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连野草都吃光了,哪有粮食酿酒呢?事实上,中国古人喝酒是很少的。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无疑不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谈起酿酒,到底从何说起,已经不能考证。这几种酒涵盖了大部分都古代酿酒,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低度,酒的酒精度数一旦下降,其猛烈程度也会成倍下降。
酿酒和酿醋的历史哪个更早?历史最悠久的白酒是汾酒吗?
谈起酿酒,到底从何说起,已经不能考证。只能从一些古籍中找到有关酿酒的记载。比如:《孟子》一书就有记载。《孟子》云:禹恶旨酒。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夏禹之前就有酿酒了。只不过那时候酿出来的酒。酒的度数很低。一般都不会醉人。酿酒也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摸索出来得。并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独特文化。
酒的品种以及喝酒所用的酒器也成为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些出土的遗址中就可找到酿酒和酒器的都出现的很早。比如说: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陶制的酒器,就可说明大约四千年前我国已开始酿酒。同时,醋从酒中来的说法一直都被认同。在酿酒的同时,人们还利用发酵原理,从谷物中酿造出醋,供作调料。
在古代,醋称“醯”、“酢”或“苦酒”,在春秋、战国时的文献中已有所记载,如《周礼·天官》中的醯人,掌共五齐七菹,是管理酿醋的官员,比这成书更早的《论语》中有“或乞醯焉”之语,除酒、醋以外,酱及酱清(酱油)也是古代酿造工艺产品,供作食用。所以,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酿酒的历史远早于酿醋。说到汾酒,汾酒是中国传统名酒,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又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酒的制作工艺精湛、源远流长,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我国历史上,汾酒曾经历了三次辉煌。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无疑不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同时,除了汾酒,我国还有很多知名的酒。比如:西凤酒,2600年历史,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早在唐朝就被列为珍品,宋朝苏轼曾诗云: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古井贡酒,酒中牡丹,色如水晶。公元196年,曹操曾将老家毫州所产美酒进献给汉献帝,那就是古井贡酒。
剑南春,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剑南春在唐朝定型,成为宫廷御酒,也被载入史册。茅台,第一国酒。诞生于八百多年前,酱香型美酒,现在的国宴必须酒。泸州老窖,浓香鼻祖,酒中泰斗。元明时期泸州老窖大曲酒正式成型,公元1324年第一代泸州老窖大曲酒出世。五粮液,陈氏秘方,姚子雪曲。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姚氏产业酿造而成。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古人动不动喝几坛酒还不醉,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史书记载和文学作品,说明可信度还是比较高得。实际上,这点不值得奇怪,且不说元代之前,酒的酒精含量普遍较低,就在今天,好酒量的人也不算稀奇。比如之前我喝酒的时候,多的时候喝过大概有七八斤啤酒加半斤二锅头,当然中间少不了几次厕所。而我见过能喝的反而是一个女孩,可以说天赋异禀,有次喝酒喝了那种青啤十多瓶,这个量算不了什么,奇的是人家喝的气定神闲,厕所都不用上,只能说个人代谢功能异于常人。
而能喝的人有次在一个节目上介绍一个酒神,是鲁豫主持的一个节目,那人可以一顿喝七斤白酒,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酒,平均度数怎么也要四十度以上,古人喝酒小坛子也就两三斤的量,加起来也可以算是几坛子了。像名人里面,能喝酒的也屡见不鲜,比如最喜欢写酒的古龙大侠,他的作品里几乎每个大侠都爱酒,更有诸多酒量惊人的奇人异士。
古龙大侠自身那个酒量也是骇人听闻,当年古龙大侠多数作品都拍成电影,他自己也是个编剧,他的酒量武行的壮汉见了都怕,据洪金宝回忆说古龙喝威士忌都是一杯一杯的灌,就算他们有功夫在身也不是古龙的对手。也许正因为古龙喝酒太甚,所以英年早逝,让人可惜。再一个能喝酒的比如俄罗斯人,他们的酒量是普遍较高,高度难喝的伏特加,他们可以面不改色的喝下一大瓶,而且是空口喝,什么下酒菜什么的是不需要的。
说了现代喝酒的众生相,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算在今天这个人的体质,加上现在普遍较高的白酒度数,一次喝个几坛子酒都不算回事,何况是在一贯喜欢夸张的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里呢,这事不值得称奇。在元明清时代已经有了蒸馏酒,但是民间普遍流行的还是一般家庭式作坊酿造的酿造酒,比如大名鼎鼎的二锅头成形于清中期,已经接近于近现代了。
了解一下古代白酒的普遍度数,就会明白喝几坛子酒根本不是事儿。我们古人善于发展技术,不注重理论研究,所以没有确切记录酒精含量的记载,对于酒的描述多是老陈醇香等不牵涉量化的词,根据古人酿酒方式的记载和相关遗址的挖掘,可以推演出古代人相当一部分酿酒跟今天家庭酿米酒的基本方式和理论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今天酿酒度数最低的可以算是酒酿了,算是一种米水混合物,超市里冷藏区经常有卖,有些小孩子也喜欢买来吃,过滤掉大米,可以算是一种酒了。
有些地方再深度发酵过滤一下,可以做成度数更高的酒,我某次在一个人家吃过一次家庭酿的米酒,已经进行了深度过滤,清亮剔透,甘甜中隐隐有丝丝辣口,论度数比不上黄酒,甚是甘醇,我怀疑《水浒传》里武松景阳冈喝的透瓶香就与此类似。度数再高一些的就是花雕女儿红这样黄酒了,按照今天观点来看,一般十四度左右。再高一点的就是类似清酒这样的酒了,今天的度量来看也不会超过二十度。
这几种酒涵盖了大部分都古代酿酒,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低度,酒的酒精度数一旦下降,其猛烈程度也会成倍下降。就好像今天有人可以喝十多瓶啤酒若无其事,但是二两高度白酒就会歇菜。史书里记载的事情,肯定是要有代表性的,喝酒的人多了去了,不可能喝次酒就给记录下来,只有那些天赋异禀有海量的人,才有记载他喝酒的必要。至于文学作品里,一个人如果嗜酒如命又一喝就醉,这样的人设简直就是个废物啊,根本没必要浪费笔墨。
古时候农作物产量低,吃都不够,也没有工业酒精,为何还会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再忙也得吃饭,再穷也得喝酒。开玩笑了!大家注意水浒里面,号召大家入伙做土匪的宣传口号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家知道,水浒记录的是明代生活。而明代的农民并不长吃肉。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中秀才,丈人胡屠夫只是带着一副猪大肠来道喜,并不是肉。而范进的母亲饿得眼睛看不见东西,范进急忙去卖鸡。
卖了很久,鸡也没有卖掉,说明吃鸡肉的人也不多。再说,书里面那个酒肉和尚去佃户家,也不过是吃一条快走了油的火腿而已。吃肉这么有吸引力,那显然喝酒也是一样。照此类推,喝酒也是一种高端生活享受了。红楼梦里面的贾府厨娘曾经说,你们生在这样的家,不认为鸡蛋是什么好东西。要知道以往有的年头,野草都吃尽了。看看,连野草都吃光了,哪有粮食酿酒呢?事实上,中国古人喝酒是很少的。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严厉的禁酒令。在商纣王时期,酒是很稀罕的东西,才会有酒池肉林作为最高的奖赏。汉朝初期,因粮食匮乏,禁酒令比春秋战国还要严厉,尤其是汉文帝时期。当时军粮尚且不足,哪里允许民间用粮食酿酒享受。毕竟酒不能当饭吃,粮食才是重要的。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粮食的丰收和国家存粮的猛增,禁酒令开始逐步解除。
东汉反复禁酒,尤其三国时期粮食极度匮乏,人民大量饿死,人口巨减。但饿死的都是穷人,富人是没事的。为了抑制富人享乐,三国都有过禁酒令。曹操名义上为了所谓礼法敬酒,实际上就像不知死活的孔融反驳的那样:只是为了节省粮食。蜀国因国小经济差,禁酒最为严格。他们规定家中只要私藏酿酒的器具,即便没用过,也当做你用过来治罪。
随后的历朝历代,大部分都禁酒过,主要还是在粮食匮乏的年代进行解决。唐代末期,因粮食非常少,酿酒更是不可能。后有几年时间,全国意外出现大丰收,粮食问题暂时好转。于是,长安城里有人私下酿酒出售,也出现了醉汉倒卧街头的现象。当时的唐德宗不怒反笑,认为是国家经济好转的标志。从宋代开始,中国经济一定好转,尤其南宋时期大量推行高产水稻,一年产量可以弄农民吃上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