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年,897天是第几年的

本文目录一览

1,897天是第几年的

第二年的 第二年的
第二年的

897天是第几年的

2,公元897年 属于唐代什么时期

公元897年-韩建胁昭宗 唐昭宗韩建恶诸王典兵,乾宁四年(897)正月奏八王欲劫车驾奔河中(今山西永济),谋杀建。并引兵围行宫。昭宗不得已,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各归十六宅。于是殿后四军二万余人悉散,帝之亲兵散尽,斩都头李筠。又命诸王衔命四方者皆召还,幽诸王于别第。八月,韩建诬诸王谋反,与知枢密刘季述矫诏发兵围十六宅,杀诸王十一人。公元897年-王建占东、西川 乾宁四年(897)二月,王建遣华洪、王宗佑将兵五万攻东川,又遣将败凤翔兵于梓州(今四川三台)。遣王宗侃将八千兵攻渝州(今四川重庆)、王宗阮将七千兵攻泸州(今四川),借通峡路进奉为名,实为扩地。渝州、泸州皆陷;凤翔将李继昭救梓州,被西川将王宗播擒斩。五月,王建自将兵五万攻东川,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五十余战,东川将相继降。九月,王建围梓州。十月,顾彦晖自杀。王建攻东川凡三年,至是始克,遂并有东、西川。 公元897年-朱全忠并五镇 朱全忠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并攻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朱瑄少食尽,乾宁四年(897)正月城破被执。朱全忠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朱瑾掠徐州以给军食,全忠遣葛从周袭兖州(今山东),守将康怀贞以城降。二月,朱瑾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渡淮投杨行密。行密表瑾领武宁节度使。全忠斩朱瑄于汴,自是郓、齐、曹、棣、兖、沂、密、徐、宿、陈、许、郑、滑、濮五镇十四州之地尽入全忠手,唯王师范保淄青一道,亦服于汴。李存信闻兖、郓皆陷,亦自魏州引兵还河东(今山西太原)。三月,朱全忠表葛从周为泰宁留后,朱友裕为天平留后,庞师古为武宁留后。公元897年-二王之战 乾宁四年(897)三月,保义(陕虢)节度使王珙攻护国(河中)节度使王珂,珂求救于李克用;珙求援于朱全忠。全忠遣将败河中兵,河东将亦败保义兵,遂解河中之围。钱镠取苏、常、湖淮南杨行密兵围嘉兴(今浙江),乾宁四年(897)四月,钱镠遣顾全武自海道往救,大破淮南兵。淮南将田君自湖州(今渐江吴兴)奔宣州(今安徽宣城),两浙兵追败之。七月,钱镠遣顾全武取苏州,连拔松江、无锡、常熟、华亭。九月,湖州都指挥使沈攸以州降钱镠。公元897年-木瓜涧之败 李克用李克用欲邀卢龙兵共赴关中勤王,卢龙留后刘仁恭不从。乾宁四年(897)八月,克用自将兵击之。九月,幽州(今北京)将杨师侃设伏于蔚州(今山西灵丘)木瓜涧,九日,有大雾,克用酒醉轻敌,中伏大败,失亡大半而还。公元897年-淮上之战淮南兵善水战,不知骑射,及得朱瑾等兖、郓、河东骑兵,军势大振。乾宁四年(897)二月,武昌节度使杜洪因绝东南贡献路,诏杨行密讨之。四月,杜洪因绝东南贡献路,诏杨行密讨之。四月,杜洪为杨行密所攻,求救于朱全忠,全忠遣将掠泗(今江苏盱眙北)、黄(今湖北新洲),黄州刺史弃城遁逃。九月,朱全忠大举进攻淮南,遣庞师古率军七万屯清口(今江苏淮阴西),将趋扬州;葛从周军屯安丰(今安徽寿县南),将趋寿州(今安徽寿县);全忠自帅大军屯宿州(今安徽宿县)。淮南震恐,杨行密与朱瑾将兵三万拒汴军于楚州(今江苏清江东南)。十一月,朱瑾偷袭清口,引淮水灌汴军,庞师古轻敌不防,军大乱,杨行密引大军渡淮,与朱瑾南北夹击,斩庞师古等将士首万余级。淮南将朱延寿又破葛从周军,汴兵北奔,杨行密、朱瑾合朱延寿军追击,及于淠水,汴军被杀死溺死殆尽,从周仅以身免。全忠闻败,亦奔还。行密于是稳据江淮之间,全忠不能与之争。公元897年-王潮卒乾宁四年(897)十二月,威武节度使王潮卒,舍其子而以弟审知知府军事,审知辞让其兄审邽,审邽不受。审知乃自称留后,表于朝廷。第二年三月,诏以王审知充威武留后。公元897年-王建威镇南诏乾宁四年(897),南诏有上皇帝书函及致中书木夹,其年号为中兴。朝廷欲以诏书回报,西川节度使王建阻之,曰:"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其时黎(今四川汉源北)、雅(今四川雅安)间有浅蛮(熟蛮)刘、郝、杨三部落,依违于唐朝与南诏之间,王建先惩而后斩之,于是,邛崃之南,不戍一卒,南诏亦不敢侵边地。

公元897年 属于唐代什么时期

3,唐朝末年南诏国与蜀国的战争

太和三年(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  太和四年(830年),唐朝李德裕前来镇守,蜀地遂安,《资治通鉴》:“德裕乃练士卒,葺堡鄣,积粮储以备边,蜀人粗安。”  《新唐书》:“明年,(南诏)上表请罪。比年使者来朝,开成、会昌间再至。”  唐文宗准许南诏求和,立约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为剑南节度使,整顿边防,训练士卒,防南诏再来攻掠。  860年,安南引南诏兵乘虚攻破安南(今越南)交趾城,不久唐军再次占领安南。  863年,南诏攻破交趾城,唐军退守岭南。866年,唐安南都护高骈大破南诏军。髙骈率五千士兵渡江,在邕州打败林邑兵,进攻南诏龙州屯,蛮酋逃走。酋龙派杨缉思助酋迁守安南,以范脆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咸通七年(866年)六月,髙骈到达交州,取得多次胜利,士兵作战积极,杀死敌将张诠,李溠龙率万人投降,髙骈攻破波风三壁。南诏杨缉思出战失败逃回,唐军趁势攻入城池,唐朝髙骈斩酋迁、脆些、诺眉,献上首级三万,平定安南。  869年,南诏军开始进攻西川。  875年,髙骈率五千人渡江,到达南定,大破南诏军,用缴获南诏军的物资来补给军队。监陈敕使韦仲宰率七千人至峰州,补充高骈的部队,髙骈继续进攻南诏,多次击破之。髙骈又大破南诏蛮于交趾,杀获甚众,包围交趾城。髙骈督励将士攻城,于是攻破城池,杀段酋迁及土蛮为南诏乡导的朱道古,斩道三万余级,南诏余部逃走。髙骈又击破归附南诏的土蛮二洞,杀死他们的酋长,土蛮帅众归附者达到万七千人。颜庆复到达新都,南诏分兵去抵挡他。甲午,与颜庆复遭遇,颜庆复大破南诏军,杀二千余人,蜀民数千人争操芟刀、白以助官军,呼声震野。乙未,南诏步骑数万到达,恰逢右武卫上将军宋威指挥忠武二千人至,立即与诸军会战,南诏军大败,死者五千余人……甲兵服物遗弃于路……高骈到达成都,派步骑五千追击南诏军,至大渡河,杀获甚众,擒其酋长五十多人,押送回成都,斩之。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称为平夷军,又筑城于沐源川,都处于南诏与西川之间的要地,各置兵数千镇守,使南诏失去再战的勇气。  髙骈写信给骠信,骠信非常恐惧,把他儿子作为人质送给唐朝,誓约不敢寇边。  南诏长期与唐朝战争,宋威、髙骈等率唐军数次大破南诏军。南诏“屡覆众,国耗虚”,甚至到了征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为兵、而让妇女代替男子耕种的地步。  乾宁四年(897年),唐朝西川节度使王建说“南诏小夷,不足辱诏书。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不必下诏给南诏。[29] 与唐朝作战,南诏要依靠黎、雅间的刘王、郝王、杨王等浅蛮部族。王建严厉对待这些部族,南诏与这些部族不敢侵盗。后来这些部族首领泄露军机,都被王建杀死。
在对于蜀地的看法上,唐高祖与隋文帝的想法堪称是不谋而合,一致认为此地特别适合用来防范那些不安分的皇子。因为“巴蜀险阻”“地既僻小易制”,可以“巨猾息其非望,奸臣杜其邪谋”。可见蜀地在隋唐统治者的心中就是一种“边地”的存在。所以在唐高祖的这种指导思想下,益州在唐人的心中会是怎样的一种地位几乎可想而知了。而唐人对蜀地的态度究竟如何,可以从唐朝中央政府对蜀地的种种政策中略窥一二。唐朝政府先是将好好的一个剑南道划分成了东西二川,原本“址地瘠薄,民物之产,曾不及西川一大县”的梓州,一跃成为与益州比肩的节度使镇府所在地。结果讽刺的是,向来被益州人鄙视为“岂得与我为耦哉”的梓州,偏偏在成为东川镇府后发展迅速,至宋时已经以江山形胜水陆之冲,跃升至与益州相对的剑外都会。至于中晚唐时候的西川,则再不复安史之乱时大唐稳固后方的辉煌地位了,而是已经沦为了戍边之所,变成了唐朝与南诏吐蕃战斗的前沿阵地。事实上早在唐玄宗避难成都的时候,吐蕃弃松德赞赞普便要求南诏的阁逻凤攻打嶲州。于是阁逻凤派出大军将六人、清平官一人率大军联合吐蕃军一起进攻,一时间占领了大片蜀地,又掳去大量的人畜财物,《南诏德化碑》上称:“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积储,一月馆谷”。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南诏再度破越嶲,结果唐都督被擒,唐兵全部被掳。

唐朝末年南诏国与蜀国的战争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