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明朝时期,西红柿传入中国。史书记载,西瓜十世纪传入中国,不排除更早的记录。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梨子:一说梨由美洲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
葡萄酒起源于哪里?何时传入中国的?
葡萄和葡萄酒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很多人都把葡萄的传入归功于“张骞“,毕竟张骞是“凿空”西域的第一人。其实这事真不是张骞干的。葡萄的东传真正在史书中有记载的是在《汉书》与《太平御览》中。据两书记载,带回葡萄的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莫高窟第323窟 张骞出使西域 初唐当年张骞受命汉武帝出使西域,进出都被匈奴扣押,两次都是趁人不备从匈奴中逃脱,性命都差点不保, 哪有时间想着葡萄。
第二次张骞出使西域是了几车丝绸,之后中原与西域之间就展开了贸易往来,这其中根本没提过葡萄。而李广利在公元前75年到公元前65年之间,曾三征大宛,大获全胜后带着缴获的天马和当地的特产回到长安,其中就有葡萄的种子,或许也有葡萄干、葡萄酒。酿造葡萄酒,西域很多国家都有这种传统习俗,但人家一直把这个作为机密,根本不外传。
所以直到唐朝的时候,我们才酿出自己的葡萄酒!这得益于一个叫高昌的西域国家。高昌位于西域诸国的最东端,离中原很近。当年玄奘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就受到了热情款待。唐太宗时期,高昌被并入大唐,葡萄酒的制作秘方也就不保了。高昌酿造的葡萄酒就是用一种叫做“马奶予葡萄”的葡萄品种酿造的。这种葡萄呈细长的椭圆形,可能名字也由此得来。
后来唐朝也引进了这种葡萄,至此中原才制作出纯正的葡萄酒,原本珍贵无比的皇家贡品也进了路边的酒家。古代的敦煌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路重镇,从不缺美酒。莫高窟很多壁画里也都描绘了古人立夏酿酒(你们的vintage)、开设酒肆、饮美酒等场景。莫高窟第108窟 宅子酒肆 中唐莫高窟108窟中描绘中唐时期的宅子酒肆。
这个属于比较高档的,多为仕宦阶层来此消费,往往设在一间庑殿顶、带鸱吻的宅子内,装修豪华,宅外设舞伎表演,宅内围坐的酒客群中还有乐队演奏。还有比较百姓化的。莫高窟第12窟 帐篷酒肆 晚唐莫高窟第12窟中还记载着晚唐时期的帐篷酒肆,即以简易的布幕帐篷搭成,更大众化,更接地气。百姓来此任意喝上一碗,称作“打碗”(可不是抖音上喝完酒砸碗的那个“打碗”)。
可以随时售卖零酒,也可以叫“散酒店”。最近小翠为了一件事专门请教了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小翠:“请问莫高窟壁画上是 粟米酒 还是 葡萄酒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据专家说,酿酒图像无法区分是做“粟米”还是“葡萄”。”哈哈~~~~但唐朝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也说明葡萄酒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要用比较珍贵的夜光杯来盛。
李白诗曰:“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这首诗既说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间,又说明了葡萄酒的珍贵,它像金叵罗一样,可以作为少女出嫁的陪嫁。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在元代,已经有大量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销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山西太原府,那里有许多好葡萄园,酿造很多的葡萄酒,贩运到各地去销售。
”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有这样一首诗:“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看来,当地老百姓,把种葡萄、酿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的太原,江苏的南京开辟葡萄园。至元28年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明朝时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
李时珍写到:“葡萄酒……驻颜色,耐寒。”就是说葡萄酒能增进健康,驻容养颜。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卷30中曾记载了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有: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着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两种,酸甜两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至若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甜蜜,无核则异品也;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云南者,大如枣,味尤长。
中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红酒的?有什么历史记载吗?
对于一个资深酒鬼来说,还是很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过,红酒的提法似乎有些太专,它的种类和酿造方式也很复杂,我们就姑且将其代称为葡萄酒吧。说到酿葡萄酒,首先得从葡萄讲起。既然要了解我国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国最早的葡萄出现在什么时候。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提到葡萄的应该是先秦时期的《诗经》。不过,当时叫法有些差异,称作山葡萄、刺葡萄或野葡萄。
到汉代时,《史记》称作“蒲陶”,《汉书》则作“蒲陶”,《后汉书》又写作“蒲萄”。蒲萄种植技术和蒲萄酿酒技术,应该是由西域引入的。不过,汉代以前我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尚有争议。但据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这两项技术是西域传来无疑。按照《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
”这记载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见,之后汉朝派使者取回苜蓿、蒲萄等作物的种子,开始普及耕种。就此来看,我国最晚到汉代时,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蒲萄,并用蒲萄酿酒了。但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我国古代酿酒技术起源很早,虽然主要为粮食酒,却并不能排除曾有果酒的事实,可能也曾用野葡萄酿酒。只是,由于同粮食酒比起来,蒲萄酒不易贮藏,且口味略逊,不太符合国人口味,可能一度失传了。
而到张謇出使西域时,见大宛国种植蒲萄,并以此酿造美酒,又与中原白酒体系不同,显得十分新鲜,故而汉代又怀着好奇之心引入了蒲萄种植技术,并采用了他们的酿酒技术。统治者对葡萄酒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魏文帝曹丕还曾在《诏群臣》中大肆夸耀葡萄酒之精妙,认为饮蒲萄酒喝醉后睡一晚便清醒,且味道甘甜而不齁腻,性凉而不寒,可以解乏解渴。
苹果、橘子、香蕉、梨子、西瓜、西红柿等水果是什么时候被引进到中国的?
苹果:苹果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可见苹果在中国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橘子:橘子原产地中国,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不能说清楚具体位置。
由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橘子至今在荷兰、德国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中国是橘子果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香蕉:我国南部是香蕉原产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公元前369年后)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载有香蕉作纺织用。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建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花异木,有甘蕉二本(一作十二本)。可知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广东己有香蕉栽培。中国汉代就栽培香蕉,那时称为“甘蕉”。据说,汉武帝起扶荔宫时,收集天下奇花异木时,其中就有香蕉。晋人稽含记述香蕉说:“剩其子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疗肌。”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云:“蕉不落叶,一叶舒则一叶蕉,故谓之蕉。
”梨子:一说梨由美洲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另一说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属的梨大都源于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西瓜:现在认为西瓜的祖先种C. ecirrhosus 源于现在的非洲纳米比亚地区,祖先种一点都不甜,吃起来是苦的。
五千年前,古埃及已有收获西瓜的记录。圣经《旧约》民数记11:5(摩西写于公元前13世纪):“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西瓜随后传至地中海沿岸,经阿拉伯地区传入中亚—印度。西瓜传入印度不晚于七世纪。史书记载,西瓜十世纪传入中国,不排除更早的记录。现在认为,西瓜由印度入中国。
今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西瓜产地。大约在明朝时期,西红柿传入中国。西红柿最早生长在南美洲,因色彩娇艳,人们对它十分警惕,视为“狐狸的果实”,又称狼桃,只供观赏,不敢品尝。西红柿向外传播始于1523年,最开始从墨西哥传到了西班牙、葡萄牙。西红柿大面积传播始于1575年,英国和中欧各国都能看到西红柿。 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
“葡萄美酒夜光杯”,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葡萄酒的?它在当时“酒界”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年年战骨掩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葡萄酒不是我们大中华土生土长的事物,而是一种舶来品。甚至酿造葡萄酒的葡萄都不是中土的土著,而是从西域引进过来的。葡萄酒和葡萄引进到汉地的前因后果,需要往前推二千年才能说得明白。正如我的开篇引用李颀的诗“空见蒲桃入汉家”,葡萄在汉代是叫做“蒲陶”或者“蒲桃”的。
李颀在诗里面正是描述了葡萄在中原大地从无到有的过程。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讨伐匈奴失利,被冒顿单于包围在白登山。凭借陈平贿赂单于老婆,刘邦等人才能全身而退。自此,西汉开始养精蓄锐、卧薪尝胆。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候,西汉国力已经相当强大。此时,汉武帝动了北逐匈奴的心思。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为此,刘彻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强大的匈奴。
正是张骞凿通西域的时候,他将大宛国的葡萄以及酿造葡萄酒的匠人一起带回了长安。从此,葡萄及葡萄酒才在中土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葡萄及葡萄酒从那时候起,迄今已经滋润了华夏子民超过两千年。到了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非常喜爱葡萄以及葡萄酒。他说葡萄的特点是味道甘甜可口但是又不会甜到人感到钻心的难受,是解渴消暑的好东西。
并且他说葡萄酒容易让人沉醉、同时也容易酒醒。他对葡萄及葡萄酒的评价很高。从曹丕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葡萄酒到了汉末三国,已经跻身于上流社会的餐桌上。而且它已经于彼时得到了身份非常尊贵的天潢贵胄的青睐,拥有一批忠贞不二的拥趸和铁粉。经过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中华大地你方唱罢我登场,数易其主。在这些各领风骚数十年的统治者当中,有许多是有西域血统或者甚至就是胡人的。
比如后赵的皇帝石勒就是来自中亚石国的羯胡。他们对葡萄酒的喜爱应该比非胡人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此阶段,葡萄酒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大唐国力强盛。在西域,高昌国王鞠文泰倒向突厥,引起了太宗李世民的不满。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帅大军攻打高昌。高昌国被攻破后,马乳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方法被做为战利品送往长安。
这次,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动手修改了做为战利品的酿酒工艺。并且采用唐太宗修改后的工艺酿造的葡萄酒被发给群臣痛饮。此次,葡萄酒充当了君臣相得、如鱼得水的道具。从此,葡萄酒又得到了唐朝统治者的喜爱。据信,大周女皇武则天就非常喜欢葡萄酒,并且她把葡萄酒做为调理气血、养生保健的首选。她曾经写葡萄酒——“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就是一例明证。
除此之外,诗仙李白也绝对是葡萄酒的铁粉之一。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在酒鬼李白的眼里面,初春的汉水绿得如此可爱,简直就是刚刚酿造出来的葡萄酒。要知道,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李白的家乡是中亚碎叶城。他喜欢葡萄酒是再自然不过了。然而这也说明了在唐代,葡萄酒是很流行的,深得各种人士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