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鼓楼为什么要拆,呼市有什么好的酒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呼市有什么好的酒吧

楼上的说甚呢?纽约都关了快10年了,金碧拆都拆了2年了,AGOGO咋也快是呼市最差的烂地方了。看看楼上说的那些东西。我都不能够了。我看了一下是去年回答的,你去年回答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没了,还说呢。呼市现在比较好的酒吧是BOX+(金宇文苑),8号酒吧(烟厂华联),拿铁(天元对面),如果是听歌的话,牛吧(鼓楼),北京酒吧(玛拉沁旁边的巷子里)。
酒吧有很多类型 慢摇吧 演绎吧 大型夜店酒吧 蓝调音乐吧 爵士风格酒吧 说的是那种 几乎都一样 酒价格也差不多 除非是小酒吧 静吧 音乐吧 主题吧 蓝调吧 爵士吧 没有标准收费一说,酒吧也不会自定价格 都是跟市场走的

呼市有什么好的酒吧

2,直营店买的茅台要拆吗

要拆。从2021年1月1日起,茅台专卖店系统每月将80%的茅台酒按照1499的价格拆箱售卖,厂家会不定期到店里检查拆箱售卖的情况以及箱子数量,如果发现箱子数量没有达标,酒厂就会对经销商做出相应的处罚。”

直营店买的茅台要拆吗

3,回收茅台的地方要拆箱子看吗

要的对于段位不高的“初级茅粉”,所长还是主张开箱验酒的,开箱的意义在于几个方面:第一:茅台酒鉴伪主要采用的“去伪存真法”,第二:开箱的意义不仅在于鉴伪,还需要注意茅台酒的品相。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需要开箱验货,所以开箱和原件,有时候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务必需要注意的是,开箱的过程中,不能破坏原件品相,包装带、产品合格证(装箱单)、手提袋、验酒器、小纸板等等配件,务必保持完整

回收茅台的地方要拆箱子看吗

4,开封鼓楼被拆是哪年

1976年11月,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 开封鼓楼,中国最早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 开封鼓楼(1906年)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   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 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但从此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   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其处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开封鼓楼一直保存了下来,但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毁于战火,只剩下了一个基台,1976年,这栋在历次的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

5,贵州茅台向各地经销商发出通知要求100拆箱售卖此举的原因是什么

茅台官方回应拆箱售卖的原因是:为了解决茅台的加价销售成风问题 。 最近到了年底,茅台又再度被大家所关注,面对着茅台价格的上涨,茅台给供应商下达了100%拆箱令的要求,只是拆箱真的能解决茅台的加价销售成风问题吗? 1、茅台下达拆箱令 根据报道,在很多人眼里,53度飞天茅台不是酒,而是长期持有的“理财产品”。市场供需的矛盾,也导致茅台市场价格长期失衡——一瓶出厂价969元的500ml酱香型白酒被炒到近3000元,仍供不应求,人们似乎忽略了它还有个“指导价1499元”。年关将至,茅台酒的需求愈发旺盛,近日,贵州茅台向各地经销商发出通知,将拆箱售卖的比例提高至100%,公司还将加大查处力度。新时报记者采访得知,如此严格的价格和价格管控并不是空穴来风,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在市场上价格就高的原箱茅台酒已经难觅踪迹,被坊间称为“史上最贵纸箱”。“不是价格更高的问题,现在是没人敢卖”,一位经销商告诉新时报记者。而在二手平台,茅台配件的销售也备受关注,纸箱、打包条、胶带等配件均有。 贵州茅台销售公司方面曾在近期向新时报记者透露,目前全国正开展稳市稳价的工作,督促各地经销商按照指导意见把酒平价卖出去。新时报记者在贵州茅台官网查询得知,截至目前,经销单位会将1-2月茅台酒到货量100%销售,做到应售尽售、不留库存。2、拆箱令是否真能解决加价风 首先,拆箱令来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拆箱令到底有没有用呢?不得不说的确有用,有用的原理是什么?是因为当前茅台的市场转卖比较喜欢整箱转卖,这是因为大部分的茅台黄牛们最喜欢通过整箱转卖的方式来形成市场交易,毕竟整箱转卖特别是未开箱的转卖相对而言品相保存的越好,也越容易长期存储,所以长期整箱转卖形成了一种趋势。拆箱令的逻辑就是从根本上打击整箱转卖,毕竟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单瓶散装买卖的都是一般的个人消费者,而整箱买的大部分都是有组织的黄牛,所以拆箱令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然而问题是虽然从短期内来说,整箱买卖被遏制了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然而治标不治本,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现在出现的情况就是茅台的周边产品价格激增,化整为零到了黄牛那里又会被化零为整,所以拆箱令就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政策。 其次,当前茅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当前茅台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茅台已经不是单纯的消费品,变成了一种金融商品,它的很多属性是金融属性的,就是大家在炒作茅台把茅台作为一种资产来进行交易,而不是把茅台真正当作可以喝的一种饮料来讲进行交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茅台才会出现出如此奇怪的暴涨现象,而且市场上出现的现象的是,真正喝茅台的人大部分情况下不用买,而真正买茅台的人大部分不会喝,所以这样的结果实际上让茅台成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东西。再加上各个白酒企业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有在暗中推动茅台所谓的收藏市场的发展,正所谓有这些收藏市场,作为对标价格,才会让茅台的价格越来越高。 最后希望茅台的此举政策能从法根本上解决加价风气问题,让广大消费者真正的受益。

6,如何评价开封的鼓楼遗迹

开封鼓楼,曾是开封城的标志性建筑和古城的象征,是曾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最向往的繁华之地和风云变幻中心,是海内外河南人心中的圣殿!5个多世纪的沧桑史:钟、鼓二楼原是北宋皇宫中的设施,始于明代开封。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开封为陪都,称“北京”,同年以陪都的规格重建开封城,开封城第一次包上青砖。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第五子封于开封为周王。洪武十二年(1379年),河南都指挥使司徐司马在开封城中心建鼓楼(今鼓楼广场),次年,河南布政使参政莫景山又在正对鼓楼的偏西处(今省府前街西口)建钟楼。明代开封学者李濂所撰《汴京遗迹志》记载:“谯楼,一名鼓楼,在城内安业坊,台高三丈,上建楼,下置瓮门,通东西行路。”开封鼓楼平安地度过了最初的70年,由于年久失修而有些倾损,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偏遇到久雨成灾而停工未竣,这一停就是10年。到天顺五年(1461年)再动工修建时,恰逢黄河决口而再次作罢,于是有人谣传修鼓楼会招来水患。此后便无人再提修鼓楼的事,鼓楼日见破败,时人称之为“破鼓楼”。开封鼓楼就这样一直破败了60多年无人问津。明嘉靖六年(1527年),镇守太监吕宪力排众议,毅然将鼓楼修葺一新,结果平安无事。直到明末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天灾加上人祸,致使大水灌城,存在了1个多世纪的开封鼓楼毁于波涛之中。过了40多年,清初开封城恢复重建之后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抚阎兴邦组织重修鼓楼,到光绪七年(1881年),河南巡抚李鹤年又对鼓楼进行大修。这次大修后的鼓楼,青砖砌成,台高3丈,中有门洞纵贯东西大路。台基之北有关帝庙一座,穿庙而过拾级可达台顶。台基上建重檐歇山式两层高楼,面阔5间,二层设有栏杆,可登眺古城风貌。二层西檐下之匾“声震天中”,东檐下之匾“无远弗届”,楷书工整、气势雄伟,是当时开封榜书之冠,相传为清代开封人袁舜裔所书。楼上有直径1米余巨鼓一面,声音深沉浑厚,可传数十里。清人冯应泰《登鼓楼》诗曰:“危楼高矗壮天中,极目新城百尺雄。梁园繁华归逝水,宋家议论散秋风。地钟嵩岳千层翠,险亘黄河万古虹。兴废不堪登眺感,疏砧又动夕阳红。”民国初年,鼓楼北侧兴建天中楼饭庄,与鼓楼之间架设天桥一座。1928年冯玉祥主豫,将鼓楼一层改建为“中山图书馆”(后又改为“通俗图书馆”),二层为“消防队”和“新闻联合会”驻地。楼顶增建方塔一座,四面装上大型自动钟。台基西南角还悬挂一口大铁钟,作为火灾报警之用。1948年鼓楼被无情的战火吞噬,大火烧了一天一夜,仅残存台基。1949年之后,鼓楼台基多次修整,曾作为市广播站宣传阵地和节日检阅观礼台。“文革”中西面洞门两边高墙,为大字报集中展示之地,门洞中为“洞诗”层出不穷之所。1976年11月,幸存的鼓楼台基刚刚熬过了10年动乱,却又被人拆除。历经5个多世纪的磨难,开封鼓楼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国最早的城市鼓楼我们来溯源中国鼓楼。据《北史》等史籍记载,南北朝时期,兖州多盗,刺史李崇命每村建一鼓楼,盗发时击鼓为警,周围各村亦击鼓响应,此后各州县相继推行。由此可知,鼓楼始用于乡村警盗。它是何时才作为城市报时之用的?史载唐代州县普遍设立鼓角楼,至北宋仍旧,此后又出现更鼓楼。这些市井报时设施,形制不大,而且它们并不叫鼓楼。但北宋皇宫之中有钟、鼓二楼,据徐松《宋会要辑稿》记载:文德殿??殿庭东南隅有鼓楼,其中漏室,西南隅钟楼。《宋史?燕肃传》中提到的“钟、鼓楼”,即此二楼。这些市井和皇宫之中的报时设施,寿命都很短,原因是它们影响了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休息。据洪迈《俗考》记载:“太祖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磐,此更鼓之变也。”那么,北宋东京城依靠什么来报时呢?我们从《东京梦华录》中找到答案:“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分,日间求化。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原来这任务交给了寺院的和尚们。北宋皇宫中的钟、鼓二楼,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对明代开封影响很大。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开封鼓楼,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鼓楼。以开封鼓楼为先导,西安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鼓楼,比开封晚1年。南京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鼓楼,比开封晚3年。北京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鼓楼,比开封晚41年。所以说,开封鼓楼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鼓楼。此后,中国各个中小城市所建造的排不上名次的鼓楼,早已是数不胜数。开封钟、鼓二楼相对的形式不但风行全国,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必备设施和象征,而且逐渐普及到寺院之内。如开封的开宝寺和大相国寺,在清代以前只有钟楼的记载,清代开始才有了鼓楼的记载。开封鼓楼原高36米,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相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64年鼓楼之梦由于开封鼓楼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从其始建至今,从原貌到台基、从台基到广场,这里一直是开封传统的、权威的、效果最好的信息和广告中心。许多开封人和曾在开封生活过的人都有一个“鼓楼情结”。1948年,高大的鼓楼突然间成了残破的台基,人们盼望着什么时候能把台上的鼓楼建起来。有一年节庆之时,鼓楼台基正中用柏枝扎起了一座高大的仿古彩门,还装上了彩色灯泡。人们仰着脸看了好些天,平添了许多幻想。1970年“文革”动乱中,说是要广大革命群众凑钱改建鼓楼,再穷都愿掏腰包。当时有关部门制作的方案、模型陈列在马道街北口人民百货大楼的橱窗里:鼓楼台基和天安门的颜色一样,汉白玉栏杆,台基正中矗立着一尊巨大的毛泽东全身塑像。当时不可能按原样复建,要按原样建了,就是恢复“四旧”,不知何故此事末成。1976年11月,鼓楼台基拆除现场,有几位老人扶墙痛哭,许多人默默流泪,人们只能无奈地退到一边。“文革”之后,开封各界人士呼吁复建鼓楼的呼声愈来愈强烈。198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由省、市有关部门参加、市长亲自主持的“宋都开封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座谈会纪要的第三部分是“关于三期规划的初步设想”,在第二期规划(1986年~1990年)项目中,就有“修复钟、鼓楼”一项。这是市政府最早关于复建鼓楼的规划。1986年,由开封旅台同乡会编辑的《河南开封志》在台北出版,发行世界。该书不但把鼓楼列为“开封八景”之一,在古迹目中第一个介绍的就是鼓楼。1992年,河南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一些在台湾省及在美国的校友们回到开封,他们表示,最大的遗憾是开封城中心没有了鼓楼。在战乱年代他们离家出走,但鼓楼却始终是他们心中开封的标志。1993年,在开封成长起来的豫剧名旦马金凤率团赴台湾省演出,河南大学旅台校友赠送的锦旗上绣的是开封鼓楼两块匾上的8个字:声震天中,无远弗届。开封鼓楼是游子们乡情、亲情凝聚力之所在。1996年,河南大学李公健教授自发研究、撰写完成了16万字的《关于综合开发改造开封市中心地区的建议及初步论证》,主要内容就是复建钟、鼓楼,其中还有他亲自绘制的规划图和建筑格式图,令人感动。市领导曾将李教授的方案批转有关部门作为参考。此后的事情人们都很清楚了,各级领导重视,媒体也多次报道,几易方案、几经周折,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直到2011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晋升国家级,鼓楼复建项目才正式上马并宣布7月开工,但好事多磨,转眼又是一年,开封人64年的鼓楼之梦即将成真!鼓楼复建,民之幸事!关于新鼓楼建筑风格:新鼓楼的建筑风格采用清代风格建造,与龙亭、大相国寺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在高度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了鼓楼广场周边现有建筑高度,设计方案为三层,通高28.8米,南北长32米,东西宽27米,尽显鼓楼的雄伟和磅礴气势。其中,新鼓楼的基台高10.5米,鼓楼门洞高5.5米。基台之上共有三层,第一层高3.5米,第二层、第三层均高4.5米。除此之外,新鼓楼盖帽高5.8米。为保持鼓楼的传统结构特点,建造新鼓楼所用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和木料相结合的办法,小木构件等使用木材,屋顶瓦件以灰瓦为主,使用旋子彩绘对房屋进行全面彩绘。彩绘工艺中将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

7,开封的鼓楼

  开封鼓楼,中国最早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  开封鼓楼(1906年)  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  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 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但从此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  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其处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开封鼓楼一直保存了下来,但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毁于战火,只剩下了一个基台,1976年,这栋在历次的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  编辑本段文人描述  清人冯应泰写的七言律诗《登鼓楼》:“危楼高矗壮天中,极目新城  冯玉祥时期的四面钟  百尺雄。梁园繁华归逝水,宋家议论散秋风。地钟嵩岳千层翠,险亘黄河万古虹。兴废不堪登眺感,疏砧又动夕阳红。”“诗情”和“实情”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这里原来并不是广场,而是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建筑物——鼓楼。据《开封胜迹志》记载,城内原有钟、鼓二楼,东西相望,以报昏晓,相传为宋太祖创建。在很久以前,宋代钟、鼓二楼早已不复存在。到了明初,在宋代钟、鼓二楼遗址上又建起了钟、鼓二楼。  编辑本段建筑地位  钟楼、鼓楼是我国古代城市用于报时和显示威严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朱元璋开国之始,拟建都开封,并已将其定名北京,接着在开封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鼓楼和钟楼。以此为先导,南京、西安、北京的钟楼、鼓楼才陆续建起。开封鼓楼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  编辑本段历次修缮  日伪时期开封鼓楼  据王宴春先生考证,开封鼓楼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河南都司都指挥  使徐司马所筑,后倾损失修,至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因时遇久雨成灾未竣。明天顺五年(1461年)  再修,又因黄河决口停工。当时谣传修鼓楼有水灾之患,所以鼓楼日久不修破废,时人称“破鼓楼”。  明嘉靖六年(1527年),镇守太监吕宪力排众议,毅然重修,结果平安无事。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第三次攻打开封,明统治者以水代兵解围,洪水将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鼓楼淹废。  清康熙元年(1662年),鼓楼又进行复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抚阎兴邦又组织重修,时至6个月竣工,但后又遭损坏。  迨清光绪七年(1881年),河南巡抚李鹤年对鼓楼进行大修。修后的  冯玉祥时期开封鼓楼——中山图书馆  鼓楼台基  高10米,台基中间砖砌瓮门,瓮门纵贯大街,门下东西通车行人。台基北,有关帝庙一座,穿庙出向上有门,门内作砖铺阶,人可循阶而上。台基上,建有一古式两层楼,东、西出厦各3大间,上层四周布游廊栏杆。东西檐下各悬巨匾一块,西檐下额题“声震天中”,东檐下额题“无远弗届”。楼上南间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径约1米,声音深沉浑厚,能传数十里。  辛亥革命后,鼓楼北隅建天中饭庄一座,天中饭庄与鼓楼间架有天桥,可相互通行取乐。1928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将第一层楼改为“中山图书馆”,上层改为“消防队”和“新闻联合会”,四外走廊作为火警瞭望台。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  20世纪70年代初的鼓楼台基鸟瞰  为全市报时之用。台基上西南悬挂一口火灾报警大铁钟,据说此钟是从曹门外“十方院”移来的。1930年前后,一楼“中山图书馆”又改为“通俗图书馆”。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  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1976年11月,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从此,鼓楼在开封消失了。  编辑本段绝笔之谜  原鼓楼上悬挂的“声震天中”和“无远弗届”8个大字,每字约1米见方,皆为楷书,甚见笔力。其中,“声震天中”4个大字,更为海内外书法家所称赞,与鼓楼同享有盛名。数百年来,凡文人墨客来汴者无不到此大饱眼福,但是“声震天中”这被誉为书法绝笔的4个大字究竟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却一直众说纷纭,是古城开封一个不大不小的“悬案”。  “声震天中”匾额上落有题款,上款为“皇清康熙廿八年岁次己巳季春吉日”,下款书“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镇阎兴邦立”。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开封全城覆没在黄河水之中,鼓楼倾圮殆尽,仅存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抚阎兴邦组织重修,匾额上的题款只能说明重修之事,而绝非能说明“声震天中”是阎所书。  由于匾额上未署何人所书,自然就引出了许多传说。按常人的逻辑,这些传说又多在非名人身上打转转,因为人们猜测如果是名人所题,自然是要落上大名的。早年传说这“声震天中”4个惊人之笔的大字出自一狱吏之手,此人因倾尽心力,书后累病而亡。到20世纪30年代又有新的传说,传说刘峙主豫时期,僚下秘书写一笔好字,因吸毒被监禁。秘书深知主子沽名钓誉,要求与主子单独谈话。秘书说:吾写“声震天中”4字能超过鼓楼上4字,以主席名字落款。刘峙默认,在秘书书后派人深夜将原匾额换下。后来,那个秘书羞惭自己的字不能上高,又将原匾额换上。到20世纪50年代,李村人先生著《开封名胜古迹散记》时,说这4字是杞县秀才孟鼎所书。20世纪80年代初,据书法名人靳选先生说:这几字相传是其祖上靳标崧所书。据孔宪易老先生说:这4字出于邑人袁舜裔之手,乾隆游河南来开封,曾看此匾额,并说在县志上有记载。  原鼓楼上方巨匾“声震天中”出自谁手及其下落,一直众说纷纭,成一“悬案”。直到近几年才有了答案。据说,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修缮鼓楼时,将“声震天中”匾卸下,其字气势雄浑,结构神韵俱佳,历来使书人赞叹,令开封人自豪。当时,许多人围观欣赏,有人请北书店街的中原照相馆照了一张像片,两天之后牌匾又装回到鼓楼上。后来,鼓楼及牌匾均毁于战火,这唯一留下来的一张底片保存在蒿国全先生的家里。多年来,蒿先生精心珍存,每当有爱好书法的朋友到家中玩时,也只是让他们看一看底片,从未洗印。现在,这唯一的底片已由蒿先生专程捐给中国翰园。公涛先生亲自指定冲洗、放大、镌刻成碑,立于中国翰园之中,使“声震天中”重放异彩。  编辑本段寻找钟楼  开封人对鼓楼比较熟悉,但对钟楼却较为陌生,因钟楼拆毁已有300多年了。开封钟楼哪里去了?钟楼是怎样“销声匿迹”的呢?  开封的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鼓楼晚建1年。作为报时的公共设施,钟楼一般都建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而当时开封城的钟楼、鼓楼位置与古制却相反,鼓楼建在城池中心,钟楼却建在偏侧。据说当时的河南某巡抚因患病,怀疑自己的病因是钟楼所处的风水地势所引起的,故此,他下令将钟楼、鼓楼对换,以后鼓楼便位于城中心,钟楼则偏于西侧。后来,开封钟楼哪里去了?在过去的岁月里曾有不少的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晚清时期,有一巡抚到开封任职,上任后却不理政事,经常和一帮人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早上,洪亮的钟声经常惊醒刚入睡的巡抚大人。他大为恼火,叫来师爷下令道,以后早上不准再撞钟。师爷为难地说:“晨钟暮鼓这是开封城多年的规矩,不好改呀。”“不好改,惹我恼了,把钟楼给拆了。”师爷不愧为高参,马上顺着说:“想拆钟楼好办,但要叫众百姓心服、口服,并赞成拥护。”师爷说着便献上妙计。  两天后,巡抚大人召见城内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他讲道,最近,有人报告说钟楼年久失修,恐怕雨季到来下雨倒塌,伤及路人,特暂时关闭钟楼,拆掉重建,不知众位意见如何?  老人们听后道,感谢大人为民着想,为地方造福,但是拆钟楼再重修,银两出自何处?巡抚道,国库存银不多,但可拿出一些,本人俸禄全部献出,也望全城父老捐助一点。众老听完后深受感动,齐声说,大人为百姓造福,我们赞成,不足银两,由全城百姓募捐。  不久,开始拆钟楼,建着慢拆时快,只几天,开封城中的钟楼就被拆除了。以后,官府年年催要捐助修钟楼的银两,但只见收钱却不见钟楼动工的迹象。不久,该巡抚升迁到外省,带着众百姓捐助的银子,溜之乎也。古城众百姓得知后,痛恨万分,便将钟楼拆除后的遗址叫为“拆楼口”,以后时间长了,讹传为“车路口”(在今省府西街胜利市场一带)。  钟楼拆除的情况据有关史料记载是: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洪水淹城后,钟楼台基被淤于地下一部分,楼也大损。待到康熙十年(1671年),巡抚郎廷相看钟楼损坏,楼下门洞也无法通行,下令将钟楼拆除,所得建筑材料全部搬运到大相国寺,用于藏经楼的修建。从此,钟楼从古城消失了。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