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白酒是什么酒,武松打虎前喝的是什么酒

我的看法是,武松喝的十八碗酒,也就相当现在的1-2斤白酒的量。如果大家觉得我的这几种说法都没有说服力的话,还可以从文学性上来思考下,武松前前后后痛饮15碗酒,三碗酒大约是一斤,这五斤酒下肚就已经不可思议了(我知道现在有的男同志们喝一箱啤酒也没问题,这个暂且不论)。

1、水浒里武松喝的三碗不过岗是什么酒?白酒还是米酒?哪种可能性大?

1、水浒里武松喝的三碗不过岗是什么酒?白酒还是米酒?哪种可能性大?

武松打虎绝对算得上是最著名的之一了,关键是喝酒的后果厉害,打死了一头吊睛白额猛虎。那么他到底喝的是白酒还米酒呢?各位朋友,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白酒和米酒的不同概念,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

白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米酒的定义: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lǐ”。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专家基于各种病理学检验资料,提出了一个安全的饮酒量标准:每天饮用的乙醇量不应超过1g/KG体重,即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的乙醇量不应超过60g,60g的乙醇折合酒度为50度的白酒约为150ml,即我们通常说的三两,根据历史记载上图就是宋朝的瓷器酒碗。此藏品为宋代文物,

口12.6cm,底2.4cm。现收藏于华夏酒文化博物馆,最多乘4两酒,就按平均三两来乘,18碗,就是5斤4两白酒。去年在视频上很火的中国白酒“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喝完都是住院的住院,昏迷的昏迷,而武松喝完只是稍微有点醉意。从武松喝酒的数量上和当时的生产力这两方面,我们能看只能是米酒,不然我们知道的故事就不是武松打虎,而可能是武松当“五斤哥”醉亡了,

2、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等于现在多少白酒,有什么依据?

2、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等于现在多少白酒,有什么依据?

我的看法是,武松喝的十八碗酒,也就相当现在的1-2斤白酒的量。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判断依据是酿酒技术,武松生活的年底是北宋,那时候,我国的酿酒技术其实还是自然发酵技术。现在农村里很多人家酿米酒,其实也就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酿造的酒,其实度数很低,一般就是几度的样子。所以,假设三碗酒有一斤,那么武松也就是喝了6斤酒,

准确是6斤发酵酒,那时候应该是黄酒。而南宋或者元代时期,中国慢慢出现了蒸馏技术,也就是出酿出了蒸馏酒,俗称烧酒。这种酒的度数基本接近了现代的白酒,度数应该不会下于40度。所以,元代以后,中国人喝酒的器皿也变小了很多,就是因为酒的度数高了,所以说,武松喝的6斤发酵酒,摄入的酒精含量可能也就跟现在1-2斤白酒的酒精量差不多。

3、《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喝的是什么酒?

首先说,这酒的名字叫“三碗不过冈”,电视剧里有叫“出门倒”的,也有叫“一觉到天明”的,总之这酒的命名都很low…我们都知道酒内的酒精是造成人醉酒的“罪魁祸首”,既然店家当时不建议武松喝太多,这就说明这三碗不过冈里的酒精度数比平时百姓们引用的酒度数要高些,而我们又知道宋朝时人们喝的基本都是米酒,那么第一种观点就是武松喝的无非是酒精度较高的米酒罢了,

一说米酒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现在超市里那种名为“醪糟”的东东,但是古今米酒还是应该有蛮大的差别的。《水浒传》里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时期,施公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这烧酒也是元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所以之前有答友和我探讨过说武松喝的就是山东烧酒,这种酒就度数高而闻名,在这里属于施公的“乱入”,但问题是这么烈的就武松15碗下肚不得直接飞升了?而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县,这里是不大可能种植水稻的,于是糯米酒的概率也很小(虽然当时有高粱,奈何没有器具),那我们还是不要开脑洞还是从原文中找找线索吧。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