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白酒文化实则是一种社会文化。当代的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葡萄酒的运作和白酒是截然不同的,不是你白酒做得好,葡萄酒也一定能行,道听途说不如亲眼所见,好酒如何流上餐桌,应不吝啬商业秘密,关键技术除外,酒文化和旅游业充分结合,促进酒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到的。
1、如何看待当代的酒文化?
当代的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的命运更为密切,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2013年3月,外媒评出了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国,中国排名第二,
中国的白酒文化实则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中国人打交道,无论在怎样的场合,真正的饮酒,即便是形态层面的饮酒,需要表达的也多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2、如何让酒文化和旅游充分结合,促进酒业的发展?
酒文化和旅游业充分结合,促进酒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本身,美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食和美酒是一对孪生兄弟,举目全国上下,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贵州的仁怀茅台镇,广西的南丹丹泉酒等。茅台镇把穿镇而过的赤水河畔打造成旅游景点,红军渡河纪念馆、渡口纪念碑、红军大桥、水幕电影等,使客商品鉴茅台镇酒的同时,体验到视觉盛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与酒业取得双赢,
广西南丹的丹泉酒,则把藏酒洞开辟成旅游景点,一路游来,酒的历史、酒的工艺、酒的分类、酒的品鉴、酒的接待,专业导游员把酒的文化介绍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大开眼界,最后是购物环节,自酌用酒、送礼用酒、酒席用酒、孝敬用酒等等,那是一个详细。概括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无非是以下几点:一是打造酒文化博物馆,中国杜康佳酿源远流长,成就千古佳话,茅台酒、五粮液、杏花村等品牌享誉海内外,酒文化相当丰富,可系统研究传承。
二是公开透明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观摩路径,道听途说不如亲眼所见,好酒如何流上餐桌,应不吝啬商业秘密,关键技术除外。三是品鉴体验,好酒,一般老百姓都品得出,但如何系统化、理论化、高度化,恐怕没有几个讲得清楚,因此专业人士的指导就尤为重要。四是小礼物小礼品赠送有缘人,作为旅游的小礼物、小礼品,应是酒业考虑的一个内容,如何包装,把推销好酒溶于旅游的过程,寓商于游。
五是以酒品牌命名的景点,许多景点,名不见经传,就应该改革,以名酒品牌命名,吸引眼球,吸引游客,吸引商客。六是把酒供货会办成旅游节,酒业的供货会,也可打造成旅游节,让游客玩好吃好饮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赢得旅游与市场的双赢。当然,通过旅游促进酒业发展,没有那么简单,但只要旅游运作过程中积极注入酒文化酒元素,对酒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白酒文化,酒中茅台,对于茅台中葡萄酒你们觉得怎样?
俗话说:“演而优则唱”,明星的跨界尚且如此,对于企业,特别像茅台这样的巨型企业来讲,它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源去跨界做葡萄酒。但我想说的是:葡萄酒的运作和白酒是截然不同的,茅台集团及股份公司可以把茅台做好,但并不代表它一定能把葡萄酒做好。葡萄酒的运营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种葡萄、收葡萄、发酵酿酒,然后卖了这么简单,
需要一套系统、复杂的运作才能行。如果照搬茅台的模式用到葡萄酒上,可以断言,是做不好葡萄酒的,在当下国外葡萄酒的冲击下,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希望自己国家的葡萄酒能够有一席之地,能够力压群芳,能够受到国人的青睐,中国人就是喝自己酿的葡萄酒的,这个心愿一定能够达成,但需要时日的积淀,俗话说“大树底下是长不成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