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曹操眼中,此时已经看出了刘备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个能够与自己一决高下的英雄和对手,那么为什么要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执意放走刘备而纵虎归山呢?这可能就是曹操英雄惜英雄。刘备:备肉眼凡胎,安识英雄。所以他们的成功都来之不易!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真实的论出了英雄的本质和精神。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论的是什么?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那么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怎么就能看的出来刘备是一个英雄呢? 在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时,我们可能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个著名的一个历史故事《鸿门宴》。范增也是在无数反秦英雄中一眼看出,刘邦才是项羽的最大的对手。 相对于项羽,曹操一眼就看出刘备的非同寻常,眼光是非常敏锐的。
而项羽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出刘邦强在哪里。直到项羽最后死时,还说这是上天的安排,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但曹操就不是这样的人,曹操从一开始就看出刘备不是一般人。虽然曹操看出来刘备的不同寻常,但曹操对自己恐怕更自信一点。并且爱才如命的曹操更多的是想收复刘备,根本没有想杀死刘备的意思。从某种程度来说,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但还没达到与他曹操抗衡的地步。
其实青梅煮酒论英雄,在陈寿《三国志·先主传》并没有体现,据《三国志》记载:“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曹操帮助刘备围困下邳,生擒了吕布。刘备才得以重新见到自己的妻子儿女。从这里可以看出,是曹操在刘备危难之间救了刘备,让他阖家团聚。
并且曹操对刘备非常看重,对刘备又是封官,又是礼遇。并且和刘备同吃同住,给刘备待遇非常高。按理说刘备对曹操的厚待应该感激涕零,效忠一辈子才可以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为什么后来刘备就反了曹操,并且还没有受人辱骂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皆伏诛。”从这里看出,有两件事确实存在: 第一,曹操确实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第二,在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备确实和曹操一起吃饭,还真掉了筷子。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车骑将军董承当时收到了汉献帝给他的衣带诏,叫他暗中招兵买马,杀掉曹操。
而董承找了几个人,准备谋划如何杀死曹操,而刘备就是其中一个。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站在曹操的对立面上,是因为皇帝的诏书。所以说是相对正义的。《三国志》中的这几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便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扣人心弦的优美故事,这个故事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三国志》中提到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吃饭,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就设了一个“青梅饭局”。
但不同的是,《三国志》中刘备不是一个天天种菜的农夫,而是一个和曹操天天宴饮的一个派对男人。不管怎么样,罗贯中还是围绕着吃饭这件事来展开故事的。只是故事的背景夸张了一点。曹操请刘备吃饭,本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天天一起吃,说明曹操对刘备还是动了一些心思的。罗贯中写的时候,就忽略了曹操这些心思,而是刘备被困于曹操身边,显得更加忍辱负重。
增加刘备的形象效果。然后用去年行军中的“望梅止渴”更加突出曹操的奸诈。作者是不遗余力的对曹操进行丑化。以淡化曹操对刘备有大恩的事实。人家救了你的孩子老婆,又天天请你吃饭喝酒,你刘备却在背后谋划的是怎么杀死曹操。这样显得太不地道。先从龙的大小变化引出天下英雄的议论,罗贯中在青梅煮酒中是笔法层层递进,扣人心弦。
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说:“袁绍来自大家族,有人望,又有钱。”曹操说:“袁绍胆子小,做事犹豫不决。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早晚会败光家业!” 刘备说:“刘景生坐拥荆州六郡,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并且还有好名声!”曹操说:“徒有虚名,现在到处都在抢地盘,他在荆州不动,早晚被人吃了!” 刘备说:“江东孙策怎么样?”曹操说:“他爹孙坚还可以,他不行!” 刘备扯了一大圈,都被曹操否定了,最后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的筷子被吓掉了,然后这时天上正好打雷,刘备就掩饰过去了。
然后曹操看刘备怕雷,就对刘备解除了戒心。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罗贯中以他对天下的看法,然后让刘备和曹操在几百年后进行一次针锋相对的交锋。其实曹操不是在此时才发现刘备是英雄的,而是在关东联军和董卓交锋的时候就发现刘备是英雄。从某种意义来说,刘备和曹操是一类人。这样的人有几个特点: 第一,曹操和刘备都怀有为国为民做事的心胸。
这一件事反应在和董卓的交锋上,刘备和曹操目标一致,都认为当时是最好的时机,只要打败董卓,当时汉室就可以复兴。但可惜的是,当时关东联军却各怀心思,白白浪费了一次良好的机会。 第二,曹操和刘备都是胸怀大志的人。曹操和刘备做事讲究不拘一格。曹操在北方提出“唯才是举”,这和刘邦当初统一天下的思路非常接近。
打天下要的是人才,不是所谓的豪门家族。所以曹操才采用刘邦的路线图。而刘备更是直接和曹操反着做,好争取不支持曹操的人。这在后来和诸葛亮的的对话中,刘备曾经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走的路,做事的方式非常接近。因为都是本着统一天下去的。所以曹操才能看出刘备是英雄! 第三,两个人都是百折不挠的人,刘备更是屡败屡战。
成功不是看家势,不是看资源,更不是看人脉。而是看是不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一点在刘备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刘备一生都在奔波,不停的失败,不停的跑路,但他从未放弃他的理想。特别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占领荆州。但刘备和孙权联手,硬是在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从而三分天下。想想当年的苻坚,率领百万大军投鞭断流,结果肥水一战中失败,结果身死国灭。
曹操同样也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败,但还是牢牢的占据北方。从这里看出曹操的厉害之处。而刘备也凭借着赤壁之战的胜利,最终站稳了脚跟,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硬是在不可能处找到了机会。所以他们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真实的论出了英雄的本质和精神。并且双方也都深知对方才是天下真正的英雄,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三国演义》如何理解曹操"煮酒论英雄"?
谢谢邀请!俗话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回。此时曹操身居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地位显赫;刘备此时穷困潦倒,在曹操军中供职,虽有大志,却无从施展,时时担心“衣带诏”事发,性命不保,为此,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张飞劝他远走他乡,可是没有去处。曹操早就看出刘备非等闲之辈,手下谋士也劝曹操杀之,以除后患。
只因曹操爱才,才使刘备性命保存下来,曹操煮青梅请刘备吃酒,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刘备惊恐可想而知。在谈论天下谁英雄的时候,也就是刘备谨慎不慌,用雷霆搪塞,躲过惊恐。而事实上刘备不可能骗过曹操的,也是曹操故意放过刘备的,一是暂时不杀,待观察一下能否己用,若不能,再杀;二是也好和下属们交待。其实,曹操的“天下英雄使君与曹尔”这句话对刘备是有启示的,也就是这句话加速了刘备成就大业。
举个例子,据说,在外国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学生,校长老师都无招,成了一个害群之马,换老师,换学校都不行,后来遇到一位老师,他和这个学生谈心,告诉他:你将来是我们国家的总统,国家需要你,当总统要有治国才能,才能要学习,反之可惜……后来这个学生真的成为国家总统。青梅煮论英雄,给刘备增加了危机感,要赶紧从危机感中走出,后来,建立蜀国!。
有人说社会变成了唯金钱论的社会,对此你如何看?
以金钱唯上成为社会思潮的一个主流,并且牢牢的灌注到年轻一代的思唯中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究其成因,是复杂的,但我们这一代人,是有着不可推辞的社会责任。人世间,平等,和谐生活该多好,世界大同一时做不到,但一个国度内,贫富差距那么大。放弃社会责任,忽略道德,人性,追究金钱至上终究是社会发展的一段岐路,盼早归正途。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独独看好刘备的依据是什么?
Y路程为您解答。“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两人留下的历史典故。故事的背景是,徐州牧刘备过于信任吕布,让其驻守小沛。未曾想曹操使出了离间计,离间刘备与吕布,后吕布喧宾夺主,占了徐州。曹操看离间计已有成效,率领兵甲,企图占领徐州。而后用水淹了徐州,生擒了吕布,占领了徐州。最后斩杀了吕布,刘备则再次成为了流浪人,没有了根据地。
不得已跟随曹操去了他的大本营——许昌。回到许昌后,经曹操引荐,见到了汉献帝。刘备自我介绍说是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听闻便叫宦官请出了族谱核查,依族谱刘备乃是他的皇叔。因此被人称为刘皇叔。让刘备始料未及的是意外的卷入了“玉带诏”事件之中。“玉带诏”即汉献帝想摆脱曹操的控制,不想继续做傀儡。便暗中密诏董卓联络朝廷内忠于大汉的朝廷大臣,伺机刺杀曹操。
刘备为了能留得有用之躯,离开曹操的控制,光复大汉。为人做事低调谨慎。为的就是不让曹操对他起疑心,因此整天在自家宅院内开地种菜,不问世事。是日,曹操以青梅绽开为由,邀刘备一起煮酒宴饮。因此就有了以下的对话:曹操:玄德久历四方,可知当世英雄,请试言之。刘备:备肉眼凡胎,安识英雄。曹操:休得过谦。于是下面就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精彩对话。
刘备:淮南袁术,兵精粮足,可为英雄?曹操:家中枯骨,早晚必擒之!刘备: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且雄踞冀州,部下能者极多,可为英雄。曹操: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曹操: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刘备随后又提出了孙策、刘璋、张绣、张鲁以及韩遂等人,结果无一例外的都被曹操否定了,最后曹操说出了一句让刘备终生难忘的话。
曹操: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段对话可为古往今来的千古对话。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曹操眼中,此时已经看出了刘备是当今天下唯一一个能够与自己一决高下的英雄和对手,那么为什么还要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执意放走刘备而纵虎归山呢?这可能就是曹操英雄惜英雄。要不然刘备也逃不过曹操的手掌心,因为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等都劝过曹操,刘备以仁义立足天下,深得人心,不除,则为日后之祸。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特意青梅煮酒与刘备讨论天下英雄,许多人不理解,当时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曹操不杀了刘备?其实,以曹操的行事风格,当时不杀刘备肯定有诸多方面的考虑。但是,按照个人理解,当时曹操不杀刘备,是因为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也不需要杀刘备、当时杀刘备太不划算。下面聊一下个人的理解。一.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当时的刘备,俨然已成了“孤家寡人”,一无地盘,二无军队,并已经正式投靠了曹操,住在重兵之下的许昌。
许昌是曹操的大本营,兵多将广,人多势众,并且防守严密。刘备则无兵无卒,只有关羽和张飞在身边,四周都是曹操的眼线,根本无法有所做为。寄人篱下的刘备,早已英雄气短,对曹操构成不了任何威胁,正如曹操所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因此,曹操没有必要去杀刘备。二.曹操不需要杀刘备在许昌,刘备伪装的很好,让曹操觉得不需要杀刘备。
刘备故意天天在后园亲自种菜,不过问门外之事,连关羽和张飞都被其伪装所骗,而经常去劝说刘备要留心天下大事。此事被曹操的眼线汇报后,曹操半信半疑。于是,曹操想借煮酒论英雄来试探一下刘备,在两人喝酒过程中,曹操故意问刘备:“使君,请问当世英雄是谁?”刘备把当时的各方势力都罗列出来,如袁绍、刘表等,但都被曹操一一否定。
曹操想再探一下刘备的想法,便抛出英雄概念“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并直奔主题“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大吃一惊,手中筷子掉到地下,碰巧雷声大作,于是刘备故作被雷所惊以骗过曹操,并圆谎称道“圣人言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曹操此时才彻底放心,觉得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普通人,觉得不需要杀刘备。
三.曹操杀刘备不划算当时,曹操暂未平定北方,各方势力并存,四周强敌环伺,刘备也颇有影响力,若杀刘备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曹操变成众人之的,容易成为对方攻击的口实,或者变成引起内部动乱的诱因,因此曹操杀刘备不划算。1.朝庭方面此时曹操还是汉臣,而刘备是刘皇叔,曹操若无故杀刘备,朝庭中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很容易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2.敌人方面此时,曹操最大的敌人是北面的袁绍。袁绍势力十分强大,加上地方富裕和身份尊贵,有统一北方的实力。如果袁绍借刘备被杀为由起兵,对曹操也是不利。3.内部方面之前,曹操杀边让后,谋士陈宫等人就开始造反作乱,此时,虽然陈宫已死,失地也已收复,但让曹操担心的是杀一个边让就会有如此大的影响,那杀刘备的影响有多大呢?是不是有更多的人会造反,内部会不会动乱呢?显然,杀刘备不划算。
为什么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天下唯有曹操和刘备算英雄?
我认为这是曹操具有政治目的的试探。我们要想弄明白曹操这一行为的意义何在,就必须弄清楚此行为发生的历史背景。此事发生在吕布被灭,袁术尚做最后挣扎之时。这个历史阶段对于曹操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曹操的长期战略规划里,其与袁绍的一战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与袁绍开战之前,曹操身处四战之地,吕布,张绣,刘表,孙策和袁术都对曹操不利,倘若曹操与袁绍开战,势必会让其他诸侯趁机偷取后方,所以曹操在眼前的战略上,是要肃清这些阻碍的。
而曹操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时候,吕布已经被其所灭,此时的袁术也已病亡,而刘表年老多病,胸无大志,孙策保守江东,基业尚且不稳,张绣未被曹操放在眼里,因此,刘备的安稳与否就成了曹操头疼的问题。此时曹操是已经查出“衣带诏”事件的,那么这位“刘皇叔”是否安分就成了曹操的难题,倘若用刘备,恐难驾驭,之前就欲用刘备讨伐袁术,可未及刘备兵到,袁术就挂了;倘若不用刘备,又怕节外生枝,时日久了刘备恐难再寄人篱下。
若是待到与袁绍决战之时,刘备是福是祸都不知,岂不误了大事。因此,曹操此番话里,将刘备与其同称英雄,实则窥探刘备之志。若有王霸之心,趁早诛之,以绝后患;若有畏惧之心,趁早提用,以防外出而立;若有霍乱之心,趁早防之,以免用兵之际祸起萧蔷。因此,这是两个政治家的博弈,也是曹操为了自己的战略意图,进行的一部分政治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