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酒。与酒相关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武松醉上景阳冈,成了打虎英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后血气上涌,杀了陆虞侯;宋江浔阳江楼醉题反诗,终被逼上梁山;鲁智深一桶酒下肚,大闹五台山……可以说,杯酒英雄气,水浒属第一。(二)村酒中战斗机----「透瓶香」和「青花瓮酒」这两种酒武松都喝过,都是村酒中最好的酒,老百姓能喝到的最好的酒。
历史上有哪些英雄与酒的故事?
红军在“遵义会议”后,二渡赤水,突破娄山关,再次占领遵义。朱德特意组织了一次长征以来少见的大会餐,请历尽磨难、九死一生的众将士开怀畅饮好酒。1935年,长征以来频频受挫的苏区红军,在蒋军的围追堵截、重兵打击下,生存陷入困境。但“遵义会议”的及时召开,让毛主席重回红军领导岗位,再次掌握军事指挥权。面对蒋军的重兵围堵,毛主席指挥红军在撤出遵义一个月后杀了个回马枪,二渡赤水,突破娄山关,再一次占领遵义。
二进遵义后,红军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连日来血战疆场的将领们都穿上了干净的军装,早早来到会场,频繁的行军作战,让他们相互难得见上一面,饱受坎坷后的相聚,将领们显得格外亲切。毛主席已很长时间没出现在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了。会上,组织负责人张闻天首先传达了此次会议的精神,然后各位领导都分别做了讲话……。会后,全体干部就地会餐,为了准备这次聚会,朱德颇费心思,特意派人买了一头大肥猪,采购了大量的蔬菜,还准备了当地的好酒。
由于会餐人很多,索性就用脸盆盛菜,而喝酒的器具则大多是当地的大泥碗。众领将把酒在大泥碗里斟满,炊事班的战士把大盆的肉和菜端了上来,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难得一见的大会餐。领导们开始挨个敬酒,周恩来是海量,端着一只大茶杯,与将领们依次相碰,随碰随喝,面不改色。朱德拿的是一个不大的酒杯,用敦厚的笑声感染着大家,酒量也不错。
张闻天一副书生气,几杯酒下肚,就略显醉意,脚步已有些飘然。毛主席对酒不太感兴趣,但不善饮的他这次却拿着一个大泥碗,挨个桌敬酒,碰杯之时,浅尝辄止,口中连说:“各位劳苦功高,各位劳苦功高”,转过几圈后,碗里的酒并没见少多少。会餐刚开始的时候,各位将领在领导面前还能颇有礼貌地喝酒吃菜,但时间不长,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嗓子:“同志们,干啊,喝个痛快!一呼百应,很快,大家没有了拘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声说笑,气氛愈加热烈。
突然间,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哭了,百感交集的他想起了在残酷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他的哭声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一次次生死难料的战斗中幸存下来,在如此多年轻生命失去之后,能喝上一口庆祝胜利的酒,他们思绪难平,感慨万千,年轻的红军指挥员们情不自禁的把手里的大泥碗碰得咣咣响:“为了战友,为了胜利,干杯”!在此后,毛主席率领红军再次两渡赤水,巧过金沙江,彻底摆脱了蒋军的围追堵截。
为什么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都那么热衷于吃酒?
评价水浒有句话,“阅读水浒三天醉,章章节节酒味浓”。别的著作里,英雄常与美人伴,《水浒传》里,豪侠专把酒杯端。与酒相关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武松醉上景阳冈,成了打虎英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后血气上涌,杀了陆虞侯;宋江浔阳江楼醉题反诗,终被逼上梁山;鲁智深一桶酒下肚,大闹五台山……可以说,杯酒英雄气,水浒属第一。
《水浒传之武松景阳冈打虎》作者施耐庵笔下的各路梁山好汉,与“酒”结缘的不下少数,这与当时宋朝饮酒之风盛行有关。宋朝,一个酒的王朝,其下榷酒文化不仅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发展,而且还为当今酿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从始至终实行榷酒制度的封建王朝,榷酒制度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趋于完备。
榷酒又叫“官库酒”或“官酝酒”,在全国通行有三种形式:官监酒务、特许酒户和买扑坊场,在局部地区还曾实行榷曲、四川隔酿法和万户酒制等形式。宋时,政府对酒类生产控制严格,有资格购曲酿酒的只有两类人,一是正户酒店,二是宫廷、宗室和品官。宋朝酒业竞争十分激烈,在京城及各地有名的大酒楼,都会有自家酿的镇店名酒,如:丰乐楼的眉寿、忻乐楼的仙醒、遇仙楼的玉液及乐楼的琼浆等。
宋朝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都是从各地名酒之乡调集酒匠精心酿制而成。如蒲中酒,早在北周时期就已名扬天下,宋时成为宫廷酒。长春法酒是一种御用药酒,据说由三十多味名贵中药,采用冷浸法配制而成。此外,南宋皇帝的御用酒还有蔷薇露酒和流香酒。宋代的行酒游戏十分昌盛,上至君王,下到百姓,无人不会。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就是行酒的盛况。宋朝酒品分为四大类: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黄酒是中国最早酿制的酒,商周时期就已大量酿造。黄酒是以谷物如稻米、黍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酒体色泽偏黄且有渣滓,俗称“浊酒”。在古代,大部分人都是喝这种酒。随着榷酒的普及,宋朝还发明了蒸馏法,白酒逐渐成为中国人主要饮用酒类。时至今日,酱香酒作为白酒中精益求精的最尊贵品种,备受各业精英人士追捧与偏爱。
《水浒传》里好汉们经常吃酒,如今的52度白酒,他们能喝几碗?
「水浒传」中好汉们喝的酒品种,档次其实各不相同,书中能叫出名字的酒至少有七八种。所以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给这些酒分分类,搞清楚好汉们究竟喝的是什么酒。(一)老百姓的家常酒----「茅柴白酒」这是一种统称,泛指各类普通劣质酒。一般人家或村酒店卖的酒,也是好汉们最常喝的酒。古代的酒都是「酿造酒」,度数可能十几度甚至更低,比不得现在的「蒸馏酒」。
而「茅柴白酒」度数自然也很低,好汉们喝个五六碗七八碗甚至十几碗都是有可能的。书中出现的村酒,白酒都是如此,和如今的米酒类似。(二)村酒中战斗机----「透瓶香」和「青花瓮酒」这两种酒武松都喝过,都是村酒中最好的酒,老百姓能喝到的最好的酒。这些酒的酿造周期更长,储存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度数比普通酒要高。「透瓶香」又叫「出门倒」,是武松打虎前喝的酒。
酒店老板说「这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三碗不过岗」倒也不是吹牛。如果普通酒几度到十几度,那这两种酒我觉得应该在二十至三十度之间。武松喝了十八碗,一碗三两,就是六斤。那么喝现在的高度酒大概在三斤左右,有点夸张,但逻辑上还是说得过去的。「青花瓮酒」出现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
总之这两种酒武松喝了都醉了,一次打虎,一次打人。(三)五星级酒店高端酒----「蓝桥风月」和「玉壶春」看这两种酒出现的地方,前者在「浔阳楼」,后者在「琵琶亭」。前者苏东坡到过,后者白居易到过。当然宋江两个地方都到过,两种酒都喝过。故事发生在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特别是「蓝桥风月」,堪称水浒酒劲最大的酒。
宋江喝了一尊就醉了,就开始胡说八道了,最终惹出大乱子。也就是一尊蓝桥风月,最终将宋江送上了梁山。(四)大宋朝的「国酒茅台」----御酒皇帝喝的酒,也是梁山诏安时,朝廷必备的东西。虽是皇帝喝的好酒,但酒劲似乎不大。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阮小七一人一次性喝了四瓶,感觉还不错。当然好酒不一定度数高,不然皇帝一喝就上头,怎么批奏章,怎么在三宫六院里玩耍?总之,好汉们喝着酒,唱着歌,一起走向梁山泊。
为什么有人觉得《水浒传》里面的人物都很喜欢喝酒?这是种怎样的文化?
水浒中的“酒文化”是这样的在《水浒传》这部书中说到酒,醉酒,饮酒的场面有一百二十回,正面展开醉态描写的有二十七回(包括微醉,半醉,沉醉,大醉,烂醉等)。全书写了六十四家酒店,其中在城镇酒店有三十一家,乡村野岭酒店有三十三家。所以说,酒在《水浒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英雄之酒。在《水浒传》中所有好汉出场都会与酒相伴,梁山好汉离不开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才能显出好汉的英雄气概。
在所有好汉中,“花和尚”鲁智深与酒的描写最为精彩。可以说他所有的重头戏都离不开酒。做提辖时,酒后仗义拳打镇关西。然后避难到五台山,一系列地酒态百出,让我们为之喝彩。酒后大闹五台山,砸到文殊院的菩萨,搅得寺庙不得安宁。这里有关他酒态描写的诗为证:头重脚轻,眼红面赤,前合后仰,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蛇。
指定天宫,叫骂天蓬元帅;踏开地府,要拿催命判官。裸形赤体醉魔君,放火杀人花和尚。此诗写得精辟得当,一语击中花和尚的性格,好一个性情中人。最后方丈不得已将他托付到大相国寺。到东京也上演一场酒后倒拔垂杨柳的精彩大戏,从此威名远播。其他的梁山好汉,在酒文化方面表现的也不俗。基本上他们是一路狂饮而来,酒文化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了,可以说是酒气冲天,豪情壮志满江湖。
胜利之酒。在《水浒传》的开篇就上演了一幕大戏,也是梁山好汉第一场精彩战例——智取生辰纲。酒在这场战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天时地利,但如果没有酒的推波助澜就不会有最后辉煌的战果。战斗在“白日鼠”白胜慢悠悠的歌唱中拉开序幕,而后他们不动声色的表演,让戒备森严的“青面兽”杨志也马失前蹄。在悄然之中,他们就轻而易举地取得战争的胜利。
酒在这里成了最有力的黑武器,让敌人束手就擒。 成名之酒。俗话说,酒可以误事也可以成事。在《水浒传》中,武松是借着酒来一举成名的。如果不是那“三碗不过岗”,武松就不会借着酒劲冒然走上景阳冈;如果不是酒壮英雄胆,武松有可能被大虫吓到,跑下山岗;如果不是借助酒的威力,武松也不可能赤手空拳打死凶猛的老虎。所以说,酒成就了打虎英雄的美名。
而后有了武松一系列的酒威之戏,譬如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武行者醉打孔亮。让武松的威武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更加完美。这些场景都与酒有关,酒在这里起着催化剂的功效。 摄魂之酒。俗话说,酒是色之媒。酒色是分不开的孪生姐妹。在《水浒传》中有几段关于这样的场景的描写。最让人动心的应当是潘金莲勾引武松的场景,在电视剧中也花了几节的戏来表现。
作者选择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场景,潘金莲早就心急火燎地等着叔叔归来,炉火燃烧正旺,酒已温好。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武松归来,那撩人的场面也就上演了。潘金莲使出浑身解数,借着酒力一步步地拉武松入怀。可惜,武松是“柳下惠坐怀不乱”,让潘金莲大失所望,心中的淫火被浇灭无法再燃。另外是一场武松与孙二娘的调情戏。
这里也有酒的作用,武松借酒力调侃“母夜叉”。没想到“母夜叉”也非凡角,在酒量上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她与武松对饮毫不相让,最后想借酒中放迷药击败武松。怎奈武松狡猾识破她的阴谋,到头来栽在武松手中。在这些场面中,酒让女人变得更加妩媚,摄人心魂。让女人更有可能击败男人,酒是女人的暗器,随时待发。 恼人之酒。
在《水浒传》中有一场景,看起来令人捧腹大笑,那就是“矮脚虎”王英和“一丈青”扈三娘洞房一幕。本来,王英想借助酒来杀一杀扈三娘的威风。在洞房中与扈三娘拼酒,没想到扈三娘也是巾帼不让须眉,酒量超一流。结果,王英反倒被扈三娘打了一顿杀威棒,跪倒在石榴裙下,从此再也抬不起男人的头颅,入赘扈家庄。这让我想到酒桌上“三个不能忽视”,第一不能忽视就是女人。
很多时候,男人就是在酒桌上栽在女人手里。这一点做男人的要警醒。 伤情之酒。酒断英雄路。在《水浒传》中有几位英雄最后让酒夺取了生命。首先是“玉麒麟”卢俊义喝了皇帝赐得御酒,归去发作坠入水中而死。“及时雨”宋江长期喝御酒中毒,最后惨死。在他死之前,还不忘用御酒将最崇拜自己的兄弟“黑旋风”李逵一同带走。英雄末路,让人伤感不已。
“酒”贯穿了《水浒传》的始终,你能举几个《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酒的故事吗?
一部《水浒传》,“酒”贯穿始终。120回的《水浒传》,几乎每回都要描写酒事。酒对水浒英雄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酒”极大地渲染了小说的阳刚之美,使一部《水浒传》产生了迷人的魅力。关于酒的故事,以下几个典型故事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最为传神:有豪爽之酒。最精彩的就是“武松景阳岗打虎”这个故事。
十五碗“透瓶香”下肚,给武松增添了无情的豪气,是酒激发了武松的斗志,可以说是酒使武松迈过了横亘在面前的最大的难关--“吊睛白额”的“大虫”。有智慧之酒。最出彩的就是吴用借酒在黄泥岗导演的“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在“智取”过程中,吴用在“酒”上做足了文章,用一个“酒”字演出了一出精彩的好戏。在这里一个“酒”字把吴用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落泊之酒。最能体现的就是“林冲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大雪天里,孤单的林冲一个人在破庙里喝酒的场景,把一个忍辱负重、凄凉苦闷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苦闷之酒。最有名的就是“宋江浔阳楼吟反诗”这个故事。满怀抱负的宋江不但功不成名不就,还因犯杀人罪被“刺配江州”。人生的巨大落,最后都化成伤心泪落在那杯苦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