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权可是很嚣张的,永兴节度使类似于今天军区司令员,可是掌握一方兵权的大将军。而戴权嘴上说的很痛快,好像是看在以往交情上,不卖给永兴节度使的儿子,反而以1200两卖给贾珍。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宋太祖共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赵德秀,老三叫赵德林。这两位均是幼年夭折,无嗣,无传承。连他们名字都是后来的宋徽宗追赐的。太祖活到成年的儿子,只有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皇位没有传给当时已经成年的赵德昭。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坊间传言,赵光义杀了赵匡胤。他属于是篡位登基。赵德昭自然无法继位。
二是据北宋官方史书记载称,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吸取后周传位幼儿而失国的教训,死前与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要求他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赵德昭自然也无法继位。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就是赵匡胤一手创立政权,传到了弟弟赵光义的手上。赵光义继位后,赵德昭和赵德芳皆封王。明面上看,叔侄关系融洽。但其实,赵光义对两个侄子一直就很警惕,不放心。
心里变着法的想弄死他们。关于赵光义迫害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故事,网上文章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这里不再赘述。一言以概之。赵德昭和赵德芳活着,赵光义是寝食难安。无时无刻不想除掉他们哥俩。他们死后,赵光义睡眠好了,胃口好了,腰不酸,腿不疼了,就连他那暴脾气也顺了。赵德昭的五个儿子。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赵德芳有三个儿子。
惟叙、惟宪、惟能。赵光义以及后来的宋真宗、宋仁宗,对这八位太祖直系孙辈都还可以。没有迫害,且多有委任和追赠。赵惟正生前,累封简州团练使、左千牛位大将军、齐州防御使、亳州观察使等职。赐爵乐平郡公。死后追赠南阳郡王。赵惟吉生前,累封左监门卫将军、羽林军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阆中观察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赐爵安定郡公。
死后享受辍朝五日待遇,追赠南阳郡王。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帝等。都是赵惟吉的后裔。赵惟固生前担任左千牛卫将军等职。赵惟忠生前,累任左千牛卫大将军、彰化军节度、鄂州观察使等职。死后赠舒国公。赵惟和生前,累任汝州防御使、永清军节度观察留后等职。死后追赠清源郡公。赵惟叙生前,累任怀州防御使、保静军节度观察留后等职。
死后追赠高平郡公。他的后裔中,最有名的就是曾经被宋宁宗收为养子,曾一度被立为皇储的赵竑。(后来因与宰相史弥远不睦。宁宗驾崩后,史弥远发矫诏改立赵昀为帝,赵竑被废,最后含冤而死。而继位的赵昀就是宋理宗)赵惟宪生前,累任安德、昭信二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赠英国公。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孝宗、光宗、宁宗三位皇帝,都是他的后代。
赵惟能生前,累任蔡州防御使、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等职。死后追赠南康郡公。他的后裔中,有曾经与宋孝宗竞争皇储,被淘汰的赵璩。(很多书中说赵璩竞争失利后就被宋高宗送回乡下了。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赵璩的下半生依然荣华富贵不止)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赵德昭和赵德芳哥俩倒霉外,他们的儿子,待遇都还不错。当然,他们的职务多是荣誉职务。
爵位也普遍不高。远不如唐明清。如果搁在明朝,以他们的身份而言,起码也是郡王。但这并不是赵光义一家刻薄,而是宋朝的制度本来就是如此。并不只针对太祖后裔。宋朝对封爵,一向很苛刻。“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只停留在纸面上,从来没执行过。实际的封爵方式,是承荫入仕。也就是皇族成员很小就授官,嫡子、庶子都可以。
之后凭年资以序迁转。等熬到年头,岁数符合标准,就有可能封爵。(宋朝大多数皇族都是封爵,而不是袭爵。宋朝大部分爵位,都不能一代一代往下传承)许多没熬到年头就挂了的皇族,没有爵位。例如宋太宗长子,宋真宗大哥,楚王赵元佐的三个儿子。赵允升、赵允言、赵允成。这是当时的近支皇族。赵允升生前,累任建雄军、安国军节度使等职务,封延安郡公。
死后追赠平阳郡王。赵允言生前,累任黄州刺史、右千牛卫将军等职务。死后追赠密国公。赵允成生前,累任濮州防御使、右神武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郇国公。宋真宗的亲侄子,待遇也不过如此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北宋初期,赵匡胤和赵光义后裔,都是皇族。待遇和身份没有明显差别。不过,宋神宗继位后。太祖后裔和太宗后裔就明显拉开了差距。
宋神宗继位后,感叹朝廷积贫积弱。于是他就委任王安石为副宰相,主导改革。在王安石改革期间,宋神宗把“魔爪”也伸向了当时的远支宗室。当时,宋神宗以国家财政无力抚养庞大的外支宗室为由,下旨将大部分远支皇族开除出了宗室系统。不再将他们列入玉牒。魏王赵廷美(赵匡胤的四弟)一脉,直接就被打翻在地,再也没有翻身。当然,赵匡胤毕竟是太祖。
宋神宗也不敢一刀切。他当时弄出了一个“安定郡王”,专门供太祖后裔世代承袭。但这个爵位,不能父传子。比如宋神宗封赵德芳的孙子赵从式(按辈分是宋神宗的族叔)为安定郡王。赵从式病死的时候,他有儿子。但宋神宗把爵位传给了赵德芳的曾孙赵世准。(爷爷是赵惟忠)赵世准去世后,爵位也没传给他儿子。而是由宋哲宗下旨,又传承给了赵德昭的另一个曾孙赵世开。
(爷爷是赵惟和)后来的安定郡王候选人,都是如此。谁来继承这个爵位,由皇帝说了算。因此,安定郡王爵位更像是宋神宗为了堵闲言碎语,专门给太祖后裔设置的抽奖福利。抽中了,飞黄腾达。抽不中,活该穷困潦倒。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太祖后裔,混的好的非常好,混的孬的非常孬。宋神宗死后,因为反对声音过大,宋哲宗在位时,又恢复了远支宗室的皇族身份。
但有很多太祖后裔,此时已经破产了。到了宋徽宗时期,朝廷改革官职。很多以前的荣誉性质官衔(就是可以不干活,白拿工资的岗位)变成了实职,或者取消了。太祖后裔中的很多人,无官可封。所以在北宋灭亡前夕,太祖后裔就进一步被平民化了。靖康之变后,待在开封的宋朝宗室被金人一网打尽。待在其它地方的宗室(北宋末年的宗室主要分布在开封、洛阳、南京。
在开封的主要是近支宗室。在洛阳和南京的主要是血缘较疏远的远支宗室)则逃过一劫。但是,朝廷都不稳固。连宋高宗自己都是东躲西藏,朝不保夕的。宋高宗哪有闲工夫管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所以尽管很多太祖后裔逃到了江南。但在南宋初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待遇(除了安定郡王一脉)都只能用寒酸来形容。这些人入不敷出,又不能考科举。
只能在民间混日子,生活水平与一般平民几乎无异。比如宋孝宗的爷爷赵令譮,生前好歹还是个国公。可经历徽宗、钦宗两朝折腾,以及靖康之役的大动乱后。他生父赵子偁,就是个啥也不是的小官(八品县丞)了。工资收入仅够一家人温饱。后来,还是宋高宗绝嗣,他又不想把爵位传给太宗后裔,特意要在太祖后裔中挑人,将宋孝宗立为太子。
且宋孝宗继位后,也有意重用太祖后裔。太祖一脉才算翻身。(由于玉蝶资料不全,当时突然冒出了很多假冒皇族的人)最后,额外提一下柴氏。赵匡胤说,赵氏要“善待柴氏后人”。这话在北宋,其实只是一句空话。因为赵匡胤自己的嫡系后裔,混的也不能说是很如意。区区柴氏,又能有多高的地位。实际上,柴氏在宋朝也就那么回事。说柴氏有丹书铁券,各个家里有钱。
红楼梦里的贾府,最终是如何败落下去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贾府的衰败,通过几件同太监的小事就能看得出。书里面中后期,提到太监来贾府敲诈的事情。先是周太监来借1000两银子。要知道,1000两银子并不少,贾家女眷每月零花钱不过2两银子,大丫鬟才1两。而宁国府的田产管家乌进孝,一年上交的白银不过5000两,而他管理的土地上的佃户,至少上万人。
夸张的是,贾琏明明同意借了,其实就是白送,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周太监竟然不高兴。而另一个夏太监,不但之前就从贾府敲诈了1200两银子,甚至买房缺点钱,就派个小太监来敲诈200两银子。这个行为,比周太监敲诈巨款更夸张,摆明了将贾府当作提款机了。换句话说,我们知道这两个太监敲诈的银子,就有2400两,对贾府来说也不少了。
要知道,老色鬼贾赦,买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妾,也不过花费800两。而周太监、夏太监其实都不是什么位极人臣的太监。比如夏太监,只是传传皇上、娘娘的口谕,真正大太监是不会这么跑腿的。他们应该只是普通大太监而已,有一些权势。他们都敢公开这么敲诈,就可以看出来贾府已经今不如昔,没有什么势力。但这还没完,我们通过贾珍向大太监戴权为儿子买官,就更好的看出来了这一点。
贾珍为了葬礼好看,就向戴权为贾蓉买官。要知道,戴权才是货真价实的大太监,是掌握实权的人,估计也是皇上宠爱的亲信。他年龄很大,同贾家是多年的交情,应该至少同贾代善、贾代化是平辈的交情。而戴权嘴上说的很痛快,好像是看在以往交情上,不卖给永兴节度使的儿子,反而以1200两卖给贾珍。戴权还说,这个五品龙禁尉,也就是名义上的御前侍卫,卖给襄阳侯兄弟老三是1500两,说明是优待贾府了。
而戴权还让贾珍直接将银子送到自己家里,也就是防止户部的官员才索要贿赂。看看,似乎事事都是为贾珍考虑,非常够交情。但葬礼上,贾蓉的头衔只是一个“后补龙禁尉”。大家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后补官员和现任官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九品芝麻官》里面,周星驰就是后补知县,只有9品。而那个陈县令,才是正派县令,七品官。
在县里面,为什么老百姓都敢狂骂周星驰,却不骂更黑的陈县令?因为周星驰是后补的,地位低下,只是县令不在的时候临时代理,并没有什么实权。而陈县令才是朝廷命官,手握本县大权,老百姓不敢公开得罪。道理也是一样,这个“后补龙禁尉”其实是打打打了折扣的。也就是说,龙禁尉本来有300人,只有某一个人因为犯罪、死亡之类挂了,空出一个名额,贾蓉这个后补龙禁尉才能转正。
而戴权本来说的是: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缺了两员。这厮压根没说是后补,只说是现任。那么,试问后补、现任的捐官能够是一个价格吗?所以,戴权几乎是摆明了坑了贾珍一下,贪了不少银子。而贾珍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为啥?当时贾府其实已经大不如前,权势大大减弱,万万不敢得罪戴权这种人。戴权可是很嚣张的,永兴节度使类似于今天军区司令员,可是掌握一方兵权的大将军。
虽然清代驻军不能干涉地方行政,不是唐代那种土皇帝,节度使也相当了得了,放在今天至少是上将军衔。然而,在戴权嘴里,这就是一个冯胖子,还懒得搭理他。而戴权嘴里的户部堂官老赵,肯定就是侍郎之类,是朝廷一二品的大员,货真价实的中央高官。然而,戴权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通过这三个太监,我们发现贾府的失败之处。其实,真正需要巴结的,应该是戴权,至于周太监和夏太监则没什么了不起的。
因为戴权的权势太大,对于宫内大小事情应该都是知道的。至少戴权愿意帮忙,最低程度贾府可以掌握宫内和皇帝本人的政治动向。至于周太监和夏太监则没什么了不起,没必要认真对待。然而,贾府做事颠三倒四,戴权亲自出马,才骗到贾珍1200两银子。自然,这1200两银子,戴权也不可能独吞,要留几百两上缴国库,还要分一些给户部的贪官。
而夏太监、周太监,随便就从贾府敲诈上千两银子,这就属于本末倒置。再说通俗点,宁可得罪夏太监、周太监这种中级太监,也不能得罪戴权。由于贾府没有远见的人,贾琏、王熙凤又是只认钱不认人的主,最终将所有人都得罪了。大家注意,对于宫内的动向,贾府是根本不知道的。最夸张的是,皇上对贾府不满,当然不是一两天了,然而直到抄家的人上了门,贾府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