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为什么都不足量,白酒是不是都要经过勾兑

当时,米、面都不足,于是很多在今天算是杂粮吧,高粱、玉米、小米等等都上了一线。勾兑是白酒从酿造到销售要经过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兑,在当年,很少见现在这样50多度的白酒,38度白酒那就是好的了,直到90年代初,很多白酒都是40度左右的。

1、白酒是不是都要经过勾兑?

1、白酒是不是都要经过勾兑?

白酒是不是都要勾兑?谢邀!勾兑是白酒从酿造到销售要经过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兑。就说纯粮酿造法酿制的酒吧,大部分都要经过多次取酒,不同批次取的酒的酒精度数,口感,风味都是有区别的,分别窖藏,没有经过勾兑的酒叫原浆酒,也叫基酒,一般都是度数较高,要经过降度处理,原浆酒一般都是不能直接销售的。不过市面上有某某厂生产的原浆卖,那绝对不是原浆酒,它打这个招牌只想证明它是纯粮酒而已,

以酱香酒为例,酱香酒有七次取酒的过程,一二次的酒口味辛辣酸涩,它不可能作原浆酒卖出去,因为它不好喝。三至五次取的酒称“大回酒”口味纯正,可作原浆酒卖出去,但卖出去了就得不偿失,除非你其他酒不卖了,第六次取的酒称“小回酒”,口感差,第七取的酒,叫“追糟酒”,口感又更差,这两次的酒也不好作原浆酒卖。这七次取的酒要经过调酒师的勾调,调出不同口味,不同价位的酒,适应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

单一的原浆酒没有那种丰富的层次感和口感。有的酒叫什么“十年陈酿”、“二十年陈酿”难道是真的陈放了十年、二十年的酒拿出来卖吗?不!不过就是勾兑的功劳,用陈放了相对较多年份的酒和新酒勾兑,这一勾兑口感就大不一样了,酒的香醇、醇厚、回味、棉柔,那种丰富的层次,口味的柔和、纯正就出来了,这就是勾兑的效果,就像我们炒菜,几乎没有单一的菜炒的,至少要放油盐,要让菜更有味,就要添加酱油、味精、姜、蒜、辣椒等,这样炒出来的菜口味才更丰富。

2、《人是铁饭是钢》里,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为什么有那么多酒?

2、《人是铁饭是钢》里,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为什么有那么多酒?

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一两句话难以说清,只能简要说一说,《人是铁饭是钢》里喝的,几乎都不是谷类酒。或者说,当时的真实情况,没有多少谷类酒,自从三年自然灾害开始,其实很多酒厂使用替代原料。替代原料是什么?你以为是地瓜?还真不是,而是木薯、废糖蜜、甜菜头、秸秆、木渣、淀粉渣,最离谱的原料是什么?废纸浆。实际上,当时用这些东西酿酒,这还是响应号召,当时的号召就是要广大酒厂寻找原料替代品,而且这还作为一个大项目,是纳入长远科学技术规划里的,

当时不是为了想生产酒,其实还是想找到生产酒精的原料。而到了今天,非谷物酒精原料都已经被禁止使用了,有些东西无法细说。反正今天,白酒国标是禁止使用这类酒精的,包括你看有人说,当时自己用酒精兑水,正是因为这么一搞,酒精倒是挺多的。其实这些原料的出酒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所以在当年,很少见现在这样50多度的白酒,38度白酒那就是好的了,直到90年代初,很多白酒都是40度左右的。

简单一句话总结,当时的酒,原料离谱,酒也不纯,至于剧情里,当时喝茅台是怎么回事,众所周知也就不必说了。电视剧里那个年代,也是一个背景信息,电视剧《人是铁饭是钢》的开头,其实是搭住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自然灾害期间,到了电视剧开头其实已经是末尾了,实际上,在困难三年之前,我们攒了不少酒。为什么会攒下?其实原本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可是呢,当时不是有一大批外来专家吗?咱就不提是谁,都知道,他们爱喝酒,带动起来一股风,

然后,我们刚酿好一大批酒,他们撤了,灾害也来了。而且,你看电视剧里,为什么那么缺粮食?产量是一方面,之前酿酒用掉的粮食也有点太多了,但凡之前少酿一点酒,不浪费那么多粮食,后来的情况也能好一点,第二个时间段是浮夸风,开始刮浮夸风,有点地方就打肿脸充胖子,明知道粮食不足却还故意多酿造,所谓“粉饰”吗,这种情况你可以参照另一部年代剧《大工匠》,在最困难的时候,正经的粮食没多少,但是对外,饼干还照样有。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