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酒是指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古人深信雄黄和雄黄酒能够避鬼邪、杀百毒。雄黄酒为端午节的专属饮品,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既然是端午节,那么就跟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雄黄酒的大名,最初还是小时候在赵雅芝、叶童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听到的,记得好像是白素贞饮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晕了许仙。
1、端午节的雄黄酒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的雄黄酒是怎么来的?雄黄酒的大名,最初还是小时候在赵雅芝、叶童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听到的,记得好像是白素贞饮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晕了许仙!这个电视让我长了两点认识,一是女人真的可以美如天仙,二来雄黄是蛇的克星!那么,雄黄酒是怎么来的呢?雄黄酒为端午节的专属饮品,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既然是端午节,那么就跟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说,屈原投江殉国明志之后,其家乡的人,为避免其尸体被水里的蛟龙吃掉,人们纷纷往江里投下粽子、咸蛋黄等物。
其中有一年老的大夫,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向众人释疑道可以药晕江中的蛟龙,果不其然,片刻之后一条蛟龙浮起于水面,人们将其拖上岸,然后抽筋扒皮,将龙筋缠在年龄幼小的孩子手上、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涂抹全身,有避虫蛇的功效。这便是雄黄酒的来历,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雄黄酒并不是适宜人们饮用的酒品,甚至有中毒的风险!雄黄是有大毒的一类中药,多外用于治疗疥癣以及蛇虫咬伤,极少用于内服!端午节少量饮用是为文化消遣,但大量或者长期服用,对人体具有过大的损伤。
2、雄黄酒真能解毒么?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简单来说,在雄黄的炮制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高温而使转化成三氧化二砷的情况。所以雄黄不等同于砒霜,但是食用有风险,长期食用雄黄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重则发生昏迷、意识模糊,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亡。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过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因为农历五月是一年之中湿热、温毒之气最郁盛的时期,蚊蝇害虫活动频繁,细菌生长繁殖迅速,是仲夏疫病流行的高峰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百病易从口鼻入,人们便会在五月初五这天佩戴香囊,挂艾蒿、菖蒲叶,饮用或涂撒雄黄酒来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在现代,人们已开始认识到雄黄的毒性,并不真的内服,而是代以象征性的在小孩额头鼻尖等处涂抹雄黄酒。
那么,雄黄酒到底有毒吗?有人把雄黄等同于砒霜,说有剧毒,还有人说雄黄是一味解毒的中药,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雄黄酒是指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古人深信雄黄和雄黄酒能够避鬼邪、杀百毒。雄黄,又称为鸡冠石,主要成分是As4S4,常与辉锑矿、辰砂矿、雌黄(As2S3)共生,现已被国家相关部门列为毒性中药,
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中国现存最早的传统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雄黄治疗疥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说,“雄黄主寒热、鼠瘘、恶疮、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本草纲目》谓其为“治疮杀毒要药也”,但是,有人说雄黄相当于砒霜,因为As4S4遇热后可以分解成As2O3即俗称的砒霜,有剧毒。
事实上,雄黄的熔点在310℃,高于300℃才会完全分解为硫和砷,氧化生成砒霜,也有人认为此氧化过程可起始于150℃,但无论如何,雄黄遇热分解变成剧毒的砒霜在常温下是不可能发生的。把雄黄和砒霜混为一谈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另外,雄黄的毒性远小于砒霜和其他砷化物。一方面,雄黄的理化特性决定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
雄黄不溶于水和盐酸,在胃肠道不易被分解和吸收,人体摄入后大部分由粪便排出。另一方面,砒霜和亚砷酸有剧毒是由于三价砷的活泼性,容易与含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抑制酶活性,原砷酸钠的毒性也是因为五价砷的活性,而雄黄内的砷元素以正二价的形式存在,也有的说是四价,总之活泼性低于三价和五价砷,然而,在雄黄的炮制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高温而使转化成三氧化二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