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历史文化故事关于茅台酒的起源发家史,有一句话是怎么都绕不开的,那就是”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这是清代西南大儒郑珍《吴公岩》一诗的句子。往来茅台渡口的商人大多是山西(晋)、陕西(秦)地区的晋商、秦商,这些商人在茅台聚集,给这个山野小镇带来了新的机遇,“秦商聚茅台”一句也成了茅台酒师从汾酒的“证据”之一。
1、茅台和汾酒哪个历史更悠久?
当然是汾酒1、说历史,首先想想地域。汾阳早在秦汉时就是历史名城,而茅台镇,仅仅在四渡赤水时,才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2、说酒,也要说交通。汾阳是太原经济圈的交通节点,茅台镇,唉,以前交通基本靠走,没有可比性。你交通不行,酿出来的酒自己喝啊?3、说历史,要看文献,“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你可曾听说“牧童遥指茅台镇”?,
2、“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这句话是何意思?展示了什么样的历史?
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历史文化故事关于茅台酒的起源发家史,有一句话是怎么都绕不开的,那就是”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这是清代西南大儒郑珍《吴公岩》一诗的句子。这两句话侧面表露了贵州茅台的起源,茅台本地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既没有名山大川以供瞻仰,也没有名人故里可供游览,更没有丰富矿产可供开采。然而这个几乎是四面环山的偏僻小村,在今天却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名酒产地,
这一切都源于茅台酒的发迹。关于茅台酒是什么时候开始扬名的,现在的宣传最早是溯源到了汉武帝时期,唐蒙出使夜郎,带回的枸酱酒得到汉武帝“甘美之”的赞誉;且不说“枸酱”这么一个望文生义的名字和当今茅台酒原料毫无关联,高度蒸馏白酒都只是明清才盛行起来的,跟汉武帝时期的酒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茅台历史的追述在“甘美之”之后是长久的断层,再一次的出现就是清代各种烧坊的盛起,这时候也能零零碎碎找到一些文字记载,其中,题目中提到的“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就是这些文字中比较知名的句子。
诗出西南巨儒郑珍《吴公岩》一诗,郑珍诗贵州遵义人,道光年间的举人,官员、学者,至今仁怀还有纪念郑珍的道路命名。这两句诗描述的是道光时期贵州茅台地区渡口的商业景象,那时候贵州本地无盐,本地人所需的盐巴物资基本是由四川由水路运进,茅台镇紧挨着水道赤水河,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知名的渡口。而往来茅台渡口的商人大多是山西(晋)、陕西(秦)地区的晋商、秦商,这些商人在茅台聚集,给这个山野小镇带来了新的机遇,“秦商聚茅台”一句也成了茅台酒师从汾酒的“证据”之一,
这样就形成了郑珍诗中描绘的场面。秦商以贩盐名噪天下,到四川后,凭借雄厚的资本,抓住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盐需加大的时机,至清代时,逐渐垄断了四川盐业生产,最终形成了“川省各厂灶,秦人十居七八,蜀人十居二三”的局面,蜀盐逆流而上,“茅台酒”作为免于空载的回头货顺流而下。慢慢地,酒就做大了,至道光年间就达到了年产400吨的规模,
“仁怀的集贸以酒为大宗,多由陕西商贩经营。”(《贵州通志》),经秦商贩卖的“茅台酒”整个西部,乃至全国都在畅饮。茅台酒也因此走出了小村,走到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舞台上,而后的一摔成名荣获金奖,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再往后的赖茅横空出世,与王茅、华茅三足鼎立,茅台酒一度达到鼎盛;而后的三渡赤水让茅台酒和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后来茅台酒的发迹埋下了伏笔;解放后三家归一组建国营茅台酒厂,历经郑义兴、李兴发、季克良、袁仁国的一代代酿酒人的努力,茅台酒终于发扬光大,正式成为了白酒业的霸主,达成了今天的奢侈地位。
这一切的功勋,应该归属于郑珍,归属于秦商,归属于赖茅王茅华茅,归属历年历代坚持不懈改良茅台酒的酒师们,其实郑珍另有一首宣扬茅台好酒的诗句:直名“茅台村”,其中的“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两句,直接把茅台酒拔高到贵州之冠的高度,影响力极为深远。当今贵州茅台又掀起了申请”国酒“商标的战争,尽管遭遇五粮液、汾酒、郎酒、水井坊等诸多同行的反对,国酒之名还是越来越深刻地刻在国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