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松茸酒业有限公司,阿拉善有哪些酒

1,阿拉善有哪些酒

有驼乡酒系列、有苁阳酒系列,还有胡杨魂酒系列
65一瓶

阿拉善有哪些酒

2,宏魁苁蓉集团有没有网站

有啊!www.宏魁苁蓉集团.com www.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com www.hkcrjt.com

宏魁苁蓉集团有没有网站

3,有谁知道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精细化工分公司详细地址 谢谢

从宁夏中卫市向北沿着去通湖草原的路走35公里左右,到达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镇,再继续向北走10公里左右即可!

有谁知道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精细化工分公司详细地址 谢谢

4,长河集团跟阿拉善SEE是什么关系

徐颂东作为湖南长河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阿拉善SEE湖南中心发起人。
我是来看评论的

5,喝了逸春风酒腰膝酸痛

您可以试一试肉苁蓉鲜干片泡酒,对腰膝酸软有很好的效果,阿拉善肉苁蓉有温补肾阳,腰膝酸软,便秘等功效。还可以强身健体。长期用对身体特别好。
不喝也痛,喝了更痛,身体缺少解酒酶,我也一样

6,包头的特产是

牛奶,土豆
肉苁蓉 肉苁蓉:在茫茫无际的沙海中,有一种灌木叫梭梭树,在这种灌木的根部寄生着沙漠之宝——肉苁蓉。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木,别名甜大芸、肉松蓉、苁蓉、地精。全株无叶绿素,黄褐色,叶小,鳞片状,其肉质肥大,含脂量高,因产在沙漠,所以属较名贵的特产。 现在许多国家泡制药酒的主要材料就是内蒙古的肉苁蓉,因其药性平温没有任何副作用,是四季皆宜的上好补品。 主要产地: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等地。 发菜 发菜是一种野生藻类植物,俗称地毛, 黑色,形状细长如人发,故又叫头发菜。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热量、钙、铁的含量与其它食品相比都要高出许多。发菜还具有很好的药效,经常食用用发菜烹制的汤,有助消化、清胃肠、降血压等功效,其营养丰富,是名贵的副食品。 内蒙古发菜产量大,质量闻名。 主要产地:中西部地区的苏尼特左旗、四子王旗、达茂旗、镶黄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等地。 黑瓜籽 黑瓜籽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上等辅料。通辽地区产的小片“顶心白”,子仁肥胖饱满;巴盟产的大片黑边红心瓜子,仁大、含油份高。 黑瓜子可以加工成五香、玫瑰、奶油等多种味道瓜子,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小食品。黑瓜子可润肠、清肺、止渴、降压、和中,提神补脑。如生食还可以化痰涤垢,浓煎服用,能治久咳不止症。因此黑瓜子是一种健身强体的食品。 主要产地:通辽、巴盟、赤峰市、兴安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地。 白瓜子 白瓜子是内蒙古出口的土特产品,其中凉城县的雪白瓜子,片大、仁足、色白,曾荣获1983年外贸部颁发的基地产品优质奖。 白瓜子是葫芦科蔬菜作物倭瓜和西葫芦的籽。内蒙古人们有用倭瓜做菜的习惯,吃瓜时取出瓜子,洗净晒干。 白瓜子炒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料制成多味瓜子,味道香美。还可以做糕点的辅料,白瓜子所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很丰富。中医用白瓜子做为肠道寄生虫的驱虫药不仅效果好,而且无化学药品的副作用。 内蒙古七十年代从天津引进雪白瓜子优良品种后,建立了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采用了先进的二层楼种植法,使白瓜子产量猛增。现畅销到香港、英国、奥地利等很多国家。 主要产地: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扎兰屯市,兴安盟科右前旗,乌盟凉城县、和林县和鄂尔多斯市等地。 黑木耳 黑木耳又名云耳,生于枯死的树干上。由于黑木耳胶体有巨大的粘附力,能起洗骨作用,因此是冶金、采矿、国防工业、纺织工业及理发业工人的保健食品。有益气强身、活血止痛之效。主要产地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地区,每年产量达70万公斤以上。 主要产地: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地区。 猴头蘑 猴头蘑是蘑菇的一个种类,生长在柞树干上,刚生出时呈乳白色,逐渐转微黄,肉刺长1-3厘米,采集干燥后变为黄褐色,形状酷似猴子脑袋,故称为猴头。有海味燕窝之说,是一种名贵药材。 主要产地: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林区。 河套密瓜 河套密瓜:“天下第一瓜”河套蜜瓜又称华莱士。系厚皮系统非网纹类甜瓜,中早熟品种。 正宗的河套蜜瓜外形溜圆,标准瓜重0.5公斤左右。表皮光滑有裂纹,皮深黄或桔红色 ,肉脆汁多,味极甜,兼有梨、苹果、香蕉和蜜桃等水果浓香味,醇香甘甜,为瓜中珍品。 河套蜜瓜以磴口产的最好。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照、温差等自然条件,使这里的蜜瓜色、香、味在区内外久负盛名。 如今,河套蜜瓜已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枸杞 枸杞:是内蒙古地区传统的土特产品,内蒙古产的枸杞药性醇厚,品质优良,粒大色鲜,含糖高,以独有的肉厚味甜口感好而著称,如今,枸杞已成为人们共识的滋补佳品。 巴盟现有枸杞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乌拉特前旗6万亩,五原、临河、杭锦后旗4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年产干果500万公斤。品种以“下麻”为主,果型好,其特点为粒大饱满、色泽红润、皮薄肉厚、籽少味甜、营养极为丰富,经鉴定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铁、磷、钙等营养成份和矿物质,具有促进内分泌,增加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可降低血液中酸性代谢物,长期服用,能滋肝补肾,生精益气、养血明目、治虚安神、润肺抗癌、延年益寿,是公认的跨世纪纯天然高级营养滋补品。 黄花菜 黄花菜是金针菜的一种,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开淡黄色,有香气。黄花菜中鲜嫩粗肥者,可用于制菜或做汤,亦为调味珍品,在副食品干菜中占有重要地位,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左右,是行销全国的土特产品之一。 沙棘 沙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胡颓子科,枝灰色,有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被银色鳞毛。生长不择土壤,可做固沙植物。果也可提炼沙棘精或做饮料。中医学上以沙棘入药,主治咳喘多痰,闭经,咽喉肿痛等。 自治区各地均有分布。 麻黄: 我区麻黄素产量占全国第一。 医学上以麻黄茎枝入药,性温,味辛微苦,主治外感风寒、怕冷、发热、无汗咳嗽、气喘、水肿等症,是极好的药材。 松茸 松茸 :学名叫松口菇。松茸菌呈淡黄褐色,其上有栗褐色纤细鳞片,中央部位稍凸,菌柄粗壮,菌肉洁白如雪,厚实细腻,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健胃、驱虫、理气化痰等功能,并参糖尿病有独特疗效,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7,求纳西族习俗要求详细全面比如他们喜欢吃什么忌讳吃什么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纳西婚俗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俦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妇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噗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徒记),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上述文学作品揭露和抨击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人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精神和纯真的爱情,但对纳西族的殉情风气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纳西族的天文历法 根据已翻译的二十多卷《东巴经》的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即有数十种之多。《创世纪》里还出现了专管气象、星辰和历法的忍劳、苏陀、尼罗、吉阿等人的名字;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动。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纳西族内部团结和睦,对外开放吸纳、以礼相待,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村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   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纳西婚俗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俦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妇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噗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徒记),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上述文学作品揭露和抨击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人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精神和纯真的爱情,但对纳西族的殉情风气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为过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