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就是新旧军阀的克星,怎么打怎么有,人生像开了挂。这一时期的刘峙被军中同僚称为“福将”、“常胜将军”。而程咬金、牛皋、胡大海就是这类福将的代表。第四:本事一般班,运气非常好的所谓“福将”。本事一般,运气十足的所谓“福将”就是其中一类人物。就这一层说,早年北伐的所谓“福将刘峙”、以及曾经撰文写过的唐生智四弟唐生明,好像都差点意思,而在人民军队的开国将帅当中,真正的福将应该首推叶帅。
你怎么看待五虎上将?
怎么看待三国里的五虎上将?只能说蜀国的五位大将,因为刘备从没有封过五虎上将,只是说五个人的级别高于其它将领,史记刘备汉中称王时是这样排位,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史记战长沙是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韓玄同降,并未发生过战争。那一段战长沙的精典片段是罗贯中先生笔下创造功夫,非事实。
小时候从看连环画看起,大了以后看:三国志通俗演义,习惯了被神话的三国演义,这里面水份太大与历史大多不符。这里面悬数最大的是关羽,历史上根本没有什么过五关斩六将,史书上连六将的名字都虚拟的,如不是汉江连降暴风雨,水灾泛滥,于禁被水困,关羽能破于禁,斩庞德,后被徐晃击败,在曹操五子良将中于禁排名在徐晃之前,关羽斩华雄,诛文丑都是虚拟,颜良到是关羽所杀,特别是精彩的是华容道义释曹操更是虚拟,明明守华容道的是刘备,关羽根本不在此地,等刘备赶到时曹操早已走了,刘备能捉曹操吗?到是刘备见了曹操只恨爹妈少生了两只腿,跑得比兔子还快。
中国历史上的福将,都有哪些人?
“福将”不仅应该是在危机关头每每化险为夷,还应该伴随着已方阵营的不断胜利。就这一层说,早年北伐的所谓“福将刘峙”、以及曾经撰文写过的唐生智四弟唐生明,好像都差点意思,而在人民军队的开国将帅当中,真正的福将应该首推叶帅。(叶剑英)千万不要以为叶帅没有带兵打过仗,那是对军史不够了解所致。早在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打越秀山“大总统府”的时候,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就率部与叛军激战以保卫孙中山,而当时的蒋某人只是“随侍左右”并未直接参加战斗。
东征时期的言岭关大捷,叶剑英名震一时,并且他虽然未及参加南昌起义,却是后来广州起义的重要领导人。黄埔军校开办后,叶剑英出任教授部副主任,从黄埔一期学员算起,所有黄埔生都是叶帅的学生,这一点勿庸置疑,从而奠定了叶帅在战争时期军界的地位。北伐战争开始后,叶剑英调任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不久以后的1926年11月,再被任命为新编第2师代理师长,驻江西吉安,年仅30虚岁。
(红军时期)然而蒋介石1927年的倒行逆施,让叶剑英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毅然放弃年薪20万大洋的军职,只身前往武汉通电反蒋,并于当年7月秘密入党,而那正是腥风血雨的革命低潮期。在武汉,非常欣赏叶剑英的粤军大佬张发奎,立即任命他为“铁军”第四军的参谋长。叶帅不仅是儒帅,更是一员福将,在22年的武装斗争中,无论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是在特务密布的武汉、重庆和北平(军调时期),他没有一次负伤经历。
尤其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时,慑于叶帅的深厚资历和巨大声望,蒋系特务是真的不敢胡来,每每有惊无险。(抗战时期)1940年3月,蒋某人企图在重庆军事会议上攻击为八路军“游而不击”,一帮子战区司令和参谋长也跟着群起攻诘。叶剑英据理力争舌战群“将”,一一驳斥了重庆方面的诬陷,同时出示了石友三、朱怀冰等人制造摩擦甚至勾结日伪的证据,让蒋某人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甚至连原定宴请叶帅的饭局都取消了,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参谋长,实乃八路军之福。
说叶剑英是福将,是因为在重大历史关头总会出现叶帅的身影,并且都能从容应对。1927年南昌起义之前,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电邀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企图借机扣押解除他们的兵权。没有暴露身份的叶剑英紧急下山赶赴九江传递消息,由此贺龙、叶挺动悉张发奎之阴谋,拒不到会并且率部向南昌开拔,成功发动起义。(解放战争时期)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的电报本来是发给陈昌浩的,由于其正在开会,时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率先拿到电文,立刻通知了中央领导,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因而获赞:“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至于70年代的重大贡献,这里就不提了。
解放战争取得不断胜利之际,叶剑英先后担任北平、广州市的市长及军管会主任,尤其是在广州时期,敌特多次企图实施暗杀但均未得逞。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协助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从而夺取了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五位元帅)说叶帅是福将,还因为他在建国以后始终位居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枢,凡三十年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冲击和影响,到1976年仍然在主持军队工作,周公也引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
历史上著名的“常败将军”都有谁?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民国时期蒋委员长的心腹爱将刘峙,刘经扶。纵观其30多年的从军生涯,上半程是一代名将,下半程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成了著名的“常败将军”。本着历史唯物论的原则,方城阙就把其30多年的从军生涯一一道来,让大家来评判一下。刘峙,字经扶,生于1892年6月30日,卒于1971年1月5日,江西吉安人。
1913年,刘峙考入保定军校二期班学习,毕业后受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刘峙南下广州到粤军服役。从连长到营长这几年时间里,刘峙的军旅生涯平淡无奇。直到1924年,经何应钦的介绍刘峙到黄埔军校任战术教官,人生进入了快车道。新旧军阀的克星在两次东征陈炯明的战斗中,二营长刘峙跟随教导团团长何应钦出征,战绩显著。
随后又接替何应钦任教导团上校团长。随着广州革命势力的不断壮大,教导团也扩编为第二师,刘峙也水涨船高成为第二师长,驻防广州。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以“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为人生信条的刘峙,随即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共产党人。北伐期间,刘峙在南昌击溃了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乘胜进军浙江。
经何应钦的举荐,刘峙成了蒋总司令身边的红人,一路高升。等北伐结束,刘峙已荣升第一集团军总指挥。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刘峙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统率顾祝同师、蒋鼎文师、陈诚师,水陆二军,沿江而上,首战告捷,直取武昌,桂军弃城而逃。同年12月,唐生智在河南通电反蒋,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态度爱昧,刘峙率第一军顶风冒雪出武胜关攻克确山,孤军阻击唐生智部8天,随后又暗中联络杨虎城断其后路,将唐生智打败。
1930年3月,中原大战开始。刘峙率部与冯、阎联军大战于许昌、新郑地带,激战数回终于从冯玉祥的铁桶阵中突围而出。7月在津浦线打败了晋军傅作义部,重新占领济南,扭转了整个战局。从二次东征,到中原大战,刘峙三番五次打败新旧军阀。仿佛就是新旧军阀的克星,怎么打怎么有,人生像开了挂。这一时期的刘峙被军中同僚称为“福将”、“常胜将军”。
“五虎上将”之首1935年4月,刘峙晋升二级路军上将,兼河南省主席,一时风头无二。当时军中有人把中央军5个二级上将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刘峙名列五虎上将首位。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蒋介石任命自己的心愎爱将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军北上抗日。
至此一代名将刘峙从高峰一路跌落,成为人们讥笑、唾骂的“长腿将军”。“长腿将军”的由来抗战爆发后,刘峙率军从河南开封进驻保定。在此设立第一战区前进指挥部,在琉璃河南岸设置三道防线抵御日军进攻。以孙连仲军守平汉路,以万福麟军守固安,保障右翼安全,以孙殿英军守门头沟,保护左翼。刘峙则率中央军镇守保定。日军以一个师团的兵力佯攻孙连仲军,双方相持一月有余。
给坐镇保定指挥的刘峙造成了日军预在此中路突破的假象,突然日军主力突袭万福麟军,只用一天时间变打跨了万福麟军,兵锋直指保定。惊慌失措的刘峙,战意全无,福气不在,一口气跑到石家庄。期间连一次像样的阻击都没有,失地千里,蒋介石一怒之下解除了刘峙的军权。从此人们把战时跑的快、跑的远的“长蹆将军”称号授予了刘峙。
渎职查办的刘上将1939年春,刘峙通过何应钦的门路就任重庆卫戌总司令。此时的大后方重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刘峙也不例外,一门心思全在捞钱、养小蜜身上。利用自己兼任重庆防空司令的身份,一边在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构建防空工事;一边利用防空工程大把捞钱。1941年6月5日,日军从早上开始连续出动几百架次的飞机轰炸重庆。
位于较场口的公共防空洞内聚集了上万人,加上天气闷热、洞内人多空气稀薄。原本在日军飞机轰炸飞走后,予备警报没有响起这段时间,人们是可以走出洞外透一下气。结果因为洞内人多,两个洞口中的一个洞门还被反锁,又没有专人维持秩序。造成洞内人员互相拥挤、踩踏,洞口被堵死,活活闷死了三千多人。重庆隧道惨案发生后,群情激愤,人们纷纷谴责身为防空司令的刘峙。
气头上的蒋介石下令组成特别军事法庭审理此案,刘峙一看形势不妙四处打点,托人给主办人送去大把金钱。最终刘峙只是被撒掉重庆防空军司令一职,安然渡过难关。再获“猪将军”的美称抗战胜利后,刘峙就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辖陕西、河南两省军务。1946年6月18日,刘峙纠集30万大军悍然进攻我中原解放军,打响了国共内战的第一个枪。
只有6万余人的中原军区部队分两路突围,并留下皮定均旅佯装主力拖住敌人。结果刘峙上当受骗,还被皮旅巧灵摆脱,让蒋介石大为光火。同年9月,刘峙亲自指挥会攻定陶的作战,结果被我刘邓大军将赵锡田整编第3师分割包围。只用了5天时间便歼灭第3师和支援部1.7万余人。一怒之下,蒋介石将刘峙撤职查办。1948年6月,国民党江河日下,蒋介石也是无人可用,于是重新启用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
9月,陈、粟大军解放济南,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随着辽沈战役进入尾声,华北告急。蒋介石集团决定在江淮一带与解放军进行决战。在主帅的人选上,让蒋介石颇为踌躇。原本看好的白崇禧狮子大开口,要干就要华中、徐蚌两方面一肩挑,否则免谈。蒋介石对桂系、白崇禧历来是不放心,无奈之下便让刘峙任徐蚌会战总指挥。此时的刘峙早已被解放军的气势吓破胆,连连推辞。
蒋介石为了安抚刘峙,答应在给他找个好帮手,于是“救火队长”杜聿明便成为了刘峙的副手。“疯子”邱清泉听到刘峙就任的消息后,不无讥讽的对手下说:“徐州是党国的北大门,不找只虎来守着,也的找只狗来看门。现在倒好,让头猪来当司令。”闲话传到刘峙哪里,刘峙也不生气,反而自嘲的说道:“猪有什么不好的,只要守住屁股,共军就拿我没办法。
”此话一出,“猪将军”的帽子变结结实实的扣在了刘峙的头上。由于辽沈战役吃紧,刚到徐州报了个到的杜聿明又被老蒋紧急调回东北帮忙。进退无据的刘峙,白白浪费了二十天的时间。等杜聿明回来,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皆成了瓮中之鳖。刘峙一看情况不妙,找了个由头,将徐州方面的一切交给杜聿明打理,自己则跑到蚌埠去了。“猪将军”刘峙以自己的忍耐,为蒋委员长背了个大大的黑锅。
常胜将军赵子龙,真的没打过败仗吗?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胆量往往都是和智慧结合在一起的。有胆无智慧则是莽夫。长坂坡单骑救主虽说是一腔豪气,但是赵子龙善于发现战场态势保护皇嫂和幼子,发挥自己的神勇力退敌军。虽说曹操有怜才之意,但两军对阵岂敢大意。而且还肩负保护幼子的重任。勇冠三军是最好的评价。勇猛无畏令敌丧胆。在皇嫂遇难后,果断将她投入井中并推墙掩埋,足见其沉着冷静。
同时,纵观赵子龙历史地位之高,成其功名于后世得遇于较好的合作伙伴有很大关系,一是深得刘备的信任,二是和诸葛亮配合默契。三是为人谦和。有一个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良好舞台。个人的才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功名成就和整体分不开。在收姜维的时候也是由于孔明的误判而让赵子龙大败而回。足见团队合作的重要。在今天也是同样,个人的作用需要团队合作才能成功。
历史上最为狂妄的将军是哪一个,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惨烈的衡阳会战于1944年8月落幕,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残部放下武器,该军实际等于全军覆灭了。是年10月,在重庆以逃回来的几千官兵为基干重建第10军,由于方先觉他调青年军系统,军长一度由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兼任,1945年2月,新任军长赵锡田走马上任。(二野名将王近山)这个赵锡田很有些来头,江苏涟水人,黄埔四期毕业生,看籍贯眼熟吧?没错,正是蒋系“八大金刚”之一顾祝同的亲外甥。
这还不算,他居然还是顾祝同的连襟,其夫人许文丽是顾祝同内室许文蓉的胞妹,民国时期的辈分咱实在搞不懂,反正听起来挺乱的,划重点,因此赵锡田是嫡系中的嫡系。赵锡田曾经是第10军前身第8军的主力第3师师长,后被娘舅顾祝同调往第三战区担任第63师师长,是“皖南事变”的元凶部队。1944年升任第100军副军长,军长自然是“网红”李天霞。
第10军重建后,作为第8军和第3师的老人,赵锡田终于被转正接手军长职务,抗战胜利后,该军改制为整编第3师。1946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为斩断敌人运输大动脉陇海铁路,在兰封到徐州之间100华里的宽大正面上发起攻势,一举歼敌5000余人并控制或破袭了150公里的铁路线,让“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焦头烂额。为此,刘峙调回追击中原军区突围部队的整编第3、第41、第47师,向开封以东反攻。
赵锡田率领整3师一马当先,全力向晋冀鲁豫野战军扑来,此公仗着背景深厚和未尝败绩,狂妄的一塌糊涂。而刘邓首长决心大踏步撤退以便诱敌深入,从而在运动中全歼整3师,兵力部署是以两个团节节阻击且战且退,以四个纵队在两翼待机,赵锡田果然上当,一路狂追过来。刘峙还是比较小心的,询问该师进展情况,赵锡田手持步话机报告:“刘伯承所部已经溃不成军,我用不上两个礼拜,就可以完全占领冀鲁豫,把他们赶上太行山”!刘峙感觉他过于乐观了,再用密语通话,问是否需要出动空军协助整3师侦察和作战。
赵锡田已经狂的没边了,竟然用明语回复:“飞机不用了,大炮不用了,我只凭现有轻武器,就可以打败他们”。刘峙大惊,斥责他怎么可以用明语通话,赵锡田更狂了:“没关系,共军没有这东西”。旁边一个随军记者都看不下去了,提醒赵锡田如此孤军深入,极易陷入危险之中。(电视剧《解放》中的赵锡田)赵锡田满不在乎:“我奉总座调遣,前来冀鲁豫作战,整41师和整47师必须配合我的行动”!由于担负“牵牛”任务的王近山六纵两个主力团不断示弱,赵锡田“进展顺利”的电报满天飞,连远在庐山的常凯申都知道了,立即给赵锡田发来嘉奖电,同时要求顾祝同、刘峙亲往劳军,这一搞,连刘峙都信以为真了。
原来的作战计划是整3师和整47师会攻开封以东的定陶,刘峙既然认定我军不堪再战,干脆分兵攻击,以整3师进攻荷泽,以整47师攻定陶,如此分散兵力终于将赵锡田所部送进了鬼门关。9月3日凌晨,整3师被诱进大小杨湖我军伏击区域,晋冀鲁豫野战军以4:1的优势兵力发起总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我王近山和杨勇两个主力纵队的猛烈攻击下,赵锡田如梦初醒,一边组织顽抗一边向刘峙求援,后者接到电报后脱口而出:这下完了。
尽管刘峙紧急命令另外三个整编师前往救援,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战至9月7日,拼命突围中的整3师被全歼,赵锡田负伤被俘。我军随即扩大战果,又歼灭整47师大部,定陶战役胜利结束,共消灭敌人四个整编旅17000余人,其中俘敌12000余,成为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第一个大胜仗。常凯申痛骂不已,随即将刘峙及其参谋长赵子立一起撤职,所谓的“福将”成了“霉将”。
胡大海,程咬金,牛皋到底是福将还是草包?为什么?
胡大海,程咬金,牛皋到底是福将还是草包?为什么?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指的是民间文学中或者说就是评书演义中的人物形象,程咬金是《隋唐演义》中人物,牛皋是《说岳全传》的人物,而胡大海则是《大明英烈》中的人物。首先,我们先说说评书这个艺术形式。评书:就是说书。其表演形式就是一个人演说长篇故事。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有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连丽如、田连元等等。
传统评书的内容大概可以分长枪袍带类、短打公案类、神怪类和狐鬼类。而这三部评书都属于长枪袍带中的历史演义。这类评书中一般都有这么几类人物形象。第一:书胆,就是围绕着某一个人物展开故事。比如《隋唐演义》中的秦琼,《说岳全传》中的岳飞,《明英烈》中的朱元璋等等。第二:能掐会算的“神仙级”人物。比如说诸葛亮、徐茂公,刘伯温等等。
第三:能耐很大,但是智商严重不足的傻小子。比如说罗士信、胡强。第四:本事一般班,但是运气非常好的所谓“福将”。就如程咬金、牛皋、胡大海等等。因为是历史演义类评书,一些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又往往进行了夸大虚构。先说说程咬金,在评书演义中,程咬金活跃在《说唐》、《隋唐演义》、《薛家将》等评书里面。他在学武术的时候,选择了大斧作为武器,但是怎么都学不会。
于是在梦中有一个老人教了他一套非常奇妙的斧法,可是一觉醒来就忘得差不多了,只记住了三招半。可就是这三招半斧子,往往能把人唬住。尤其是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敌手措不及防,三板斧就能把人砍于马下。至今还留下一个俗语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后来,参加瓦岗山起义,在瓦岗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还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名号竟然叫做“大德天子、混世魔王”。
后来,投靠了大唐。做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一直到了《薛刚反唐》的时候,他还在发挥作用,直到武则天倒台,唐中宗即位,活了128岁,哈哈大笑,喜极而亡。而在史书上,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大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后来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活了77岁,陪葬昭陵。再说牛皋。在《说岳全传》中,牛皋被说成是赵公明坐下的黑虎转世,使一对铁锏,但是武艺一般。
等岳飞死后,他有帮助岳飞的儿子们和一帮小将横扫金国,最后竟然把金兀术骑在身上。因为牛皋是出了名的废物,金兀术一时气愤不过,一口气没上来,活活地气死了。而牛皋竟然也是在高兴至极,狂喜之下也去世了。因为在小说中,金兀术是赤须火龙转世,于是民间就有了“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故事。历史上真实的牛皋,志勇双全,多次打败金兵。
后来南宋朝廷命令他归岳飞调遣,岳飞因为得到这个杰出的将领,十分高兴。岳飞被害,因为牛皋反对议和,被秦桧设计毒死。最后说说胡大海。在《大明英烈》中,胡大海一样武功平平,但是屡屡出奇制胜,是一员福将。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猜忌开国功臣,于是把那些文臣武将都叫到庆功楼饮酒,却暗中安排火炮,把这些人都炸死。只有胡大海因为得到刘伯温的帮助,逃过一劫。
真实的胡大海不但十分厉害。而且能发现人才,刘基、宋濂、叶琛、章溢都是他推荐给朱元璋的。遗憾的是,因为疏忽大意,竟然被降将杀死。因为要吸引听众,在评书中总会有各种个性鲜明趣味十足的角色。本事一般,但是运气十足的所谓“福将”就是其中一类人物。而程咬金、牛皋、胡大海就是这类福将的代表。而他们也广受人们群众喜爱。
为什么胡琏当了那么多年师长直到18军军长才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琏是国军中有名的悍将,毛主席曾评价他是“狡如狐,猛如虎”,当年可是让老对手刘伯承、粟裕头疼不已。胡琏属于土木系将领,背靠着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陈诚,1937年任67师119旅旅长,后任11师副师长,1941年任预9师师长,1942年任11师师长,1943年任18军副军长,1944年任18军军长,可是直到1945年6月才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
我们再看胡琏的陕西同乡、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张灵甫在1941年已经升任74军58师少将师长,但是直到1945年2月才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是不是觉得很奇葩?为什么张灵甫在1941年已经升任少将师长,可是到了1945年又授予他少将军衔?事实上,“少将师长”中的少将属于职务军衔,只要老蒋的一纸手令便可以了,说白了全看老蒋的喜好。
但是1945年授予张灵甫的则是正式军衔,正式军衔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负责资格审核,然后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胡琏很早便有机会或者说已经被蒋介石授予了少将的职务军衔,但是后来被人压下去了。胡琏生于1907年11月16日,陕西华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四期,很巧的是张灵甫也是这年考入黄埔四期。1926年黄埔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后又参加蒋桂战争和蒋冯阎战争,在土木系将领中,胡琏深得陈诚的赏识。
随后,胡琏随部参与“围剿”,1933年8月因功升任18军11师66团团长。1933年9月老蒋发动第五次“围剿”,11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以及蔡廷锴等人发动“福建事变”,于11月22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老蒋惊闻“福建事变”急忙回头清扫后院。蒋介石让陈诚部直驱赣南的黎川以切断我党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与所谓的中华共和国政府的联系,当时胡琏的66团负责跟在36军东侧打游击。
在出发的那天晚上,胡琏与黄埔同期刘景蓉喝得醉醺醺的,回去后便收到了要求出发的命令。胡琏率部没走多远便遭遇了红军,然后打了起来,当时胡琏借着酒劲弹出头观察敌情,“砰”,一颗子弹贯穿了他的脸部,嘴里满是血肉和碎牙,只听他吼了声:“冲啊!”经过血战,以及援军的及时赶到,红军在国民党军猛烈的攻势下被迫撤退,胡琏成功夺取东沅寨。
在团村战役结束后,老蒋问陈诚,守东沅寨的是谁?陈诚马上笑着说,是11师66团团长胡琏,黄埔四期的,才26岁!老蒋听完很开心,尤其是听到胡琏是黄埔出身,好,很好,这个人可以重用,然后写了份手令,胡琏升少将团长!少将团长!这是胡琏差点拿到手的职务军衔,张灵甫后来拿到的也只是少将师长,还晚了很多年!但是后来怎么又没拿到呢?当时很多人对老蒋的命令很不爽,尤其是11师师长黄维,他是黄埔一期,却只是个少将师长,这胡琏作为四期弄了个少将团长,我脸往哪搁?然后便去找陈诚上眼药水,什么资历不够呀,什么怕军心不服啊,陈诚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同时也考虑到这时候让胡琏升为少将团长也会让他树敌,于是胡琏的少将团长不翼而飞。
当然,胡琏当时的资历确实还不够,资历是阻碍他的军衔和职位晋升的主要因素。胡琏在团村战役中因为资历不够,没能成功升任少将团长,所以他只能继续熬资历。胡琏打过的最有名的战役是石牌保卫战,老蒋称“石牌乃是中国之斯大林格勒”,这场战役也为他攒够了升迁的资本。1943年在日军逼近石牌要塞的时候,老蒋亲自发话必须死守石牌,后来胡琏和他的11师被陈诚安排去守石牌要塞。
胡琏接到命令后,当即表示誓与石牌共存亡,随后写下五封遗书并交由崔焕之为他寄出去。在写给父亲的遗书中,胡琏这样写到: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唯儿子于役国事,已十九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胡琏这样写到: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只,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在石牌保卫战中,因为11师的浴血奋战,歼敌1000余人,使敌军始终无法攻破和占领石牌要塞,为友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带来了鄂西会战的胜利。
因为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的突出表现,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随后升任18军副军长。1944年胡琏被调到侍从室,随后又被任命为18军军长。1945年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胡琏通过在战功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熬到现在,所谓的资历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也没人能够再拿资历说事去阻碍他的升迁。1977年胡琏在台北病逝,名将陨落。
《岳飞传》中,牛皋的武功厉害吗?牛皋为什么那么忠心于岳飞?
不厉害。《岳飞传》中比牛皋武功高的大有人在,比如高宠,他曾同时击败牛皋,郑怀,张奎三人,号称岳飞手下第一猛将。还有金弹子,陆文龙等武功均在牛皋之上。但牛皋精炼武功,身体结实,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其射猎技艺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牛皋和岳飞都有一腔正义。牛皋出身贫苦,早年与老母和妻儿相依为命,由于看不惯金人的残害和压迫,在家乡自发组织农民抗击金军,后因抗击有功被朝廷诏安纳编。
牛皋虽然没读多少书,但是国破山河匹夫有责的道理自然是明白,而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也深深打动了他。所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得他们走到了一起,并且死心踏地的跟着岳飞去完成他们共同的意愿。牛皋和岳飞是拜把子兄弟。在牛皋加入岳家军之前,二人就有来往,并且交情深厚。 牛皋是在岳飞给师傅周侗上坟的时候俩人相识的,所谓不打不相识,英雄兮兮相惜,牛皋一直很敬重岳飞,在他心中岳飞才是真英雄。
牛皋比岳飞大十几岁,门面上是岳飞的下级,实地里却岳飞的兄长。在生活上处处受到岳飞的关照,工作上更是备受尊重。可以说,岳飞是用人格和行动赢得了牛皋的尊敬和忠心。牛皋是岳飞的部将。他们都是讲义气重感情好节气的性情中人,牛皋先前是一支民间的抗击力量,说白了就是一群土匪,之所以当官封爵就是因为有岳飞的帮助,所以牛皋很是感激。
有人说《三国演义》曹仁是福将,他对曹营有什么功劳?武功如何?
在《三国演义》中说曹仁是福将,乃曹操语录,然而并非由衷赞誉,而是信口吹诩。刘备在赵云截江夺斗后,赞誉赵云为“浑身都是胆”;孙权在甘宁百骑劫魏营后,赞誉甘宁道“操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曹操在张郃投奔后,赞誉张郃道“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上述言论,或赞赏,或鼓励,定位纵使有拔高之处,也大体名副其实。
但是,曹操关于曹仁“福将”的言论,只是特殊情况下的自卖自夸。当时曹操遭遇了三国第一狂人弥衡,头疼不已。弥衡是一个杠精,根本瞧不起曹操,在他面前说“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于是曹操当即夸赞自己麾下名将如云,皆当时英雄,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武有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又说“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
安得无人?”夏侯惇屡次鲁莽冒进而被人啪啪打脸,竟然被曹操夸赞为“天下奇才”,可见,曹操说曹仁是“世间福将”,也并非是客观公正的定位,而是在弥衡面前的故意拔高吹诩。曹仁之“福将”虽名不副实,但是曹仁的功绩,却是不可抹杀的。曹仁自曹操起兵以来就跟随左右,立下了显赫的战功,积攒了深厚的履历。破袁术于寿春、伐陶谦于徐州、擒吕布于下邳、败刘备于樊城,后来在镇守南郡时抵御周瑜,在镇守樊城时抵御关羽,均取得了至关重要的战略胜地。
客观的讲,曹仁可能没有张辽、徐晃、夏侯渊之帅才,但是他的守城能力绝对是屈指可数的。在演义中,曹仁的主要作战表现有以下几处:1.官渡之战中,曹仁、史涣率人截击袁绍的运量部队,尽烧其粮,让袁绍大为恼火无奈;2.曹仁在樊城摆下八门金锁阵,可惜被徐庶、赵云所破;3.曹仁作为先锋驻扎在新野,中了诸葛亮计策,被烧的焦头烂额;4.曹仁镇守南郡,与周瑜纠缠,曾经名人防箭射倒周瑜,不过最后被周瑜诈死之际杀败;5.曹仁镇守樊城,被关羽水淹七军后,曹仁曾想弃城而走,最终坚持下来,等到了徐晃的救援部队;值得一提的是,曹仁释放毒箭,直接放倒了关羽,若不是华佗医治,关羽臂膀必定废掉。
那么,曹仁的武艺如何呢?曹仁的武艺表现机会较少,乏善可陈,但仍可挤进一流武将末尾。曹仁在武艺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在南郡一战。当时曹仁主张坚守不战,部将牛金主动请缨杀敌,曹仁应允了。但是牛金中了吴将丁奉的诈败诱敌之计,被围困在阵中。牛金左冲右突,不能突围。曹仁遂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将领们为什么会交出兵权,难道兵权它不香吗?
杯酒释兵权并不是像我们所认识的那样,随随便便几场酒会,赵匡胤就收尽天下藩镇之兵了,尤其是在造反都是家常便饭的五代后期,赵匡胤虽然有意建立一个不同以往的长寿帝国,但突然要对已经桀骜不驯惯了的武将们发难,赵匡胤所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大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一个时代,中原地区先后有五个朝代交替,而南方则有十余个势力较弱的政权争霸,此外还有一些没建立政权的节度使们,比春秋战国还热闹。
宋朝初建,国内百业待兴,国外群雄割据,而当时完全继承了后周政权的宋朝,同样也面临着武将强悍的局面,总的来说有三股势力:第一:以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年轻时一起投靠了后汉枢密院郭威的帐下,历经郭威、柴荣两个政权,帮助赵匡胤代周建宋,为宋朝开国功臣;第二:柴荣时期和赵匡胤平起平坐的武将,位高权重,这一部分人以慕容延钊、王彦超、武行德为首;第三:这部分人的地位更高,也更难驯服,他们是后晋乃至于后唐时期就身居高位的武将,其地位可以和柴荣对等,甚至于超越柴荣,比如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后周太祖郭威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等;赵匡胤在建国后,就开始着手解决以上三股势力,而其中较为容易的,无疑是为赵匡胤马首是瞻的义社十兄弟在五代时期,造反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赵匡胤本人也是通过造反起家的,当年他逼后周恭帝柴宗训让位时,那种凄凉悲情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到最后连自己的小命都不由自主,这一切无非都是自唐朝以来的武将权力过大、拥兵过重的陋习所导致的。
为了防止同样的悲剧再次出现在自己家人身上,赵匡胤必须迅速且最大程度地解除武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的。唐中后期以来,节度使权力十分强大,继之而来五代十国乱世,无一不是由节度使所建立的,所谓“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足以证明当时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社会环境;虽然五代皇帝牢牢把握着中央军队大权,但他们的后继者却都是没经过战火洗礼的深宫天子,所以其兵权就逐渐下移到别的武将身上,后唐时期的六军诸卫使、后晋时期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周时期的殿前都点检,都是掌握了中央军的最高军事机构,石敬瑭、刘知远、郭威都是由这些职位建立政权的;同样的,赵匡胤也是从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而得以掌握后周兵权,兵不血刃地继承柴宗训的禅让,所以赵匡胤一上位,最必须解决的就是“殿前都点检”这个职位。
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的是慕容延钊,出身将门,从后汉时期就跟着郭威南征北战,后周建立后,慕容延钊先被封为铁骑都虞候,柴荣登基后授予殿前都指挥使都校,后任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将自己当任的殿前都点检一职授予慕容延钊,屯兵真定防御契丹和北汉。他成为了赵匡胤最先释兵权的人。建隆二年春天(宋朝建立第二年),慕容延钊由真定回开封述职,在正经的朝事过后,赵匡胤特意留下他一起到城郊狩猎喝酒,言语间开始给慕容延钊下套,让他对自己表忠心,顺势就驴下坡,把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一职收归国有,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直接取消了殿前都点检一职,由皇帝亲自掌握禁军大权。
赵匡胤解除慕容延钊兵权之所以如此容易:慕容延钊和赵匡胤关系很好,“与太祖友善”,这对在柴荣时期最耀眼的双子星,在战场上借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当年赵匡胤身为殿前都点检时,其副职则由慕容延钊当任,赵匡胤“常兄事延钊”,有点类似于三国孙策和周瑜,所以到赵匡胤代周建宋时,最有可能制止赵匡胤的慕容延钊反倒是按兵不动;除了慕容延钊外,赵匡胤同时还解除了另一个人的兵权: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
这个和慕容延钊一样和赵匡胤“情好亲密”的后周武将,是赵匡胤的坚定支持者。在建隆元年的李筠、李重进之乱中都有他和慕容延钊的身影,而他所当任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是除了殿前都点检外权力最大的武职,赵匡胤将这两个职位授予自己所信任的慕容延钊和韩令坤,除了信任之外,也为之后夺去他们兵权做铺垫;虽然慕容延钊和韩令坤都掌握着禁军的力量,但毕竟远离朝廷,是赵匡胤为了防备北方和平定叛乱而特意安排在边境重镇的,所以实际上禁军的大部分军队都还掌握在赵匡胤本人手里,加上他们又是以述职原因入京的,随身所带的只有少量亲兵,在赵匡胤夺取他们禁军兵权,改任地方节度使时,他们除了答应之外也没有别的路了。
解决了这两人并不代表赵匡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赵匡胤毕竟只是一个人,他不可能完全把禁军掌握在自己手里,依旧只能下放,像韩令坤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一职,就被交给了义社十兄弟中,地位仅次于赵匡胤的石守信,和对付慕容延钊、韩令坤一样,在任命之后同样也让他去郓州镇守,远离京师,既避免其在中央造成影响,也有利于日后的夺权。
柿子要挑软的捏,在处理了亲信之后,赵匡胤开始向他的“兄弟”下手了建隆二年七月,也就是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赵匡胤特意召集了当年跟着他一起投军,一起偷鸡摸狗、浴血奋战的义社十兄弟入宫喝酒,也就是石守信、王审琦等,以及当任着殿前副都点检的高怀德、侍卫亲军都虞候张令铎等人,之后就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赵匡胤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一面将他们全部赶出京师,一面和他们结成姻亲,赐田赐地,石守信为天平军节度使,其子石保吉娶赵匡胤次女延庆公主为妻,王审琦为忠正军节度使、其子王承衍娶赵匡胤长女昭庆公主为妻,高怀德为归德军节度使,娶赵匡胤之妹燕国长公主为妻,张令铎为镇宁军节度使,其女嫁于秦王赵廷美。如此一来,所有禁军力量就全部归入赵匡胤手里了,方便他日后再次进行禁军分权:首先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分开,分为马军和步军,再以殿前都指挥使司取代殿前都点检一职,将禁军力量三权分立,简称为“三衙”,以弱化原来的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权力;之后再分,以三衙、枢密院、率臣分掌禁军兵权,“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将调兵权(枢密院)、统兵权(三衙)、握兵权(率臣)三分,互不统属,皆对皇帝一人负责;事实上,石守信当时的情况和慕容延钊差不多,他们虽然身兼禁军重职,可老早就被赵匡胤安排在了边镇驻守,在朝廷中始终无法结成一股足以反抗赵匡胤夺权的力量,特别是赵匡胤任人唯亲,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所拥有的政治、军事资本比高怀德等人要强大得多,只有拿下了自己的“义社十兄弟”,其余人自然也只能乖乖地服从了。
当“杯酒释兵权”的时候,最先跪下磕头的就是石守信。作为从死人堆里崛起的赵匡胤,凭着他的个人威信,其实很容易就可以从那些亲信、兄弟们手里夺回兵权,这事之前的柴荣也做过,他就将后汉朝独掌兵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权力一分为二,设立殿前都点检分而化之。只不过赵匡胤比之前的短命王朝多走了一步,再继续将禁军权力细分,以枢密院、三衙、率臣六权分立,把兵权打了个稀碎。
而在解决了内忧之后,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就是最麻烦的外患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帝国三大势力”中的第三部分鉴于唐朝节度使的教训,赵匡胤最害怕的其实是当时驻守各地的藩将,这些武将很多都是跟着郭威、柴荣起家的,比如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邠州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忠武军节度使宋偓等等。
尤其最让赵匡胤担忧的是,在建隆元年,赵匡胤刚刚登基不久,就爆发了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泽潞节度使李筠反宋复周的叛乱事件: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和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一起执掌禁军,本来他以外甥身份,是最有资格继承郭威帝位的人,可最后柴荣以养子身份登基,这已经让李重进不满了,到赵匡胤代周自立后,更是点燃了李重进早已躁动不安的心;李筠自后唐时期就战功赫赫,到后周建立,李筠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手握五州之地,成为后周抵御北汉的屏障,在赵匡胤登基之后,李筠逐渐有了不臣之心,特别是赵匡胤有意召他入京之后,李筠开始暗地里勾结北汉,起兵反宋;面对二李的发难,赵匡胤带着亲信慕容延钊和义社十兄弟亲征,靠着柴荣留下来的家底,宋军很快就击败了二李,六月李筠自焚而死,九月李重进全家自焚。
二李之乱证明了后周顽固派势力犹在,虽然很多后周朝节度使都没有明显的复国行动,但赵匡胤也不得不防,除了石守信、王审琦之外,其余的义社兄弟在回京后全部被赵匡胤安排任命为节度使,穿插在后周节度使左右,以便监视他们。到了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已经完成了禁军改革,手里握有可靠的兵权之后,赵匡胤就开始向藩镇节度使们下手了。
在当年十月,赵匡胤召集王彦超等人入朝,在后苑设宴款待,故技重施,照着慕容延钊、石守信的先例,再次要求节度使们留下兵权,回家养老或者接受闲职等。这一次,赵匡胤可不像前面那样顺利了,如果是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等人都是赵匡胤的亲信,那王彦超、武行德等人可和赵匡胤半点关系没有,甚至于他们的地位还比赵匡胤高好几个级别,在地方逍遥自在惯了,怎么可能轻易地交出兵权。
除了善于察言观色的王彦超之外,武行德等人没一个想要交权,顾左右而言他,一直把话题往别处引。不过可惜的是,武行德他们不是在自家地盘,而是在赵匡胤重兵分布的开封城里,正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当武行德等人进入开封城时,他们的命运都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百多年后,岳飞也不愿入京接受枢密副使一职,这就是原因了;这些人都经历过二李之乱,眼见有志复国的后周武将下场有多惨,他们大多都是从五代中期就已经上过战场的老将,基本都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当年的雄心壮志也早已被磨灭光了,而且就算他们能安全撤退,那接着来的义社节度使和禁军,又要如何应付呢?何况赵匡胤这人看着和和气气的,可狠起来连义社兄弟都不留情,三衙之一的殿帅韩重赟,就因为一个未经查实的“私藏亲兵”罪差点被杀,最后还被解除了殿前都指挥使司职位,赶出了京城。
看着面前这个一脸和善的赵匡胤,他背后极有可能还暗藏着刀斧手,就等着一声令下了;所以最后在赵匡胤多次强烈的要求下,后周节度使们也只好把兵权全部交出来,不同于前面的安排,赵匡胤将他们全部安排在京城,授予尊贵的虚职,还顺便和他们做了亲戚,像宋偓的女儿,就嫁给了赵匡胤为皇后,也就是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就这样,赵匡胤将节度使和禁军将领来了一场交换,将后周节度使全部收入朝廷,将可信任的将领外放到藩镇,完成了大宋帝国的军事变动,扭转五代以来的“武将犯上”的局面,也使得宋朝成为一个再度新兴的王朝,彻底和五代时期做了个决裂。
总结:“杯酒释兵权”表面一团和气,内里暗流涌动,稍一不慎就是一场血腥屠杀也多亏了赵匡胤年轻,脑子还不算昏聩,政治、军事手段尚在,所以在他夺兵权的时候才不至于发生刘邦、朱元璋时期那样的以血夺权的情况,也给后世留下一段“杯酒释兵权、君臣情义深”的佳话,赵匡胤也由此成为了世代儒家帝王的表率。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
可是赵匡胤也是矫枉过正了,由于担忧武将乱政,除了中央之外,其军事改革还涉及到了地方,赵匡胤将地方行政权和驻守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朝廷派去的文官负责,以文制武,成为了日后文官不懂军事、武将不能管事的巨大缺陷。赵匡胤只加强中央禁军力量,而过度分化地方军队,虽然结束了五代乱像,可也导致了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后果,地方战斗力被严重削弱,终宋一朝,辽、金、西夏的外患最为严重,最后造成的就是“兵无制、用无节,国家无法度,一切苟且而已”的局面,其国土面积也是历代大一统王朝最小的,全盛时期的疆域连唐朝一半都没有,宋朝被后世人称为“弱宋”,其原因最主要的也在于赵匡胤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