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三界酒业,广西平南县三界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本文目录一览

1,三界庙的广西金田村新圩三界庙

位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南4公里新圩镇上的三界庙地处桂平金田平原中心,是“金田起义”之初太平军作战指挥所。新圩三界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田起义地址”的重要组成部分。1851年7月19日太平军从紫荆山转移到新圩(今金田圩),被数万清军围困在新圩和附近一带村庄,太平军设前军指挥所于庙,洪秀全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突围成功。8月15日,向平南县进军北上,成为太平军战史上著名的一次战役。金田三界庙始建于清顺治18年(1661 年),座北朝南,主体建筑四合院式布局,分为前座、天井、后座和庑廊,建筑面积302平方米。金田三界庙建筑艺术繁缛优美,脊饰为佛山石湾陶瓷人物故事装饰,保留了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艺术遗风。庙内有清康熙道光年间的官府告示、规条等。碑刻23块,是研究当时社会的宝贵资料。庙内还陈列了金田村起义历史的文物资料。三界庙内,现有《重修宣里新圩三界庙碑记》、《安良约碑记》等碑刻20多方,碑文反映了金田起义前夕当地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三界庙亦已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袁崇焕幼时背上生疮,久治不愈。其母叶氏往三界庙拜神,见瓦面漏雨,水溃泥菩萨脊背,便找了泥水匠修好瓦屋,用灰沙补好脊背。三界庙不漏雨了,袁崇焕背上毒疮也好了。于是民间有了传说,认为袁崇焕是三界庙内供奉的三界公的化身。从此水南人民更加常往三界庙拜祭。袁崇焕曾于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年)辞官回乡。乡亲父老找他相商重修三界庙之事,他便慷慨地把原打算在罗浮山筑茅庐隐居的银两捐献了出来,并且挥笔写下了著名的《重修三界庙疏》。

{0}

2,广西平南县三界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广西平南县三界酒业有限公司是2004-09-0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平南县平南镇新村头。广西平南县三界酒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0821765817151H,企业法人王冠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广西平南县三界酒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配制酒生产销售。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西平南县三界酒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1}

3,广西贵港市的哪里好玩

贵港市的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桂平西山、龙潭国家森林公园、著名千年古刹南山寺、"天南福地"罗丛岩、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白石洞天、峡谷景观大藤峡等。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第一古塔桂平东塔、汉晋古墓群和中共广西省工委扩大会议旧址等。 [金田起义旧址]在桂平城区以北27公里,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洪秀全、冯云山在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领导贫苦农民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起义指挥部设在村边犀牛岭上的古营盘。营盘是个长方形的土城,中央筑高台,台前有旗杆石,洪秀全在此率领太平军竖旗誓师起义。村东3公里的新圩三界庙,是太平军的作战指挥所,洪秀全在此指挥了新圩突围之战:庙内有清康熙、道光年碑刻20多块,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平天山森林公园]是2003年经自治区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为2964公顷,森林覆盖率90%以上。公园内森林幽雅静溢,溪谷幽深清澈,山体雄伟高大,动植物种类丰富,奇树怪石遍布,气候温暖宜人。有"林海奇景、北岳仙池、平天大峡谷、石人石马、状元帽、桫椤群落、仙人瀑布、高山茶园、高山矮林、黄三立寨遗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个景点,每个传说,都引入入胜,令人神往。[大平天自然保护区] 位于黔江河畔、大滕峡腹地,距桂平城区约20公里,面积约28000亩。1980年国家划为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古热带植物树蕨、木莲、猪衍血本,列为国家保护范围的珍贵植物还有格木、紫荆、香花木等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苏门羚、猕猴、林麝、小灵猫等,有"小西双版纳"之称。大平山地形为复杂的丹霞地貌,境内瀑布很多,其中天桥瀑布一泻而下,高达百余公尺.蔚为奇观。[西山风景区]又名思灵山,因在桂平城区以西l公里而得名。从南梁五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渐成为游览胜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洌,怪石鳞峋,石径曲幽。有李公祠、洗石庵、龙华寺、乳泉亭、中山飞阁、龙亭、如意亭等建筑物。乳泉亭旁,泉水从石岩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甘甜,泡茶茶香,酿酒洒醇。西山茶、乳泉酒、驰名于世,攀登龙亭,俯瞰远眺,南有白石青峰,北有紫荆五指,苍翠浓淡,远横于六七十里之外,黔郁两江,如练交映,环抱城廓,浔城风光,尽收眼底。[南山寺]在市郊3公里处,居南山二十四峰环抱之中,是历代游人驻足流连的风景胜地。登南山首巅,举日眺望,近处,贵港新姿令人陶醉,西江玉带缭绕脚边;远方,秀丽奇峰,层峦叠翠,万顷蔗海,尽收眼底。南山寺始建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建成后,宋太宗曾赐御书224轴,宋仁宗于景佑元年曾题"景佑禅守",故又名"景佑禅寺",元文宗游南山时,亲笔书赠"南山寺"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石刻,清代菩堤树,还有传说中的天然出米洞、南山不老松、北宗飞来大铁钟。今寺内石刻与宋代铁钟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湖公园]位于港北区东面,建于1930年。东湖面积0.46平方公里,碧波荡漾,青荷婆娑,莲塘夜雨,东井渔歌,古登龙桥,船亭楼阁,湖光绮丽。公园内有翼王亭、石达开祖母碑座。1986年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的"莲池落雁"、"荷花仙子"大型工艺雕塑以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铜像安放于东湖公园的湖心岛上,给东湖公园增添了淡雅而古朴的气色。[中共广西"一大"、"三大"旧址]"一大旧址"在港北区贵城镇榕兴街34号。1928年6月16日,中共广西省第-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36年11月7日在今覃塘区三里镇罗村召开。会址均保存完好"一大"会址旁边还修建了有革命文物陈列馆"。[汉晋古墓群]分布于港北区内的贵糖集团公司至罗泊湾一带,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以来共挖掘了500余座,出土文物l万多件。其中最大的罗泊湾一号汉墓,长12.5米,宽7.5米,有前、中、后共11个椁箱,底层还在殉葬的船棺和方木棺7具,出土的珍贵文物达1000多件(种)。[白石山]据称全国有二十六洞天,其中第二十一洞天即白石山,在桂平市城南七十公里处。白石山双峰并立,直插云表。左边孤峰如柱,名独秀峰,右峰顶尖底圆,名莲蕊峰,明代人杨大节写的"白石洞天"四个大字镌刻于千寻峭壁上。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登上白石绝顶,他在《游记》中对白石山大加赞赏。绕莲蕊峰山南行半里,有会真岩,广约十余丈,高、深各宜二、三尺,岩顶十余丈高的绝壁-上有一小岩,广约丈许,有石级可通,凭高远眺,可见浔江天际流。从白石村东望,有一石似人,高约数丈,向壁而立,俗称"石道人"。"石人"中空,有石缝可入体内。白石村后悬崖绝壁间,裂开一缝,宽丈余,高数十丈,名"一线天"。会仙岩有炼丹灶、仙人棋、仙人脚印、玉泉等富有传奇色彩的名胜古迹。岩前有会仙亭,凭栏远眺,锦绣河山,尽收眼底。[畅岩]位于平南县城西20多里处。石山一座,平畴突起,山麓有岩宽敞如屋.故名畅岩。系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少年读书处。时二程之父程珦作宰龚州(时平南县为龚州治所),选延周敦颐(濂溪)教读两子、留有印心亭、莲花池等遗迹。穿穴而过为文昌岩,循石径可探三宝岩、飞鼠岩、遇仙岩诸胜。畅岩又是平南境内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保存着新、旧石器时代的文物。[挹翠山]在平南县城东北1里,有土山九节,为县治的屏障、此山景色秀丽,登巅远眺,周围数十里景物尽入眼底。相传此山产挹翠草、蛇黄石,可治肿毒及小儿惊瘅等症,因而得名。现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位于平南县城郊罗冲桥畔。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黄兴等为首组织和领导广州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有28名平南籍爱国志士参加,牺牲的有5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邑人建立平南五烈士纪念碑,碑墓上刻有5烈士的籍贯、年龄和事迹,永志缅怀。[铜鼓]至目前,市辖三区两县市共出土铜鼓近百只,最早的铸造于战国至西汉时期。鼓面直径一般宽约80公分。在覃塘区凤凰林场出土的一面东汉特大铜鼓,直径1.19米,高0.66米,重150公斤。[大圩龙岩]位于港北区大圩镇东侧1公里,居南山寺与桂平西山之间,为两旅游点必经之地。岩内能容纳万余人。石乳结处,有石巨龙蜿蜒长数十丈。宋淳熙年间,建成胜禅院。岩洞四壁,唐至清许多名人的石刻诗词琳琅满目。洞额"东方巨观"、"天然胜迹"等墨迹,笔劲犹存,有"古怀第一山"之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登临游览。[大藤峡]在桂平西北的黔江下游,全长约40公里。传原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名。这里河道嵌折,江流湍急,四面高山环绕,峰丘重叠,绵亘数百里,岩洞数以百 计,九层楼、仙人阁、三妹洞尤为险要。这里是明代大滕峡瑶民起义的活动中心。明王朝先后用兵百余年,把瑶民镇压下去后,改大藤峡为断藤峡,并在崖壁刻"敕赐永通峡"大字。[宋代古窑群遗址]桂平西郊、蒙圩、罗秀、社步、罗播等地有宋代陶瓷窑50多座。城郊窑址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碗、盘、碟、壶、罐等多为宋代南方常用器物。蒙圩窑岭村发现的10座陶瓷窑,出土器物所施全是青黄釉,属青釉系统,烧制年代约在南宋。

{2}

4,袁崇焕的籍贯是哪里

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先生《袁崇焕杂考》一文中有一节是关于其祖籍、乡贯的考证,是关于袁崇焕籍贯最为详实的材料,现摘录如下,以供参考。(原载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第一期) 二、袁崇焕祖籍、乡贯考 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第四节开头说:“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说袁崇焕祖上是广西省藤县人,似可商榷。笔者学殖疏荒,天下间有关记载袁崇焕之书,不能遍读,但检叙及袁崇焕籍贯的史籍志乘,如《明史》、《明纪纲目》、《通鉴辑览》、《明亡述略》、《明通鉴》、《石匮书后集》、《明季北略》、《国榷》、梁启超《袁督师传》、《邵武府志》、《广西通志》、《广东通志》、《藤县志》、《平南县志》、《东莞县志》、李济深《重修袁督师祠墓碑》等等,都不见有“袁崇焕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的记载。金庸先生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我个人猜想,大概因为《明史》、《明通鉴》、《明纪纲目》、《广东通志》、梁启超《袁督师传》诸书都说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而《国榷》、《石匮书后集》、《明季北略》、《广西通志》、《藤县志》诸书又说袁崇焕是广西藤县人。为了两者统一,所以说“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民国〕《东莞县志》卷六一《袁崇焕传》说:“袁崇焕字元素,一字自如,(东莞)水南(今为东莞县石碣公社水南大队)。(略)年十四,随祖世祥、父子鹏往粤西应藤县试,补弟子员。”据此,袁崇焕分明是东莞人,祖籍当然是东莞。《袁崇焕评传》中提到招广东三千人援辽东的崇焕的叔父袁玉佩,是广东东莞温塘(今东莞县附城公社温塘大队)人,崇焕族叔,字仲符,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进士。袁崇焕的族叔是东莞人,可见袁崇焕的祖籍是东莞而非广西藤县。 袁崇焕十四岁随祖父袁世祥、父亲袁子鹏往广西藤县应试,在藤县补弟子员,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到桂林参加乡试,中举,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成进士,自然“登科录”之类填上“藤县”籍,所以“明进士题名碑”刻上袁崇焕藤县籍。《怀宗实录》、《国榷》、《石匮书后集》、《明季北略》诸书据之以袁崇焕为藤县人。所以《藤县志》、《广西通志》都把袁崇焕作藤县人。自从经过六十多年反覆修订的《明史》出,袁崇焕是东莞人已成定论,嗣后凡言及袁崇焕的历史著作及《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都一律说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去年,广西《学术论坛》发表《袁崇焕籍贯考辨》一文,考证了袁崇焕的籍贯是广西藤县,它依据的材料,除“明进士题名碑”、《国榷》、《明季北略》、《石匮书后集》、《藤县志》等固有资料之外,只加上可疑的所谓袁崇焕父子鹏墓碑的碑文。固有资料中袁崇焕为藤县籍之说,已为历来学者所不取,这里不再论列。袁崇焕父子鹏墓的碑文是构成袁崇焕籍贯藤县说的新材料,是需要辨一辨的。《袁崇焕籍贯考辨》说: 据署有“崇焕、崇灿、崇煜”三人名字,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的(袁崇焕父子鹏)墓碑,碑文载袁氏“嘉靖初年至广西”这是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籍贯广西(藤县)白马乡又一有力佐证。 该文所引碑文,其误有二: 一、袁崇焕兄弟次序排列错误。袁崇焕在《天启四年三乞给假疏》中说:“臣自万历四十六年以公车出,幸叨一第,即授令之闽,离家今七年矣。七年中,臣之嫡兄崇灿丧矣,嫡叔子腾丧矣,堂兄生员崇茂育于臣父为犹子者,今亦丧矣。(略)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谙事。”分明是长崇灿、次崇焕、季崇煜。 二、袁氏嘉靖初年至广西,误。〔民国〕《东莞县志》卷六一、《平南县志》卷一六、《藤县志》卷二三,都记载袁崇焕父子鹏始从东莞往广西。袁子鹏卒于天启四年(公元1626)七月初五日(见袁崇焕《天启四年初乞终制疏》)。嘉靖初年至天启四年,已超过一百年,袁子鹏死时,尚有“少不谙事”的第三子崇煜,可见袁子鹏决非得寿百龄,如果袁氏“嘉靖初年至广西”是指袁子鹏往藤县的话,则袁子鹏死时,非一百二、三十岁不可,而且在百龄之时还能生季子袁崇煜,这是可能的吗?〔民国〕《东莞县志》卷六一《袁崇焕传》明确指出,袁崇焕“年十四随祖世祥、父子鹏往粤西”,考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袁崇焕十四岁,即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袁世祥、袁子鹏从东莞往藤,是在万历二十五年。可见碑文所谓“嘉靖初年至广西”是错误的。 墓碑重修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距袁子鹏之死已有二百七十一年,时代悬绝,未可尽信。而且记载袁崇焕兄弟的次序及袁氏迁入广西的时间皆误,这个重修的墓碑,岂能作为袁崇焕籍贯广西藤县的“有力佐证”呢? 金庸先生认为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这是正确的。 甲、袁崇焕自己说是东莞人。 东莞县水南乡有三界庙。天启七年(公元1627)七月,魏忠贤使其党论袁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崇焕乞休,回到东莞水南,水南父老重修三界庙,袁崇焕作《重修三界庙疏文》(有碑,在水南三界庙内,碑高三尺,阔一尺五寸,文十七行,行四十八字,楷书。)疏文有云:“予里中崇奉三界庙”,“吾乡居俗俭而朴”,“适予请告以还,同乡诸父老青衿合谋为一乡之善事,首以庙请。”末署“天启七年腊月十八日,钦命巡抚辽东山海等地方提督军务加从二品服俸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里人袁崇焕谨撰”。庙既在东莞水南,碑又立于庙内,袁崇焕疏文中的“予里”、“吾乡”、“同乡”、“里人”之“乡”与“里”,必指东莞水南,袁崇焕自署“里人”、即是说自己是东莞水南人。 袁崇焕《募修罗浮诸名胜疏》开头说: 余有山水之癖,即一邱一壑,俱低徊不忍去。故十四公车,强半在外,足迹几遍宇内。而罗浮洞天,去余家不下四十里,竟无暇盘桓其中,殉外忘内,余之罪也。去冬,余告归,方谓筑室其中,为终焉之计,未抵家而明主促之再出,络绎道路,雨旬席不暇暖,又塞上征夫矣。 又《募修罗浮诸名胜跋》中有云: 夫以隔四十里之名山,不能一效其(按:指幕友李云龙)款款。 若天清气朗,在水南翘首北望,罗浮诸峰,依稀可见。袁崇焕距罗浮四十里之家,必在东莞,绝不会在千多里外的广西藤县。 乙、袁崇焕的同僚、下属、好友认为袁崇焕是东莞人。 崇祯元年(公元1628)四月,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有司再三敦促在东莞家乡的袁崇焕上道。是时休致居家的翰林院编修陈子壮(与袁崇焕同榜进士)约梁国栋、黎密、邝瑞露及崇焕幕宾邓桢、梁稷等十九人在广州举行盛大的饯别会,会上,各人赋诗送别,并由赵焞夫绘成《袁督师督辽饯别图》,各人将所赋的诗写于图右,由邝瑞露(按:邝露的初名)题曰:《东莞袁崇焕督辽饯别图诗》。陈子壮是崇焕的同科进士,“明进士题名碑”也有他的名字,他当然见过载明崇焕是广西藤县籍的登科录之类的文件,他让邝露在“袁崇焕”之上冠以“东莞”二字,分明在饯别会上之人认为崇焕是东莞人。邝露的从兄邝湛之(按:邝露字湛若,湛之当是其从兄之字)是崇焕部将,战死于辽东。邝露与崇焕幕宾梁稷是好友,他当然知道崇焕的籍贯,所以径题“东莞”。 黎密的饯别诗,有句云:“罗浮春色动征轮,岁月功名日转新。”是说袁崇焕从“罗浮”来。区怀年的诗说:“仙人窟宅自罗浮,入世还推第一流。”点明袁崇焕的家在“罗浮”,两人诗中的“罗浮”,不是实指罗浮山。东莞紧邻罗浮山,故前人往往以“罗浮”借代东莞。如永历元年(公元1647)张家玉在东莞到滘乡起兵抗清,围增城时战败投野塘而死,邝露的《二臣咏》诗自注云:“王师败绩,粤东又陷,公(按:指张家玉)遂倡义罗浮。”是以“罗浮”借指东莞之证。可见黎密、区怀年二人认为袁崇焕是东莞人。 屈大均《王予安先生哀辞》云: 庚子(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之冬,予谒禹陵于会稽,有王予安先生者,延予馆其家。(略)尝谓予曰:“子之乡有大司马袁公崇焕者,方其督师蓟辽,予以诸生居幕下,其为国之忠勤予独知之。其不得死于封疆,而死于门户,天下更未必知之也。(略)其疏稿及余集生、程更生讼冤诸疏,予藏之笥中久矣,今授子,以为他日国史之采择其可乎?”(《翁山文钞》卷一○) 屈大均,番禺人。“子之乡有大司马袁公崇焕者”一语,表明王予安认为袁崇焕是广东人。袁崇焕籍贯,不像广西有平南、藤县之争;在广东,只有东莞一说。即是说,王予安认为袁崇焕广东东莞人了。王予安,是王衅的别字。袁崇焕计斩毛文龙时,王衅同行,并参其谋,是崇焕的亲信(见李长祥《研斋天问阁集》),岂有不知崇焕乡贯之理? 余大成,崇祯二年(公元1629)为太仆寺卿,袁崇焕下狱,大成上书论救,以后尝写《剖肝录》详叙袁崇焕的冤情。《剖肝录》有言: 先是督师部下辽将乡人谢尚政诬揭主将督师,又给银三千于廷栋,谋升闽镇。 谢尚政,字允仁,东莞茶山人。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武举,是袁崇焕所结的“死士”,隶袁崇焕麾下为都督同知。余大成说谢尚政是袁崇焕的乡人,自然认为袁崇焕是东莞人了。 崇焕族叔袁玉佩曾领广东兵援辽,天启六年(公元1626)为南京兵科给事中,当时刑科给事中黄承昊上疏荐玉佩,有语云:“玉佩忠勇谋略,不减伊侄崇焕,应调之北,以备缓急。”黄承昊,字履素,秀水人,曾官广东按察使。他与袁玉佩共事,当然知其乡贯,既说崇焕为玉佩之侄,即是认为袁崇焕是东莞人。 丙、袁崇焕部下多东莞人。 袁崇焕作战辽东时,其部下多东莞人,可考者,计有: 韩润昌 东莞人,袁崇焕爱将,隶袁崇焕麾下为都司。崇祯所赐袁崇焕的尚方剑,是由韩润昌带领的。崇祯召对袁崇焕于平台,只有祖大寿、吴三桂(祖大寿的外甥)及韩润昌跟随。崇焕下狱,祖大寿、吴三桂大惊,夺山海关而出,奔回锦州。韩润昌自投于狱,袁崇焕被磔死,韩润昌谪戍陕西镇番卫,明亡,返里为僧。([民国]《东莞县志》引《袁督师行状》) 林翔凤 东莞人,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武举,又中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30)文举。隶袁崇焕任辽蓟督粮推官,袁崇焕《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所谓“现任蓟镇督粮推官林翔凤,臣之至戚,慷慨知兵,且善武艺,与诸将士官交契甚厚”者,即其人也。(见《东莞县志》卷四六、四七《选举表》) 谢尚政 东莞人(见前) 黄又光 东莞人,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武举,隶袁崇焕为辽东宁前道参谋守备。(同上) 叶向日 东莞人,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武举,天启七年(公元1627)会选,袁崇焕选任守备。(同上)丁、袁崇焕与东莞人的亲密关系。 袁崇焕与东莞人的亲密关系,除上面提到的族叔袁玉佩招三千兵援辽、袁崇焕部下多东莞人两点之外,还表现在明末东莞人多怀念、悼念袁崇焕之诗咏上。天启七年冬,袁崇焕乞休回莞,明年四月,崇祯召回,当时东莞水南人陈灼有《朔夜与袁大司马话别》诗: 绿浓溪上淡春烟,曲奏霓裳夜正怜。共信筵芳须待月,应知交态自忘年。人堪惜别花边语,谁结狂来醉后缘?万里胡尘他日扫,一天晴色凯歌还。 袁崇焕在辽东前线,水南人陈学壮有《寄自如袁大司马》诗说: 华轮久矣不相亲,海国遥瞻报国身。阃外自能神石略,胸中元是溢阳春。千秋日月开明圣,一曲阳关静塞尘。搔首南天惊绩奏,勒名端在见麒麟。 袁崇焕被冤杀后,陈炅(字明良,崇祯十二年武举)有《挽袁自如大司马》诗二首: 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 男子当为天下奇,满朝交赞圣明知。已忘白马图家计,直抵黄龙誓自期。韩范在军胡胆落,苏张当国士心疑。千年幽恨还谁似,读罢“金陀”有所思。(以上俱见《东莞诗录》)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张家玉到京应试,凭吊袁崇焕故居及鏖战旧迹,写下了《燕市吊袁督师》诗: 黄沙白雾皂雕旗,独赖孤臣两臂挥。热血作书招死士,裹疮临战立重围。遂令汉卒闻笳奋,共扫妖氛奏凯归。劳苦功高谁得似?中山何事谤书飞?(张家玉《文烈公集》卷七) 永历元年(公元1647),张家玉起兵抗清,过水南,拜袁崇焕祠堂,作《谒大司马自翁袁老先生遗祠怆然有感》诗: 吊罢遗祠泪几挥,辽阳回首事成非。空留冷庙沧江上,不见犁庭铁马归。星落尚疑阴雨暗,风高犹想阵云飞。只今羽檄纷弛急,那得先生再解围!(同前) 明朝以后,东莞人悼念袁崇焕的诗文更多了。兹不赘叙,以省篇幅。 戊、东莞的袁崇焕遗迹。 袁崇焕有《重修三界庙疏文碑》,立于东莞水南乡三界庙内,文为袁崇焕天启七年十二月作。(见《东莞县志·金石略》)袁崇焕故居在水南乡守义坊罗乡二姓村后,有月楼(见《东莞县志·古迹略》)。东莞城城内在明代有为袁崇焕立的牌坊,题曰:蓟辽柱石。(见《东莞县志·古迹略》)。东莞县纪念袁崇焕的祠堂有五:(1)在水南乡三界庙后座。袁崇焕被冤杀后,乡人陈日昌等悯其冤,悬其生前《待漏图》于三界庙后堂,为祭奠之地,后遂为祠堂。(2)在水南乡兴宁门右,名“乡先生袁大司马祠”,道光间唐棣、陈名超等倡建。(3)在莞城东正街(东莞中学右侧),名“袁督师祠”。(4)在温塘乡中和墟,袁族公建。(5)在茶山乡,袁族公建。 东莞袁氏族藏有袁崇焕画像二帧,一帧为正面像(《碧血剑》上集“图片”第二页中《袁崇焕像之一》就是这画像的头部)上有清末史馆总纂东莞人陈伯陶题“袁元素先生真像”七字。一为侧面像(即《碧血剑》上集“图片”第十二页《袁崇焕像之二》)。这两幅像和“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条幅同为袁督师祠中物。1911年,张伯桢从北京回东莞据以摄制,影印于他所编的《袁督师遗集》中。 上面所谈四点,是在《明史》、《明纪》、《明通鉴》、《通鉴辑览》、《广东通志》诸书之外的袁崇焕是东莞人的证据。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