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饮用白酒可以活血化瘀,有人说喝白酒可以帮助驱寒,甚至还有些人说喝白酒可以抗癌。可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一个习俗,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大家总是喜欢在晚饭的时候喝点白酒;问其原因,大多数人觉得晚餐饮用白酒可以起到“下饭”的作用,还有人觉得喝白酒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活血化瘀。
1、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喝白酒?
(以下内容酒评网原创,欢迎酒友交流观点)中国最早出现的酒是米酒和在米酒基础上进化而来的黄酒。数千年的酿造和饮用历史,使黄酒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成文中国文化中最醇香的一部分,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上几乎所有关于酒的人、事、传统、风俗、仪式、礼节,以及诗词歌赋基本上说的都是黄酒,而白酒的流行,则是相当晚近的事。明清时期白酒才兴盛起来,但其规模和影响仍不足以超越黄酒,
大约元朝的时候,随着蒸馏器的引进,蒸馏酒才逐渐出现,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才初具雏形。但这时候黄酒依然有很大的市场,明朝时黄酒达到了鼎盛时期,并逐渐出现了南酒北酒之分。随着南酒逐渐向北方推广,南酒逐渐成为主流,而北酒逐渐走向了没落,直到今天,黄酒的主要产地仍然主要分布的江、浙、沪、闽等地区,而北方,也只有山东即墨老酒、河北北宗黄酒、陕西稠酒和大连黄酒比较出名。
黄酒的兴衰离不开技术、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的推动和左右,清末民初,战争频繁,当时的北方盛行烧酒,而南方以黄酒为盛——南方的黄酒,家家可酿,而购买烧酒则需到烧房酒肆方可。整个民国时期有关白酒的主流观念是酿酒耗费粮食,因此在酿酒原料的选择上,通常选择高粱、谷子等杂粮,彼时,高粱被普遍认为是酿酒的上佳选择,由于酿酒粮食与食用粮食没有过大冲突,政府也便逐渐放宽限制,开始鼓励和支持酿酒业的发展。
此时中国白酒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南北方分支:白酒产量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北方流行高粱酿制的烧酒,南方流行稻谷酿的黄酒。民国时期,中国白酒的酿造技艺已然成熟,全国各地涌现出各大名酒的产地,当时白酒著名产区主要有汾阳地区、凤翔地区、洋河地区、泸州地区以及茅台地区,此外,还有牛庄地区、天津地区以及山东地区。至此,白酒的规模和影响开始逐渐超越黄酒,
白酒全面超越黄酒,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儿。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温饱问题,而更加节省粮食的白酒,以及后来被酒友们广为诟病的液态法白酒(酒精酒)便成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解决人们对酒精饮料需求的权宜之计。白酒的度数高,易于保存和运输,非常适合原理商业节点的人群,兵卒、旷工、脚夫、拓殖者等;白酒口感烈,一小口就能满足人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对感官刺激的需求;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从南向北的迁移,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白酒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人们的饮食偏好和味觉记忆是可以被改变的,尤其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随着白酒大面积的普及,之前喜欢低度黄酒的人们开始逐渐适应并喜欢了这种口感更重、味道更浓、刺激更强的高度烈酒,随着白酒酿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放大,白酒的口感和利润也有了质的飞越,在需求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反过来又更加巩固了白酒在当今的社会地位。
2、是每天喝二两白酒好,还是每天喝一瓶啤酒好?
感谢邀请,不管是二两白酒还是一瓶啤酒,天天喝酒并不是一件好事,建议偶尔小酌就好。虽然二两白酒,一瓶啤酒在很多朋友眼里看起来一点都不多,想那时和兄弟们大排档的时候酒可都是一件一件喝的啊,每天喝这点酒就有问题了吗?当然有问题,每天喝二两白酒的朋友可有不少在坚持了十年之后查出脂肪肝的,其中也就包括重度脂肪肝患者,
按照膳食指南推荐的饮酒量,我们每日摄入的酒精量男性在25g,女性在15g,这25g酒精要是换做酒的话也只能喝个二两白酒,女性的话8可钱都到不了,25g酒精换成啤酒能喝一瓶,红酒能喝满一杯,但咱们平时最好还是避免高度酒的摄入,喝点红酒,和朋友聚会喝点啤酒也就够了。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喝酒到底不好在哪?为什么不能天天喝?不是很多人提起家里人都很骄傲地说我爷爷喝酒到90岁还健在,我奶奶爱喝酒也没什么健康问题,身边的同事小伙子也爱喝酒,但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啊?这些表面现象并不能代表喝酒能带来什么好处,除了饮酒外,三餐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生活环境和自身基因表达、体质等因素都是影响健康或寿命的条件,90岁还每日饮酒的老人的确存在,但不排除如果不饮酒他可能更长寿,不排除一些朋友天生酒精耐受能力较强,只要控量饮酒可能对健康威胁比普通人小,也不排除大部分人每日饮酒可能寿命更短,而这些成为炫耀的饮酒长寿人只是少数,你们身边的爱酒小伙年纪二三十,要是再过10年,每人能保证他不得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