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白酒为纯粮制造,不掺一点杂假,为精纯之酿。古代的白酒,汉后即有并非起自元后,我们现代人喝的白酒,在酒精度上肯定是远高过古代人所喝的白酒,因为我们现代人喝的白酒,谁能像古代人那样,大碗大碗的喝,就是一碗按八两来计算的话,以武松十八碗的酒量,恐怕在我们现代人中,是无敌的,可以直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1、为什么古代人喝酒要煮,现代人喝酒直接喝?
此问题本人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太低,因而才会加温,这本人是不认同的,古代民间酿酒技术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即是在汉前,民间亦有造黄酒的,其实民间的早期黄酒就是米酒。而古代的早期米酒是专指谷子(小米)的,不包含大米,这种米酒是把小米煮熟后发酵而蒸酿而成的。这些早期黄酒因属发酵物,含霉菌,喝时再煮加热亦为散发菌毒而为之,且温酒又健胃利脾,
古代的白酒,汉后即有并非起自元后。古代的白酒,统为曲酒,用粮谷糠做熟曲以加热发酵才能做酒,古代的白酒为纯粮制造,不掺一点杂假,为精纯之酿。如高粮,大麦,大米,后期的薯干,玉米等,都是用曲发酵后而上笼蒸的,做法是把粮食煮熟后加曲闷之,发醇后再晒干,然后上笼再蒸。蒸出的流水便是酒,古代的纯粮曲酒,头道酒度数可达七十度上下。
古代没酒精,这道酒都做为民间消毒消炎的药用了,而二道酒也在五十度上下,相当烈性。而解放前后,这些酒还相当盛行,后劲很大,一醉不易醒,而三道酒为民间普通用酒,三十度上下。四道酒一般都不再喝了,因为已无酒劲,古代人喝酒为什么先加热煮酒呢?一是温酒不伤肠胃,益肝养脾。二是加热用热蒸气再把多余的曲霉与甲醇通过热气把它们挥发掉,用以免除对人体的刺激和伤害,
2、“将进酒,杯莫停”,为什么古人要提倡喝酒,是必须喝不可吗?
什么必须喝不必须喝的?没人免强他们,一个一个都自愿的,谁会有那闲淡功夫去“必须”他们!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你知道的这,些烂酒鬼投胎转世的古代文人,也一个个都是鼻孔朝天地认为自身是千年难遇的旷世奇才,可还别说,其中自大部分还都确实是真有才的,象李白、杜甫、辛弃疾、柳永什么的,大都才高八斗,学也足富了五车,但偏偏当时的帝王就刚好看不上这些人,搞得他们一个比一个儿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明珠暗投,感慨世道不公、苍天无眼之余,你让他们除了破罐子破摔地借酒浇愁,还能做些什么?倒是大部分人都不想整天喝得烂醉如死狗,也都愿意报效国家民族什么的,可也得要有人肯用他们才行啊!。
3、古代人喝的酒,和我们今天的白酒一样吗?
古代人喝的酒与我们现代人喝的酒是不一样的,首先是我们现代人日常喝的啤酒,在古代就没有,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一口冰凉的啤酒下肚,那种美妙的感觉真的是不言而喻。啤酒的度数不高,一般酒量可以的人,十八碗啤酒,还是喝的下去的,不过我们喝的啤酒在酒精度上应该没有古代人喝的酒度数高。其次是我们现代人喝的白酒,在酒精度上肯定是远高过古代人所喝的白酒,因为我们现代人喝的白酒,谁能像古代人那样,大碗大碗的喝,就是一碗按八两来计算的话,以武松十八碗的酒量,恐怕在我们现代人中,是无敌的,可以直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
4、酒来自粮食,古代饭都吃不饱,为什么酒却流传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一首短歌行说出了酒经久不衰的原因,高兴可以助兴,伤心还可以解忧,生病可以祛风散寒,没病可以舒筋活血。在还有人吃不饱饭的古代,用粮食酿造的酒怎么会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呢?从考古挖掘中发现的酿酒和饮酒的器具可以得知,早在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谷物酿酒并储存,
在更早期的原始社会还有着“猿猴酿酒”的传说,江苏淮阴发现的醉猿化石也证实了这一点。乍一听有些荒唐,但也并非不可能,酒并不需要发明,野花野果在自然发酵后会产生酒精,在漫长的时间中,这些果酒一定会被发现的,我们现在流传的粮食酒也是同样道理,在发现粮食可以酿酒并在漫长的时间中发掘了酒的功效后,酒作为大自然的一种馈赠被流传下来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