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白酒不管用什么谷物发酵,谷物不会是大寒之物,所以白酒肯定不会是大寒之物,又通过五味分析,辛甘之味最多也就是凉性,谈不上大寒。看中医古籍讲白浆寒凉,就把现代白酒也以为是寒凉了,不知道中间差了千多年,现代白酒和仲景时期的白浆是两样东西,汉时白浆是米浆简单发酵,其色白,中医五色中白为凉性。
1、白酒在中医里起到什么作用?
中医对酒的了解和应用由来已久。唐代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云:“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行药势,杀百邪恶气,”这是讲酒可以治疗疾病。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云:“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这里将酒的作用做了很好的表达。中医对酒的应用方面,药酒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
用中药泡酒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时至,药酒仍在广泛使用。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五十二病方》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有内服药,也有外用的,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虽然是一部农业专著,但书中也有酿酒专章,对浸药专用酒的制作方法、酿酒经验及原理等均做了详细说明。我国中医博大精深,讲究药食同源,利用身边的食材来调理身体、治病,这是我们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
2、为什么有的中医说白酒是大寒之物?
现代白酒和仲景时期的白浆是两样东西,汉时白浆是米浆简单发酵,其色白,中医五色中白为凉性。现代白酒不管用什么谷物发酵,谷物不会是大寒之物,所以白酒肯定不会是大寒之物,又通过五味分析,辛甘之味最多也就是凉性,谈不上大寒,就像前面有人说喝白酒感觉发冷,中医理论内热才外冷,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一直讲夏天不宜吃冰棍冷饮,因为外热内冷啊。
神农尝百草肯定是要看进肚子里是什么反应来确定药性,所以现代白酒应该是少吃温,多吃大热,中西医真不能结合,要合作,理论不一样怎么结合?看中医古籍讲白浆寒凉,就把现代白酒也以为是寒凉了,不知道中间差了千多年?根本就是两样东西了。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现代事务,而不是照搬照抄,泥古不化,听说喝茅台还有专门的温酒器具,只能说没中医文化真可怕。
3、白酒对身体究竟怎样?学中医的说适量可舒肝活血,西医说酒伤肝?
这个说法不一,白酒是中国人的发明,具有文化内涵,它的初衷不是治病,不是药。所以,拿白酒说健康似乎是走题了,白酒的历史悠久,如何出现的,确切历史不详。不过历来的帝王将相大部分都饮酒,各个朝代的酒具都被列为文化遗产,很有价值,是文物收藏家的至宝,这就足以说明白酒的文化地位,和社会生活地位。不过白酒确实对人的精神有影响,至少人们常听说饮酒作诗,说明酒可以激发人的创作灵感,
酒后驾驶受到法律制裁也说明酒干扰神经,影响判断力。既然酒对大脑精神有影响,就会影响健康,这种影响或许是积极的,亦或是负面的,对此,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酒始终只是饮品,不是治病救人的药物,现代人好像并不注重酒的文化内涵,而更多的是商业价值,一瓶酒炒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它的实际价值也就是酒精和水的价值,
4、中医用药酒治病,而西医反对用酒服药,两者谁有错?或两者有什么区别?
药酒并不是中医最主要的治疗疾病的方式。这个其实只是由于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为了更好的提取中草药当中的有效成分,方便人体吸收而采用一种方式而已,最早的药酒,并不是用酒泡药,而是把药材跟酒一起发酵。后来开始直接把酒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比如瓜蒌薤白白酒汤,就是利用酒性轻扬,引药上行,温通的作用。不过,那时候并没有高度酒存在,所以,酒的副作用并不明显,
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酒的度数也越来越高,这时候中国的医家也认识到了酒的危害,比如《千金方》当中就有描述,认为“酒性酷烈,物无以加,积久饮酒,酣性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未有不成消渴”等等。目前的药酒,内服的最常用的还是一些补酒,还有针对风湿痹症之类问题的治疗,当然,有一些比如竹叶青酒,桂花酒之类的,也可以算作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