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斤四两白酒,算它是20度,一般人也是喝不下去的。说明酒的度数当然是不低的,而且还有可能比得上现在有些号称60度的酒,如果是现在的白酒,那十八碗酒可不得了,为什么古代的人都是千杯不醉,万杯不倒的人物,经常在诗词中看到古人写自己喝酒千杯不醉什么的,一直很好奇,白酒不是度数都挺高的嘛。
1、白酒的度数和酒质有哪些关系吗?
固态发酵白酒也就是粮食酒,酒精度在50度左右应该是口感比较好。白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呈香呈味物质,这些微量物质成分复杂,有些成分即使使用现代化仪器也无法定性定量。这些微量物质是构成白酒风味很重要的组分,其中高级脂肪酸乙酯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当酒精度降到五十度以下时就会析出,使酒体浑浊,所以,低度成品酒都会在灌装前进行过滤,将容易引起酒体浑浊的物质过滤掉。
2、中国的白酒什么时候到五十度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首先,中国古代没有酒精刻度的概念,判断酒精度的主要方法是摇晃酒液看酒花,分为大清花、小清花、云酒花、二酒花、油酒花,古时白酒的酒精刻度究竟有多高,只能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的酒花大小与酒精度对应关系来推断。大清花大如黄豆,消失极快,酒精含量为60~75°;小清花大如绿豆,消失稍慢,酒精度在50~60°;云酒花大如大米粒,重叠二至三层,散失时间为20″左右,酒精度在40~50°之间;二花是大如大米和小米大小不等重叠,形状似云花,酒花散失时间更长,酒精度在15~40°;油花则大小如破碎的小米粒,酒液表面布满油珠,是高级脂肪酸,酒精度在5°,
3、古人的白酒度数有多高,为何能够做到千杯不醉?
经常在诗词中看到古人写自己喝酒千杯不醉什么的,一直很好奇,白酒不是度数都挺高的嘛?为啥他们都不会醉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为什么古代人喝酒为何能做到千杯不醉吧~~~~古代的豪放人士都爱酒,比如那武松打虎之前狂饮十八碗酒,却走路丝毫不慌武松真的有那么能喝吗?古代白酒度数到底有多高?为什么古代的人都是千杯不醉,万杯不倒的人物?可要搁现在三杯白酒下肚,就估计不行了。
4、在宋朝,武松,喝十八碗酒,切两斤牛肉,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当年武松喝的酒大概不是现在的白酒、啤酒及葡萄酒,如果是现在的白酒,那十八碗酒可不得了。既然是碗,就算碗不大,每碗三两如何,十八碗也有五斤四两,五斤四两白酒,算它是20度,一般人也是喝不下去的。何况店小二还曾说过“我家的酒虽然是村中的酒,却比得上老酒的滋味”,说明酒的度数当然是不低的,而且还有可能比得上现在有些号称60度的酒。
如果是高度酒,五斤四两谁喝得下去,既然不是白酒,那也不可能是啤酒,因为那时啤酒还没传入中国。既然排除了白酒和啤酒,那武松喝的是不是葡萄酒(葡萄酒传入中国较早)呢?但看整部水浒,就没有一处提及葡萄酒的,所以,说武松喝葡萄酒也不可能。那么,从我生活中所接触的酒类看,武松喝的酒,就只可能是黄酒了,当然黄酒的价格也有高低,从我们当地的价格水平看,一斤黄酒大概在五元左右。
就算五元,五斤四两只要二十七元,再说熟牛肉的价。我家邻居就是杀牛买肉的,一斤未注水的牛肉买45元,一斤牛肉能卤六至七两,二斤熟牛肉大概要用三斤生牛肉,三斤生牛肉要135元,除此之外,还有饭店老板的利润要算,这二斤熟牛肉没有二百元,武松是吃不下口的。两项加起来,武松这一顿酒的总花费,大概在二百三十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