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只喝国产的清香型白酒和各种进口白酒。清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而酱香型白酒乳酸乙酯含量最高,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1、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喝白酒?
酒对男人来说,难得如此忘情可以短暂忘记责任忘记工作甚至忘记家庭的压力;对女人来说,难得如此放纵可以暂时沉迷暂时不受拘束释放魅力。每个个体都需各自的释放,而饮酒提供了一种释放途径;白酒桌上的什么“不喝这杯酒就是看不起我”,“感情深一口闷”,可见洒桌上的文化最丰富,喜欢喝了白酒品洒文化乐趣无穷,(千万要适量适度)。
2、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看好白酒了?
感谢邀请,年轻时候确实喜欢喝中国产的各种浓香型白酒。近20年来参加了很多饭局酒席,大城市的年轻人流行喝进口白酒。我也学会了喝进口白酒,回过头来再喝国产浓香型白酒,感觉有点臭,受不了。但是发现了国产的另外一种白酒,清香型白酒又上口又好喝,目前我基本上只喝国产的清香型白酒和各种进口白酒。传统的各种国产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现在实在不堪入口基本不喝了,
3、白酒里都有什么?
传统白酒(这里指纯粮固态发酵白酒)里98%左右是乙醇(酒精)和水,只有2%左右的香味物质。正是这2%的香味物质决定着白酒的香味风格,这里主要讲这个2%包括哪些成份:一是酯类。主要包括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其它还有戊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浓香型白酒是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的,所含这种成份也最多。
清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而酱香型白酒乳酸乙酯含量最高,二是酸类物质。主要有己酸、乳酸、乙酸、丁酸等四大酸以及其它微量酸,三是醇类。主要有异戊醇、异丁醇、正丁醇、仲丁醇、2_3丁二醇、丙三醇、正丙醇等,四是醛酮类物质。五是酚类物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物质决定着白酒的香气、味道、风格。目前科学检测到浓香型白酒的成份有几百种,酱香酒有2000种左右,
4、家里有瓶白酒,没有日期也不知道叫什么?还能喝吗?
从这三张图上的信息来看,我建议还是别喝了。第一张图上的信息可以看出:贵州茅台镇茅山酒业52度浓香型白酒珍品窖藏第二张图上的信息可以看出:贵州茅台镇茅山酒业委托山东博兴县鼎盛酒业生产从上面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有几个疑问:首先,茅台镇上大大小小的酒厂好几千家,是不乏白酒生产的能力的,为何生产代工的酒厂在山东?其次,茅台镇以酱香酒闻名,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酒厂生产其他香型的白酒,为何这个茅台镇茅山酒业销售的酒是52度浓香,而不是53度酱香?第三点,茅台镇茅山酒业与博兴县鼎盛酒业是什么关系?委托与被委托?那这个茅山酒业是否具有生产销售白酒的资质和能力,还是只是一个赚快钱的销售公司?虽然,从图上信息看出,这是符合GB/T10781.1的浓香型纯粮食酒标准,但其他信息疑点重重,瓶子里面装的酒是真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纯粮食酒,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所以个人建议,还是不要喝了,
5、白酒这么难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