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成宴席,婚丧喜庆都得有酒,酒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饭都没吃的年代,那里有粮食烤酒制酒。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为他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有这个称号。酒发展至今,已不单单是一个物品,而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各朝各代,都有着和酒想相关的典故故事。
古代有哪些酷刑?
刑罚之中以死刑为最。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刑罚,比如凌迟、斩首等,更有甚者扒皮、菹醢、车裂等,不过电视剧是为了热闹,真正历史中,死刑花样多的很从古到今死刑的方式不断汇集进步,可以形成一本百科全书了。如火烧、杵、炮烙、剖心、剔刳、醢、脯刑、腰斩、车裂、磔、磬、踣、阬、定杀、戮、凿颠、绞、枭首、烹、凌迟等,有些称呼不太一样但效果差不多。
1、杵看着刑罚名字就知道是上古时期的特色刑罚,具有质朴的感觉,杵刑顾名思义就是把人放到臼中,用杵捣到死。火烧、炮烙、剖心看名字就知道,老妖也不多说2、剔刳剔:把肉从骨头上剖下来;刳:剖开。这也是剖杀的刑罚,割取人肉。《封神演义》中纣王与妲己,让人剖开怀孕女人肚子猜男女,这种刑罚就叫剔刳。3、醢(hai)与脯醢刑:就是把人剁成肉酱,汉代之后菹醢刑罚不写入常法,但是作为非常刑罚,也从没断过。
《新唐书》中:剧贼高玉啖人数千,后擒获,会赦,代宗将贷其死,公卿议请为菹醢脯刑:就跟果脯一样,果脯是把水果晒干,作为刑罚就是把人杀死后做成肉干。这么说的话,我们吃的牛肉干都是对牛实施脯刑了?4、磔看这个字,就算不认识也知道也是一个酷刑。zhe,就是肢解的意思,俗称剐刑,剐的多了就成凌迟了。5、磬磬应该是这些刑罚中唯一从字看上去就不像酷刑的刑罚。
磬就是缢死,为什么叫磬的,因为古人看着缢死之人,像乐器磬一样挂在那,就非常形象的取了一个名字。6、踣(bo)陈尸展览7、定杀这个刑罚不常见,从字面也难看出是什么刑罚。实际上这是秦朝专门对麻风病人犯罪后,实施的一种刑罚,即投入水中淹死。8、凿颠这个也不太容易从字面看出刑罚来据说这是商鞅定下的刑罚,用铁器从人头顶凿入。
跟菹醢一样虽然后世不见于常刑,但是作为杂刑或非常之刑一直没有断过。从汉朝开始,很多非常残酷的死刑基本不作为常刑使用,使用最多的死刑如斩,弃市(在闹市中执行死刑),枭首(砍下头挂起来示众)腰斩,绞等。从宋仁宗开始凌迟正式上场,从此作为重大罪行的特别刑罚一直存在。而明朝时期发明的如弹琵琶、梳洗、抽肠等刑罚并不是正常刑罚,明朝常规死刑只有绞、斩、枭首、凌迟四种。
历史上和酒有关的典故有哪些?
酒发展至今,已不单单是一个物品,而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各朝各代,都有着和酒想相关的典故故事。一、从人猿时期的果酒、到殷商时期的用曲制黄酒、再到《本草纲目》中的蒸馏酒,先民对于酒的探索,一直从未停歇。关于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仪狄做酒,而有人认为是杜康造酒。二、酒作为抒情达意的承载品,无论是人生四大喜事,还是丧葬宴席,每逢人生大事的时候,都需要喝上那么几杯,我想历史上最难以下咽的酒,就是鸿门宴的酒了吧。
这场宴中,刘邦靠酒拉拢项伯,项羽因酒原谅刘邦,项庄借酒舞剑意在沛公。三、酒作为创作灵感和素材的来源,也诞生了很多的典故。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就连大诗仙李白,都是一个好酒之人。李白每次在喝酒之后,都能写出传世佳作,例如《清平调》,相传就是在李白醉酒的状态下,在李龟年的伴奏中,应玄宗的要求所即兴创作的。
有哪些写在正史里的不可思议的事?
我听到这样一个传说,不知正确与否,现发出来,请网友讨论。话说刘帮打败项羽称帝创立大汉朝时,由于连年征战,伤亡人数无法统计。尤其是刘姓家族,跟着刘帮打天下死人太多,剩下活着的没几个。当时是封建社会,姓氏家族力量不可小觑,为此事刘帮显得很是着急和苦恼。有谋士给刘帮出注意,在沛县等附近几个县里,凡是愿意脱离原姓氏改为刘姓,皇帝给予土地车马等,也就是给予丰厚的奖励。
此令一下,于是乎当时就有许多人脱离原姓氏改为姓刘了。不到一年功夫形成庞大的刘氏家族了。后来又有人要改姓,但因刘氏家族过大,且国库奖励不足了,朝庭就拒绝做此事了。因此那些没有改姓的人就开骂了,说刘姓人群最杂…。说后来的刘备很有能力但不能一统天下,其原因他不是正统的刘帮家族后代,也是“买罐子刘”家的后代。
中国的酒文化有什么可以说道说道的?
无酒不成宴席,婚丧喜庆都得有酒,酒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饭都没吃的年代,那里有粮食烤酒制酒。酒有三种喝法,一叫品,二叫饮,三叫喝,但都会醉,喝酒微醉是高人,喝酒小醉是俗人,喝酒大醉是酒鬼。现在的电视剧,不分男女,都端一杯酒晃来晃去,真俗套,这可能有人说是酒文化。真正的酒文化,喜庆,交流,认同,高兴,快乐。
历史上,都有哪些大人物曾被史书评为“无赖”?
一般我们说古人“无赖”,很容易会想起“斩白蛇起义”的西汉高祖刘邦。不过分享这份“荣耀”的开国君主,可不止刘邦一人,还有后赵的石勒、后梁的朱温、明朝的朱元璋等等。我认为这里的“无赖”,意指广泛,既可以指出身贫贱寒微(比如少数民族出身的奴隶石勒),又可以指其人品行的恶劣(比如朱温历来被认为残暴反复,朱元璋屠戮功臣贪吏,尽管对二人的负面评价有些过于妖魔化,但也可见这种看法的影响之大)。
我今天主要想说的是南宋两位著名的将领:韩世忠《东南纪闻》用四个字评价韩世忠的早年:“贫困无聊”。韩世忠自幼家贫,他本人又不找个正经的活儿干,整天只知道喝酒赌博,丝毫不知规矩,大家都蔑称他为“泼韩五”。【韩世忠塑像,取自网络】搞笑的是,曾经有一个看相的人席三,认为韩世忠日后会位至三公。韩世忠听后,不但不高兴,反倒大怒,认为这个神棍是在反讽自己,于是毒打了席三一顿。
戏剧性的结果:韩世忠显贵后,席三到江南投靠他,韩世忠不知出于什么心情,送给了席三钱三万缗。也算了解了此事。不过,韩世忠后来虽然贵重,但其行为中却仍有诸多去不掉的粗鄙言行。他没读过书,又瞧不起读书人,老喜欢叫文人“子曰”。宋高宗听说后,特意问了韩世忠这件事,韩世忠回答:“臣已经改了。”高宗很高兴,以为这位大老粗懂得尊崇儒士了,没想到韩世忠突然来了一句:“臣现在改叫他们‘萌儿’了。
”高宗听罢,一笑而已。一次,镇江守臣沈晦因金军撤退而设宴款待文武将官,特意说了句:“饮罢三军应击楫,渡江金鼓响如雷。”韩世忠听了,明白沈晦这是在催他出兵,于是说:“给事(指沈晦)啊,我韩世忠不是不敢渡过淮河的人。”说罢起身,用大杯子向沈晦敬酒。他不但自己敬,还让手下诸将也灌酒,搞得沈晦屡屡呕吐,狼狈不堪。
待到沈晦手下的文官敬酒时,要不就是没斟满,要不就是撒了大半,韩世忠非常不满,怒道:“你们这些‘萌儿’还是互相袒护的(萌儿辈终是相护)。”骂完文吏,韩将军还不忘调侃一番沈晦:“早就和给事您说了,不要招惹边事。”因为宋代文臣喜欢指摘武将“引惹边事”,故而韩世忠借此机会,嘲笑了沈晦,也就是朝廷的文臣。李宝【宋金陈家岛海战,取自网络】除了韩世忠之外,扬名中外的“陈家岛海战”的指挥官李宝早年也有一个诨名“泼李”。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有谁?有什么故事?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酒中八仙都是古代文人名士的合称,在诗词、杂剧、散文、书画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是汉朝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文创作形成俊爽刚健风格,建安风骨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建安七子中孔融是北海国相,因为触怒曹操被杀。其余六人全部投靠了曹操,巧合的是,这六人除了阮瑀早死,剩下的五人全部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疫病。阮瑀的儿子是阮籍、孙子是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两位,祖孙三代都是文人名士。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因为经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竹林七贤是当时的贤士,放荡不羁,但在当时曹魏和执掌大权的司马家族对峙下,七人也走向了不同道路,最后分崩离析。嵇康、阮籍、刘伶是七人中最出名的,也是出仕曹魏不满司马氏的人物。嵇康的文学成就很高,并且擅长音乐,曾奚落钟会,最后因为触怒司马昭被处死,从此广陵成绝响。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后世的陶渊明、李白等诗人都是对他的继承和发展,在嵇康死后,阮籍佯狂避世不再出仕。
刘伶最出名的就是嗜酒如命,出去也是坐着鹿车带着壶酒,仆人扛着锹跟着,死了就把他埋了,刘伶醉酒的典故也是有了后世流传至今的刘伶醉。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四人在西晋建立后,大多出仕,这四人知道的人比较少。山涛是年事最大的一个,也是竹林七贤实际的组织者,嵇康、阮籍、向秀发现结识的。刘禹锡有句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其中典故就是写的向秀作品《思旧赋》,是向秀为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王戎是年龄最小、功名心最盛的一位,在西晋宦海浮沉。酒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酒中八仙是唐朝嗜酒好道的八位学者名人,这八人嗜酒如命、乐观放达。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写了这几位名士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后世瓷器画面也常常绘有饮中八仙。
李白的称号是“诗仙”,贺知章的称号是“诗狂”,张旭是著名的草书书法家,被称为“草圣”。李适之是李世民曾孙,李承乾的孙子,曾任左丞相;李琎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孙,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被封为汝阳郡王;崔宗之是宰相的儿子,袭爵齐国公;苏晋袭封河内郡公,后任吏部侍郎;焦遂是一介平民,事迹记载也不多,因为嗜酒如命、酒量惊人而出名。
饮中八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好喝酒,能喝酒。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是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关汉卿是四大家之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被誉为“曲圣”,作品有脍炙人口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等。白朴的主要作品有《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东墙记》等。
马致远的小令很多,最出名就是《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与《拜月亭》《西厢记》合称元杂剧三大爱情剧。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也常被称为“扬州画派”。关于扬州八怪的具体人物说法不一,八字也可看作数词,同时期画风相同的几人也可列入,最被公认的还是上面八人。
扬州八怪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靠卖字画为生。他们的书画作品大胆创新,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近现代名家齐白石、徐悲鸿等画家都有受他们作品影响。金农怪在才,精通篆刻、鉴定,工于诗文书法画作,擅长画花鸟、山水、人物,最擅长的是墨梅。郑燮就是郑板桥,怪在传奇。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画作擅长画兰、竹、石;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自称“六分半书”;诗文也写得极好,课本上学过他的七言绝句《竹石》。
黄慎怪在悟性,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诗文、狂草书法,绘画三绝。李鱓怪在命,被两次革除科名一次贬官后到扬州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擅长花卉、竹石、松柏,后又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李方膺怪在倔,工于诗文书画,擅长梅、兰、竹、菊、松、鱼、人物、山水等,尤其精于画梅。汪士慎怪在人,善于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尤其善于画梅。
罗聘怪在使命,擅长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高翔怪在淡泊,一生都是布衣之身,他擅长画山水花卉,也精于写真和刻印。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合集,这些称谓到现在依然也是很多,四大、四小、十大等等的,再列举一些其他的文人并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汉赋的奠基人,被誉为赋圣、辞宗,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古琴曲《凤求凰》。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先生曾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西汉的司马迁和北宋的司马光,一个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个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在史学界有着重大影响。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汉赋四大家是西汉和东汉四位汉赋家,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
扬雄是西汉时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后来的学者誉为“汉代的孔子”。班固是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曾修撰《汉书》,他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誉为“科圣”。张衡 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有《二京赋》、《归田赋》等名作。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曹是汉魏时期曹操和儿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的作品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曹操的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等;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有名作《洛神赋》、《白马篇》等。二陆陆机、陆云二陆是西晋时期文学家,陆机、陆云是兄弟,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
陆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南朝三谢是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族人的三位名士。南朝刘宋时期名士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是山水诗派鼻祖,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南朝刘宋文学家。谢朓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和谢灵运合称“二谢”,是南齐诗人,擅长山水诗创作。
李白有句诗“中间小谢又清发”,就是说的小谢谢朓。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的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萧衍后来成为南朝梁开国皇帝。沈约是南朝梁开国功臣,是南朝文坛领袖。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元嘉三大家是南朝刘宋文坛的三大才子,元嘉是刘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的四位文学家,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初唐四杰的名作很多都在课本上出现。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留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到极致,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是广为流传。杨炯的《从军行》有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广为流传。骆宾王的《咏鹅》儿童都会背,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文章四友是初唐四位诗人的合称,他们都是身居高位,苏味道、李峤更是曾跻身相位。虽然他们的诗作和宫廷诗人的作品没有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他还是“诗圣”杜甫的祖父。而苏味道则是苏轼先祖。仙宗十友司马承祯、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仙宗十友是五代以来的古代文人,对活动于初盛唐时期的十位文人追慕而提出的一个称美性质的范畴。竹溪六逸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竹溪六逸是唐朝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
开元年间,李白移家山东,结交山东名士,隐居徂徕山,寄情于山水林泉,纵酒放歌。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吴中四士是初、盛唐之交时,吴中地区的四位名士。张若虚的诗只留存两首,但是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贺知章的诗存世有19首,其中的《咏柳》、《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张旭是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
包融是诗人,诗作留存有八首。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大边塞诗人是盛唐时期的四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主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朝时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还是这四位,留下了很多诗作名篇。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耿湋、夏侯审大历十才子是唐朝的十位诗人,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他们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颂升平。
这十人的生卒年都不详,留下的诗作也不是很多。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四大才女是古代才华横溢,因绝世才华惊艳千古的女子。蔡文姬是汉末三国时期才女,有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上官婉儿是唐代诗人,有“巾帼宰相”之名。卓文君是西汉才女,她的《白头吟》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至今依然很流传。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蜀中四大才女是四川历史上的四位才貌双绝的女子。薛涛是唐朝人,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后蜀孟昶的妃子,黄峨是明代时期人。唐代四大女诗人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苏苏轼、苏辙、苏洵三苏是北宋散文家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号称一门父子三词客。苏轼文、诗、词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词作极美,很多还富有哲理。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四学士是苏轼门下最受欣赏和重视的四人,他们都曾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文学造诣也很高。这四人的诗词也都很是唯美,有很多传世名句,像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门六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学士是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与李廌,也被称为"苏门六君子"。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苏门后四学士也是苏轼文学的传人,元祐文坛的中坚,不过他们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宋词四大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宋词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宋朝词人大家也是辈出。
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他们词作名篇精品众多,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济南二安李清照、辛弃疾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是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两人都是济南人。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永嘉四灵是南宋末年四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为他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所以有这个称号。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代表着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苏轼不仅诗词出众,也擅长书画,他的书法博取历代名家后自成一家,擅长写行书、楷书。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后与苏轼齐名,书法上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并且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米芾在书法上用功最深,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成就以行书最大,他的《蜀素帖》人称“天下第八行书”,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在当时为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不过他的作品传世较少。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伟大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艺术地位和声望极高。王羲之擅长隶、草、楷、行书,他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法影响了后代的书法大家,楷书四大家、宋四家这些书法大家都极为推崇王羲之,所以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献之精通楷、行、草、隶各体,尤其擅长行、草书,东晋到唐代,他的影响超过了父亲王羲之。一直到唐代李世民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才使王羲之的影响更大,因为王献之杰出的书法造诣,被称为“小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楷书四大家是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分别是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
欧阳询的字体被称为“欧体”,世称“唐人楷书第一”,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是书法史上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柳公权的字体自成一家,号称柳体,和颜真卿的颜体相比有“颜筋柳骨”之称。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其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赵体”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朝鲜、日本也非常风行。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时期的四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陆游的诗存世有9300多首,杨万里的诗存世有4200余首,是古代留存诗作极多的诗人,范成大也有很多名篇上过课本。尤袤就比较陌生了,他的大量诗稿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现在留存极少,尤袤喜欢藏书,他根据藏书编的《遂初堂书目》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
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吴中四杰是元末明初诗人时期吴中的四位诗人,他们全以文名著称于世,其中又以高启的成就最高,被称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吴中四才子就是江南四大才子,是明朝中叶时期吴中地区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名士。这四人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不仅会写诗,而且擅长书法、绘画,并且以画或书法闻名于世,在现在博物馆仍藏有他们的真迹。
徐祯卿被人称为“吴中诗冠”,以诗歌名满士林,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前七子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后七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清朝康熙时期是清代词坛最盛期,这三人是当时词坛奇才。
纳兰性德的词作犹为精美,代表着清代婉约词的最高水平。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清初三大家是清初的三位散文家,其中以侯方域的影响最大。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公安三袁是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兄弟三人是湖北荆州公安县人,他们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公安派”。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岭南三家是清初岭南地区的三位诗人,他们在当时岭南地区最享盛名。
乾嘉三大家(江右三大家)袁枚、蒋士铨、赵翼乾嘉三大家是清代中叶的三位文学家,以袁枚为主。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纪晓岚齐名,是“性灵诗派”的倡导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江左三大家是明末清初诗人,三人都曾在明朝出仕,明朝灭亡后又出仕于清朝,其中钱谦益更是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桐城三祖是清代时期的散文家,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早期的三位重要作家,他们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
封建时代,皇帝封自己的儿子为什么“王”,有什么讲究吗?比如秦王、晋王、赵王、燕王?
自从有了皇帝以后,王就成了地位仅此于皇帝的称号,当然秦朝是没有王的,秦朝采用的是二十等爵制度。从汉朝一直到清朝,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封自己的儿子为王,但又各有不同的讲究。今天小祁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画像)汉朝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吸取秦亡的教训,分封同姓诸侯王以做屏藩,比如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等。
但是这个时候的王还并不是后来所说的王爵,而如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均为诸侯国王,他们不仅要去封地就藩,还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底,这和后来的王爵有名无实存在很大区别。而且王无品级高低,只分封国的大小。魏晋至明朝这段时间内皇帝一般都封自己的儿子为亲王,虽然各朝各代各有差异,但大多数都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为最尊贵,因为这四个国家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
这其中更是以晋王最为传奇,因为古代多位帝王在登基称帝之前都被封为晋王,比较典型的为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历史上总共出现过29位晋王,其中有12位成功逆袭太子登基称帝,这概率就是太子也要汗颜啊!(唐高宗李治影视形象)而在这4个国家之下则是“赵、韩、魏、粱、燕、鲁、宋、吴、越”等国代表的封号。在这段时间内,这些一字王大多都是亲王,只是在尊卑上有一定的差距。
在亲王之下,还有郡王,郡王大多都以郡名作为封号,比如渤海王、长沙王、成都王等等。郡王多数分封给离皇帝关系稍远一点的宗室子弟。因为国一般为一字,郡一般为二字,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通常认为的一字亲王、二字郡王的观念。但是有个特例,那就是中山王,中山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妥妥的诸侯王国,因此中山王也应该为亲王。
(隋炀帝杨广影视形象)而因为刘邦曾定下非刘氏不可称王的先例,因此后世也基本遵循,极少封异姓为王,即使分封也是封郡王,比如说平定了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就被封为汾阳郡王。清朝清朝不再沿用之前中原王朝的以地名和古国名封王的方式,但是王爵仍然分为两等,分别为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然后在中间加优美的字或词,亲王用一字,郡王用两字,比如说和硕怡亲王、多罗克勤郡王。
(和硕怡亲王胤祥影视形象)清朝一般都是在皇子成年后予以册封,没有受封前一般称阿哥,而阿哥并不属于爵位,而是“未受封的皇子”之意,一旦受封,则应该称爵位了。而像很多清朝电视剧里的贝勒爷,其实要知道,贝勒并不一定是皇帝的儿子,亲王的儿子也可以是贝勒,贝勒就属于爵位的一种。像大名鼎鼎的和硕怡亲王胤祥在康熙朝连封号都没有,到了雍正时期就一下子晋升为和硕亲王,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