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为什么要改名,往往有很多方面必要要改变,那么A股上什么情况公司要改名呢,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下每种情况,并且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大涨可能。首先海尔集团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一般是镇办或者村办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区别于国企在于股东是村集体所有而不是国有。
比亚迪为什么不改名呢?
比亚迪不改名,实际上还是战略层面的考虑,BYD虽然被演绎了很多,但并不影响它的用户认可。改名需要产品支撑曾经吉利和奇瑞都经历过品牌分割,也就是希望通过改名来改变过去的品牌印象。但没过几年,人们发现,吉利和奇瑞塑造出的“高端品牌产品”一样很低端,而他们的分品牌又浪费了大量的品牌营销费用,并没有达到当初的目的,因此最终不得不把品牌再次合并。
而长城汽车也经历了分品牌,将主打的SUV归纳到哈弗品牌之下,由于长城的产品品质得到了市场认可,是的销量和品牌溢价得到了提升,从而哈弗品牌树立成功。BYD品牌并不差比亚迪品牌虽然在初始阶段也是劣质山寨车的代表。以至于品牌溢价很低,市场口碑很差,但随着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新能源车和混合动力车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BYD的实际市场口碑在自主品牌里有相当高的地位。
另外,BYD不仅是汽车品牌,还是电池品牌,利用BYD电池巨头的背书,对未来的新能源车混合动力车有着正向作用。BYD的长期战略从长期战略上看,一个企业的品牌不宜随便更改,尤其打算做百年传承的企业,更应该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因为任何一个品牌在初创都会经历积累阶段。不能因为口碑一时的不好,就换一个品牌,再做臭了,就再换一个。
海尔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首先海尔集团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一般是镇办或者村办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区别于国企在于股东是村集体所有而不是国有。持有海尔集团股份的“集体”就是大山村。这是最初的海尔集团股权所有制形式,当然仅靠集体所有制企业所能得到的社会资源和管理水平不一定能让我们看到今日的海尔!海尔的集体所有制大股东渐渐演变成青岛市第二轻工业局,个中大山村是怎么让渡的本人不得而知,据本人猜测可能是张瑞敏到海尔之后的事情了。
海尔电冰箱总厂的原址土地都是原大山村的,海尔集团以及张瑞敏本人即便现在都与大山村(原村早已拆迁)村委会关系密切!原轻工业局等国有政府部门所持有的企业股份因为政企分开的国家政策全部改由新成立的国家部门“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代持,也就是说海尔集团的大股东是国企,但大山村(现青岛大山实业总公司)仍然持有部分海尔集团的股权。
大约九十年代末,海尔集团搞了个内部员工持股会,类似现在的“某某控股公司”,当时社会反响很大,舆论认为海尔集团管理层可能会搞MBO,侵吞国有资产,后来这个持股会不了了之,但可能仍以某种形式存在!综述:海尔集团(在此强调是整个海尔集团,不是A股上市的青岛海尔)的所有制形式名义上仍是集体所有制,但国资是主体!记得大约02年左右张总在朱总理提出的高薪养廉政策时透漏自己的年薪才十几万,且没有公司股份,曾让本人万分感慨!据个人的见解整理,欢迎斧正!不懂就喷者请绕行。
公司改名后股价飙升,这是为什么?
一家公司为什么要改名,往往有很多方面必要要改变,那么A股上什么情况公司要改名呢,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下每种情况,并且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大涨可能。1.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改变,或者公司产业扩张导致经营范围的分散,但是原来行业仍旧涉及公司经营业务发生改变,比如以前的歌尔声学之前可能主要生产耳机音响类型的,但是随着公司后期发展不断壮大,原来行业可能衰退必须重谋出路,名字为了提现公司业务情况,改名歌尔股份,比如还有德尔未来,以前主要营业是做家居行业,后期公司扩张布局新行业石墨烯,为了提现后期对石墨烯行业不断加大投入,改名德尔未来,明显体现对未来的预期。
所以公司的扩张,市场给予的预期高,我们都知道炒股都是炒作预期,不断将来他会不会在这个行业就一定就能做好,大不了涨了后期跌,所以导致股票大幅度上涨。2.公司业务重组,主营业务发现更本上的改变业务重组包括重要的三类,次要的这里就不讲解了。(1)公司的并购和收购重组,这类的重组往往原来上市公司收购其他公司,布局新的行业,比如之前的爱使股份是煤炭板块,后期收购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直接改名游久游戏,并且直接舍弃原来业务,原来行业传统,赚钱效应差,布局新行业,市场肯定给予的预期好,本身新行业估值较高,成长性大,股票自然就要上涨。
(2)公司卖壳重组,这类公司可能原来公司业绩差,无法经营下去面临倒闭。这类的重组就是直接把公司卖掉给其他公司上市机会,比如典型的就是最近的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九鼎投资借壳中江地产等,原来公司业绩差,好的公司介入。这类股票要涨大家肯定理解了。(3)公司优良资产注入,比如公司主营业务不变,但是赚钱效应差,寻找优秀的战略合作方把优良资产注入,比如典型的就是原来的中航黑豹,中航沈飞优良资产注入,控股股东发生改变导致的改名,股票涨也可以基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