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努尔哈赤酒怎么样,努尔哈赤泥窖怎么样

努尔哈赤多谋善断,重视保密。努尔哈赤10岁那年,母亲喜塔腊氏去世,继母那拉氏为王台族女,为人刻薄,努尔哈赤不得不分家另谋出路。锡宝齐之子福满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其中有个叫讷申的将努尔哈赤马鞭斩断,努尔哈赤单骑回马挥刀将其劈为两段。

如何评价清太祖努尔哈赤?

《中国全史》说:“清室统一,大半由于侥幸。非清之实力能以亡明,明室君主之庸暗、宦官之恣横、大臣之泄沓、学者之迂腐有以自取灭亡之道也”! 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评价他:“智深勇沈,信不愧为开国主,然皆由激厉而成。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于此可见矣”。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评价努尔哈赤:“对满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东北地区的统一和多民族祖国的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努尔哈赤(即清太祖1559年-1626年),后金第一位大汗,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族(女真分建州、海西、东海和黑龙江四个女真)。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满清的前身),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汉语就是“野猪皮”的意思)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清朝的主要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八旗制度的创建者。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

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董山的第三子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是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虽说是建州(今黑龙江省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左卫枝部酋长(后为明封都指挥使)。但因人少势弱,早期只有依附建州“强酋”儿女亲家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以求夹缝生存。后觉昌安依附明军,经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互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羊。领取明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为备扩充实力所需。

努尔哈赤10岁那年,母亲喜塔腊氏去世,继母那拉氏为王台族女,为人刻薄,努尔哈赤不得不分家另谋出路。与弟弟舒尔哈齐等人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为生。他们常到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活动。在此期间,努尔哈赤学会了蒙古语,对汉语也有了基本了解。15岁时努尔哈赤带着弟弟舒尔哈齐到外祖父王杲(gǎo)家寄居。

王杲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因此也学会了一些汉语知识。当时,明军辽东总兵是李成梁。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矛盾控制局势。万历二年(1574年),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反叛,多次骚扰大明边境,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取王杲之寨,觉昌安和儿子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背叛了亲家,为明军作为向导。

王杲被李成梁诛杀。努尔哈赤兄弟也成了俘虏,努尔哈赤非常机敏,拉着弟弟在李成梁马前一跪,痛哭流涕,用流利的汉语说速求一死。李成梁见他们聪明伶俐,知道他是塔克世的儿子,就留在身边做书童。努尔哈赤因此有机会读到一些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军事方面的书籍。三年后,努尔哈赤又在李成梁麾下从军,练就了骑马射箭、冲锋陷阵的本领。

李成梁非常喜欢他,与他情同父子,时常给他点拨一些兵法布阵方面的知识。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手下从军,因军功和李成梁的培养,升任李部总兵校尉,并随李到北京晋谒万历皇帝。其实,努尔哈赤养成了坚毅、忍耐、勇猛、低调的个性。但对其外祖父王杲之死是有想法的。明万历五年(1577年),努尔哈赤以遵父命娶妻佟佳氏为由离开了李成梁,回归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为了生存,他与弟弟又干起了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的营生。多次假借李总兵校尉的名义,积极扩军,积蓄武备。万历十一年(1583年),王杲之子阿台为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作为明军向导。李成梁杀了阿台,屠杀女真两千多人。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却在这次混乱的屠杀中,被明兵误杀。

这一次,努尔哈赤惊闻祖、父被杀,再集怒火。因明军边廷及时解释,赏赐和安抚(擢升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赏赐大量马匹,武器和粮草)。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奈之下,努尔哈赤乃借口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他是唆使明兵杀害父、祖的元凶,要求明廷将尼堪外兰送归自己处置。

这一要求,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廷和明军将帅,视努尔哈赤的“要求”为无理取闹,并一口拒绝,同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 这一答复,进一步激怒了努尔哈赤。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整理祖、父的十三副遗甲率领部众反了大明,去攻打尼堪外兰,取得了攻克图伦城的胜利。从此,拉开了反明的序幕。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次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取得胜利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但因对手准备充分,努尔哈赤无所斩获。当回师至界凡南部太兰冈之时,界凡、萨尔浒、东佳、巴尔达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赶来。

其中有个叫讷申的将努尔哈赤马鞭斩断,努尔哈赤单骑回马挥刀将其劈为两段。四城军兵畏其勇,不敢来战。努尔哈赤在用人上强调六项原则,大意是:必须任用贤人,淘汰庸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不拘一格,用其所长;见贤不举者惩,见愚乱举者罚;奖罚分明,功赏过罚罪杀;奖赏视情况需求而定,惩罚无特殊情况不变。在军事上,努尔哈赤建立旗人制度,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前后,努尔哈赤对牛录组织首次进行大规模改造与重建,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改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为辨。

这就是后来满、汉、蒙“八旗制度”的开山之作。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他的三个著名原则是:“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二为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三为来归者奖”。努尔哈赤多谋善断,重视保密。

故后金军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再攻哲陈部山寨,杀寨主阿尔太,又派额亦都攻打巴尔达城。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努尔哈赤再战兆佳城,斩城主宁古亲章京。

同年冬,努尔哈赤攻克完颜(王甲)城,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经过5年的征战,努尔哈赤相继征服了建州五个部落。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努尔哈赤挥师东向,攻取鸭绿江路。开始了他长达25年统一女真的行动。随着势力的逐渐扩大,努尔哈赤的名号亦逐步从“聪睿贝勒”发展至“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再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再到喀尔喀蒙古上尊号“昆都伦汗”。

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可笑的是:大明王朝对努尔哈赤的野心浑然不查,对其行动视而不见。甚至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前一年,蓟辽总督还向明朝廷奏称其“唯命是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同时率步骑军2万向明朝发起进攻。

由于明军思想麻痹行动迟缓、四路出击各自为政,努尔哈赤率军先后击败三路。后金获得大批武器装备:马匹、火器、枪炮、弹药等。为后金日后 作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萨尔浒一战,以明军大败而告终!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6月,努尔哈赤乘明摄开原道事推官郑之范贪婪昏庸、防务总兵马林疏忽大意智取开原。7月底攻克铁岭。

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开始了席卷辽东、统一东北的行动。努尔哈赤终于在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夺取明东北重镇盛京(今沈阳)。天命十一年(1626年)1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被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努尔哈赤后背受伤,兵退盛京。

不久,忧郁成疾,医治无果,同年8月,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三年后,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努尔哈赤戎马一生,刚毅沉着、机智豁达,能做到知人善任、赏罚分明。面对四面劲敌,能找准方向,交好东面朝鲜、西面蒙古。佯攻(防守)南部大明。

努尔哈赤是不是李成梁私生子?

谢谢邀请啊!努尔哈赤是不是李成梁私生子?我们可以明确的说:并不是!努尔哈赤的生父和祖父记载都很明确,这一点也是得到了明朝官方的确认的。努尔哈赤的生父塔克世,是猛哥帖木儿的后人,猛哥帖木儿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之前应朱棣的招安归降明朝,所以实际上努尔哈赤本身和李成梁并无什么关联。李成梁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嘉靖三十八年努尔哈赤出生之时,李成梁甚至还没有提升为辽东都督佥事,所以他既不可能是努尔哈赤的生父,更不可能和努尔哈赤有什么血亲关联。

但是,题主的另一层意思是非常正确的,就是李成梁在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中,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在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中,李成梁多次关键性的给予了客观上的帮助,比如努尔哈赤进攻强敌如果不克,他就会发动大明兵马征剿,美其名曰:以夷制夷。李成梁多次发兵进攻叶赫,导致叶赫实力大受损失,最终无力抵抗努尔哈赤就是一个明证。

再比如李成梁也会利用努尔哈赤进攻其它女真部落,再出面收拾残局,所谓“诱敌以饵”。这种行为也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努尔哈赤的嚣张气焰。实际上,李成梁还有一种行为对努尔哈赤的实力增长帮助更大。他巧妙地提供了情报支持,保证了努尔哈赤军事行动的准确性,所以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成梁也可以被称为努尔哈赤的一个“养父”,同时从李成梁自身来说,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等人早就是他的和手下,所以他对努尔哈赤的偏袒和保护也远超其他女真人。

李成梁为什么不灭掉努尔哈赤?

明朝将领李成梁(1526~1615年),寿90岁。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镇守辽东数十年,功绩斐然,与明末单纯防御的军事思想不同,李成梁崇尚‘’主动出击‘’,在其镇守辽东期间,令女真极为忌惮胆寒,努尔哈赤尚未崛起,只敢偷偷的搞些小动作,何来杀之?下面叙述下李成梁戍边的丰功伟绩。*李成梁家族是唐时避乱于朝鲜,明时回归,居辽宁铁岭,是老赵的乡亲。

后世对其评价甚高,清末章太炎曾语:“愿吾辽人,勿忘李成梁。”,明万历朝,边关严密,全赖东南有戚继光,东北有李成梁,而李成梁当时威名远胜戚继光。*明朝东北边事,初时女真尚还弱小,以对付蒙古各部袭扰为主,李成梁是隆庆四年(1570年)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一直到万历六年(1579年),多次击退蒙古部落的侵犯,以至蒙古部落听说李成梁亲率出击,则‘’仓皇远遁‘’,可见其当时的威慑力。

*对付建州女真部族,是和对付蒙古同步进行的。1573年万历元年,女真头领王杲诱杀明朝官员,次年王杲纠集鞑靼等部落,进犯辽东,被李成梁击败,此战中,努尔哈赤被俘,充当了李成梁的仆役。1583年,李成梁出兵攻打王杲势力,因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王杲亲戚,便与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前去王杲部劝降。而女真另一部尼堪外兰在李成梁指使下骗开城门,明军进入后大举屠城,努尔哈赤的父亲、爷爷也死于此战。

有史称觉昌安、塔克世为明军误杀,实际是出于李成梁与尼堪外兰的合谋。 努尔哈赤对此极为愤怒,上门问罪,李成梁理亏,便让努尔哈赤继承了他父的官职、土地,这也是其起家的本钱。后来努尔哈赤崛起后,将此事作为讨明宣言的“七大恨”之一。由此事来看,李成梁极有机谋,挑拨女真各部,行“以夷制夷”之策,使之内部争斗。*1591年,李成梁为人举报“杀良冒功”,被免职。

在李成梁卸任十年间,辽东换了八名主帅,边防日渐废弛,为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明朝真是自废武功,观满清入关后的屠戮惨事,李成梁在辽地的作为又算得了什么呢?对待外敌上,仁慈就是最大的愚蠢。*1601年,辽东总兵马林由于被弹劾,朝廷重新起用李成梁,再镇辽东八年。李成梁复职后,用暴力手段征伐女真各部,而此时努尔哈赤已统一建州女真,实力暗暗壮大。

1606年,李成梁以“辽左六堡”孤悬边外很难守住为由,暴力驱赶居民六万多户内迁,造成很多流血事件,再次遭到朝野谴责,并于1608年又被罢免。至此,李成梁结束了镇守辽东的辉煌生涯,告老还乡,1615年去世于北京。1618年,努尔哈赤诏告“七大恨”,开始了对明朝的宣战。对于明朝的倾覆,真可说是“自毁长城”。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镶黄(皇帝)、正黄(皇帝)、正白(皇帝)、正红(代善)、镶白(豪格)、镶红(代善)、正蓝(多尔衮)、镶蓝(舒尔哈齐)。八旗排名,看括号里的“含金量”就行了。如果细说“含金量”,则需要考察八旗的变迁。八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在清朝前期,八旗存在着频繁的换旗现象。最初的八旗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下面,就把八旗的变迁,简单梳理一遍。

从而也就知道,哪个旗等级最低了。从二旗到四旗:努尔哈赤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巩固自己在内部的权力最初是两个旗,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俩,各自统领黄旗、蓝旗。之后,迎来了一次很大的兼并。曾经强盛一时的哈达部被努尔哈赤征服。努尔哈赤特意新增了一个旗,将一部分哈达部部众编入。新增的这个白旗,则由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统领。

还有一部分哈达部部众,被编入蓝旗。蓝旗的旗主是舒尔哈齐,但这部分被新编入蓝旗的部众,则由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统领。所以,看似是蓝旗得到了扩充,实则舒尔哈齐自己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惠,由原来的二分之一,变成了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努尔哈赤父子三人,一共掌握了两个半旗。舒尔哈齐只有半个旗。此时,是最初的三旗,即:黄旗(努尔哈赤)、白旗(褚英)、蓝旗(舒尔哈齐、代善)几年后,舒尔哈齐闹独立,被努尔哈赤幽禁。

舒尔哈齐所属的蓝旗,也被其次子阿敏继承。而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则从蓝旗中脱离出来,建立红旗。再后来,褚英也因罪被幽禁。他的白旗划给了皇太极、杜度(褚英长子)。如此,便是四个旗,即:黄旗(努尔哈赤)、白旗(皇太极、杜度)、红旗(代善)、蓝旗阿敏八旗正式出现褚英被幽禁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将原有的四旗扩充,也就形成了最初的八旗。

红旗分为正红、镶红两旗,仍由代善统领。此时,代善的儿子们也成长起来了,所以其子岳托、硕托成为镶红旗旗主。此后,代善及其后代长期与两红旗绑定,稳得一批。而按照稳定程度来说,仅次于代善家族的是舒尔哈齐家族。舒尔哈齐获罪后,由其子阿敏接任蓝旗旗主。阿敏又被皇太极搞倒后,将蓝旗交给舒尔哈齐另一个儿子济尔哈朗。

蓝旗也在八旗整体扩充后,改为镶蓝旗。此后,舒尔哈齐——济尔哈朗家族与镶蓝旗长期绑定。两黄旗,则是由原黄旗扩充而来,仍由努尔哈赤统领。两白旗,由原白旗扩充而来。原白旗旗主皇太极继续统领正白旗。原白旗小旗主杜度成为镶白旗旗主。同时,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被安插进镶白旗,成为镶白旗小旗主。以上是八旗中的七个旗,剩下的正蓝旗出现的有些突兀。

据不可靠来源,是由原来褚英的白旗分出的。这个新冒出来的正蓝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两个嫡子莽古尔泰、德格类担任。这兄弟俩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个正妃富察衮代。子凭母贵,才有资格成为旗主。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地位却不一样,主要看其母亲是否为正妃。努尔哈赤先后四任正妃及其所生子,分别是:佟佳哈哈纳扎青,生褚英(长子)、代善(次子);富察衮代,生莽古尔泰(五子)、德格类(十子);叶赫那拉孟古,生皇太极(八子);乌拉那拉阿巴亥,生阿济格(十二子)、多尔衮(十四子)、多铎(十五子)努尔哈赤的这八个儿子,都属于嫡子,后来的八旗旗主也主要从这些人中挑选,后来的多尔衮三兄弟在努尔哈赤晚年,也成为两黄旗小旗主。

但由于生的晚,所以没赶上这次扩充。所以,最初的八旗及其首任旗主,就是这样:两黄旗(太祖);两红旗(代善及其子孙);正白旗(皇太极);镶白旗(杜度、阿巴泰);正蓝旗(莽古尔泰、德格类);镶蓝旗(阿敏);谁有资格做八旗旗主?哪个旗地位最高?对照上面的两个表,可以看出:除了阿敏是作为最初的股东之一舒尔哈齐的儿子,享有一个镶蓝旗之外,其他新任的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后代。

主要是努尔哈赤的嫡子,但这里有两个异类——阿巴泰、杜度,一个是庶子,一个是父亲(褚英)被废的嫡长孙。阿巴泰的母亲不是正妃,却也混了个小旗主。这也是由于他生得早(努尔哈赤第七子,比皇太极还年长),且早期的人手又不够,阿巴泰确实也有能力,就自然被顶上去了。阿巴泰之后的非正妃之子,则再没有机会获得这个待遇。

杜度是努尔哈赤嫡长孙,显然是继承了其父褚英。在努尔哈赤的其他嫡子中。代善统领两个旗。莽古尔、德格类兄弟由于生的晚,则两个兄弟共掌一旗。而皇太极则是因为不仅是嫡子,而且还正当红(后面的多尔衮兄弟还没出生,前面的莽古尔泰兄弟之母又被废掉),所以独掌一个正白旗。八个嫡子中五个已经做(过)旗主,剩下的三个是亲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努尔哈赤晚年,以嫡长子继位,嫡幼子继产的原则,让三个嫡幼子阿济格(18岁)、多尔衮(11岁)、多铎(9岁)成为两黄旗的旗主——正黄旗(阿济格、多尔衮);镶黄旗(努尔哈赤、多铎)。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晚年,其名下只有镶黄旗的半个旗。而且,他也交代:等自己死后,剩下的半个旗也交给多铎。多铎作为嫡幼子,地位尊贵,在当时远超多尔衮。

多尔衮的地位则是皇太极即位后,为了分化其他贝勒被刻意拉高的。可皇太极也没料到,这却成了给自己埋的雷。因为镶黄旗是努尔哈赤最后掌握的旗,列阵之时,镶黄旗列于左翼第一,正黄旗列于右翼第一,其余六旗依次排开。由此,镶黄旗成为头旗。努尔哈赤生前,还曾计划把杜度(镶白旗旗主)调到镶红旗,让多尔衮做镶白旗旗主。由于努尔哈赤突然去世,只完成了一半——杜度被调到了镶红旗,多尔衮却没来得及进入镶白旗。

镶白旗便落在了新即位的皇太极手中。皇太极与多尔衮皇太极做了大汗,自然要巩固权力。所以,在其即位前后,就安排长子豪格成为镶白旗旗主。而原镶红旗旗主杜度在被调到镶红旗后,继续遭到皇太极的排挤。去世前两年,太祖长子长孙杜度被皇太极削爵。至此,褚英家族彻底出局。皇太极、豪格父子,分掌正白旗、镶白旗。随后,又以黄色是国主之色为由,将两白旗(皇太极父子)与两黄旗(多尔衮兄弟)交换颜色——只是旗色调换,人员不动。

也就是,皇太极时期的两黄旗,实则是最初的两白旗。而最初的两黄旗,则被换成了两白旗。但镶黄旗是头旗的定制未变。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先后去世,又被揭发有谋反的打算。所以,莽古尔泰之子的旗主之位被剥夺,正蓝旗也被拆分。一部分划入镶黄旗(豪格、阿巴泰),一部分皇太极自己统领。之后,皇太极将自己的正黄旗和正蓝旗混编,改组为新的正黄旗、正蓝旗。

又将新的正蓝旗改名为镶黄旗。这样,皇太极由原来的一个旗(正黄),变成了两个旗(两黄旗)。而原来由豪格统领的镶黄旗,则再次变换旗色为正蓝旗。阿巴泰也是稳得一批,他所在的旗,旗色从镶白变成镶黄,再变成正蓝,旗主由杜度换成了豪格,而他始终是小旗主。至此,调整后的八旗旗主如下:两黄旗(皇太极)正蓝旗(豪格、阿巴泰)镶蓝旗(济尔哈朗)两红旗(代善家族)两白旗(多尔衮三兄弟)别以为这样就完了。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又开始了新一拨的调整。多尔衮第一次调换,是对自己的亲弟弟多铎下手。原本,多尔衮与阿济格共同统领正白旗(最初的正黄旗),多铎独自统领整个镶白旗(最初的镶黄旗)。多尔衮趁着多铎犯了一个小错,将其一半的旗份夺去,收为自己所有。这样,多尔衮就掌握了一半的正白旗和一半的镶白旗。随后,又将多铎的镶白旗与自己的正白旗调换旗色,就组成了一个新的正白旗。

至此,多铎由独领一正白旗,变成与阿济格共领镶白旗。阿济格原地不动。多尔衮则由半个正白旗,变成独领一个正白旗。几年后,豪格、多铎相继去世。两人属下的正蓝旗、镶白旗佐领都被收归多尔衮手中。多尔衮先将正蓝旗与镶白旗对调。原属豪格的正蓝旗再次变色为镶白旗,与正白旗一起,由多尔衮独自统领。还记得阿巴泰吗?此时已死,其子博洛、岳乐继承了他的小旗主之位,被多尔衮分到换色后的正蓝旗。

这样,正蓝旗有了四个旗主:阿济格、多尼(多铎之子)、博洛、岳乐。豪格是多尔衮害死的,豪格的正蓝旗(此时是镶白旗)又被多尔衮统领。等于是多尔衮抢了豪格的旗。最终定型以及什么事抬旗多尔衮死后,其统领的正白旗被顺治帝收回,与两黄旗构成天子自将的上三旗。多尔衮的镶白旗(原属豪格的正蓝旗),则被顺治帝还给了豪格之子富绶。

而在多尔衮、顺治时期,两红旗(代善家族)、镶蓝旗(舒尔哈齐家族)也一直没有变动。两红旗在八旗中的排名一直稳定在中等,而镶蓝旗则从舒尔哈齐之后就开始垫底。最不稳定的则是正蓝旗。阿济格获罪被夺爵,其所属佐领被拆分到正白、镶白、正蓝。可最初的最初,阿济格所属的正蓝旗,正是努尔哈赤时期的镶黄旗。到此时,已经属于下五旗了。

康熙时期开始,皇子们被分到下五旗做小旗主,进一步分化宗室王公的旗权。以至于,反倒是下五旗出来的皇族血统更近。理论上,旗人不论在哪个旗,地位都是一样的。但除了旗人,还有大量旗奴。之所以分成上三旗和下五旗,也正是因为上三旗的旗奴,是皇家旗奴,地位不比旗人差。而下五旗的旗奴则分属于各家旗主,则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推荐阅读

招商代理条件及电话,关键词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