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读历史有什么好处。所以,好人的志气无处不在,何必在故人面前思念故乡。真的不行。古书太贵了。可以换一万份房子。小时候,爷爷强迫我写繁体字,背古书,画清雅的画,唱诗和酒。又饮新茶,又饮美酒,又赠新诗,诗酒趁岁月。《酒在时光》这首诗出自诗人苏轼的一首诗《遥望江南》和《晁然台》的结尾,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多读历史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问的好,特别是描述部分,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开始回忆我走过的路,我回答的不一定有用,但绝对是真实的想法。前人说过,三种人不宜读书。天智过高者,比如刘邦朱元璋,读书多了脑袋生出些条条框框,极易糟蹋了高情商。读死书者,只会人云亦云,有那功夫真不如边干事边悟道理,多积累经验人脉资本,早点儿成就大事。
读书去干坏事者,这个不多说。以读书为手段,去获取功名利禄者,大可不必读书,当然义务教育例外,孩子们没得选。现在不像过去,评职称提干要本本,能力至上嘛。读书还是要纯粹,子曰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此读书方有所得,不然浪费时间。工作难找,好多人拼了命考研读博,如不适合做科研的终是浪费了青春。
历史书也不一定适合人人看。现在太多写书的人太浮躁,洋洋洒洒多是拼凑胡编的,价儿还挺贵。历史应是原始记录,白话古代史,汉语外国史,很多是别人嚼过的馍馍渣,曲解误解甚多。但名人传记应该多读,尤其青少年,早定人生规划人生偶像,不折不挠必有所成。读书万卷书,走万里路,身负史命,是司马迁作史记的前提。读史是需要经学功底的,最起码得通训诂,更需要人生阅历,太年轻了一是坐不住,不能入其巷,也不能参透春秋笔法之真意。
当然,更需要哲学家和侦探的头脑,不然千头万绪,如坠云里雾里,早晚会茫然弃之。读史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也不知道。少年时祖父强迫写繁体字,背古书年青时绘图风雅,诗酒高歌。进入中年,静了下来,才发现浪费了太多时间,自己的人生所感原来古人都写着呢。真没什么好处,古籍太花钱,一套房子能换个万把册吧。也挺耗时间的,不认识牌不爱看电视也打不来球,就读书这点儿爱好了。
中国的古诗词,是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也独树一帜。通过学习古诗词,既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又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学习古人在诗里的精神品格,陶治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加强和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常言道,\
学古诗词有什么用?对生活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