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自古有祭飨先祖的传统,茅台人代代都有缅怀祖师宗师的情怀。为茅台酿酒提供了最佳的酿造环境,相比之下,另一个酱香型白酒品牌郎酒则一直屈居茅台之下,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茅台名列四大名酒之首,35年,中央红军占领了仁怀县城和茅台渡口,购买了很多茅台酒用来解乏和治伤。
1、酱香白酒为什么大家认茅台?
茅台酒之所以在白酒行业有今天的龙头地位,绝非偶然,有其必然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荣获大奖,有人说是金奖,也有人说是银奖,金奖其实是汾酒。真相如何,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茅台酒跻身世界三大蒸馏酒之列,却是事实,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工商业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商品,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茅台名列四大名酒之首。
在此以后的历届评酒会,茅台酒始终名列榜首,成为酱香型白酒执牛耳者,在很多外事活动中,作为高规格的国宴用酒,受到中外领导人的称赞。尽管现在国宴用酒已经不使用烈性白酒,但是茅台作为国宴用酒却是一段历史,至于开国第一宴上的用酒,有人说是汾酒,有人说是茅台,时间久远,早已无从考证。相比之下,另一个酱香型白酒品牌郎酒则一直屈居茅台之下,
直到1984年,在太原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郎酒才获得金奖,入围中国名酒行列,所以郎酒的广告语是“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把茅台又宣传了一波,太仗义。茅台酒的闻名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1935年,中央红军占领了仁怀县城和茅台渡口,购买了很多茅台酒用来解乏和治伤。茅台酒为周恩来总理一生钟爱,并推崇备至,许多老红军也对长征中的茅台酒记忆犹新,
2、重阳节下沙在茅台有什么意义?
谢邀:沙是建筑用的沙石?不是,此“沙”非彼“沙”!“下沙”是干什么的?沙是酱香酒制作原料高粱的一种说法,由于正宗酱酒的原料为红缨子糯高粱。它颗粒小,饱满,呈酱红色,所以看起来像沙子一样,当地人都称其为“沙”。重阳下沙即指,重阳时节开始投料,是酱香型白酒第一次投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
在原料选择上,正宗的酱酒会选择茅台地产的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只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土壤及水分下种植生产,其颗粒坚实饱满,粒小皮厚,富含单宁。经得起多轮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出酒率高,由于这独一无二的原料,茅台镇酱酒才有了纯正的酱香味,也是其不可复制的原因之一,重阳下沙——为何选在重阳?看看这两大“灵性”!自然环境赋予酱香酒的灵性:茅台镇为山地地形,夏季雨水多,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赤水河水质变差。
另外,夏季茅台镇温度很高,平均温度在30℃左右,如果这个时候下沙,收堆、发酵,窖池的温度会非常高,生酸幅度会增大,不利于酿酒。到了农历九月重阳节的时候,茅台镇的温度降到了25℃左右,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为茅台酿酒提供了最佳的酿造环境。此时赤水河水质变好,“水为酒之血”酿造酱香酒用水,就是赤水河的河水,温度适宜,同时茅台镇本地的红高粱也熟了,所以这个时候是最适合下沙的,
传统文化赋予酱香酒的灵性:重阳节自古有祭飨先祖的传统,茅台人代代都有缅怀祖师宗师的情怀。从2004年开始,每到重阳,都要举办“茅台酒节”,旨在扬国酒之名,传酿酒之法,聚造者之心,出佳酿之志,展示“缅怀宗师、薪火相传、奉献社会、为国争光”的情怀,这一神圣的仪式也暗合了重阳节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认为:九月初九为天地至阴之时,男人们此时用火来蒸煮粮食,形成了乾(天)下坤(地)上的泰卦卦象,就让这些酿酒的沙具备了泰卦的特性。
这些沙在具有泰卦特性酒曲的作用下,就会酿造出具有泰卦特性的酒,效法天地之道,酿出琼浆玉液,具有平和、顺爽、绵厚、康泰的特点,可以让人身心和谐、达到物我两忘的奇妙境界。下面是下沙的“五步走”战略,今年9月,我带你玩“下沙”,约吗?1、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