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说酱香白酒我认为53度是最好喝的,因为酱香白酒所有轮次酒混合后度数基本上就是53到53度半之间。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1、哪个度数的白酒最好喝?
中国白酒,尤其是中国传统名酒几乎都是高度为主。哪什么样的度数最好喝呢?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从全国的绝大多数喝酒人来说,低度白酒可以说是最好入口的,如果以好入口来判断的话可能很多人认为低度白酒的最好喝的尤其是38度酒,以前我说河南,山东销量最大的酒还是低度白酒,尤其是泸州老窖的低度白酒最为畅销,为什么啊,因为低度白酒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酒精含量小,所以入口更柔和而且适合大杯大杯的牛饮。
如果以香气香味和整体口感来说,我认为还是高度白酒是最好喝的,因为在高度尤其是原度酒的情况下是最好喝的,因为这个时候的白酒饿香气香味物质是浓度最大的也就是含量最丰富的,例如说酱香白酒我认为53度是最好喝的,因为酱香白酒所有轮次酒混合后度数基本上就是53到53度半之间。浓香白酒那个度数最好呢?可能我说了你都不相信,浓香白酒其实最好喝的度数是60度以上,因为浓香白酒的原度酒就是最少60度,低于60的酒度数的酒就是尾酒了,
可能你说为什么市场上的浓香白酒很少有60度以上的啊!不为什么啊,这样第一成本大,第二就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个度数。清香白酒的度数更高,清香白酒的原酒要求度数是70度,因为只有在这个浓度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清香白酒的特色一清到底,如果度数低了以后会有很多水溶性的物质进入清香原酒里,这样的清香白酒等于就是次品酒,
2、白酒喝起来真的好喝吗?
白酒对于初尝者,不容易入口,但好喝的前提一定不能饱腹,肚子饱了一定不能品尝到白酒的美味,酒下肚也一定不香。白酒的这一特点和同属于副食品的香烟是反着的,白酒的香型有很多种,主流的四大香型,只要是纯粮发酵固态法酿造,制酒工艺好,加上配菜,一定会口感不错,但白酒不是饮料,给你直觉刺激,也不会给你第一个信号:好喝!白酒入口需要回味,很多人年轻时喝杯酒,其实喝的是不知所以然,白酒的味道,真正的喝法是“品”,而不是囫囵一大口下去。
如果一大口喝下去,那么受伤的总是你!每一种香型的优质白酒,极其相对应的酒精度,都有不同的口感,优质白酒做得好,最高境界,是入口“一线喉”,这是顶级白酒的特征,入口极其顺畅,没有任何障碍,刺激性也小。而且一口下去后,间歇中,香气翻涌,馥郁醇厚,绵柔,绵甜,纯净的气质,让人很爽,如沐春风,回味无穷,而不是简单的辛辣刺鼻,尤其是茅台,五粮液普五,清香型等级高的汾酒具备这样的口感。
白酒是阅人,也是被人阅的酒精饮料,一般来说,年龄达到30岁以后,会逐渐的爱上白酒,喝白酒的往往喝的不是酒,而是品的阅历和人生,是一种回味型的工具型的饮料,所以白酒一般来说,不被年轻人所喜。总之,白酒好不好喝,一定在于酒的品质,喝法上要慢品和回味,酌情一杯,不要贪杯!更不能缺少的是,喝白酒一定要配菜,特别是荤素凉拌菜!更美味!,
3、白酒这么难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