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是怎么计量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原则上每桶粮食重量按50斤计算,每升粮食重量按5斤计算。因为都是十进制,10升是1斗,10斗是1石。至于那个组合,按道理10个组合就是1升,也就是1个组合原则上应该是0.5斤,也就是粮食的半阿津。我是农村长大的,没见过叫组合的容器,因为容量太小,在农村不实用。

中国的白酒什么时候到五十度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首先,中国古代没有酒精刻度的概念,判断酒精度的主要方法是摇晃酒液看酒花,分为大清花小清花云酒花二酒花油酒花。古时白酒的酒精刻度究竟有多高,只能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的酒花大小与酒精度对应关系来推断。大清花大如黄豆,消失极快,酒精含量为6075小清花大如绿豆,消失稍慢,酒精度在5060云酒花大如大米粒,重叠二至三层,散失时间为20左右,酒精度在4050之间二花是大如大米和小米大小不等重叠,形状似云花,酒花散失时间更长,酒精度在1540油花则大小如破碎的小米粒,酒液表面布满油珠,是高级脂肪酸,酒精度在5。

古人吃饭动不动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不会撑不会醉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第一,古人吃肉少,所以偶尔吃一顿很厉害古代的中国人其实很少吃肉,副食严重不足。人不吃肉,肚子里面油水不足,吃主食就会特别多。以朝鲜为例,人民军战士一天定量为800克,也就是1.6斤。这1.6斤的米,给看这篇文章的人来吃,10个有9个怕是吃不下。但朝鲜人民军战士,几乎人人都不够吃。为什么?解放军战士的主食定量,其实一天也有650克,但肉类有200克以上,这才能够适应训练的消耗。

相反,人民军战士没有这200克肉,只有800克粮食,自然觉得不够吃了。萨沙的1个亲戚,在丹东做边贸,90年代曾经接待过1个朝鲜的科长。这个科长第一次出国,亲戚知道他在那边没油水,不敢请他吃大鱼大肉怕肠胃受不了,就请吃面条。谁知道,这个30岁左右的科长,一次竟然吃了1个大铁锅的面条。平时早饭,能吃10几个包子或者10块烧饼。

他最厉害的一次,曾经吃下了16个小笼包!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道理也是这样,古人平时吃主食是很厉害的,酷似今天的大胃王。如果偶尔让他们吃一顿主食夹肉,自然能吃多少吃多少,就像我们今天吃自助餐一样。第二,古代的计量单位不同。古代的斤两要比今天小得多。古代的一斗,也分大斗小斗,大概是今天的1到2公斤,也就是2到4斤米。

2到4斤米虽然夸张,但古代的米多少还有壳子的,舂米以后剩下的也就1到3斤多。对于体力劳动者,一顿还是能够吃的下的。至于肉,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而不是今天的500克。10斤肉也就是2580克,2.5公斤。一顿吃下5斤肉,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是带骨头的肉,除去骨头肉也就是3斤多,还是吃得下的。

话虽如此,如果一次吃1到3斤米加上3斤多肉,一般人恐怕还真不行。得要大胃王来了。第三,这是夸张的表现,一般展示这个人身体好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能吃的大汉一般都能干活。在俄罗斯,地主雇佣临时工时,一般先请他们吃一顿,然后选择吃的最多的。一般认为,吃得多,说明消化能力强,新陈代谢好,身体肯定壮,体力也好。

古医方中的卜分等计量单位是如何计算的?有哪些历史依据?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严格意义上来说,卜字和分字不应该是古代中医里面的一种计量单位。在古代的中药店里,称药的计量单位应该就是一般的秤。古代的秤一般是以16两为一斤,但凡看过小说水浒传的人都应该记得梁山小校杀了分酒和肉的朝廷官员。起因就是因为这些官员克扣梁山义军的朝廷犒赏,当时小校曾这样骂这些官员不是我们争嘴,为何朝廷分发的酒肉,就只有半瓶,肉只有10两。

这个小学这里说的肉才十二两,只是因为当时的计量单位用的是十六两一斤的秤。其实十六两秤不只是宋代才有,一直到民国还在作为计量单位使用。今天我家还保留着一个民国时期的秤,计量单位是16两一斤。至于中医中的占卜和划分,应该不是一种计量方法,而是代表某种分类的意义。因为中医里面往往有一些符号是现代中医解释不了的,大概和某一类药物的分类有关,但应该和药物的计量无关。

推荐阅读

百花酒怎么酿,古代酒是怎么来的
古代酒是怎么计量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