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1、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人以类聚,酒以香分。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的专家们经过慎重考虑,把茅台和郎酒的独特香型命名为酱香,酱香型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酱香型是白酒中酿造时间最长的,也最讲究年份,每年端午制曲,重阳开始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
七次提取的新酒勾兑后,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三年,除去燥辣,使酒体柔和、醇厚,三年后,几种、几十种基酒精心勾兑、调味,之后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进行灌装进入市场。“一代酒神”季克良把这种酿造工艺称为“活化石”,其对时令的苛刻要求,其酿造流程的繁复耗时,恐怕只有薛宝钗吃的“冷香丸”能一比高低。
不过曹雪芹杜撰的“冷香丸”制成需三年,而一粒当地特产的米红粱离一滴酱香酒的真实距离,却至少有五年的时间,酱香酒是天然发酵,生产中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完全用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和不同酒龄的酒精心勾兑而成。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浓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为止尚未找到,
2、喝醉酒是什么感觉?
醉了以后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上吐下泻,浑身难受,一种生无可恋的样子,甚至第二天头痛,仍然有一种想吐的感觉,这些都是醉酒的感觉,很难受。一会觉得脚步发轻,像飘起来的感觉一会左摇右摆,觉得两遍有海绵,就是倒不了一会胃里翻江倒海,冷汗直冒,发誓以后在喝酒是孙子这个时候觉得,即使躺在大街上,也不会觉得丢人酒会助人,酒会害人适量饮酒,人人有责希望大家都能把握这个度,喝酒喝好,千万不要贪杯。
3、有没有什么液体物质口感完全和白酒一样,但是没有酒精度,不会喝醉?
谢邀!因为我本人也比较喜欢喝酒,我仔细查阅了一下,有一款娃哈哈公司的啤儿茶爽饮料大概能符合你的要求,和啤酒的口味一模一样,又有绿茶的味道,而且是零酒精。我们来看看它的配方:水、白砂糖、绿茶粉、乌龙茶粉、香精,含麦芽提取物,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酸度调节剂、山梨酸钾、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赛蜜]。它是2008年哇哈哈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经营不善,再加上口感很怪,(绿茶和啤酒味的麦芽混合),很少有消费者喜欢,已经逐渐下市了,
我在搜索引擎或各大论坛里找了很久,和白酒一样的口感,但是完全没有酒精度的饮料市面上目前还没有,有网友告诉我好像有一个类似的产品正在众筹,但是我没搜到,建议你可以在持续关注。我觉得白酒大部分人主要是喝它的酒精度数,然后再是口感,单是白酒口感而言,就我个人认为,包括飞天茅台,口感也不好喝,至少不能当水一样喝,
4、中国各个省的代表白酒是什么酒,哪种类型的?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孤陋寡闻,仅就自己知道的来做个粗略回答,欢迎各位指正。先从西北说起,新疆有伊力特和网红乌苏啤酒,青海是青稞酒。甘肃我曾经去过多次,但真正有名气,能独霸一方的品牌还真没见过,以前的黄河啤酒,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的那么滋润。相信资深酒友们差不多应该都听说过河套老窖,没错,这就是内蒙的名酒,
提起来宁夏,除了电视上媒体上天天广告的那个用虎骨蒙人的什么保健酒之外,还有一个宁夏红大家可别忘了。到陕西,不论有没有喝过西凤酒,喝酒的一定得听说过吧,山西的汾酒,名气就更大了,毕竟唐朝就有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虽然说当时的杜牧并没有到过山西,事实证明他诗中的杏花村很可能指的是池州的杏花村,但这点并不能影响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名气,毕竟唐朝过去这么多年,也没人说版权问题,谁抢头里算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