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春秋战国时属楚地,楚置高蔡邑于今常德市区。50年,析常德县城区设立常德市(县级),常澧专区改称常德专区,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取歌颂周宣王发兵平服徐国叛乱的《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军,张若于郡治东筑城以御守,常德有城自此而始。
1、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沅江下游及澧水中下游,东滨洞庭,西通黔渝,南毗益阳,北连荆襄,古为战略要地,“常德不特荆湖之唇齿,即滇、黔之喉嗌也欤”。常德,春秋战国时属楚地,楚置高蔡邑于今常德市区,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秦军攻楚,秦蜀郡太守张若“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黔中郡治临沅县,即今常德市(一说治沅陵县,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南),
张若于郡治东筑城以御守,常德有城自此而始。西汉高祖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义,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索县(今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一说治义陵县,今溆浦县南马田坪乡梁家坡村西北,东汉移治于临沅县),辖境约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省东部,湖北省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重庆市秀山县与广西龙胜县地。
东汉后辖境逐渐缩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平南陈,废其故郡,合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置武陵县(治今常德市),为朗州治所。唐朗州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隋炀帝大业初年,复称武陵郡,治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朗州置鼎州,治武陵县,属荆湖北路;以神鼎出于其地而得名,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取歌颂周宣王发兵平服徐国叛乱的《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置荆湖北路安抚使于此,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因鼎州为宋孝宗潜藩(指皇帝即位前所封之地),故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县。辖境相当今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常德府置常德路,治武陵县,属湖广行省。二十四年(1364),吴王朱元璋仍改常德路为常德府,清置常德府,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属湖南布政使司,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1913年,民国改武陵县为常德县,治今常德市。1949年置常澧专区,1950年,析常德县城区设立常德市(县级),常澧专区改称常德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