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酒典藏8年口感如何,50年典藏每瓶308元回购

曾于2004年5月,2006年4月,2007年6月和2012年6月4次来到风翔。据史料记载,秦穆公曾“投酒于河三军皆醉”;唐吏部侍郎裴行俭“送客亭子头”,盛赞“美哉柳林酒”;苏轼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咏酒等诸多典故,文化灿烂。酒海存量大,酒耗小,又利于酒的熟化,适于长期贮存,是世界酿酒行业传统储存单体最大的容器。

西凤酒最正宗是哪款?

个人认为西凤酒最正宗的是凤香经典这一款。现在市面上口碑、口感好的凤香型西凤酒包括:凤香经典、华山论剑、六年、十五年、、七彩系列、国花瓷、金藏十年、白瓶(七两半)、绿瓶(光瓶无包装)等等。而西凤的浓香型包括:52度老西凤、西凤尊享V12、西凤御窖、丝路明珠、相约百年、蜀凤缘等等。凤香经典这一款的特点是酸而不涩,苦而不粘,辣不呛喉,香不刺鼻,诸味谐调。

无色透明,口味醇厚,头爽尾净,别具一格。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名牌白酒经过重新包装设计,一时间纷纷华丽转身,推出了国窖、舍得、水井坊洋河梦之蓝等升级版主打名牌。除了喜欢它的品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外,一直以来对酒厂的酒海颇感兴趣,想看个究竟。曾于2004年5月,2006年4月,2007年6月和2012年6月4次来到风翔。

西凤酒喝起来口感如何?

“品酒香,知酒事,交酒友”欢迎各位酒友关注头条号“酒评网”,酒评君随时和大家互动,聊聊美酒那些事儿,以下内容系酒评网原创,欢迎大家收藏,转发。提起来“凤香”,一般的酒友似乎并不太熟悉,但提起“西凤”,相信没有几个人会不知道。在50、60年代父辈酒友们的印象中,西凤那可是要和茅台五粮液相提并论的,即便是现如今,西凤头顶上的“四大名酒”的光环依旧灿烂夺目,其“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的酒体风格依然为品酒界的大咖们所津津乐道。

按今天的行政划分概念来看,似乎绝大多数名酒都是发源于某个“村镇”。比如茅台之于茅台镇,郎酒之于二郎镇,洋河之于洋河镇,古井之于古井镇,汾酒之于杏花村,西凤酒同样出产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然而“镇子”虽小,来路却大。和所有盛产美酒的地方一样,柳林镇在自然环境、水源土壤、物产人文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柳林镇酿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秦穆公曾“投酒于河三军皆醉”;唐吏部侍郎裴行俭“送客亭子头”,盛赞“美哉柳林酒”;苏轼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咏酒等诸多典故,文化灿烂。从技术角度讲,但凡能让这些历史名人情不自禁诵出千古名句流传青史的,一定是被酒水的品质征服了的,而当地酿酒的水源,是保证酒水品质的重要因素。

按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当地有泉水水质异常好,菜放置其中多日不坏,妇女饮用可以增加皮肤光洁度,此泉水证明了柳林镇的水土之美。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东湖柳,西凤酒、女人手”的佳话,据说这也是苏东坡担任凤翔府判官最喜欢的三个物件。民间传说大多无从考证,但“东湖柳、女人手”却和“西凤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地东湖盛产柳树,当地妇女善于用东湖的柳树枝编筐,而柳条筐却是储存西凤酒的必备工具。不少酿酒的专著中都会提到一个词:“酒海”,而酒海正是用来储存西凤酒绝佳的容器。用当地的荆条、柳条编成大筐大篓,内壁以蛋清、血料、生石灰为生物粘合剂,裱糊白棉布、麻苟纸数百层,然后用蜂蜡、熟菜子油等涂擦内壁,再晾干后制作而成,称之为“酒海”。

这种酒海有一个神奇的特点:“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酒海存量大,酒耗小,又利于酒的熟化,适于长期贮存,是世界酿酒行业传统储存单体最大的容器。 西凤酒海 白酒行业泰斗级专家曾祖训曾经指出,这种酒海增加了西凤酒独特的香气,成就了“凤香”,而该筐也被很多北方酒厂所采用,比如河北刘伶醉酒厂,至今还有一部分原酒是用酒海存储。

不同于川酒所强调的“千年窖池万年糟”,西凤酒的土窖池要每年更新一次。去掉窖壁、窖底的老窖皮,再换上新泥,这样既有生长己酸菌的条件,又能给予严格的控制,使其所产酒中的己酸乙酯等成分受到限制(己酸乙酯是浓香白酒最主要的呈香物质)控制在浓香不露头的程度,而“浓香不露头”也正是凤香型白酒最典型的感官评价之一。

开启瓶盖,一股酒香四溢而出。倒至酒杯,酒线绵长,酒花四溅,挂杯并不输于酱香和浓香。逆光观其色,则酒体清澈,色泽透明。 初次闻香,醇香芬芳,香气很足却不浓烈,细闻之下,竟有些许淡淡的水果香气。或许是凤香呈香物质独特的缘故,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等为辅,香气浓而不艳,清而不淡,初闻浓郁,再闻雅致。品味西凤 除了“闻其香”,区分凤香和浓香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品其味”。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