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酱酒业华匠酒价格,金质习酒价格 贵州金质习酒 金质习酒多少钱 酱香型白酒 53vol

1,金质习酒价格 贵州金质习酒 金质习酒多少钱 酱香型白酒 53vol

虽然货是金质但是品相还死有好几个,看楼主具体是要哪个,价格咋100---300之间

金质习酒价格 贵州金质习酒 金质习酒多少钱 酱香型白酒 53vol

2,金酱酒是什么酒价格贵不贵

你是说潭酒新推的那款金酱酒吧?我觉得176一瓶很实惠,对于酱酒入门爱好者来说价格公道,口感也不赖,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金酱酒是什么酒价格贵不贵

3,最近喝了一款走心匠酒53度6年多少钱一瓶口感不错想购买几瓶

那个酒好喝还不贵。一瓶的价格在六七十元左右。
如果保真,不跑酒,品相好的话。价格大概在每瓶2500元左右

最近喝了一款走心匠酒53度6年多少钱一瓶口感不错想购买几瓶

4,53度酱香茅台白金酒N20一带一路包装多少钱一瓶

这一款53度的茅台九一带一路包装的价格应该是在4000多块钱左右吧。
53度配制保健酒758元/瓶 53度纯白酒3980/瓶
这个酒喝过一回,很好喝,后面还买了一些????

5,金酱传奇蓝瓶酒多少钱一瓶

一百五到二百吧酱酒,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是中国白酒的香型之一。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采用传统工艺,长期贮藏,科学勾兑,精心酿制而成。以贵州茅台酒、文台酒、酱窖3721、贵海酒、富贵江南酒、贵州酱领酒、贵州酱霸天下酒、酱脉酒、水艺坊酒、黔国妙品为代表,具有酱香突出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酒体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特点。
80左右

6,金酱百年酒53度20年多少钱

大概10000元左右吧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的价格表: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容量 市场价(元/盒)1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蓝钻(新品) 1*6 500ml 12802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金钻(新品) 1*4 500ml 15803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1380款 1*4 1380ml 29804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皇龙666限量珍藏版 1*1 3000ml 58885 茅台北冬虫夏草酒·皇龙10斤装限量珍藏版 1*1 5000ml 15888 以上茅台酒的价格均为市场零售价格仅供参考,以实际店铺价格和活动价格为准。

7,古代有牙刷吗古人怎么刷牙

(一)“口齿乌髭” 据张果《医说》记载,南梁刘峻所著《类苑》中有首歌谣,题作《西岳华山峰碑载口齿乌髭歌》,歌谓:“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开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熬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早在公元六世纪的南梁就刊刻于石碑的“口齿乌髭”,用皂角、荷叶、青盐等各种药物研熬而成,对牙齿口腔有增白留香、消炎镇痛作用,还兼可乌发美容,效果比如今的药物牙膏还要神奇。“口齿乌髭”实在可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物牙膏。 据上述碑文,这种疗效神奇的牙膏被用来“揩牙”,而非刷牙,是不是说我国古代没有牙刷?其实,用手指抹些牙粉牙膏揩牙只是古代保持口腔卫生、防治牙病的方法之一,此外,不仅有用中药煎汁漱口,还有刷牙护齿的方法。1954年由考古发掘,从公元959年的辽代墓葬中出土的两把骨质牙刷柄,就足以说明,中国的使用牙刷洁齿,少说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如今,许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临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国历代中医著作则不仅以为睡前比晨起漱洗对护齿尤为有效,更倡导每餐必漱,医学名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就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 至老坚白不坏。”这是十分科学的。当然,“齿至老坚白不坏”的说法只是强调每餐漱洗的重要,牙齿作为人体的器官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总免不了会有伤病,包括常有的缺损。如今牙科对缺损者,常采用镶补的医疗措施,以恢复牙齿的功能。不知者,必以为很现代;知之者则会想起《新修本草》——在这部唐代由国家颁行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中,已有用白锡、银箔、水银合成银膏,以作牙科充填物的记载。见于《新修本草》的用汞合金补牙的记载,还表明我国的牙科医疗技术,曾经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说的杨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齿。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也有青盐用布或者手指,在不然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用这些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 古时候有段时间很流行一种妆啊,黑齿,桶子们挺住了啊,就是把牙齿全都染成黑色,是为美.不敢想啊~审美观念和现在差太多.也许这样好啊,反正都染黑黑了,一劳永逸,考虑什么洁齿啊~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风吹水无痕 2008-06-21 19:56 检举Alice的感言: 谢谢 你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好(1756)不好(163)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另附上关于"漱"的记载: "漱"即洗涤的意思。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
古人用盐 然后用手指戳
盐水漱口
用盐、清茶水。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