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酒度数多少正常,是不是古代的白酒度数低

由于古代大多会选择这种曲酿法,所以酿造出来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也就是9~10度左右的样子,所以千杯不醉还是有可能的。用曲酿酒师我国古代的特色,在古代,曲被用来看作发酵的引物,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作成这种引物,虽然在《周礼注疏》里面记载有白酒,但那时的酒不是蒸馏酒(现代白酒),而是用白米酿造的酒,相当于今天的米酒。

1、古代很多人喝酒都是一碗一碗的喝,是不是古代的白酒度数低?

1、古代很多人喝酒都是一碗一碗的喝,是不是古代的白酒度数低?

元代之前,中国古代酒都是由谷物发酵而成的。即使酿酒工艺优良,酒精度也不超过十度,普通老百姓平时所喝的酒精度也就在三四度左右,虽然在《周礼注疏》里面记载有白酒,但那时的酒不是蒸馏酒(现代白酒),而是用白米酿造的酒,相当于今天的米酒。水浒传中有一节是武松打虎,武松喝了十八碗的“三碗不过岗”酒,首先可以肯定不是现在的白酒,第一宋代还没形成蒸馏的工艺;第二即便那时候有,十八碗基本相当于今天的四斤左右,一个人喝四斤40-60度之间的白酒,正常情况下都会酒精中毒,打虎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水浒传中曾有描述,店小二筛酒,其实就是过滤掉酒糟等杂质,武松喝的也就是十度左右的米酒,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蒸馏酒是从元代开始在华夏大地普及的,蒙古人地处北方,气温比较寒冷,所以需要度数高的酒来取暖。蒙古人入住中原后,为了凸显其自身文化,所以在中原地区大力推扬他们的酒文化,也就从元朝开始,蒸馏酒开始在华夏大地普及,

2、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喝多少才能醉?

2、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喝多少才能醉?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对于酒的生产记载了八例制曲法,四十余例酿酒法,所收录的实际上是汉代以来的酿酒法。用曲酿酒师我国古代的特色,在古代,曲被用来看作发酵的引物,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作成这种引物,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当曲中的酶制剂溶解出来并活化后过滤酒曲,再投入米饭开始发酵,这种方法被称作浸曲法;另一种是将酒曲,捣碎成细粉后直接与米饭混合。

第一种方法使用时间比较早,汉代至北魏时期是最常用的用曲方法,大概是从谷芽浸泡糖化发酵转化而来,古代浸曲之水根据不同的时节分别处理,冬季酿酒取水可以直接浸曲;春天要将水煮沸,冷却后浸曲。根据时节,水温,确定浸曲时间,以保证浸曲效果,由于古代大多会选择这种曲酿法,所以酿造出来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也就是9~10度左右的样子,所以千杯不醉还是有可能的。

3、中国的白酒什么时候到五十度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3、中国的白酒什么时候到五十度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首先,中国古代没有酒精刻度的概念,判断酒精度的主要方法是摇晃酒液看酒花,分为大清花、小清花、云酒花、二酒花、油酒花,古时白酒的酒精刻度究竟有多高,只能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的酒花大小与酒精度对应关系来推断。大清花大如黄豆,消失极快,酒精含量为60~75°;小清花大如绿豆,消失稍慢,酒精度在50~60°;云酒花大如大米粒,重叠二至三层,散失时间为20″左右,酒精度在40~50°之间;二花是大如大米和小米大小不等重叠,形状似云花,酒花散失时间更长,酒精度在15~40°;油花则大小如破碎的小米粒,酒液表面布满油珠,是高级脂肪酸,酒精度在5°。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