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卧龙泉酒业怎么样
服务好,我是老客户了,经常来,老板很热情,今天买满100元多送1瓶价值38元的青花瓷.谢谢老板喽
不行,是个小牌,衡水的老白干还是认准衡水老白干,其他的像是滏阳河老白干,卧龙老白干都是借用衡水老白干名声的杂牌
2,请问成都的三国酒和宜宾五粮液的关系
成都三国酒是宜宾五粮液公司授权经营的公司。
宜宾五粮液保健酒有限公司,一般只生产礼盒,生产的酒价格不高,大约150元一瓶!
成都品三国酒业有限公司是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授权经营五粮液三国系列酒的全国总运营商。三国酒是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为纪念三国这段恢宏历史而推出的系列酒,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
3,情景题安康市某领导以前一直喝杂牌白酒当你请他品尝衡水老白干
这个领导是个好领导,平易近人,啥酒都喝!你就放过他吧!
1。衡水老白干是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著名产品。曾被评为河北名牌产品,居河北"六大名酒" 之首2。衡水老白干酒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据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汉代(公元104年),知名天下于唐代,正式定名于明代,并以醇香清雅、甘冽丰柔著称于世。3.。衡水老白干酒业是国内白酒生产骨干企业和老白干香型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酒后不上头,不口干,清雅甘冽,历史悠久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思念那么大的企业有什么自己所独有的企业文化吗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核 心 理 念:创新生活 奉献民众 经 营 理 念:食泽民生 业润社会 文 化 理 念:思接千载 念及未来 创 新 宗 旨:每天零起点 创新无极限 发 展 目 标:冷为中心 同心扩张 国际知名企业 顾客信赖品牌 质 量 口 号:品牌管理 从我做起 失误异物 由我消除 服 务 宗 旨:快速反映 直至顾客满意 营销人员准则:勿持功能 勿失忠信 莫为失败找借口 要为成功想办法 人 才 宗 旨:理解个性 启迪才华 事业同创 成就共享 质 量 目 标:为顾客生产美味食品,产品质量合格率要达到100% 质 量 承 诺: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市场,对顾客的要求一日内回复,三日内解决,对质量问题查实后加倍赔偿。 质 量 方 针:质量领先 顾客至上 创新生活 奉献民众 经营四大理念:创新应变能力 全面细化管理 创建高效企业 塑造学习型团队所以说思念集团绝对是一个认真负责,且让老百姓放心的企业!
5,泸州老窖公司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泸州国窖广场, 是具有400多年酿酒历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总资产近30亿元,生产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 公司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老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中国第一窖”, 以其独一无二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酿酒史上的奇迹。 公司主导产品有国窖·1573、 百年泸州老窖及泸州老窖特曲等。 国窖·1573经国家白酒专家组鉴定,具有:“无色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的特点。泸州老窖特曲(大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被誉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屡获重大国际金牌17枚。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驰名商标之一。经国家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认定,泸州老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近年来,企业还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企业最佳综合经济效益500强”等荣誉称号。 泸州老窖以“天地同酿、人间共生”为企业经营理念,追求“在中国灿烂名酒文化熏陶中,全人类共享幸福美满的生活”,致力于与社会同行、与环境相依、与人类共存。目前,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以酒业生产经营为主,相关多元化,发展大食品的现代企业。
我是重庆泸州老窖的,试用期1500元,表现好1-3月转正,转正后1800元加提成,享受国家该有的福利,公司需要人才,从一般的业务员开始,有能力的3个月后可以升区长工资在3-5000元,区长成绩好的1年左右再升到片区主管年薪8万,费用时报。还可以到大区经理年薪百万。不讲关系,只讲业绩。你想做个一般般的话就是2-3000元就像楼上说的了
啥意思呢`?
6,泸州老窖讲解
“中国第一窖”的题字是在1997年,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同志闻香而至,在了解了泸州老窖的生产、喝到泸州老窖酒之后说:“今天我看到的是中国酿酒行业的NO.1”而且由此认定它是唯一的,所以挥毫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第一窖的珍贵墨宝。各位嘉宾,您现在可以看到在我身后生产现场的外墙上有一幅全场79米的大型石刻浮雕图,79在泸州方言中有吃酒的意思,所以泸州人又把它亲切的称为,吃酒图。它详细的记载了泸州老窖的发展历史。这便是您能够听到的历史。酒以城名,城以酒兴,泸州自古就被称为酒城,而酒业,从古至今都是泸州最重要的产业经济支柱之一。早在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酿酒技师郭怀玉就发明了著名的“甘醇曲”曲药,以此酿造了泸州第一代大曲酒。这是中国有文字资料记载以来关于大曲酒最早的记载,从这时起中国白酒告别了“小酒”进入“曲酒”时代。到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泸州第二代酿酒技师施进章改进了前人的酿酒技术,发明了以泥窖发酵酿酒的形式,去除曲酒中燥、辣等成分生产了第二代的泸州大曲,并且通过便利的长江水道销售到全国各地,所以泸州大曲在当时就已经闻名全国了。时间到了明代万历元年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公元1573年,泸州著名的酿酒作坊“舒聚源”的创始人改进了前人的生产工艺,生产了第三代的泸州大曲,也就是我们现在喝到的泸州大曲的雏形。而酿酒用的窖池被我们不间断地使用到了今天,也就是泸州老窖所拥有的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到现在已经连续使用了436年时间的国宝窖池。在这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泸州老窖的国宝窖池从来没有间断过使用,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泸州老窖之后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到清代早期,由于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 从广东移民到泸州的温姓商人见泸州山清水秀人美,于是决定定居泸州,并且收购了前面提到的“舒聚源”酿酒作坊,他们将自己的酒作坊取名“温永盛”,寓意永远兴盛的意思,继续经营泸州老窖。而泸州老窖在“温永盛”的带领下也有了新的面貌。1915年温氏家族第十二代传人温筱泉先生带领泸州老窖参加了美国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一举荣获金质奖章。从此泸州老窖这样的民族工业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收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在石刻浮雕图的尾声您还能看到三块奖牌,这就代表了泸州老窖在上个世纪荣获的最具分量的三块奖牌。第一块是1915年获得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第二块是在1990年泸州老窖荣获了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三块是在时隔八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泸州老窖再次荣获巴拿马金奖,使得泸州老窖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唯一前后两次荣获巴拿马金奖的名酒企业,当然也见证了泸州老窖“四百年国窖飘香 九十年金牌不倒”的美誉。
1996年12月3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对于泸州老窖国窖人来说,具有不同凡响的特殊意义。可以这么说,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1915年泸州老窖大曲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1952年泸州老窖特曲在“全国首届评酒会”上被正式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代表。 1996年12月3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四口老窖窖池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个永远定格在国窖人回忆中的日子,是一个永远镌刻在泸州老窖历史上的日子。 在华夏悠悠数千年的酿酒历史长河中,泸州老窖留下了太多的光荣和梦想。其中,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我国“老窖”最多、“窖龄”最老的老窖池群;在3000多个窖池中,百年以上的老窖池就有400多口,尤其可贵的是还拥有全国保存最完好、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所建的窖池群。 就是这四口老窖窖池,铸造了国窖人的魂,被国务院以(1996)47号文件正式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酿酒行业唯一的连续使用至今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即,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以“保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载入基尼斯世界纪录。这四口窖池,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窖”,堪称“国宝”。 国务院文物专家委员会在呈国务院报批的鉴定书中写道: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是我国保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酒窖池。其生产仍保持了传统工艺、以粮糟伴曲在该窖池发酵烤出的酒,酒质特好,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属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缺类。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道:“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在这次被推荐评选的许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可以称得上是一项极为特殊的类型,它不如庞大的古建筑群,也没有繁复的精雕细刻,也没有奇巧的工程技术,但它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继承了几千年来酿酒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奇妙的酿制技术,可以说是包括了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的内容”。 泸州老窖1573国窖窖池,兼备了古建筑的工艺、生物的培育工程、科学技术的精华,正是三者的完美结合,赋予了国窖·1573、百年泸州老窖无可比拟的文物地位和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
7,求酒与酒文化论文2000至3000字要引入三篇文献
从酒文化的误区"三品"酒文化
从酒文化的误区"三品"酒文化
----访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
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步伐的逐步推进,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战,参与竟争。文化行销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关酒文化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各种酒类促销活动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专家学者和普通公众也对酒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以出产文化名酒“百年孤独”和“百年喜庆"酒闻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先生。
得知记者来意后,潘先生开门见山,侃侃而谈:“目前,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促销活动花样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动不在少数,这本是件好事,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由于对酒文化狭义的理解或指鹿为马者有之,张冠李戴者有之,牵强附会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来的含意,陷入商业炒作的误区,也使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出现很大偏差。今年年初爆发的传统白酒与新型白酒之争,表面上看是酒的生产工艺之争,背后反映的却是对酒文化理解的不同。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潘先生强调,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乃至每个企业都有独具特色的酒文化。但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酒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正是由于人的不断创造,酒文化才得以丰富和发展。没有人,酒文化既没有产生的可能,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和人的创造性劳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酒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存在的,体现着对人的文化关怀。据此,并考虑到人们在生产、销售和消费等阶段对于酒的文化需要之不同(生产阶段强调品质,销售阶段强调品牌,消费阶段强调品位),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即品质+品牌+品位=酒文化)。
一、“品质”误区
首先是“品质”误区。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有关。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挖掘”和“鉴定”,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外,还可能对酒行业的发展产生方向性误导。如果说“地理决定论”还有一定道理,“历史决定论"显然没有依据。美国的历史短,但现在很发达,中国的历史长,目前却明显落后,就足以说明问题。当然,这里丝毫没有否定历史之于酒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抱着历史不放,甚至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只有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才能真正提高酒的内在品质。新型酒是如此,传统酒也是如此。不把精力用到提高酒的科技含量上,而是埋头于寻找所谓“风水宝地”和“吃历史”,最终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二、“品牌”误区
其次是“品牌”误区。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利润。但如何经营品牌文化,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严格说来,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两者不可偏废。过去,企业多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发展手段,信守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忽视了广告宣传的功效。现在许多企业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而对酒的内在品质注意不够。还有人将名字、包装等当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银、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类的品牌满天飞,包装和外观也越来越花哨和离谱。所有这些都是对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实质而言,品牌是个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找准市场,正确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个品牌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加强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细分市场,正确定价的基础上。否则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一些企业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适得其反。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值得认真汲取。无可否认,品牌也有个外在形式问题,比如名字、包装等。但形式要有内容来决定,必须以对产品准确定位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名字、包装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总之,经营品牌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顾此失彼,更不能投放失当。
三、“品位”误区
最后是“品位”误区。“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达到的人文高度和水准,主要侧重其社会价值,如“某节目的艺术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尝试滋味”,主要强调个体感受,如“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酒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介质,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饮酒时,每个人的品味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品位却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疯”不在一个档次上,“把酒抒怀”与“划拳行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以酒会友”与“以酒行贿”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生活中许多人错把“品位”当“品味”了,结果造成酒文化整体品位不高。应当指出是,企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企业则在引导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市场化色彩。如过分宣扬酒的社会功利性,所谓送礼佳品云云,或强调高档、至尊,把一种帝王之气、等级观念强加给消费者,好像喝XO就高贵,喝二锅头就贫贱,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在当前人们对酒文化还知之不多、不深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承担起宣传酒文化,进一步提升公众酒文化品位的责任,为发展和繁荣酒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潘先生最后指出,上述误区之所以出现,一方面与人们对酒文化的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中国的酒文化要获得发展,必须正视并努力克服这些误区,把增加酒的科技含量,明确酒的市场定位,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中国酒才有希望,才能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洋酒冲击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