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阶段酒商们远远没到拼价格抢市场的时候,应该联合起来推广红酒文化,把红酒推到中国人朋友聚会畅饮的酒桌上,无论从价格是服务上想办法,都要先打破饮用环境的壁垒。接着说国内的红酒市场,继续培养客户吧。中国红酒市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酒商,而在于文化,说这话不是装高逼格,只有有了相对应的文化基础才能引发后续的交流品鉴接受购买。
38度白酒好喝吗?
38度白酒按国家标准划分属于低度酒。至于是否好喝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饮用习惯,有的人只喝高度酒,认为低度酒喝起来没有滋味。再有就是选取合适的酒,虽然都是低度酒,一般大公司技术力量较强,酒体经过勾调可以做到口感醇和、酒体协调、绵柔爽净喝起来比较舒适。如果是勾调技术有欠缺,那么即使是低度酒也会让人觉得口感爆辣难以下咽。
汾酒建国前后,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老大。汾酒酿造按照传统清蒸二次清工艺,地缸发酵,低温大曲,酒的特点是清香纯正,一清到底,清爽干净。具有出酒率高,酿造周期短,酒体结构形态优美的特点。也是建国大典真正的国宴用酒,还是1915巴拿马真正甲等大金奖得主。可以说享誉国内外。可是自从出了山西朔州假酒案,造假者把无辜的汾酒拉下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这与汾酒公关失败,媒体无节制传播,僵化的体制,呆板的反应有重要关系。但是,汾酒是当之无愧的好酒,这一点毋庸置疑。假酒案是直接导火索,消费者怕喝到假汾酒,其后伴随历届国家评酒会,开始分香型以后,浓香型白酒因其窖香浓郁,香气扑鼻,绵甜净爽的风格,一下子打开了人们的胃口。由此泸州老窖一举成为老大,其后,五粮液超越了泸州老窖做了老大。
2003年到2005年茅台从利润最后到销售额超过了五粮液做了老大,一直到现在。正如问题所列,汾酒是不是与茅台,五粮液等一样是不是非常好,值得品鉴和收藏呢?酒虫鉴藏以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不同的地区,大家所偏好的口味不同,可能品鉴观和收藏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就全国来说,北方对汾酒的认可度还是比较好一些,南方稍弱。
就酒虫鉴藏观点认为,现在汾酒属于相对较低的价值洼地。酒友们完全可以品鉴收藏。建议适量品鉴收藏高度出口玻汾或高度内销玻汾。青花二十年,三十年因为价格较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适当收藏。相比较,五粮液普五,茅台当然都比较适合收藏。当然咱们酒虫鉴藏专门推出中国白酒推出的大师级作品酒,也正是收藏的洼地。其性价比以及品饮收藏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在的发展状况怎么样?前景和困难在哪?
所有进过欧洲大超市的人都清楚红酒在这里是怎么样的一个产品,carrefour、lidl、 auchan、leaderprice等等,哪个红酒架子上不是千八百瓶放在那里,20欧以下一般没人细致的研究它,看看产区,价格,差不多就行了,除非有那种祖传的嗜好就喜欢一个牌子的酒,否则你就是天天尝新也要好几年才喝个遍,关键是每年又冒出来无数新品。
国内现在把红酒弄的神乎其神,产区、品种、老藤、口感、单宁、配啥啥肉bilibili,我就问大家去菜市场买土豆你研究过产区品种淀粉含量吗?东西好不好喝还得别人告诉,长嘴是干啥的?喜欢哪瓶酒是消费者的自由,入口的一瞬间你就应该有一个判断你是不是爱喝这玩意儿。至于掰扯价格更是扯淡,这东西的逻辑应该是先确定喜欢喝哪种,再确认价格是不是买的起,好几十万人跟风研究一款酒的价格品质这不是瞎凑热闹是啥?我觉得二锅头不贵,我不爱喝啊,我管它卖多少钱;我爱喝茅台,我买不起啊,我管他卖多少钱,我只会关心我爱喝而且买的起的酒对吧?红酒也是一样,选择太多了,多余跟一款甚至一百款较劲。
再说现在网上很火的西班牙红酒,西班牙在欧洲是一个穷国,那款酒卖的好完全是因为价格低,一分钱一分货在哪里都是真理,不信您到摩纳哥超市看看,不会有5欧以下的红酒,没人买。 接着说国内的红酒市场,继续培养客户吧。之所以酒商们打得不可开交,不就是客户群单一、客户数量有限么?什么一亿消费者、年消费额百十亿都是糊弄吃瓜群众,真有这么大的量就不用拼命抢份额了,各找各的消费群不就完了?买996的,买奔富的、买玛歌的谁也别挤兑谁。
中国红酒市场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酒商,而在于文化,说这话不是装高逼格,只有有了相对应的文化基础才能引发后续的交流品鉴接受购买。其实红酒很适合浅尝慢饮,在与朋友的聊天中滋润气氛调节口味。但是为什么大家聚会喝酒很少选用红酒?因为对新事物与生俱来的抗拒。首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酒的传承历经五千年,已经把酒的概念浸到基因里。
其次儒家思想是很保守的文化,不容易去改变一定之规。所以现阶段酒商们还远远没到拼价格抢市场的时候,应该联合起来推广红酒文化,把红酒推到中国人朋友聚会畅饮的酒桌上,无论从价格还是服务上想办法,都要先打破饮用环境的壁垒。谁说撸串不能配红酒,那跟煎牛排有什么区别;谁说涮火锅杀猪菜不能喝红酒,法餐里也有酸菜炖血肠;谁说婚丧嫁娶不能用干红,不行还可以选干白和桃红起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