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白酒业普遍存在问题白酒浑浊是什么原因

本文目录一览

1,白酒业普遍存在问题白酒浑浊是什么原因

恭喜你买到原浆酒了,不过只是度数低点,冬季次温低了,40度以下的新酒都是浑浊的。酒体浑浊是粮食酒,酒体清澈是酒精酒。因为纯粮白酒含有酸酯等成分,酯不溶于水,所以呈浑浊状

白酒业普遍存在问题白酒浑浊是什么原因

2,酒类行业的问题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请问是啤酒还是白酒还是红酒 提问 白酒 回答 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白酒行业不被看好。酒企由于销量降低开始采取调整措施,采用高端白酒顺应市场价、发力中低端酒、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等,但并没有什么起色。于是开始进入重构。这不仅仅是对白酒形势演进的判断和结论,也是2022年及以后白酒发展的主线和方向。图片 自2021年底,由于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以及“禁酒令”以来,白酒市场的低迷状态依然在持续。如今经历了2021年一年的深度调整期,白酒行业2021年一季度业绩仍未见到好消息。白酒上市公司一季报中除了贵州茅台和夜郎古能保持量和利微增至外,其他白酒企业如皇台酒业、水井坊沱牌舍得等酒企的业绩下滑超过50%。一季报中五粮液甚至因接受经销商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购货,行业内酒企艰难处境由此可见一斑。 艰难处境下,酒企正在各出奇招试图挽救业绩。调整期伊始国内高端白酒普遍采用高端白酒顺应市场价、发力中低端酒、开拓网络销售渠道等调整措施,从产品价格、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进行调整。无奈政策对行业影响深远,业内多数酒企的业绩依旧处于下滑态势,酒企不得已需要出台更多措施以进行自救。图片 根据《2020-2021年中国高档白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为1226.20万千升,同比增长7.0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018.01亿元,同比增长11.2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04.87亿元,同比下降1.9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0.44个百分点。图片 除了整个行业的不景气以外,白酒行业领先的上市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2021年,白酒行业14家上市企业市值缩水了2552亿元。其中,贵州茅台年内市值缩水850亿元,五粮液市值缩水也超过600亿元;行业另一巨头洋河股份,2020年市值缩水接近60%,到2021年底市值不到500亿元,与高峰期的超过1600亿元相比,缩水超过1000亿元。图片 根据《2020-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尽管白酒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但仍处于增长期,仍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白酒作为重要的消费品,只要转变观念,拓展并做好市场,随着社会活动消费、商 商务活动消费、休闲消费和个人消费不断增加,白酒消费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白酒企业进入转型期,要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权责明确、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白酒企业的重构方向,主要包括消费重构、集中度重构、市场重构、平衡量重构、产品重构、产能重构、产权重构、产业重构等方面。图片 唯有高质量才能塑造好品牌,只有经得起社会检验的优质品牌,才能享受酱酒热潮的红利,谋得发展之机。如今,酱酒头部品牌取得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第二梯队品牌加紧崛起。在此背景下,夜郎古又将如何打造自身的优势? 夜郎古酒业地处赤水河中下游的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内,当地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河谷区域,红土地、赤水河、红缨子糯高粱、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优质酱酒产区优势。 提问 啤酒也怎么样呢 啤酒也怎么样呢 回答 夜郎古酒的前身是余家烧坊,余方强则是余家烧坊的传承人,世代以酿制酱香型白酒为生。不仅如此,从2010到2020十年间,余方强曾年荣获中国酱香酒酿酒大师奖、“中国酒都十大匠心人物奖”“优秀专家奖”“中国酒都·酱香酒匠”“高级勾调师”“高级品评师”等称号,是酱香型白酒领域的专家。在日常经营中,余方强亲自带领团队,严格把控夜郎古酒体质量。据他介绍,夜郎古酒坚持古法制曲,坚守传统的“12987”工艺,所酿出的酱酒,具有典型的花果香味,味觉优势突出。据了解,夜郎古核心大单品“大金奖”“大师级”“珍藏级”等产品,不仅聚焦中高端千元价位段,更有“神秘”进入了3000元价位的超高端市场,足见其对于产品和企业品牌的信心。 2020年中国啤酒产量达3411.1万千升啤酒发展历史悠久,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在酒精饮料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地位,我国是全球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自从啤酒传入中国,啤酒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图片生产方面,我国啤酒制造已处于成熟期,逐步加大技术研发,朝着中高端啤酒方向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啤酒产量呈下降趋势。2020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3411.1万千升,同比下降7.0%。图片山东为中国啤酒生产第一大省我国啤酒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位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除四川省外,啤酒生产和消费量在国内所占份额较低。华东地区啤酒发展相对较好,其中山东便是啤酒发展的佼佼者。2016-2020年,山东啤酒产量均在400万千升以上。2020年,山东啤酒产量为458.0万千升。图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啤酒生产十大省市分别为山东、广东、浙江、四川、河南、河北、江苏、辽宁、福建、黑龙江。其中山东以458.0万千升的啤酒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图片从产量分布来看,2020年,山东啤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13.4%;其次是广东、浙江和四川,2020年产量占比分别为10.5%、7.6%和6.4%。2020年,前五大省市啤酒产量占全国的43.6%。 更多6条 

酒类行业的问题

3,白酒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看

从全国评酒会取消,到白酒企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从山西朔州假酒案,到1998年央视标王秦池酒业的轰然倒塌,再到2012-2013年由酒鬼酒引发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同期国家又加强了对公款消费的管制,高档白酒消费一度一落千丈,白酒行业可以说几度经历波折。但是即便如此,白酒行业还是抓住了中国经济腾飞,消费升级的 历史 机遇,迎来了黄金十年,而以茅台为代表的中高端白酒上市公司更是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近期,茅台股票突破1130元,市值突破1.4万亿,整个白酒行业看上去完全是繁花似锦,给人如日中天的感觉!而白酒行业整体利润率都非常高,19家上市白酒企业毛利率最低的也在50%以上,暴利啊,这个行业家家都是现金奶牛。如同几年前一样,塑化剂事件一度让白酒一落千丈,那么未来白酒行业可能会遇到什么大问题呢? 一是政策性风险。茅台的市值暴涨,新高不断,这里面固然有茅台公司自身足够优秀的原因,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有机构抱团的因素,其实茅台已经接近庄股了。因此,市场上也不是没有怨言,尤其是贸易战背景之下,已经有人在讽刺地产+酿酒qiang国了。所以,未来白酒不是没有政策风险,这个行业超高的利润率,加上酒精对 健康 和 社会 的危害性,税务部门完全可以采用整体性加税的方式进行调节整个行业的利润,如果这么做的话,这个行业肯定会遭受到沉重打击,大家不要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可能,毕竟暴利行业加税,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案例。 二是行业风险。比如说,今年A股白酒企业新高不断,业绩也不断增加,但是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白酒行业不断提价的原因,因为白酒的消费量自从2016年以来一直是在下降的。就是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上 社会 发展越来越多元,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喝白酒了,未来随着白酒消费人群的萎缩,白酒行业可能也会慢慢陷入停滞。 以上两个问题可能会是白酒行业最大的问题,至于技术、成本什么的,从来都不是白酒行业关注的重点。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蒋老师观点:目前白酒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 产能过剩。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往的一个白酒品牌——青花瓷,在十几年前,青花瓷可是相当于现在的茅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属于白酒行业中的TOP1,那么为什么会没落呢?就是由于自身产品过多导致的手足相残。从一手遮天到过街老鼠,青花瓷是怎么一步一步把自己“杀”死的呢?下面我们将要谈谈“青花瓷”这个品牌没落的主要原因——产能过剩。 记得当时还在鼎盛时期的“青花瓷”可是多达几百种品类之多,其中窖藏的年份有10、15、20、30、40、45、50等等,这个窖藏年份大多白酒厂家都会标注,基本属于个空口号,营销嘛也比较正常,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除了窖藏年份,还有灌装日期,但这个词在酒圈中有很多争议,我们下文会讲到,所以一般叫它装瓶。而我们常说的82年拉菲,其实就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拉菲酒庄在1982年的装瓶的,也正是因为产能稀少,卖一瓶少一瓶,再加上拉菲的陈年潜力又无比巨大,种种原因导致的这款酒的价格居高不下,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物以稀为贵。 一般的酒厂,有了窖藏日期、装瓶日期,再加上合格的酒质,基本上就可以发售了,只要你舍得巨资包装自己的产品,维护自己的品牌,盈利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时的酒圈可是青花瓷集团可谓是一家独大,其地位就和现在的茅台集团差不多,甚至因为当时的人民消费欲望强烈,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其购买力可是非常庞大的,基本上哪家企业要是能够吸引到这些人群,谁就能立马翻身当“皇帝”。 但当时的青花瓷集团还不满足于现状,拼命地出新产品、新包装,也许是企业高层不满足于现有产品,又或许是想要推出新的产品来刺激消费者,攫取更多的资金,不管出于哪个原因,它失败了,而且,输的一败涂地。 为什么会失败? 当时的“青花瓷”集团做出了一个彻底的决定了他们命运的决策:换包装。 他们把同一款酒以同样的酒质、同样的酒标、同样的酒瓶通过更改颜色来刺激消费者,其中有最经典的蓝色酒标,发展到后面的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等等。 可惜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次上当,两次上当,第三次就不买你们的酒了,我们买五粮液、买茅台,当时的茅台还是贵州一家小小的酒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抓住了机会,几年下来突飞猛进,坐稳了白酒业的第一把交椅,可惜的是,纵观这几年茅台集团的发展,它似乎有意要走青花瓷集团的老路。 可以说“青花瓷”的失败完全是战略失误和错把消费者当成小白鼠所造成的产能过剩,你有“前科”,咸鱼翻身是不存在的,老老实实退出酒圈吧!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批判一下酒圈当中的某些无良商家。白酒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这些人群所引起的,并且未来可能还会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倾向。 灌装酒,顾名思义,就是把酒用瓶子灌装起来的酒,这点很好理解,也看似并无什么不同。但在现在,却成为了假酒、坏酒、劣质酒的代名词。 前面我们讲过,为什么这个名词会在酒圈中颇具争议,其原因就是因为一小部分人群的“杰作”,他们其他不行,但对于“狸猫换太子”的这种灌装方式却颇有门道,下面我来透露一下他们究竟是如何“狸猫换太子”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白酒市场,其文化 历史 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之精粹、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国酒。但我们今天不讲 历史 ,我们先讲讲这帮人对于白酒灌装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方式、方法。 原浆,意思就是还未经过陈酿、勾兑的原液,酒精度一般比较高,有些酒商会去小酒厂里收购这些原浆酒,再由酒厂加工、勾兑出原有包装酒的口味。 那怎么把这些就给换进去呢?我们以茅台为例,大部分是购买的空酒瓶,这在白酒圈中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那还有一部分酒商会在茅台的瓷瓶底部扎上一个小孔,把原有的酒液提炼出来卖掉或自己喝。 中国的白酒市场如此紊乱,很大部分是这群商家所造成的,这是急需也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白酒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寄托和传承,其 历史 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之精粹,是当之无愧的国宴用酒。 而目前白酒行业中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产能过剩”“灌装酒”,这两点是急需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你对罐装酒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笔者作为一个品酒师,一方面和白酒生产的厂家有所接触,一方面与资深的白酒从业者有所沟通,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的消费者群体也有所交流。在笔者看来,白酒存在的最大问题既不是所谓“塑化剂”这类质量问题,也非品牌、定价之间的不确定关系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于白酒的认知和定位。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他们不喜欢白酒,不了解白酒,认为喝白酒是所谓老年人和中年“油腻大叔”的行为,认为喝白酒不如喝洋酒“高雅”、也不如喝啤酒爽快好入口,所以从心里不认同和接纳白酒。 如今我们也看到,很多厂家为了迎合年轻人,从口感到包装上都采取了一些年轻元素的改变,甚至推出了“江小白”这种指向性很明确的大众品牌,但是在根本上,并没有改变当代年轻人对于白酒的固有看法。 怎么让年轻人认知白酒、接纳白酒,甚至喜欢白酒、主动消费白酒,笔者认为中国白酒在挖掘自身价值的同时,应在宣传策略、口感度数、主力产品的定价等方面注重跟国际接轨。好酒的一线品牌、主打品牌在价钱上首先不能让经济实力一般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动辄大几百甚至一两千的优质白酒,年轻人怎么能消费得起?而年轻人日常消费得起的一两百块钱的白酒口感上又不尽如人意,远不如同等价位的洋酒好入口,那么长此以往,白酒必然会和年轻群体产生疏离感。 白酒行业的真正危机实际上是传承的问题,就好比是京剧一样,即便是再优秀的国粹,曲高和寡,没人去听、没人去学,也无济于事。茅台、五粮液们不应为高定价、高股价而沾沾自喜,脱离大众,便曾是英雄也必将走向末路歧途。不清楚现在白酒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只能谈一下白酒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酿酒标准不统一。中国南北差异很大,所选原材及料酿造工艺不同,国家相关部门很难对白酒出台统一的酿酒标准,并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酿酒标准。很难统一。这导致了各大酒企自行制定标准,又不公开,很难让消费者从源头就了解,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了很深的误解,让他们认为很多酒都是酒精勾兑的。 第二,酒企生产混乱。近些年来,白酒市场快速增长,酒厂广告满天飞,酒企自己酿造的酒(好酒)无法满足市场。因此,就出现了收购,兼并或直接购买原酒的现象。严格意思上说,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算自己的品牌。但由于国家和市场没有相应法律条例约束,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就出现了某些酒每个批次就会有一定差异。甚至有些消费者发现以前喝的不错的酒现在越喝越差劲。 第三:虚假宣传。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白酒行业出现乐很多虚假宣传的行为。一些酒企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推出成系列的“年份酒”,例如茅台的15年、30年、50年、80年。古井的5年、8年、16年……值得玩味的是,有些酒厂的厂龄还没酒龄大——四川泸州某酒厂成立16年,推出三十年珍品;贵州茅台镇另一酒厂成立30年,生产100年纯粮酒。更有一些白酒品牌打出了“ 健康 概念”,明显违法《广告法》,涉嫌对消费者“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白酒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特殊味道的饮料了,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一直到今天。 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白酒行业的问题一直都层出不穷。前几年白酒塑化剂的问题,我们仍记忆犹新。还有白酒行业,用酒精快速勾兑酒,达到以假乱真的问题。重中之重的问题,是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矛盾问题。那目前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专门为年轻消费群体打造的新品类白酒,这类白酒在容量,包装营销方式上在不断的 时尚 化向年轻化靠拢。像近两年出现的小酒江小白,抖音上也出现了很多款小酒产品,比如抖酒、抖音小酒等。这些产品在包装设计上增加了许多 时尚 因素,并且采用 时尚 的酒标增添了流行的宣传话语,这样的产品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容易接受的。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产品。 这么看来白酒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基本就是在酒的质量上,价格上还有对产品的定位上的问题。我们的白酒市场受众群体正在年轻化,所以白酒企业如何能够抓住新一代年轻的消费者,是对中国白酒企业的一个很大挑战。

白酒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看

4,中国白酒现状

1/现状: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白酒行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总产量开始不断下降。白酒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状况依然存在,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营销混乱等问题出现。各地方对当地企业的保护是白酒业秩序混乱、市场分割及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调控和加强执法力度是净化经营环境、实现公平有序竞争的重要保障。从目前看,由于消费需求趋稳,行业总量目标基本限制到位,因而行业发展将保持基本稳定。问题研究三大问题日渐突出造成白酒行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生产问题、营销问题和地方保护三大问题。生产问题。产品缺乏创新白酒业生产中的问题主要是在消费税调整后被充分暴露出来了。在这次税收调整中,国家取消了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这使一些白酒企业叫苦不迭。原因何在? 勾兑作为一种白酒生产工艺无可厚非,事实上,采用液态发酵利用串香勾兑液态酒因为具有降低成本和节粮优势已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由于纯粮酿造酒仍然是当前消费的主流,所以不少企业采取勾兑方式生产白酒。可以说,勾兑暴露出来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白酒企业对产品研发缺乏投入,产品缺乏创新。中国白酒历史悠久,香型丰富,有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凤香、豉香、芝麻香、兼香型等。但由于追求产量,不少企业盲目采用工业化手段,使各种酒的生产工艺越来越雷同,一些企业盲目跟风,仿效代替了严谨的产品开发程序。不管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骨干白酒企业都存在着这一问题,只要有一种产品卖得好,就立即仿而效之,不管是产品、还是包装,甚至是名字,几乎是一模一样。由此在经历20多年后,白酒的香型越来越少,而今几乎已经变成浓香型酒一统天下了。但市场经济,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企业不能只在营销环节上动脑筋,其实,任何产品或品牌的创造都是系统工程,仅在营销环节上下工夫是无法从本质上创造出产品的差异性的。营销秩序混乱。白酒业的混乱主要来自于终端的营销混乱。为了制造差别,实现销售,广告战、促销战、价格战成为酒类企业常用的方法,导致白酒终端环节的门槛越来越高,在酒店里通过给服务员"开瓶费"方式抢占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普遍存在,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在短期内占有市场,或采用不断让利给经销商的做法,或采用广告"狂轰乱炸",一度成为中央电视台标王的"秦池酒"、"孔府酒"在经历了短短3--4年时间就很快没落了。而它们所带来的影响使白酒企业不断陷入新的促销大战中不能自拔,就象穿上了"红舞鞋"不停地旋转。目前,为了促销,很多白酒企业采用了有违诚信的做法。"造祖"现象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今天一个"窖",明天一个"池",令人难识真伪。而这种陈酿酒遍地开花的状况其实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潘裕仁指出,白酒的储存并不是越长时间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到5年以后,口味变淡,香味减弱,酱香型陈酒是好酒,而存放多年的浓香酒是否是好酒目前专家还有争议。专业生产企业在这方面焉有不知之理,但企业为了创造卖点,利用了消费者某种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白酒的声誉,也使企业间的竞争陷入怪圈。地方过分保护。地方保护是白酒业秩序混乱、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有的地方甚至流传,"要当好县长,先办好酒厂"。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不断新建、扩建白酒项目,造成酒厂数量多但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一些地方为了保证地产酒的销量甚至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是对外来品种收费;有的地方为了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则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此种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形成,造成了经营环境的严重不公平。投资策略名优公司可关注。目前两市共有13家白酒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业绩在过去一直是两市的佼佼者,但2001年白酒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仅有0.2847元,同比下降39.68%,而且首次出现了有公司亏损——长兴实业每股收益-0.207元,宁城老窖每股收益-0.126元,如果没有补贴收入皇台酒业公司也将亏损。从去年白酒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主营收入减少。由于行业秩序混乱,经营环境较差,企业经营难度增大,导致13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其中皇台酒业和宁城老窖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 二是毛利率下降。2001年5月新消费税实行后,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即下降了3.02%,古井贡、沱牌曲酒、五粮液等的毛利率跌幅都在10%以上。 三是三项费用大幅增长。白酒上市公司三项费用平均同比增长15.33%,其中皇台酒业、宁城老窖等三项费用增幅在50%以上。 四是偿债能力特别是短期偿债能力变弱。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同比下降13.88%和13.46%,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16%,其中皇台酒业、宁城老窖、长兴实业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 白酒类上市公司的这些问题与白酒行业的现状基本一致,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白酒企业效益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第一季度除贵州茅台外,白酒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以湘酒鬼、皇台酒业和山西汾酒为首,大多数公司净利润跌幅在10%以上,兰陵陈香已预测中报将亏损。按照这一趋势,预计中报白酒业的平均收益将较去年同期减少35%以上。在现在这种局势下,投资白酒类上市公司宜关注以下几点:从成长性看,生产高档白酒的公司境遇好于生产低档白酒的公司。因为中高档白酒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相对比较高,其市场竞争也相对规范些。同时由于价格比较高,中高档酒承受的从量税占其主营收入的比重会小一些,利润的减少幅也会小一些。特别是主业经营出色的中高档酒类公司将保持一定的成长性,建立在品牌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基础上的五粮液、贵州茅台等名优白酒生产企业仍有望保持优良的业绩。 从政策影响看,今年消费税的影响相对更明显。2001年白酒消费税调整是从5月份开始的,主要对下半年的业绩产生了影响,因而今年消费税对白酒类上市公司利润的减少作用将更加显著。特别是上市公司所得税优惠被取消,将直接使大多数酒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减少,当然对没有享受过所得税优惠的贵州茅台等公司则没有影响。 从发展趋势看。要警惕多元化经营陷阱。虽然几乎每家白酒上市公司都有跨行业经营的项目,投资的行业五花八门,如泸州老窖不仅投资于滋补品、生物制品,还投资于高速公路。但从2001年年报看,很少有公司取得显著收益,就连药业经营比较成功的全兴股份,药业的营业利润也只占整个公司营业利润的16%左右。所以白酒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更多的是一种概念上的效应,取得实际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重组机会看。有亏损可能的上市公司可能率先重组。其重组可能基本上都是跨行业进行的,当然重组并不一定能将企业拉出亏损的泥潭。以"大龙泉"为例,尽管变更了主业,也更名为"长兴实业",但其2001年照样每股亏损0.207元,而且2002年一季度继续亏损。今年中报预亏的兰陵陈香也曾打算与中科软件集团实现重组,于去年6月29日签定了股权转让意向书,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实质性进展。 政策背景行业发展受限制。白酒业是一个消耗粮食比较多的行业,在粮食供应紧张的50—70年代,国家严格限制白酒的生产和销售;80年代随着粮食供应增加,白酒生产逐步放开,白酒产量迅速从1980年的215万吨增长到1996年的801万吨。按照每斤白酒消耗3斤粮食计算,1996年白酒业消耗粮食为2400万吨,相当于中国人近3个月的粮食消耗量。基于这个原因,加之白酒企业有污染问题、高度酒对身体有害等因素,国家将白酒列为限制发展的行业。 90年代以来,我国酒业的总体规划为"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指导思想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在该政策的指导下,从1996年开始国务院规定各部委严禁在公务活动中用白酒宴宾;1998年2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对白酒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决定对白酒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白酒进口,不再安排任何白酒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我国酒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五"期间,酒业将以调整酒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对酒产品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根据产业政策,酿酒协会制定了各主要酒种的行业发展目标,白酒成为一个唯一以减产为目标的酒种。 国家的以上政策通过税收得以贯彻。1993年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出文件,规定从1994年元旦起对白酒征收消费税。对于开征白酒消费税的目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解释:"对白酒征收消费税,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惯例,而且多喝白酒于人民身体无益,并且要大量消耗粮食,对白酒开征消费税,体现了消费税引导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白酒业行业结构,保护资源的调节功能。"以此为基础,从1994年起,酒类消费税出现差别,粮食白酒为25%、薯类白酒为15%;而葡萄酒等为10%,黄酒、啤酒更低。 此外,1998年3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粮食白酒广告宣传不予在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99年起电视台黄金时间白酒广告不能多于4条。200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文件,规定白酒企业的广告不得超过销售额的2%,超过部分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 2001年国家进一步规定,按每斤白酒0.5元征收从量税,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这对白酒业产生了巨大冲击,造成全行业利润减少。如2001年全国白酒利润总额为40.39亿元,比上年下降6.6%。 在增加白酒税收负担的同时,对税收的征管工作也日益严格。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于2002年6月17日至7月19日对白酒行业进行税收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打击白酒行业涉税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确保酒类行业各项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到依法应收尽收。 行业现状产量萎缩利润减少。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度酒不再象过去那样受欢迎。这反映在消费结构上就是啤酒和葡萄酒比重在增加,而白酒的比重在下降。从产量上看,白酒从1996年的顶峰801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420万吨,今年1—2月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8.52%,再创新低。从产量结构看,白酒在酒业总产量的比重1995年为30.5%,而2001年仅为约15%。 但2001年白酒全行业销售收入倒没有因为产量减少而减少,同比反而增长0.4%,为499亿元。由于税负加重,行业利税总额为12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1%。然而,行业全年利润总额只有40多亿元,同比降低了6.6%,全行业亏损面也超过了40%,且有不断扩大趋势。当然,从总体看酒业全部利润的62.5%仍是来自白酒。 行业集中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7万余家,其中产量超过2万吨的企业有33家(2001年),合计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30%;利税超过亿元的有20家,占行业61.8%的利税份额。这一数据说明行业目前以分散生产为主。 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在现有市场中,传统名优酒的地位日益巩固,名酒继续推出中低档酒抢占市场,如五粮液系列从400多元到10多元的酒应有尽有,剑南春有剑南大曲、绵竹大曲等,挤占中小酒厂的市场份额,行业两极分化加剧。2002年6月上旬12个大中城市调查发现,在销售淡季,全国白酒价格反而有小幅度上升,其中高档白酒价格大约上涨了5%左右。 税收流失比较严重。根据国家1994年白酒消费税征收办法,有关专家计算1996年全国白酒产量应收税400亿元左右,但实际上只收到97亿。这表明,约有75%的税款流失。以2001年为例,新增从量税后420万吨的产量应新增加税收42亿元,而实际上2001年税收只增加了不到10亿元。税收的严重流失,不仅使国家财政受到损失,还说明了白酒企业实际税赋差别很大,企业生存环境实际上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 对策分析多管齐下净化环境,加强政府调控力度。鉴于地方保护不会自动消失,偷逃税需要整治、欺诈消费者实为不正当竞争等等,要净化白酒的经营环境,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干预仍然十分重要。 一是要加强企业数量调控。1998年国家曾要求白酒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规范行业,2002年国家再次重申按照国家经贸委《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的规定,1999年9月1日以后注册登记的白酒企业,不予受理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如果此规定能够严格执行,对目前白酒业散、乱的行业秩序将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二是要加强全程调控。除了实行生产许可证以外,今年2月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还商议建立行业准入的三证制度、产销运行的索证制度,该意见现以经贸委文件的形式上报国务院,待国务院批准后开始实施,这将对白酒流通环节的净化起到良好作用。 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对所有企业应该一视同仁,但现在严格缴纳税收的企业通常都是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往往容易逃税,如果不加强征收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那么为了促进优胜劣汰,加快白酒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而制定的新消费税政策将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快各项细分行业标准的制定,指导企业行为,促进白酒生产的规范化,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同时也为消费者选购商品提供依据,维护消费者权益。例如:陈酿的标准只有黄酒有,白酒没有,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在叫卖陈酿白酒,可一瓶酒中所含陈酒达到多少比例才是陈酿酒,目前未有明确标准。 在细分市场做文章。目前,白酒竞争已到白热化的程度,寻找市场空隙、开发新市场对企业和行业来说都十分重要,运用细分市场的方法,能够为企业开启一扇新的窗户,避开盲目竞争的雷区。以喜酒为例,从传统的婚庆习俗、消费构成以及消费心理来看,办喜事喝喜酒的风俗可以说是长盛不衰。有权威机构预计,全国每年婚庆产生消费的总额达上千亿元,如果喜酒消费额仅以全国每年结婚消费总额的5%计算,也可分享到婚庆市场上百亿元的市场份额。曾一度濒临破产的江苏高沟酒厂1996年开发出"今世缘酒",并运用"缘"字做文章,策划了一系列大型婚礼活动,仅用一年时间就收复整个江苏失地,后又在武汉、北京等全国很多大中城市构建了板块市场。而喜酒市场本身也可细分,如城市市场、农村市场、沿海地区等各地区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像四川的丰谷集团就根据农村婚庆消费需求,进行对口开发,专门生产出"丰谷双喜酒",打开了农村喜酒市场。体育运动对白酒业来说也是一个商机。如五粮液集团旗下的"金六福"抓住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32强的题材,推出世界杯珍藏酒,被抢购一空。事实上,善于细分市场往往能够为企业和行业带来较好的发展空间。 塑造品牌竞争力。目前,白酒的竞争主要停留在促销战、广告战和价格战的层面,但从名优白酒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的事实中可以看到,"品牌"才是白酒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最有力武器。"品牌"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是因为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而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的技术工艺、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市场营销、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构建成的企业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并且企业能够在竞争状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一个企业将竞争力建立在品牌基础上时就能够走出此起彼伏的白酒促销大战怪圈,取得市场优势。如"奇香贵州醇"在中国传统白酒工艺的基础上,融入洋酒酿造工艺,实施产品创新,从白酒香型上获得突破,创造了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口味。在我国白酒业中核心竞争力表现最为突出的应属五粮液和贵州茅台。 当然,塑造品牌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塑造品牌也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在塑造品牌时,一个企业既要整合现有的公司资本、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所有资源,又要通过吸纳外部技术、资金或品牌输出,延伸产品品种和产业领域的扩张,包括组建合营企业、开展技术转让与受让、扩大投资区位领域、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实现外部资源的整合,最终能够使经营能力获得本质性的提高,竞争力得到增强,获得长远的发展。当白酒行业的竞争建立在品牌的基础上时,行业将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格局,为整个行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前景展望:优胜劣汰是主调,消费需求趋稳。近年来,人们对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而过量饮白酒有害身体健康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白酒的消费量逐年减少。但2001年末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30个城市的城区及郊区居民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白酒目前仍是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消费品,白酒在30个城市居民中总体的渗透率达到31.4%,高于葡萄酒的20.2%,并且近3年白酒渗透率趋于稳定,其中在北方城市、内陆城市的渗透率较高,24~45岁的男性是消费主体。而对2001年全国大中型商场的消费调查也得出了白酒消费量趋于稳定的结论。 经历了连续5年的减产,目前白酒占整个行业的比重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蒸馏酒比重占行业的10%已经比较接近了,也达到了酒业协会制定的2005年产量目标。考虑到我国的传统和广大的农村人口,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白酒的产销量将基本保持稳定。 入世影响不大。从进口来看,由于白酒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与世界酒类的关联度较小,有中国特色的白酒市场在入世后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白酒目前的关税为65%,2005年关税将下调到10%,这将会使洋白酒的价格竞争力增加很多,其可能侵占部分国内白酒的市场份额。国际上流行的白酒大多在40度左右,在饮用方式上比较灵活,可加冰和碳酸水,而且卫生质量比较高,对我国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比较强,对重视品牌的消费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会对中高档白酒产生一定冲击。 从出口看。白酒是我国酒业中传统的出口品种,但近年来出口量起伏不定。加入WTO后,如果白酒不在质量标准和产品风味上下工夫,更为优惠的贸易条件并不能必然带来出口的增长。 业外新军冲击。就在白酒企业大叹苦经之时,业外资本却源源不断涌入这一行业。宝光药业和中国最大民营企业希望集团争"饮"郎酒就是明证之一。此前,以房地产和建材为主业的长沙海达公司买断了五粮液集团的"金六福"酒,并在两三年内将其塑造成红透了大江南北的名酒,使不少企业都想一试身手。随后,大名鼎鼎的七匹狼、大红鹰、重庆力帆集团、红豆制衣等也相继进军白酒业。 业外新军涌入酒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尽管利润率不断下降,可与其他行业相比白酒还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而其进入门槛又相对较低,所以仍然有企业不断进入白酒行业。二是目前白酒业有些混乱,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真正有能力有实力做全国市场的企业还是不多,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品牌也是少之又少,即使是五粮液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0%,集中度很低,这就使新进入者成功的几率增大了。这些业外资金的涌入在对现有白酒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必将带来新的活力,加速白酒业资本和资源整合的步伐,使白酒业逐渐在调整中走向规范和有序。 低度多味成亮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白酒低度化日趋明显。根据酒精度,白酒分为高度酒、降度酒和低度酒。高度酒的酒精度在50度以上,降度酒在40--50度,低度酒在40度以下。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白酒酒精度平均降低了10%,低度白酒和降度白酒比例已上升到80%以上,高度酒的比例不足20%。目前开发的低酸、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净爽类白酒和为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而利用苹果、山楂等水果作原料开发的新风格、新口味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成为白酒业发展的增长点。这些新的品种适应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与世界上烈性酒的发展趋势吻合,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 集中度逐步提高。到目前为止,白酒行业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市场竞争接近完全竞争,但其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如1998年白酒产量前20位企业合计产量占白酒总产量的比重达19.9%,利税前20位企业的利税合计占白酒利税总额的45%;2001年白酒产量前20位企业合计产量占白酒总产量的比重升至23%左右,利税前20位企业的利税合计占白酒利税总额的61.8%。行业利润集中度的显著提高有助于使优秀企业保持发展后劲,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如果白酒生产许可证政策和税收政策得以严格执行,那么未来10—15年时间里白酒行业的利润和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型企业中2/方向:早在1987年,国家“三部一委”就对中国白酒提出了优质、低度、多品种和“四个转变”的发展方向,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应该说这个发展方向,实际上就是提出了现代白酒的基本概念。近20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基本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深入贯彻。现代白酒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但是旧有的惯性,行业发展秩序的混乱,尤其是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兴起,使中国白酒业多年处在一个新旧交错的调整适应期。白酒的产量逐年下降,从1996年的800万吨变成了现在的400万吨左右;市场秩序令人堪忧,假酒屡禁不绝,管理僵化,效益差、税赋重等问题日益突出;最为严重的是,很多消费者对于白酒业的整体评价偏低,信心不足,同时红酒、啤酒、洋酒等迅速抢滩占地,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在这个纷乱时节,如何正确地把握形势,认清中国白酒业的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中国白酒作为国家五千年文化的浓缩与积淀,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沟通的媒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文化不消亡,中国白酒就不会消亡。同时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在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调整,需求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对休闲、健康、个性化的追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愈显迫切。这些新的市场需求,急切地呼唤中国白酒自新,呼唤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的转换。所以,喝酒的人变了,酒本身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其基本思路是: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白酒内涵的基础上,把中国白酒的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积极走出一条中国白酒的现代化之路。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