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有哪些地区,浅说西汉东汉版图变化

这是东汉自刘秀开国以来,第一次有地方军阀势力进入并控制了京城洛阳,董卓从一个地方军阀摇身一变,成为东汉朝廷最有权势的人,同时董卓也是当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没有之一。汉和帝以后,东汉王朝陷入内外交困、一蹶不振。董卓当时控制的地盘是从洛阳到长安一带的核心地区,包括凉州一部分地区,也就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河洛之地,位于整个天下中部偏西的地区,是成就王霸之业最有利的位置,没有之一。

东汉和西汉有什么分别?

西汉时代秦朝末年,农民出身的刘邦消灭了项羽以及他所分封的诸侯王国们,继秦朝以后再度统一中国。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即位,发生了吕后专权。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诸臣平定诸吕之乱,拥立刘邦与薄姬所生的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汉文帝。文景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趋于安定,但是依然对匈奴采取怀柔政策。汉武帝时期,南平百越,北克匈奴,西通大宛,东灭朝鲜。

“寇可往,我亦可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强音。武帝后期,国力有所衰微,但“昭宣中兴”挽救了局面。宣帝刘洵在位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进一步击溃匈奴,并且在神爵2年设置西了域都护府(历史教科书所选用的西汉最大版图即是汉宣帝时期)。宣帝以后,国家终于日渐衰落,不复当初强盛。元、成、哀、平四代帝王个个纸醉金迷、放任外戚专权,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公元9年,权势滔天的外臣王莽篡位,废除孺子婴,建立了新朝。东汉时代西汉舀陵侯刘买的后裔,南阳人刘秀、刘演兄弟聚兵反抗王莽,逐渐形成气候。在新朝末年的乱局中,刘秀扫灭群雄,克定祸乱,复兴了大汉王朝。历史上将刘秀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光武帝刘秀虽然结束了国内的乱局,但是他无力对外用兵,只能维持百废待兴的现状。

一直到他去世后,明帝刘庄和章帝刘炟励精图治,并收复西域,北击匈奴,开启了“明章之治”的时代。汉和帝永元年间,凭借着前代的良好根基,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汉和帝以后,东汉王朝陷入内外交困、一蹶不振。首先是长达13年的西羌之乱,导致关中地区荼毒深远,民生凋敝。其次,自汉顺帝以后,邓氏、宋氏、阎氏、梁氏等外戚家族先后专权乱上,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的巅峰。

桓、灵时期,外戚的势力虽然瓦解,但是宦官干政又步入前台,造成了更加惨烈的结果。汉灵帝时期,在黄巾之乱和诸侯割据的冲击下,东汉已经日落西山。公元220年,权臣曹丕篡位,结束了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东汉与西汉的联系与分别西汉是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汉高祖刘邦本人出身于布衣草莽,他的幕僚武将集团也大多来自于民间。

这些开国显贵大多不是世袭阶层,背后没有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东汉是士族与地主阶级所建立的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大士族可以主导国家政治,小士族则形成地方割据。刘秀这一支南阳刘氏距离汉高祖刘邦的直系血脉已经比较遥远了。刘秀属于没落的贵族阶层,他的出身远高于当初白手起家的刘邦,本人在南阳当地颇有威望。

光武帝刘秀建国时,过于优待士族,虽然他本人能够压制士族集团,但到了后来,外戚、士族逐渐坐大、盘根错节,成为了拖垮东汉的原因。东汉时期,许多庞大的封建士族集团正式形成。三国时代的袁绍家族,司马家族;西晋时代的杨氏家族;东晋时代的王、谢家族都是在东汉时期才逐渐发迹的。因此,刘秀建立的东汉虽然是西汉的延续,但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个崭新的政权,因为无论是开国过程、统治阶级的成份都与西汉时代相去甚远。

东汉末年群雄瓜分天下,谁的位置最有利?

如果仅仅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那无疑就是发家于凉州,坐拥于关中,以长安为都城的西凉军阀董卓了。董卓才是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比曹操要早了六七年,如果董卓有曹操一半的智谋和雄心,也许统一天下的就是董卓了。董卓之所以能够挟制天子,就是因为董卓是奉了大将军何进的命令,率军前往京城,以逼迫太后同意何进诛杀宦官,结果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居然提前被宦官设计杀害,随后何进部下冲入皇宫,杀尽所有宦官。

正当京城洛阳一片火拼,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同归于尽的时候,董卓出场了,在得知京城洛阳大乱之后,董卓是唯一率领成建制军队进入京城洛阳的军阀,董卓以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控制了京城洛阳,收编了何进属下的部队,同时控制了小皇帝,掌握了东汉朝廷的政权。这是东汉自刘秀开国以来,第一次有地方军阀势力进入并控制了京城洛阳,董卓从一个地方军阀摇身一变,成为东汉朝廷最有权势的人,同时董卓也是当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诸侯,没有之一。

在何进没有被杀之前,东汉朝廷虽然一片黑暗,但是以何进为首的朝廷尚能控制地方,地方势力也不敢太过嚣张,对于中央的命令还是会遵守的,况且何进手中还控制着东汉朝廷最有实力的中央军---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北军五校可是当年平定黄巾起义的精锐部队,任何地方军都不是北军五校的对手,现在这支军队落在董卓手中,如果董卓有能力、有雄心、战略正确的话,真没有后来的三国,要知道当时整个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北军五校和西凉军都控制在董卓手中。

董卓当时控制的地盘是从洛阳到长安一带的核心地区,还包括凉州一部分地区,也就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河洛之地,位于整个天下中部偏西的地区,是成就王霸之业最有利的位置,没有之一。如果董卓真有战略眼光的话,当时控制的地盘主要就是司隶州,也就是长安及三辅地区到中原核心洛阳,董卓可以把政权核心放在长安,沿洛阳到长安的路上布防对付关东联军,尤其是进入关中的函谷关、潼关,包括南边的武关,控制这些主要据点,以袁绍为首的关东军根本进不来。

董卓将首都从洛阳迁到长安,并不是害怕关东联军,是因为洛阳离关东太近了,而且无险可守,关东联军能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洛阳,身在洛阳的朝廷不是太安全,再一个,关东联军的军事力量任何一家都无法与董卓对抗,但是合在一起,势力就与董卓平分秋色了。事实上,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根本就是一团散沙,不仅在军事上被董卓打得到处逃窜,而且彼此还自相残杀,董卓真有战略眼光的话,完全可以击败关东联军,进一步问鼎关东。

董卓如果占据了洛阳到长安之间的核心地带的话,派兵守住重要的险关隘口,就能巩固在长安的朝廷,另外董卓接下来就是利用自已的军事优势拉拢或收复凉州和益州,解除东进的后顾之忧,模仿当年秦国及刘邦统一天下的路径和战略,这在当时天下诸多诸侯中,绝对是优势中的优势。长安的西边是凉州,凉州当时军阀林立,董卓本身就是凉州人,可以拉拢一批人,打击一批人,愿意跟随自已的拉拢,不愿意跟随自已的打击,况且手中还有皇帝这张王牌,动不动可以皇帝名义下个诏书,让不服从的人进京,不愿意服从的话,联合凉州其他势力摆平。

长安的南边是益州,董卓如果摆平了凉州,下一步就要拿下益州,益州当时还是刘焉主政,刘焉在益州的政权并不安稳,完全是靠东州兵打压本土豪强才勉强坐稳,董卓可以联合益州本土豪强,许以利益,打击刘焉,完全可以将益州收为已有。董卓如果收取了凉州和益州后,就可以伺机东进,攻打关东,董卓手里捏着皇帝,只要以皇帝名义下诏,不服从的就开始派兵打击,将领当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模式,以占据关中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凉州和益州为后方,统一天下未尝不可。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