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你觉得我的论点没有说服力,你也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思考。宋武前前后后喝了十五碗酒,三碗酒大概一斤。喝五斤酒简直不可思议。我知道现在有些男同性恋可以喝一箱啤酒,那就到此为止吧。餐厅切了两斤熟牛肉,筛了三碗酒。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喝的是什么酒?
首先说,这酒的名字叫三碗不过冈,电视剧里有叫出门倒的,也有叫一觉到天明的,总之这酒的命名都很low…我们都知道酒内的酒精是造成人醉酒的罪魁祸首,既然店家当时不建议武松喝太多,这就说明这三碗不过冈里的酒精度数比平时百姓们引用的酒度数要高些,而我们又知道宋朝时人们喝的基本都是米酒,那么第一种观点就是武松喝的无非是酒精度较高的米酒罢了。
一说米酒大家第一印象可能都是现在超市里那种名为醪糟的东东,但是古今米酒还是应该有蛮大的差别的。水浒传里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时期,施公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初,这烧酒也是元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所以之前有答友和我探讨过说武松喝的就是山东烧酒,这种酒就度数高而闻名,在这里属于施公的乱入。但问题是这么烈的就武松15碗下肚不得直接飞升了?而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县,这里是不大可能种植水稻的,于是糯米酒的概率也很小虽然当时有高粱,奈何没有器具,那我们还是不要开脑洞还是从原文中找找线索吧。
早鲁智深去五台山出家那一章,曾有一句关于酒品类的介绍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这里提到了黄米酒,我们这边把黍子叫做黄米,恰好这黄米也是不错的酿酒材料,那么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首先当时大家喝的确实是米酒,只不过这酒的原材料是黄米而非南方的糯米,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好汉们总能整罐整罐的喝酒虽然每次都能漏上四分之一左右。
而武松此时喝的酒应该也是黄米酒,只是度数偏高,后劲更大嗯,可能后劲更大吧。当然,如果大家觉得我的这几种说法都没有说服力的话,还可以从文学性上来思考下,武松前前后后痛饮15碗酒,三碗酒大约是一斤,这五斤酒下肚就已经不可思议了我知道现在有的男同志们喝一箱啤酒也没问题,这个暂且不论。更何况之后武二郎借着酒劲弄死一只老虎,也可能是施公想借酒来说明武松之勇,人家就是要玩的这么夸张,没人规定文学创作不能夸张吧文/车逻辑的逻辑所以古人还是很喜欢吃甜食的。
武松打虎前喝了18碗酒,吃两斤熟牛肉,古人的食量这么大吗?
打虎前,武松吃了四斤熟牛肉。不是两斤。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水浒原文写的很清楚。店小二先切来了两斤熟牛肉,后来又切了两斤。所以在景阳冈下的酒店里,武松总计是吃了四斤熟牛肉,加十八碗酒。四斤熟牛肉 十八碗酒。这个食量算不算大呢?实话说,这个饭量不算小了,但也在人类正常范围内,并不夸张。因为首先,武松吃的时间长。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他饿着肚子,晌午中午开吃。吃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吃到下午才结束。付账走人后,出门才走了四五里路,太阳就快落山了。走进店里去了。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独行。
宋武看见了,笑着说这是店主的恶作剧,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去他家休息。我害怕什么?把哨子棒拖上山。此时天色已晚,一轮红日缓缓下山。中午,就当是中午12点吧。太阳下山了,我们就当是下午五点半吧。我出去了四五里路。这段距离,让我们带宋武走一个小时。总而言之,宋武在旅馆里吃肉喝酒至少有四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