对别人兄弟的敬称)昆友(兄弟和朋友); (3) 子孙,后代 [progeny] 虞、魏之昆。――左思《吴都赋》 昆弟 kūndì [elder and younger brothers;brothers] 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昆弟,四体也,故昆弟之义无分。――《礼仪·丧服》 贵昆弟友爱之情 另外,古代用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这种排行。
搜一下:昆弟具体指的是什么?
4,赵盾为法受恶作文8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①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孔子闻之,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②,良大夫也,为法受恶③。惜也,出疆乃免。”(《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书:这里指史册记载。②宣子:即赵盾。③恶:这里指蒙受冤屈。
1.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① 伏 甲 将 攻 盾 ② 故 为 弑 易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盾遂奔( ) ② 伏甲将攻盾( )
③ 赵盾素贵( ) ④ 反不诛国乱( )
3.翻译句子。(4分)
①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
②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5,虽处世不交人事惟共亲知弦译文
晋书·阮咸传》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虽处世不交人事,惟共亲知弦歌酣宴而已。与从子脩特相善,每以得意为欢。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群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籍弗之许。荀勖每与咸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及也,疾之,出补始平太守。以寿终。二子:瞻、孚。《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阮籍〉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官至步兵校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检,而毁几至灭性。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得与言,昶叹赏之,自以不能测也。太尉蒋济闻而辟之,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余,爽诛,太傅及大将军乃以为从事中郎。后朝论以其名高,欲显崇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译文《晋书·阮咸传》阮咸精通音律,又会弹琵琶。即使处世也不交结人事,只与亲朋知己弹琴唱歌饮酒作乐罢了,与侄儿阮修特别要好,每每以得意为快乐。其他阮家人都在饮酒,阮咸到来,同族人共聚一起,不再用酒杯斟酒,而用大盆装酒,围坐一圈,开怀畅饮。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盆中的酒,阮咸直接凑上去,与猪一道喝。叔伯兄弟没有谁不以豪放豁达为美行,阮籍不同意这种做法。荀勖常常与阮咸讨论音律,自以为远远赶不上他,因此嫉妒,让他出补始平太守,直到寿终。阮咸有两个儿子:阮瞻、阮孚。同源典故兵厨 兵厨佳酿 嗜酒步兵 爱酒步兵 步兵 步兵厨 步兵爱酒 步兵校尉 步兵橱 步兵觞 步兵酒 步兵饮 步兵饮酒 为酒求官 军厨酒 阮步兵 阮氏酒释义"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用典示例唐 岑参《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诗:“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宋 苏辙 《戏作家酿》诗之一:“ 嗣宗 尚出仕,兵厨可常到。”宋 吕颐浩 《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金 元好问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绿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对 阮氏酒 仍有疑问? 去百度知道提问专题科幻电影:大人的童话专题《风中女王》背后的历史故事专题世界各地最难以下咽的美食
6,邑丈人有只市而醉归者的翻译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是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吕氏春秋·疑似》) 【注】①部,即“乡”。②孽,妖孽,怪异,这里作动词用,即遇到妖孽了。③端,故意。 (译文)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对于今人疑惑的相似的现象,不能不审察清楚。审察这种现象,一定要找适当的人。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
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是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吕氏春秋·疑似》) 【注】①部,即“乡”。②孽,妖孽,怪异,这里作动词用,即遇到妖孽了。③端,故意。 (译文)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对于今人疑惑的相似的现象,不能不审察清楚。审察这种现象,一定要找适当的人。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
楼主,你是要全文的翻译吗?又或是这句话的翻译~~? 不管了。。全部给你吧~~如果你是要这句话的翻译,那就看译文的第二个句子~~ ————————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对于今人疑惑的相似的现象,不能不审察清楚。审察这种现象,一定要找适当的人。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
7,文种的故事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文种没听范蠡的劝告,在越国称霸时留下。结果勾践对他说:“先生教我七种杀人方法,我只用三种就灭了吴国,剩下的就在先生身上试验吧!”文种只好自杀了。
《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解剑而坐道:“寡人闻之,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子有七术,寡人行其三,而吴已灭,尚余四术,安所用之。”文种答道:“臣不知所用。”
越王道:“愿以四术为寡人谋吴之先人于地下,可乎?”
言毕,升舆而去,遗佩剑于座。
(2)拿原文吧。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勾践灭吴》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动身出使吴国。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噽,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您。”太宰噽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且切磋磨砺义理。对前来投奔的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遇到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灭掉了吴国。
(3)
伍子胥(?——前484)春秋末年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其父伍奢为楚国大夫。
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楚平王杀。他逃往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年)为阖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今苏州城)。周围四十七里”;整军经武,振兴吴国。公元前506年,与孙武率军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攻下楚国郢都,掘楚平王墓并拉出尸体,鞭打三百,以解杀父之恨。因功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立志报仇,于公元前494年率兵大败越军,俘获越王勾践,将越置于属国地位。期间,伍子胥屡次劝夫差杀勾践,拒绝越国求和,停止北上伐齐。不为夫差所用,渐被疏远,后夫差赐剑令其自杀,尸体被投人江中。吴县境内留有许多有关伍子胥的遗迹,如胥江、胥口、胥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