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刘备从来没有三顾湖北任何地方,刘备三人三马顶风冒雪去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南阳卧龙岗是刘备三顾茅庐地,诸葛亮为遇明主,审慎出山,必须审时度势,再三考察刘备诚信;刘备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三顾茅庐终于使得诸葛亮出山,从此刘备如鱼得水,最终赢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1、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才能请出诸葛亮?
诸葛亮旷世奇才,堪比管仲乐毅,有鸿鹄之志,当时徐庶之母被曹操作为人质留在曹营,曹操用计骗得徐母笔记写诈信送于徐庶!徐庶信以为真、上当受骗!临别,刘备依依不舍,甚是惋惜、痛苦,徐庶不忍,走马荐诸葛。诸葛亮为遇明主,审慎出山,必须审时度势,再三考察刘备诚信;刘备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三顾茅庐终于使得诸葛亮出山,从此刘备如鱼得水,最终赢得三分天下有其一,
2、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三国志》说得很清楚,就是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想让徐庶叫上诸葛亮一起来,但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大才,不能随随便便呼来呼去,必须亲自前往去请才行,这里没有说,司马徽提前为卧龙凤雏做过广告。刘备也很听话,因为实在是想办大事,需要高明的人指点,于是,就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掐指一算,不好,有个大耳朵的人要来找麻烦,赶紧溜,因而,刘备第一次拜访没见着。
这个事哪,诸葛亮会不会算,不好说,突然大老远来拜访,见不着也是常事。刘备也不傻,见不着人,但总会留下一句话吧,比如,说过几天一定再来拜访。出于礼节,诸葛亮应该回访才是,可诸葛亮没有哦,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不乐于去掺和,但也不好拒绝,最人性的做法那就是回避。刘备二顾茅庐,还是没有见到,因为诸葛亮不想见嘛,
但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哦,三顾茅庐的时候,再不朝面就说不过去了。否则就是,刘备再也不会来了;将来有一天诸葛亮落到刘备手里,将会很难看;架子太大,以后谁也不会再来拜访了,归根结底,诸葛亮还是想出来做事。至于说被感动,这不是没有一点成分在里面,但诸葛亮出山,主要还是理性的选择,而不仅仅是情感的选择。有人说,“三”在古文里是多的意思,不具体指明就是三次,
但两次及两次一下没有说三的,起码是三次以上。陈寿是蜀汉时期官吏,尽管《三国志》成书于西晋,但诸葛亮的名望还没有凌驾于刘备之上,绝不会故意说刘备多次拜访,诸葛亮就是不朝面的意思。有说法是,诸葛亮曾经拜访过刘备,这也不矛盾,刘备提出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恢复回去考虑考虑,这是常理。得不到诸葛亮的回复,刘备再次上门请教也是可能的事,
3、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三顾茅庐?
乱世出英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呂布,寄人篱下。刘、关、张虽然胸怀大志,只是草莾武夫,势单力薄,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的曹操追杀得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刘备求贤若渴,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礼贤下士,遍搜天下英才以壮大自己,千軍易得,一将难求。初拜徐庶为军师就遭曹操拆台,徐庶感动刘备的仁义,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并推荐了诸葛、庞统可辅佐,
4、为何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视而不见呢?是为考验还是为何?
事情总有原委。话说刘备在徐庶的帮助下几次战胜曹操,而曹操采纳程煜的计策用徐庶母亲做人质赚徐庶来营,临别之际,徐庶举荐好友诸葛亮做刘备军师,并建议其主动上门求贤,刘备前两次拜谒诸葛亮,恰逢去出游,第三次正赶上诸葛亮午睡,于是站立等候,直至其醒来相见,诸葛亮则现场分析国家大事,预测三足鼎立,令刘备倍感钦佩,礼迎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