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郑和宝船是不是铁皮船
- 2,郑和的宝船说明我国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事业仍然居于世界前列可是
- 3,求郑和宝船介绍
- 4,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
- 5,致远号巡洋舰与郑和宝船的区别
- 6,郑和的宝船能称霸海上是因为他的船上有多少火炮
- 7,郑和郑和宝船郑和七下西洋用日语分别怎么说
- 8,谁能告诉我有关郑和与宝船的资料啊
- 9,海之乐章启航怎么换郑和宝船
- 10,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和王景弘谁是正使
- 11,郑和的主要航海事迹
1,郑和宝船是不是铁皮船
不是,,,是邬木
不是
你好!不是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2,郑和的宝船说明我国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事业仍然居于世界前列可是
明朝时,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颠峰,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明时期中国造船工匠结合之前历代的造船成果,制造的中国航海史也是世界航海上最为巨大的木质帆船。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国式木帆船营造法式将宝船复原后,核算最大好宝船满载排水量约22848吨,取之方型系数0.43,可载重9824吨。中华先人的伟大智慧令人叹服,相比之下西方的木质帆船始终没有超过10000吨,13~17世纪的欧洲卡拉维尔式帆船排水量2000~4000吨,3~4桅,而且西方大型的木质帆船容易船首位下沉,严重影响航行性能,甚至会导致风暴中船只解体。宝船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的造船工艺曾经很好的解决了船体强度和木材榫接的问题,如此巨大的木质船只,依然可以顶住印度洋的狂风恶浪。宝船的消失,是因为明代后期的海禁政策和清代对航海事业的严令禁止。这让华夏民族登上世界航海事业巅峰不久就重重的摔了下来。
3,求郑和宝船介绍
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4,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25.65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这么大的宝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远远超过6米,而同样大小的平底宝船吃水只在4-5米.所以,如果宝船是从这些作塘里走向西洋的话,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郑和宝船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二千料海船采用全木结构.明代船舶工艺发展到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复杂的木结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加固在一起,不至于“散架”.上二千料郑和宝船基本船型为福船,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建筑形式属于楼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层甲板室形成舯(意:中)楼,设了舷墙,艉(意:尾,记者注)部有三层艉楼,艏(意:首)部有二层通透性的艏楼.自底舱到甲板上,共分为五层.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两舷侧前部有庄严的飞龙浮雕或彩绘,后部有凤凰彩绘,艉部板上方绘有展翅欲飞的大鹏鸟.
5,致远号巡洋舰与郑和宝船的区别
两者完全没法相比啊!郑和宝船不管它如何巨大,也只是古代技术条件下的木制帆船,自身没有任何动力,而致远号巡洋舰是典型工业化时代的蒸汽机驱动的钢铁军舰,其机动性、防护力都远非郑和宝船相比。郑和宝船的仅装备少量原始火器,主要功能是运输,而致远号是专业的海军舰船,火力装备比较强大。
你好!他们的区别就是一个是进行远程操控,一个是进行现场的一个搜查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郑和的宝船能称霸海上是因为他的船上有多少火炮
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可谓是一件世界瞩目的大事,但是和郑和带来带去了多少宝物相比,郑和的宝船有着不亚于宝物的意义,是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郑和宝船郑和宝船怎么样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又好用又威猛的福船,在宋元时几经演变,到明朝永乐年间,成功变身为郑和宝船。缔造七下西洋伟业的郑和船队,其顶级战舰宝船,正是以大福船为基础改装而来。基本制造原理一脉相承,但体积更大,技术更细化,船的操控用的是更加轻巧的平衡舵,可以说是举重若轻。船只行进,除了空前的11桅杆大帆外,在帆布选择上,采用硬帆结构,可承受更强风力。人力驱动上,船的两舷和尾部有入水极深的尾橹,相当于现代船只上的螺旋桨,用人力踏动,驱动力在当时可谓最强。就算无风也能保持航速。放在当时,堪称全自动操控的巨无霸级战舰。郑和宝船战斗力如何这种巨无霸战舰上的装备也极其先进,郑和宝船主战武器为火炮。行动迅速的巨型战舰,外加杀伤力极强的火炮,在当时的世界海洋上难有对手。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几次小规模的陆上摩擦外,遭遇的真正海战只有一次:巨港海战。对手是当地海盗头子陈祖义。这伙海盗盘踞东南亚十年,船队规模超过万人,周边国家皆向他们朝贡。自我感觉良好的陈祖义竟叫板郑和船队,结果战斗半夜打响清晨结束,陈祖义的海盗船队被击毙5000多人,本人被生擒,所属战船全被击沉,立马全军覆没了。明代中后期战舰是装备大发贡1门和佛朗机6门的福船,据武备志记载因为发射仿制西方前膛炮大发贡船体会开裂(实际上东西方舷炮造成船体断裂是正常现象,明代初年水师装备的是较小的碗口铳和盏口铳所以船体不会断裂,明末清初的舰炮已经变成了红夷炮)。宝船厂的工匠们在考虑到船只航行速度之外还进一步加大了木质船体的强度。一是缩小宝船的长宽比例,设计值的长宽比值为2.45左右,所以整个宝船的体型看起来胖乎乎的。二是为了承受纵向总弯曲力距,采用层层厚板,叠积层累,加厚船板。根据推测,最大宝船底板和甲板达到340毫米和380毫米的厚度,大大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和抗撞性能,东南亚的海盗船根本无法与其比固,更不用说撞散宝船了。郑和宝船可谓是集结了当时明朝的所有最先进工艺和最珍贵的材料,所以才使得郑和宝船能够在下西洋的时候所向无敌,彰显了大明朝的国威和科技军事实力。
7,郑和郑和宝船郑和七下西洋用日语分别怎么说
原文:郑 和 日语:郑 和 平假名:てい わ罗马音:teiwa原文:郑 和 宝船日语:郑 和 宝船平假名:てい わ ほうせん罗马音:teiwa housenn原文:郑和七下西洋日语:郑和 西洋 下り平假名:てい わ せいよう くだり罗马音:teiwa seiyou kudari
郑和郑和宝船郑和七下西洋
鄭和 鄭和の宝船 鄭和はしち度西洋にいきます
郑和的日语翻译:郑和 郑和宝船的翻译:郑和宝船郑和七下西洋翻译郑和が七西洋——参考百度翻译。郑和下西洋还有一种翻译:郑和が7西洋——参考金山词霸翻译。两种日语翻译只有一处大小写不同的翻译。
8,谁能告诉我有关郑和与宝船的资料啊
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 相关链接:海上丝绸之路 关于复原仿造郑和古船的特讯 今年以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积极发挥民间学术团体对外宣传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对内推动实施郑和古船复原仿造工程的作用。(一)英国泰晤士报讯息—海外关注我国复原宝船重走郑和路2月21日,郑明副理事长等应邀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柯福德、余小飞的采访。2月28日该报世界新闻亚洲栏目32版以“将军重走使中国扬名的航线”为题发表了半版专栏文章。还配有郑和与郑明的图象及七下西洋的航线图等。3月7日《参考消息》第8版以“退休将军扬帆,重走郑和航线”为题转载了该文的一小部分内容。本网站采访后,将柯福德在泰晤士报的文章全文译载如下: 【英国《泰晤士报》2月28日世界新闻亚洲栏目32版报道】题:将军重走使中国扬名的航线 在勇敢的航海探险家郑和下西洋600年后,一位当代的郑将军准备重走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到非洲东岸的路线。 被称为“三宝太监”的郑和到过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红海。有的历史学家甚至声称他到过美洲。现在,人民解放军退役海军少将郑明正在仿制一艘郑和的“宝船”,计划追随他的足迹进行环球远航。郑明将军说:“郑和的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他是一个致力于研究郑和成就的团体的成员。 1405年明代的第一位统治者永乐皇帝企图显示中国海上力量,命来自云南的穆斯林太监郑和将军执行远航探险任务,在中国称之为“下西洋”。 英国畅销书作者加文·孟席斯认为郑和船队在1421年到达过美洲。其它历史学家对此有争论。其实,郑和的贡献是肯定的,因为他在28年间已访问过37个国家(地区)。 郑明将军仿制的宝船长61米。当年那艘旗舰的长度是这一仿制品的两倍,但由于缺乏相关资料,要建造一艘更大的船在技术上难度太大。 郑和已经成为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凝聚点。在这位勇敢的将军扬帆远航的年度,中国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于世界上所有国家,在海上无可匹敌。 在当时,郑和的舰队拥有300艘船和37000名船员(译注:应当分别为200余艘和2万余名)是最强大的。这支舰队中最让人自豪的是那些“宝船”。郑明将军及其团队希望仿制的正是其中一艘。这艘船建成后的第一步将是沿着中国的海岸线航行,这在今年就有望实现(译注:指“绿眉毛”号仿古木帆船)。接下来仿古郑和宝船将在东南亚一带航行,最后在2010年前航行到更远的区域。 中国渴望用郑和的事迹来证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同时显示中国善良宽厚的外交政策。郑明将军指出,郑和不是一个从事殖民活动的征服者,他从来没有修过堡垒,对贸易的兴趣甚于劫掠,尽管据认为他的舰队也受命宣传中国有强大的国力—尤其是向东南亚人民。 马和生于1371年,他被明朝军队俘虏阉割,在军中服役,表现优异,并注意学习文化哲学。他死于1433年,年仅62岁。他航海近30年。但自永乐皇帝死于1424年,中国开始执行封闭政策。 郑明将军说,明代达到中国历史上国力的顶峰,我们希望唤醒国人的自豪感,并显示开放的重要性。在明代以后中国背向海洋与外国。在15-16世纪,几个欧洲小国如西班牙、葡萄牙发展很快,而中国落后了,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在7月份将举办600周年纪念活动,包括纪念大会、专题电视片、展览会等,活动不仅在中国,也在海外,包括英国。郑明将军表示个人与郑和没有血缘,但我们有共同的经历,他航海28年,我在海军服役50多年。我们对海洋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的工作就是要提高郑和在中国的认知度。(郑明说)我曾很失望,在一次歌星比赛中,当一位选手被问及有名的航海探险家是谁时,她回答是哥伦布,却不知道中国有郑和。 本网站要说明的是郑明副理事长向英报介绍中,曾强调复原仿造郑和宝船是由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有关专家共同推动由地方政府与有关企业组织实施的工程;柯福德文章中也明确叙述了郑明及其团队组织推动宝船仿造工程。《参考消息》限于篇幅,摘编中使这一事实有些模糊。(二)英国 BBC广播电台采访—复原宝船是系统工程要分六步走 3月25日英国 BBC 广播电台梯姆洛德、石容等2位记者通过江苏郑和研究会刘迎胜副理事长介绍,专程从伦敦来北京采访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郑明副理事长,回答了他对郑明与郑和的关系的提问,着重谈了郑和宝船的复原研究进展与有何争议及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的意义等问题。郑明副理事长从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网站征得同意,将采访提纲全文披露如下:一、郑明与郑和 很高兴BBC给我一个向英国公众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机会。我叫郑明,是中国人民海军退役海军少将。郑和是中国和世界上伟大、卓越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友好使者,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我虽姓郑,却与郑和没有“血缘”,只是一个老水兵,对祖国贡献也很少,但一贯热爱祖国和海洋,毕生致力于造船,与郑和颇有“海缘”。我和当代很多中国人民一样敬佩郑和,学习他的优良民族传统,研究他的对中华海洋文明发展和对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激励我们自己更好地为祖国、为世界多做贡献。退役后时间比较宽裕,和一些专家一起化较多力气研究郑和下西洋舟师中的船舶历史。二、郑和与宝船 郑和下西洋舟师规模大,船舶种类多。44丈的大号宝船被认为是有历史文献记载、有代表性的巨型船舶,在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前集中当时研究成果,制作出9桅12帆的大号宝船模型,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出其外观风貌,是郑和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海内外仍有存疑,主要是尺度和航区问题。即大号宝船作为木质帆船,其尺度巨大,是否可信?当时能否建造?能否持续在大洋航海,经历风浪是否有可操性?由之学术界大体形成三派,一可称为文献派,肯定44丈宝船载于史籍完全可信,认为不能以今人不能为而怀疑古人;二可称为技术派,认为44丈大号宝船长125米以上,这种木结构在今古都是超越技术可行的,而古籍中以误传误也难免,宝船可能是几百吨排水量级,已是当时的大船;三可称为探索派,认为44丈大号宝船载于史籍,不可不信,可能为皇帝御用于江域检阅,而郑和率下西洋舟师以二千料海船为宝船,二千料海船长约61米,在600年前已是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而目前又有复原仿造的可行性。三、宝船与二千料海船 为了研究郑和下西洋舟师各种船型构成,国内一些专家作过研究,我只是在退休之后才投入这些研究。 2003年我参加研究撰写并与唐志拔、辛元欧教授联合发表了《二千料六桅郑和木质海船的初步考证与复原研究》的论文,其后吸取各方面专家意见,五易其稿。 2004年我写了一篇《郑和宝船的考析》论文,从探索的角度分析,二千料海船正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型,而且是宝船之一种。 2005年我写了一篇《郑和下西洋与宝船复原考析》论文,进一步分析下西洋舟师中有大、中、小三档船型,宝船也有大、中、小三级。再次论证郑和二千料宝船在下西洋船队中的骨干地位及其科学尺度、完整配套等;同时对下西洋用八橹船与范中义、倪鹤鸣等专家首次共同提出了较系统的考证。四、从复原宝船模型到仿造郑和古船要有六个步骤目的是:使公众了解认识中国明代水上建筑——大型古木帆船,是辉煌的中华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中华古木帆船有直观、持续、广泛地接触与感受。方法是:尊重历史,依靠科学,大力研究,探索求实,坚持不懈,实现工程。步骤是: ①开展历史考证分析及古船复原研究;②研制大比例古船模型;③仿造小型古木帆船,探索设计技术、建造工艺、驶帆航海实践;④对仿明代郑和二千料海船工程开展全系统复原研究设计;⑤仿造郑和宝船工程;⑥用仿造郑和宝船,扬帆中华,重走郑和海上丝绸之路五、已有三项成果与进展①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2004年2月,对郑和二千料海船复原研究方案组织研讨认可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为“2005年纪念郑和文物展览”,委托舟山岑氏木船作坊制作郑和二千料海船(比例1:40)船模,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有关专家指导下,已于2005年3月完工。②舟山朱家尖旅游风景管委会安排建造的中华仿古三桅木帆船“绿眉毛”号,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有关专家指导下,已于2003年完工,并经历2003-2005年多次海上实航,表现出优秀航海性能。中国太平洋学会与有关地方政府从2005年3月起,联合组织开展的“扬帆中华、纪念郑和”活动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中一项生动的采用中华仿古木帆船活跃在东海、黄海和南海上的受官方支持的民间航海文化活动。③在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支持下,鼓楼区政府组织有关企业注册成立了“南京郑和宝船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04年起启动仿造郑和木质二千料宝船技术设计。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与上海审图中心等于2005年启动编制中华木帆船检验规范的调查研究工作予以配合。二千料宝船工程尽管还有不少难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等学术团体都在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指导。主管部门和企业正在有计划地逐步组织实施中。六、纪念郑和的当代意义 我理解中国政府决定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正是因为郑和七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当时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和强大的综合国力,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非凡勇气和开拓进取精神,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睦邻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增加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社会发展和共同繁荣;可以使中国和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了解中华民族在人类航海史上的重要贡献和我国航海、造船科技的伟大成就与作用;可以在国内普及航海、造船和海洋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促进海洋、航运产业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向海内外华人、侨胞介绍中华海洋文化,特别可以推动海峡两岸学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三)新加坡订制郑和宝船模型 3月16—19日新加坡郑和之友协会曾炽杰秘书长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郑明副理事长陪同下,专程到舟山考察了岑氏木船作坊,与岑全富、岑国和、岑武国等老木匠师共同交换了复原制作郑和古船船模的意见。曾炽杰先生详细调研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在该坊完成复原制作的郑和二千料海船(比例为1:40)的船模。他从亲身多年参与造船与航海专业经验及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分析,认为这一船型应当称为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有标志性的大海船,他表示新加坡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将在国立图书馆举办一个相当规模的展览,要展出这型船模,因此委托岑氏木船作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船模基础上放大尺度,比例为1:30,并要求配有龙饰、帅旗等,充分显示郑和宝船的气派。双方已达成协议在今年6月中旬完成。(四)舟山仿古木帆船,正在航海“扬帆中华,纪念郑和” “绿眉毛”号中华仿古木帆船在2003年完工后,在当年就完成了环舟山群岛300海里的航海,考核了已退出渔业生产第一线的浙江木帆船的航海性能,表现出具有浓厚中国传统历史的文化特色及开展旅游、娱乐、航海体育运动的潜能。 在2003年末及2004年中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分别配合英国派拉丁影视公司和南京电视台等水路拍摄大型电视记录片又组织了该船从舟山出发,穿长江、越东海,访问南京、太仓、长乐郑和历史三港之旅,航程达1400多海里,不仅对纪念郑和做出了鲜活生动的贡献,而且这次航海活动使国内船舶、渔船检验、海事、海洋等各界人士,对仿古木帆船在沿海航区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 2005年3月上旬起“绿眉毛”号在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北京宝船航海文化中心、舟山朱家尖风景旅游营委会、湖南电视台等联合承办下又为“扬帆中华纪念郑和”而启航,3月中旬北上青岛,为2008年奥运扬威,3月下旬南下宁波,为海上丝绸之路古港在当代繁荣添彩。据记者了解还将继续南下,遍访浙、闽、粤及海南各名港。这项中华仿古木帆船航海考察交流活动受到国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重视,专门下达文件表示支持。各沿海港口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热诚地欢迎“绿眉毛”号的访问,为当地带来了弘扬海洋文化、推动海洋经济的良好机遇。 该活动的总指挥是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海军原副司令张序三上将,副总指挥是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海军装备技术部原部长郑明少将和海军装备部原总工程师李方来同志,总领队是北京宝船航海文化中心薛冠超主任。他们表示“绿眉毛”号是一艘仿古木帆船,是仿造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一艘小型海船。舟山普陀区常务副区长傅良国同志,以对中华海洋历史文化及浙江舟山海洋经济优势的特殊感情和敏锐目光,创议并领导了该船的仿造工程。该船的建成及开展一系列航海活动,成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一个活跃的组成部分,可以使公众直观地感受中华海洋历史文明的辉煌,激励增强民族海洋意识,在21世纪海洋新时代中,维护祖国海洋权益,把握海洋开发机遇,把祖国建设为海洋强国。他们还强调“绿眉毛”号的研究、设计、仿制与航海实践,为郑和宝船复原工程积累很多经验。目前南京政府与企业正在安排仿造能环球航海的郑和宝船,那将是填补中华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工程,并且是向世人展示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友好交往的友谊平台,希望能早日动工兴建。(五)南京启动郑和宝船工程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根据江苏省、南京市领导指示,计划复原仿造明代2000料郑和宝船(以下简称“郑和宝船”),并吸收有关企业于2004年6月在南京市注册成立南京郑和宝船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船公司”),整个项目将以鼓楼区滨江的南京宝船厂遗址为基地,在方圆约13公顷的面积上展示考古挖掘出的明代巨大的船坞、残存船舶木构件、造船工具等,连同滨江仿古码头、明代船坞遗址、仿明风光带与郑和仿古船等形成郑和下西洋文化园。其中复原仿造“郑和宝船”是这项历史文化遗产复原工程的重点。2004年8月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4年2月组织研讨认可的《2000料六桅郑和木质海船的初步考证与复原研究》为基础,由“宝船公司”下达了“郑和宝船”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江苏金泰船舶研究设计有限公司和新兴船舶发展公司(香港)联合中标,已于2004年9月开展技术设计,并将部分图纸遵照规定于2004年11月报送中国船级社上海审图中心和南京分社。郑和宝船复原仿造总工程因尚在设计中,目前尚难具体预测造价,粗略框算约需人民币数千万元,正由 “宝船公司”组织筹集。为确保仿古木帆船安全,中国船级社有关技术单位正在积极调研准备编写有关中国木帆船设计建造检验规范。郑明将军 返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品 本页内容由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提供
9,海之乐章启航怎么换郑和宝船
跑马拉松,月饼换都可以的
在注册时,要填推荐码,填上:6ebn(会员推荐码) 10级以后可到里斯本,市长--波尔加领取:新手冲级包;2小时技能升级石。 20级以后可到里斯本,市长--波尔加领取:黄金斗士包;5小时技能升级石,神圣复活卷。 30级以后可到里斯本,市长--波尔加领取:技能补丁包;10小时技能升级石,神圣复活卷,4级元素结晶。
是找总督啊```
现在这活动过了,换不到了呦!
现在有刷月饼的活动,在刷怪区能刷到月饼,有可能会换到宝船
你好!活动过了,不能拿宝船了,月饼根本就没月饼,GM骗人的以前是找市长那,要航海4级才行,而且不一定换得到,几率0.2%!!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10,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和王景弘谁是正使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去的时间都是正使,但是郑和是主要的!在回来的时间郑和出现意外!王景弘是正使!所以史书上记载为王景弘!
在郑和将近30年(1405年—1433年)的航海事业中,王景弘曾与郑和—同作为正使,完成了出使西洋的壮举。甚至到郑和去世之后,王景弘还曾带船队,完成过一次远航。“王景弘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长期被忽视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郑自海说。 《辞海》、《福建名人词典》等工具书都说王景弘是下西洋船队的副使,“这是一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误解!”郑自海说,至少从第三次下西洋开始,在船队中,王景弘的地位就和郑和—样了,同为正使钦差太监
11,郑和的主要航海事迹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背景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 另外还有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 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军事目的); 4.赴麦加朝觐(个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