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面条放一点白酒味道觉得还不错这有没有什么坏处啊
这是一种新的吃法面香加酒的浓香,每天喝一点白酒是非常有益的。回答者原自天诚网购中心。
2,白酒发面一斤面粉放多少白酒
白酒加一点白醋回来点这白糖,再加一勺,白酒一勺,白醋一勺,白塔一勺,所以方面的比例是2:1,所以我认为这样方面发的快而且还好吃。
3,一碗面条下酒
一碗面条下酒 文/欣然 【前言:悲情、苦情、亲情、友情、都是人间的感情!事过时移,时过境迁,只有人间真情最长久最珍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因人而异。我有烟瘾没有酒瘾,但我的生活也离不开酒。白天要开车是不能沾酒的,只要晚上没什么事也不出车,我就喜欢整二到三两白酒,小酌微醉自得其乐。 前天晚上,因为爱人不在家。我一个人没有准备晚上的菜,打算下一碗面将就对付一下。打开冰箱还有韭菜,还有没有吃完的剩鱼剩肉,我想做一大碗丰盛的臊子面是没有问题的。我先炒了一盘韭菜煎鸡蛋,做好臊子面又抓了一大把带壳的熟花生。齐活了。酌上二两美酒细细的品,吃得津津有味。一碗面条下酒,热热乎乎的很带劲,也很舒适也很安逸。 一个上了年纪如我的人,总喜欢回忆往事,尤其是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一边吃面条喝酒,一边思念家乡的亲人们,思想着家乡的发展变化。 往事如烟! 曾几何时,在那个追求温饱,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年代,一碗撒上葱花泛着油光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是乡亲们很向往的美好生活。不过年不过节不招待客人,那怕垂涎欲滴也只能深藏自己的味蕾之欢和口福之欲,否则,就是一种奢侈。自己辛辛苦苦收获着粮食,都不舍得犒赏自己。唉! 小时候,有一件小小的事情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那是炎炎夏日的一个傍晚,我的一位邻居奶奶坐在门口乘凉。我和姆妈一起经过她面前时稍作停顿,姆妈习惯性的问候了一句。家乡人见面打招呼,喜欢问对方,“恁那(同“您”)吃冇吃饭?”。她回答我姆妈说:刚吃过了,我今天给陈嘎婆(姓陈的婆婆)帮点忙,她那(对“她”的尊称)给我煮了一大碗肉丝面,吃得饱饱的。她说这话时面带蛮高兴的笑容,似乎那种美味的肉丝面余香还在她的口腔里激情回荡。不知我姆妈听到这话有没有咽口水。反正我对求之不得的肉丝面是一往而情深。 那时候我们家人口多,夏粮收获之前,粮食是比较短缺的。我姆妈很会调剂生活,常常给我们煮“鸡脑壳”(面粉疙瘩)充饥,不吃也得吃,饿了更要吃。至于面条,那是一种精细食品,更何况用肉丝煮,就是更加高级的美食了。 这奶奶口中的陈嘎婆是她的本家亲戚也是我的另一位邻居前辈。那时改革开放不久,陈嘎婆家里负担轻是村里首批勤劳致富的人家,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一些。也有忙不过来的农事需要请人帮忙,招待的自然不错。 邻居奶奶因为吃了陈嘎婆煮的一碗肉丝面而喜形于色,觉得这个忙帮得值,有一种感恩之情和极大的满足感。那个年代的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还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有一种难言的悲情和苦情,但他们更讲究亲情和友情,邻里之间没什么利害冲突基本上能和睦相处。远亲不如近邻!一碗肉丝面也能展现人间真情。 社会总是在发展进步!后来物质条件不断地改善,人们平时上街过早(吃早点)有三鲜面、财鱼面、鳝鱼面、牛肉面和各种各样的早点随随便便的吃。谁还稀罕一碗肉丝面呢!而当年吃进邻居奶奶肚子里的那碗肉丝面却长存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当年她吃一碗肉丝面的快乐与欣喜在如今看来也确乎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凄凉与悲哀。在我童年幼小的心灵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种田的农民真不应该苦哈哈的讨生活啊! 现在我用一碗面条下酒,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将就,荤素搭配的好也没有亏待我的口腔和肠胃。这些年吃过很多大餐,山珍海味在我的口里也没有太多的回味。吃得干净、吃得营养、吃得有味、吃得安全就好。只是在想起我的父老乡亲所经历的艰难困顿的岁月时,我认为浪费粮食实在太可耻。 这位邻居奶奶今年快九十高寿了,依然健在。她儿孙满堂,也是福寿延年。每次回老家见到她时我都热情的喊她一声“婆婆”,不再用那句“恁那吃冇吃?”同她打招呼。 (2021年1月2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