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粮道
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的:1, 打仗时军队粮食及供给的路线。2, 在明,清朝的话,粮道也是一个官职(也叫督粮道),负责地区的粮食储运等事宜。
{0}
2,粮道街在武汉哪个区
粮道街在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司门口和中山路螃蟹甲之间紧邻胭脂路、后补街、民主路、小东门,拥有粮道街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院校。粮道街目前是武汉百年名校一条街,其安全保障措施堪称武汉最佳。街道分布着大量小吃店、奶茶店、书店。街道人文内涵丰厚,邻里相处融洽,成为武汉最具民族风情的特色街道之一。粮道街之得名,源于清代曾在此设的粮道署。而粮道街声名之彰显,却缘于此处多书香,此处多人杰。粮道街街道东以紫荆山和小东门与中南路街办事处辖区接壤,南沿胭脂山经胭脂路直抵蛇山北麓,西至得胜桥街与中华路街办事处辖区毗邻,北抵螃蟹岬与积玉桥街办事处辖区相连。
{1}
3,江西粮道是什么官
一、道的行政含义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或监察区划。始设于西汉。西汉的‘道’,是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与县平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东魏、北齐置临时统辖数州的行台,是为隋唐以后道制的前身。唐至民国北洋政府,历代均设道。 二、粮道的行政范围 粮储道(督粮道),专管各省粮务。有督运漕粮之责的称督粮道,如苏松、江安及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北、湖南诸粮道,掌监察收粮及督押粮盘为漕运总督管辖。与漕运无关无督运之责的粮道,如福建、陕西、广东、云南、贵州及甘肃巴里坤等粮道称粮储道。有些粮道兼管驿传或盐法事务称粮盐道或粮驿道。有些粮道兼管地方,山西粮道负责盘查僁、辽泌洲钱粮,江西粮道兼巡南昌、抚州、建昌三府,云南粮道兼巡云南武定二府州等等。光绪、宣统间,各省粮道大部裁撤,仅留苏松、江安、浙江和云南粮道。 三、名著中相关描述 像《红楼梦》中也有相关描述。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王子腾进京途中死。王夫人悲女哭弟,为子耽忧。贾政被能放了江西粮道 。 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贾政耽忧没了宝玉,年老无嗣。贾母说宝玉和宝丫头合该好来。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贾母、薛姨妈正想黛玉,凤姐却来说宝玉、宝钗的笑话。 贾政在江西粮道衙门一心要做清官,李十儿劝他要做贪官。他不肯,但信任李十儿。
{2}
4,武汉粮道街6家必吃美食推荐
粮道街现在已经快要成为武汉最火的美食街了,到了这里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店门前排着长龙,想要把粮道街好吃的都吃一遍,那可以一个星期不重样。对于还没去过粮道街的朋友,下面是介绍了6家必吃的美食,想去的话一定别错过。赵师傅油饼包烧麦 位于粮道街139号的赵师傅,是这里最具人气的网红店了。 这里的招牌油饼包烧麦堪称一绝,一个刚从油锅里炸好的油饼,切开再包上4个烧麦,松脆的油饼搭配着软糯的烧麦,一口咬下去回味无穷。 这里的红油热干面,面很劲道,芝麻酱够味儿,23年来征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国民豆皮 开店有20年了,已成为无数人念念不忘的武汉味道。 他家的豆皮用鸡蛋皮裹着糯米,配以豆干香菇和肉块,非常不错。陈大焱大连铁板鱿鱼 这家店位于粮道街248附2号,烤鱿鱼已有十多年了。 几平米的小店,中午还没开门,门口就聚集起了一堆人。 他家铁板鱿鱼好吃的秘诀在于秘制酱汁,浓稠咸香,辣中微甜,鱿鱼厚实脆嫩Q弹。覃肥叔桂林米粉 这家开店已有20年,凭借着一碗桂林米粉挤进了武汉,在这条街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名店了。 这里的米粉,料厚实,粉够味儿,从学生到大人们都爱来这里吃。洛兰西点 这里的泡芙,是无数学子的青春回忆。 在一众鲜香爆辣,油水碳水的美食里,它成为了很多女生心目中的最爱。熊太婆原汤水饺 这家是武汉本土老字号水饺店,四代人坚守了近百年。 他们家的水饺里,汤底汤色清亮,水饺皮薄馅儿大,分量也是超足。 除了以上6家,事实上,粮道街上好吃的店是一家挨着一家的。 很多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如三胖腰子粉、亮芳炸炸、丰一、重庆牛杂粉面、厕所鸡排、杨记爱情麻辣烫等都推荐去试一试。
5,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叫道台几乎没人能说清他是做啥的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会留下道台府、道台衙、道台衙门的遗址或者是传说。 诸如
哈尔滨道台府、长春的道台衙门,那都是当地最高等级的官衙,也就是说,道台是当地最大的官。 那么清朝的“道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他的职权范围是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几乎没人能说清他是做啥的。 这主要是因为,几乎每个地方的道台,它的管辖范围都不尽相同,因而也就说不清楚。 因为道台是道的长官,因而 必须立足于道,才能弄清楚道台是做啥的。 所以说,在中国的古代 历史 中,“道台”也是一个颇费思量的话题,值得细细地说一说。 清朝虽然有一个叫“道台”的特殊官职,然而它并不是清朝所独有的,也不是临时创设的,而是从明代继承来的。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虽然武力超群,但是在国家管理上还是不如明朝成熟。 于是 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因袭明制”。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哪些制度比较好、又实用,就来个“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先用着。 道制,就是在这种思想和环境中被“因袭”下来的。 而通过 历史 考察,无论在哪个朝代,“道”都是一个区域名称,当然有时是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有时是监察区。 清朝初年设置道的时候,“省置无恒”, 也就是说在省以下没有定例,不是说必须设置,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设道。 但是由于各地的需求各不相同,清朝频繁设道,以至于到康熙六年时,曾出现“裁各省守巡道一百有八人”的情形。 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很庞大的,这108个人都是相当高级别的官,这也说明道在清初设置得较多。 清初的道,以分巡守道为主流,另外还有诸多的专务道。 分巡道和分守道,可以直接理解为省以下、府以上的一层地方管理机构。 这样,设有道的省的管理层级就是省、道、府、县四级体系。 一般来说,巡守道是管理一府或几府的全面工作,当然有时也侧重某项具体业务。 至于专务道,那就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主要有兵备道、粮储道、盐法道、驿传道、水利道、管河道、提学道等等,不一而足。 “民以食为天”,因而在清代初期,储道居于各专务道的首位。 粮储道又名督粮道,一般称为粮道。 清代前期,各省粮道的设置相当的混乱,记载也不够详细。 但是到鸦片战争时,全国粮道共有13名道台,也就是应该有13个粮道。 当然, 这些道台有的兼守道,有的兼巡道,有的还兼漕务。 粮道的主要职责是收储和支放驻防本省旗、绿营的兵粮,承办过省客人的迎送费用。 有漕务省份的粮道,还要负责办理漕务,其职责和现代的粮食厅+粮库有点相仿。 有的省份粮道还兼管盐法、驿传事务,称为粮盐道或粮驿道。 清初,由于清廷沿用明代官制,同时还想要利用好明朝的降兵降将,所以兵备道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官职。 当时, 清廷在所有重要的卫所都设置了兵备道。 这就类似于一个一个的小型兵营,后来康熙大幅裁撤,乾隆以后又对兵备道进行了调整。 盐法道简称盐道,清初在江南、江西等13个省设盐法道。有的省份如直隶、山东,盐道则由盐运使兼任。 盐道的职责主要是掌管督察盐的生产和行销事务,同时兼管地方或兵备事务。 到了乾隆朝之后,盐法道大多数都被裁撤。 至宣统三年,各省的盐务统归盐政大臣管理,不再设盐法道。 管河道又称河务道、河道,其职责主要是管理河道工程及抢险防汛事宜 。 至鸦片战争时,全国河道共有14员,除山东、江南、直隶外,其余11个河道都兼巡地方,基本上是兼顾了现代的水利厅和航运局的业务。 驿传道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各省驿站事务,除甘肃省专设外,其它各省都由粮储道或盐法道兼理。 从乾隆43年起,各省的驿站事务由按察司总管。 光绪、宣统帝的时候,各省驿传事务由劝业道兼管,相当于现代的邮政、电信、政府宾馆的业务杂合。 屯田、水利等道,清代也不专设。 顺治年间,清廷曾经在江西、江南等省设置兴屯道,主持开垦荒地,不久予以撤销。 屯田、水利、茶马事务,由当地守、巡道兼管,或者是粮道、盐道兼理。 鸦片战争后,陆续开放通商口岸,各“条约口岸”官员兼理对外通商事务。 管理各口岸的道台,因有“关道”或“海关道”之称,关道的主要职掌是掌管关务。 同治9年,裁撤三口通商大臣,设天津海关道,驻天津府,专管直隶一省的对外交涉事务,兼管新设海关及旧有钞关税务。 巡警道与劝业道,是光绪33年颁行“新政”时增设的。 巡警道主要是掌管全省的治安、消防、警察各类事务,设道员1人,归省督抚统属,驻省城。 劝业道掌管全省农、工、商、矿及交通事务,设道员1人,归省督抚统属,驻省城。 巡警与劝业两道存在时间不长,影响不大,各省设置及其运行大体雷同。 简而言之,这些专务道,就类似于现在省级政府下属的各大厅局,只主管某项具体业务,只能算是纯业务部门。 它不像巡守道一样,是一级综合的地方管理机构。 这些个道台,几乎是什么职务都有可能兼任,这谁能说得清他是做啥的呢? 这就要必须看他任职哪个道,再看他的兼职有多少,因而也只能是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而且从 历史 上看,“道”的长官名称也是比较混乱的,有道官、分巡官、分守官、道臣等称谓。 “道台”这个称谓则是清朝专用的,正式名称其实应该是“道员”,在书信往来中通常还被尊称为“观察”。 在清初的时候,道台的品级不是固定的,而是看他的管理范围,以及他任道员之时的身份再定。 有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不一而论。 后来到乾隆十八年时,道台的品级才得到固定,一律为正四品。 最初,道员基本相当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得副手,但是逐渐地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后来就脱离这两个司员,逐步变成直接受总督和巡抚管辖。 但是他们的地位一直是低于布政使和按察使这两个司员的,但同时又高于当时的知府。 这样来看,清朝道的基本情况可以这样来形容: 守巡道是一级政府机构,有守巡道的省,就相当于其管理层级为四层,即省、道、府、县。 而专务道则基本不介入地方政府管理,而是专责某项具体业务,但是也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关联。 至于为什么清朝初期照搬明朝的管理体制,设置道,原因应该主要有两条: 一是可以快速实现对关内的统治,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使归顺清廷的明代官员和军队不至于产生“叛国投异”的感觉,有利于清廷政权的稳固。 二是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 当时清朝管理的疆域极为辽阔、人口众多,又不像现在这样交通和通讯发达,因而三级体制在管理幅度上有些过大。 “因此省以下分设巡道和守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以分管诸府、直隶州。” 然而这种临时地方政府组织的增设,造成了地方政权管理体系的混乱。 同时,对于清廷而言,也加重了中央的财政支出。 因此至清政权逐渐稳固后,官员的调整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至康熙时期,大局抵定,兵制完备,八旗绿营分驻各地,兵备道作用丧失殆尽。 于是康熙元年下旨命令各道, 不再管理兵务,大举裁撤兵备道 。 山东、山西等省共15道被裁撤,第二年,又裁去甘肃各道的兵备衔。 至康熙三年,除大量兵备道被裁撤外,各省的守巡及专务道也被裁并和调整。 然而形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整个清代,除康熙朝大规模裁撤兵备道外,其后各朝均未彻底执行,各省仍保有兵备道。 后来,由于外交形势的变化,清末对道进行调整或添设了新的道。 同治九年,清廷裁撤了三口通商大臣 ,其事务由直隶总督接管。 同时在直隶总督下新设津关道,专管“中外交涉各事件,及新钞两关税务”。 另外,由于英法侵占缅甸和越南,致使云南的边务开始紧张起来,界务、商务交涉频繁。 因而在光绪十三年,增设临安开广兼管关务道,同时还设立了逸南道、逸东道。 光绪二十八年,又将逸西道的治所由大理府移至腾越厅,并兼管关务,逸西道还被定为“冲、繁、疲、难”之地。 清代中央对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及调整,这种改革及调整主要集中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 康熙朝以裁撤为主,而雍正朝则不断变更道治驻地、辖区范围; 乾隆朝则更重视兵备道的道员由满蒙人员担任,意在于控制监督和防范汉人。 在此后,清代各朝对道几乎都有所调整,特别是清末对道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外部大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的。 主要是在边区添设新道,管理关务,或设立专务道专管通商及关税,这样就使道制有了新的含义。 但无论如何调整,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清廷的统治。 而这些道的长官道台也是无不身兼多职,但是可能都会有所侧重,只有他自己和皇帝、重臣才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 道这个字,在中国是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的。 道家、道教,在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道可道,非常道”,更是人尽皆知。 因而当“道”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被使用时,也不由得让人们去探讨其起源。 由 历史 一路向上溯源,可知道的设置和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代。 那时秦朝周边多为少数民族,因而 秦朝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始设置道,既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羁糜性质。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是没有大量的设道。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郡县制已经极为成熟,在新开拓的疆域一般都是直接设置郡县,不再设置道。 在《汉书》里对“道”的记载,是 “县有蛮夷曰道”。 通俗点说,就是这个地方本来应该是一个县,但是因为这里的蛮夷较多,因而就成为了道。 这样看来,在西汉的地方行政区划中,道与县除了名称不同外,二者的地方行政职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北朝时期的道,又有所变更,主要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置的。 当时按道置大行台、行台,这里的道指的主要是临时的军事区、监察区。 到了隋朝时,道的设置和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道的职能由北朝时以军事为主,逐渐演变至具有“六部”的性质, 这种变化为唐以后道演变成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道在中国 历史 上发展最为充分,种类名称最多的时期。 唐高宗李渊将弟弟李神通封为山东道安抚大使, 李世民直接根据山河形势将全国划为十道,最后演变为十五道 。 最初的道设采访处置使,使道成为监察区,后来逐渐演变,与节度使相互兼任。 道就直接演变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下一级行政区划为州,其职能也包括了对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管理。 元代的道的职能与唐近似,但是地位下降,上面出现行省,因而元朝的区划体制是行省、道、路、府、州、县六级。 明代的守巡道的职掌,最初以民政和财权为主 ,而且民政大于财政,后涉及对军队的监察权。 分巡、分守道设立以后,不是一开始就常驻地方,而是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同居省城,仅是不时的出巡所辖区域,事毕回省。 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巡守道官员才常驻地方。 明嘉靖元年规定, 全国各省守巡道每年正月出巡,十一月还司。 嘉靖十三年更令各省守巡官专驻地方,不再回省,此后守巡道专驻地方正式成为定制。 而也是在明代,才开始出现专务道的,因为职掌较为复杂,故归属不定,但其职责大致与名称相一致。 由此可以看到, 道的来历悠久,但是管辖范围不停地改变。 而道的长官的名称更加五花八门,只有在清朝的时候才称为道台。 总之,要想知道道台是干啥的,就必须仔细看看他任职的是什么道,再看看皇帝让他兼哪些差。 文/蓝风烛尘 参考文献: [1]李翼恒,明清地方道制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20(4); [2]王景泽,明清道制研究综述,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 科学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