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

因为这是个民间习俗了 www.lmems.com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

2,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原因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具体事件如下:关于饺子的发明者,在民间的说法比较多,其中比较认可的一种则是由“医圣”张忡景发明的。在古代的时候饺子并不叫饺子,而是叫“娇耳”。在东汉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的天气特别的寒冷,像张忡景来求医的人特别的多。其中多数人都是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耳朵冻伤了。张忡景不忍心穷苦百姓受难,于是就在冬至那天搭起了大棚,架起了大锅,向当地的老百姓施药治伤。其中他所施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就是用羊肉、辣椒及一些驱寒的食材放在锅里面熬煮,之后再把这些食材捞出来,用面皮把它们包起来,形似一个人耳朵。之后再把它放在锅里煮熟了分给病人吃。而吃了这些“娇耳”及“祛寒娇耳汤”的人,耳朵处的冻疮很快就好了。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感谢张忡景开棚舍药的善举,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也学着制作了饺子,于是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也为了预防冬天耳朵冻伤,于是在冬至节气这天就会包饺子吃,因此这个习俗就流传开来了。在民间流传的农谚“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也是由此而来的!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东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啊再当时可是好东西啊 只有过年才吃!!! 给那么多借口还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其实就是人想吃饺子啦!!就捏个明说说冬至不吃饺子会冻耳朵!

东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4,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冬至,又叫“冬节”、“长至节”、“亚岁”,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既然是节日,就要有个过节的样儿,过节吃饺子,这是中国人的老传统啊。且慢且慢,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太敷衍了?其实啊,冬至吃饺子并没有这么简单,里面还大有故事呢。01 古人是把“冬至”当重要节日来过的究根溯源,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02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在北方,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但好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饺子。其实,饺子最早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他就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张仲景经过一番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他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再包上面皮,形状像耳朵,起个名字叫“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吃,每个人分两个娇耳,再加一碗汤。这碗娇耳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畅,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张仲景这个分娇耳汤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后来,人们为了庆祝耳朵痊愈,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都吃饺子。03 各种饺子馅的吉祥寓意 芹菜馅饺子:取了“勤财”之意。 勤,即勤奋、勤劳;经常,有源源不断的意思。勤财,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一种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一种祝愿。韭菜馅饺子:取了“久财”之意。 久:即时间长、久远。久财,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白菜馅饺子:取了“百财”之意。百,量词,即百种、百样之意。百财,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亲爱的朋友,上一个冬至,你吃饺子了吗?吃的是什么馅饺子呢?

5,北方冬至吃饺子是什么原因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在我国的北方,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冬至这天吃水饺的习惯,和“冬至吃水饺医治冻耳朵”的传说。相传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名医在奇寒的严冬用水饺(古时称馄饨)医治冻伤的故事。那年冬至(数九)这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许多人因饥寒交迫,手、足、耳朵被冻伤,他就把这些人邀至家中,亲自动手包制水饺,馅料选用高热量的辣椒和羊肉,煮熟后连饺子带汤盛到碗里,让大家趁热吃下。此法果然奏效,冻伤得以缓解并逐渐痊愈,由此而来便留下“冬至”这天吃水饺的美谈。这段佳话仍在被现代人传颂。

6,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啊

冬至吃水饺,是我国的传统,自古以来,我国在古代冬至这个时候都去吃水饺,所以这个传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接下来,我会详细介绍一下水饺。首先:饺子 [jiǎo zi]中国古代传统食物本词条是多义词,共13个义项展开饺子(dumpling),由馄饨演变而来[10],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1]。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2][3],最初作为药用。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4]中文名饺子外文名dumplingjiaoziravioli(法文名)分类小吃,点心,主食,滋补药膳,早餐口味鲜美、细腻、可口主要食材面皮,精肉(猪,羊,牛,鸡,鸭,鹅·),蔬菜,酱料,海鲜(虾粉、蟹肉、虾肉),佐料,醋,辣椒酱,蚝油、香油、鲅鱼,蔬菜(玉米、韭菜、胡萝卜、地菜)相关视频3.1万播放 | 06:22崔妈妈尝试懒人饺子的做法,不用一个一个包了,推荐给大家5120播放 | 03:22每年端午节,我家都吃这馅饺子,比人参滋补比燕窝营养,越吃越有5571播放 | 18:35必品阁的饺子8个就是一盘子,个真够大的,尝尝味道如何?6310播放 | 12:00【小鲜厨 在我家】第15期 虫乐农庄 小朋友体验自己包饺子5875播放 | 16:43挑战饺子不可能!萝卜当皮包饺子,需用盐腌制!5016播放 | 02:08寻味津门老字号:天津包子享誉中外,百年饺子同样久负盛名8677播放 | 13:17吃饺子回北京,婆婆和儿媳妇聊天差点杠上,快来看咋回事?5267播放 | 03:25这个做法包的饺子,越吃越香,我家经常这样做5053播放 | 01:18动画:美术课上,同学们学用指纹画饺子,像元宝一样5392播放 | 17:24高级韩餐传统饺子查看更多相关星图各地特色水饺共11个词条4391阅读水饺豆沙煎饼水饺豆沙煎饼是四川生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川菜系。其外观美观,风味独特,香脆爽口,有些酸甜,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其特点是制清真大水饺中国人爱吃饺子,所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一口香水饺一口香水饺是在一篓油水饺风味基础上,经过改进而成的。查看更多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美食共15个词条1.7万阅读饺子春节、除夕、冬至食物年糕春节食物月饼中秋节食物查看更多水饺的做法共8个词条5706阅读煎饺煎饺是中国北方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之一,是以面粉和肉馅为主要食材制作成水饺,放凉后用油煎制而成。煎饺表面酥黄,口感香脆。酸汤水饺酸汤水饺,顾名思义,贵在酸汤。但饺子也是好的。猪肉馅、羊肉馅、海鲜馅都有,以羊肉馅最受欢迎。一般手工制作,现捏现卖。讲究锅贴饺锅贴饺是一道以面粉、鲜肉馅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查看更多精品荐读一盘大饺子,温暖了东北三省!【食用地区】:世界各地也均有食用。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鸡蛋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饺子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西安的酸汤水饺、衡水的猪肉白菜饺,上海的锅贴煎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沈阳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硬币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红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吃到钱币则是财源不断。一家团圆,整口面呗地道风物赞14阅读1890没饺子不叫过节,北方人爱这口爱到走火入魔单向街书店赞100阅读1.4万如果我说“想吃饺子”,其实是有点想家地道风物赞11阅读1491历史起源起源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冬至吃水饺,是我国优良的传统习俗,我个人来说非常喜欢吃水饺,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7,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哈哈,傻冒呀你,吃饺子是为了怕冻坏你那不听使唤的耳朵。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

8,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啊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9,冬至为什么吃饺子50字以内

民俗嘛 原来的人都比较重视节日的 现在倒是不太重视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有些地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惯,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用羊肉饺子治冻耳一事。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十分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有些地方把饺子也称为扁食
学习不要靠别人。以前生活不好,过节都吃饺子或者面条。

10,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是一年节气当中最冷的一天,白天最短,夜最长,作为一个北方的宝宝,老一辈传下来的意思是,吃饺子不冻耳朵,至于南方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
冬至吃饺子和吃汤圆的原因如下:吃饺子的根源,就要说到一个关于"医圣"张仲景的故事了。大概是东汉的时候,张仲景去湖南长沙任职一段时间后,决定返回家乡河南南阳。返乡时正好是冬季,气候寒冷,他看到乡亲们的耳朵都被冻掉了,于是煮制一些羊肉辣椒等驱寒食物,切碎用面皮包起来,然后再将其煮成汤,分给乡亲们食用,乡亲们吃了以后身体暖和耳朵就不掉了。那时候人们将其称为"娇饵"。后来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冬至到来之际,包制相同食物食用,这样的行为一代代流传了下来,变成了今天的冬至吃饺子。冬至吃饺子除了纪念张仲景之外,还有别的意义。一般节日之时,一家人团聚吃传统美食都有着团团圆圆之意,是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另外,饺子具有驱寒保暖和冬补的功效,是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那时候汤圆的别名叫做粉糯米为丸。那时候汤圆是用来祭祀祖先神明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百口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示意太阳逐步返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爱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吃饺子是为了纪念神医张仲景,吃汤圆是为了祈求家人团圆。传说,饺子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心里很难受。回家后,张仲景让他的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冬至那天,专门送给冻伤的人吃。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上的冻伤都好了。吃汤圆是南方冬至的习俗。因为汤圆是圆形,人们吃汤圆借“团团圆圆”的寓意,希望全家团圆,能有一个完整幸福的生活。
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 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 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 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 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