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生产的辅料是什么,制作白酒时为什么添加稻壳

1,制作白酒时为什么添加稻壳

白酒酿造过程中稻壳的作用:1、稀释淀粉含量,冲淡淀粉。粮食中淀粉含量在65%左右,发酵入池淀粉控制在17~22%之间。加入稻壳起到冲淡淀粉作用。2、稻壳具有弹性,起到疏松作用,这样发酵的粮醅含有一定量空气,酵母菌有氧繁殖,无氧发酵,借助稻壳使发酵的粮醅含有一点点空气,正好使酵母菌等繁殖起来。3、托水功能,白酒发酵过程在窖池中进行,有了稻壳可以拖着水,使窖池内上下层发酵均匀,不至于上层发酵的不好,下层水过多。
制作白酒时添加稻壳的作用是:入窖加入谷壳,可以疏松酒糟,不致入窖粮糟发粘,还可以降低酸度,利于发酵。蒸馏时加入谷壳,可以使酒糟摊撒均匀,不压气,提高出酒率。谷壳需要清蒸后使用。
在白酒制作时添加谷壳的作用:作辅料及疏松糟醅的作用。一般在粮食中添加,避免粮食颗粒之间粘结;在糟醅中添加,可以起到疏松及调酸作用。白酒中一般都需要混合一些稻壳来蒸粮的。

制作白酒时为什么添加稻壳

2,中国白酒是怎么酿造的

1.古代的白酒是如何酿造的?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酿酒的首选材料都是纯粮,而纯粮酿造的酒有一点跟酸酯分离的裸体酒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酒液都是浑浊的”,所以历史上经常把酒称作为——浊酒。到了元朝才出现了蒸馏酒,但酿酒工艺还是在纯粮之中加入大曲、小曲或麸曲,然后在窖室中进行发酵,到了一定程度后粮食中的糖分会转化成乙醇,酒浆初成后再进行过滤,入酒甑蒸馏。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锅,形状像个大蒸笼。在锅中烧水,将加了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蒸锅里,用锅炉往蒸锅里压住蒸汽。乙醇的沸点是78.3oC,而水的沸点是100oC,所以在用蒸汽加热的过程中,水还没有沸腾,乙醇就已经先沸腾了,这样就可以将酒从酒糟里蒸馏出来。乙醇蒸汽会顺着锅盖上面的管子上行,经过冷凝后就得到了蒸馏酒。这就是传统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原理。这种酒的第一个特征是用粮食发酵,酿造工艺被称为“纯粮固态发酵法”;第二个特征是一定要加曲。2.好酒的酿造工艺标志有哪些?什么叫曲?曲就是糖化发酵剂。粮食里的淀粉和糖必须要经过发酵才能转化为乙醇,而发酵需要有一个媒介来促进粮食的糖化,这个媒介就叫糖化发酵剂,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里蒸馒头用的酵母是一类东西。有一种说法叫“粮为酒本、曲为酒骨”,充分说明了“曲”的重要性。因为曲决定了酒的香味,曲里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决定了酒的风格和味道。曲有很多种。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酒时加的是大曲,大曲是用麦子高温制成的,发酵期长,菌曲很长,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和大曲相对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制成的,发酵温度低,发酵时间较短。最好的酒当然就是大曲酒,小曲的发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曲叫麸曲,用这种曲做出来的酒就叫麸曲酒。现在的二锅头就属于麸曲酒。好酒在酿造工艺上的三个基本标志就是“大曲、纯粮、固态”,这是传统的酿酒方法。不过显然现在的酒远非如此简单了。
白酒芳香浓郁,醇和软润,风味多样。我国的名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中国白酒是怎么酿造的

3,酒是怎么酿出来的

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青酒等,出现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现较晚。
※ 白酒的制作: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酒是怎么酿出来的

4,白酒的勾对方法及原料有哪些

白酒勾兑方法:固态法白酒勾调就是几种不同质量级别的白酒按照设定的比例搀和到一起,主要是品尝。达到自己想要的口感标准就是最好的。原来就是原酒和调味酒。先把品酒的水平练出来,知道哪种酒好,哪种不好,区别在哪。想勾调白酒没有基础,买一瓶酒做为标准,仿造也行,勾调完成,次日品尝。查找缺陷。分析之后弥补。
白酒的制作: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5,求白酒的酿造方法

1、糯米淘洗之后,泡5、6个小时(时间紧迫的最少也要泡2个小时)2、泡好的糯米上锅旺火蒸40分钟,中间20分钟时,要开盖,把糯米打散,淋些水,盖上再蒸(否则糯米不容易熟哈~)3、蒸好的糯米取出,搅散,自然晾凉到三十度左右(用手掌接触糯米,感觉温热但不烫手就行)4、取一个干净的容器,放一层米洒一层酒曲,如此反复5、最上面一层也要洒酒曲,并压实,在中间掏个洞,洞里也要洒酒曲6、盖好盖子,用塑料袋包裹好,然后用棉被包裹或者放在温暖的地方7、三天之后打开,闻得到酒香,看得到洞中有酒液,糯米酥软就大功告成了。这个是醪糟的制作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所用设备 1.原料处理及运送设备。有粉碎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送风设备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却设备。有润料槽、拌料槽、绞龙、连续蒸煮机(大厂使用)、甑桶(小厂使用)、晾渣机、通风晾渣设备。 3.发酵设备。水泥发酵池(大厂用)、陶缸(小厂用)等。 4.蒸酒设备。蒸酒机(大厂用)、甑桶(小厂用)等。 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谢谢采纳。

6,谁知道白酒的酿造工艺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
白酒酿造及新型白酒工艺学作者:马荣山//张广新 市场价: ¥30 元 博库价:¥ 24元 折扣: 80折 立即节省:¥ 6 元 isbn:7544127699 出版社:沈阳 2005-04-01 第1版 2005-04-01 第1次印刷 开 本:16开 平装 页 数:326页 类 别: 工业技术 -> 化工、轻工、手工业 -> 轻工业、手工业 内容提要 白酒酿造与新型白酒工艺学介绍了白酒的发展史、传统发酵及现代勾兑酒技术、大曲、小曲、麸曲白酒的制曲及酿造工艺、酒精白酒的发酵机理、风味物质的来源、白酒的风味化学。同时对白酒的稳定性,白酒降度用水、酒基、酒精的处理,新型白酒勾兑中香精香料的毒性及使用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还重点阐述了白酒香精香料的风味特征,不同香型白酒风味成分的量比关系,酒精勾兑中配方设计、白酒的品评方法、品评术语、露酒、白酒微生物学、己酸菌、丁酸菌、窖泥的培养、黄水及酒糟的综合利用,白酒酒度的换算,降度用水量计算等。 目录第一章 白酒的发展史/1第二章 白酒微生物学/10第三章 白酒的风味/38第四章 白酒的糖化剂/78第五章 大曲酒的生产工艺/101第六章 小曲酒生产工艺/115第七章 麸曲白酒生产工艺/132第八章 白酒的蒸馏方法/142第九章 生料酿酒技术/145第十章 酒精生产工艺学/160第十一章 白酒勾兑与调味酒工艺学/195第十二章 现代技术与白酒勾兑/230第十三章 白酒的品评/237第十四章 露酒/250第十五章 白酒中有害成分的性能与毒性/254第十六章 白酒的生产设备/261第十七章 白酒的有关计算/274第十八章 白酒勾兑中使用的香精香料/279附录一、白酒国家标准/289附录二、食用酒精国家标准/294附录三、无水酒精质量标准gb 678--90/295附录四、酒精度温度校正表(20度)/295附录五、1吨95%酒精兑制不同酒度酒的加水数/310附录六、53度、60度白酒降度不同酒度酒的加水数/310附录七、500克不同酒度酒的体积表/311附录八、各种酒度折算成65度酒的折算因子/312附录九、酒精密度、重量、体积百分比折算表/314[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导语 面对世界洋酒业的冲击,如何把中国白酒推向世界,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仅靠传统的生产工艺很难实现。本书在研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对白酒工艺进行探讨,用新的观念理解中国传统白酒。简明、通俗、实用,本书帮你生产出世界酒类强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优质中国白酒。 前言 近年来,白酒酿造与新型白酒勾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酿造行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及分析手段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白酒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传统技术还在继续延用,新观点正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白酒勾兑经过一个漫长的岁月,已被人们所认识。新菌种在酿酒行业广泛使用,一改以往酒与酒勾兑的传统方式,把酒精勾兑融人了白酒生产的工艺中。酒精勾兑是近几年提倡的白酒低度化后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白酒酿造在工艺上千变万化,从全国酒行业可以看出白酒行业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传统的名牌白酒厂已感到压力的巨大,在白酒行业"四川基酒大流通"这一现象给人们一种启示,未来的发酵酒完全有可能转变成新型的合成酒。人们使用"香料酒"、发酵酒做为酒基配以优质食用酒精进行白酒勾兑可随心所欲,能使白酒风味百花齐放,打破传统的风格界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白酒的要求已不再是一口辣的追求方式,对白酒的口味要求更高,重在品味,同时对白酒的营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白酒勾兑技术及酿造新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勾兑技术是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来势凶猛,发展平稳,也是酒厂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新学科。 随着中国加入w110,白酒行业也必将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如何面对世界洋酒业的冲击,同时把中国白酒推向世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应用新工艺,并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中国传统白酒的生产中,才能生产出在世界酒类强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优质中国白酒。 本书在研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对白酒工艺进行探讨,目的在于用新的观念来理解中国传统白酒。本书主要介绍白酒的酿造及勾兑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发酵工艺到现代新型白酒工艺,详细介绍了白酒香精、香料的使用,供从事酒业技术人员参考,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了简明、通俗、实用的原则,在理论上力求由浅人深。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食品发酵专业教学用书及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白酒勾兑是一门新的技术,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马荣山2005.03.19于沈阳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白酒的起源 酒源于何时、何地、是怎么诞生的,无人知晓。古埃及人供奉的酒神是奥西里斯,古希腊酒神是狄奥尼索斯,古罗马酒神是巴克斯,中国的黄帝、杜康、仪狄,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酒源于自然,先于人类。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酒的美丽传说,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无不把酒的传说作为生活的重要侧面加以描述。酒源之说也各不一致,自从人类发现了酒,就开始了对它的再创造,关于酒起源于何时,起源于何处,也都是通过古书籍的记载来加以推断的。明代文人李日华的《紫桃轩又缀》中有过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禾杂花果于石洼中,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工行偷饮之……"本段说明酒初造于猿猴。清代文人李调元的《粤东笔记》中记载"琼州(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猿以稻米百花所造味最辣,然极难得"。《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酝酒,樵子人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日猿酒"。猿猴造酒说从科学的观点出发具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野果堆积,自然发酵能产生一定量的酒精成分,也是原始的水果酒。当然人也好,猿也好,当时的酒只不过是一种神奇的液体。p1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购买此商品的顾客还购买过 用户评论 > 更多读者评论 > 我来参加评论 ↑top

7,生产 酒的原料有哪些

粮谷和薯类是生产白酒的主要原料,其它含糖原料和含淀粉的代用原料也可用来酿酒。 (一) 粮谷原料 高梁、玉米、大米,是粮谷原料中用于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有些名优白酒除使用上述原料外,还搭配一些其它粮谷类。例如,五粮液就是用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五种原料搭配酿制的。各地产的优质白酒,在选择酿酒原料时也采取多品种搭配,但多以高梁为主。 1.高 梁 我国名优白酒多以高梁为主要原料,普通白酒也以高粱为原料配制的较好,号称“高梁白酒”。通常高梁含水份13——14%,含淀粉64——65%,含粗蛋白9.4——10.5%。此外,高粱中含五碳糖约2.8%,高粱糠皮含五碳糖高达7.6%,这部份五碳糖,在常规化验淀粉时,也表现为粗淀粉,但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被酵母发酵而产生酒精。高粱糠皮也可用来酿酒,但由于在磨面时出粉率不同,高粱糠的粗淀粉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高梁糠的粗淀粉含量在33——56%之间。所以考核高梁糠的出酒率,应以淀粉出酒率为准。高粱淀粉开始糊化的温度为62℃,糊化完结的温度为72℃。粳型高粱含直链淀粉较多,糯型高梁含支链淀粉较多,但糯型高粱比粳型高粱更容易蒸煮糊化。通常高梁籽粒中含3%左右的单宁和色素,其衍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香气。过量的单宁对白酒糖化发酵有阻碍作用,成品酒有苦涩感。用温水浸泡,可除去其中水溶性单宁。 2.玉 米 玉米是酿造白酒的常用原料。玉米的粗淀粉含量与高梁接近,某些品种可高达65%以上,通常黄玉米比白玉米淀粉含量稍高。玉米含粗蛋白9—11%,含脂肪4.2——4.3%。玉米的胚体含油率可达15——40%,因此,用玉米酿酒时,可先分离出胚体榨油,因为过量的油脂会给白酒带来邪杂味。玉米的碳水化合物中,除含有淀粉以外,尚有少量的葡萄糖、蔗糖、糊精、五碳糖及树胶等。其中的五碳糖有甲基戊糖、戊糖及甲基戊糖胶,约占无氮抽出物的7%。戊糖胶是生成白酒中糖醛的主要物质。由于五碳糖的存在,常规化验玉米淀粉不比高梁低,而出酒率反不如高梁高。影响玉米原料出酒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玉米的淀粉结构堆积紧密,质地坚硬,较难蒸煮糊化,所以在酿酒时,要特别注意保证蒸煮时间。 3.大 米 我国南方各省生产的小曲酒,多用大米为原科,可得米香型白洒。大米质地纯净,含淀粉高达70%以上,容易蒸煮糊化,是生产小曲酒最好的原料。 (三) 薯类原料 红薯、马铃薯、木薯等,含淀粉极为丰富,是我国白酒和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这些原科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也能得到质量较好的白酒。 1.甘 薯 甘薯即红薯。鲜红薯含粗淀粉约24.6%,其中葡萄糖占4.17%。红薯干含粗淀粉70%左右,其中葡萄糖占10%。红薯干含粗蛋白5——6%.其中纯蛋白占三分之二,其余为酰氨类甜菜碱等。薯于中约含3.6%的果胶质,是白酒中甲醇的主要来源。红薯的淀粉含量较高,淀粉结构疏松,有利于蒸煮糊化,所以用红薯酿酒,一段出酒率较高,但白酒中常带薯干味,固态法比液态法配制的白酒,薯干味更浓。生黑斑病的鲜薯,在贮放或晒制薯片过程中发生霉变产生的蕃薯 酮,发酵时不能被分解,蒸馏时会带入成品酒中,有很重的苦辣味,常称“瓜干苦”。所以用红薯生产固态法白酒,要注意清蒸,生产液态法白酒要注意排杂。 2.马铃薯 马铃薯是富含淀粉的酿酒原料,鲜薯含粗淀粉25——28%,薯干片含粗淀粉70%。马铃薯的淀粉颗粒大,结构疏松,容易蒸煮糊化。用马铃薯酿酒,没有用红薯酿酒所特有的薯干酒味,可积极推广。但发芽的马铃薯产生龙葵索,影响发酵.因此要注意保存。 3.木薯 南方各省盛产的野生或栽培木薯.淀粉含量丰富,可作为酿酒原料。木薯中含果胶质和氰化物较高,因此,在用木薯酿酒时,原料要先经过热水浸泡处理,同时应注意蒸煮排杂,防止酒中甲醇、氰化物等有害成份的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三) 含糖原料 糖厂的废蜜、伊拉克枣及其它野生果实,含有丰富的糖份,都可作为酿酒的原料。糖厂的废蜜含糖量很高,甘蔗糖蜜含总糖49——53%,其中蔗糖占32——33%,还原糖占17——19%;甜菜糖蜜含总糖45%左右,其中主要是蔗糖,还有少量棉子糖。用含糖原料酿酒时,要选用发酵蔗糖能力强的酵母。 (四) 代用原料 酿酒常用的代用原料,包括农副产品的下脚料,野生植物或野生植物的果实等,如高梁糠、玉米皮、淀粉渣、柿子、金刚头、蕨根、葛根等。用代用原料酿酒应注意原料的处理,除去过量的单宁、果胶、氰化物等有害物质。温水可除去水溶性单宁;高温可消除大部份的氢氰酸。一切代用原料都应注意蒸煮排杂,保证成品酒的卫生指标合格。凡产甲醇、氰化物等超过规定指标的代用原料,应严禁作饮料酒原料。 .
酿酒原料颇多,但主要是谷类、薯类,如高粱、玉米、甘薯等,一般优质原料为高粱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糯米、大米等粮食。 酿酒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和杂质。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单宁含量适当,脂肪和果胶质含量要低,不得含有超量的有害物质,对于谷粒原料要求籽粒饱满,有较高的干粒重,其水分含量为14%以下。  1 高粱按粘度不同分为粳高粱、糯高粱两类。   北方多粳高粱,南方多为糯高粱。糯高粱全是支链淀粉,结构较疏松,宜于根霉生长,以小曲制高粱酒时,淀粉出酒率较高,粳高粱含有一定的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蛋白质含量高于糯高粱,高粱含有单宁、花青素等色素成分,衍生物酚类化合物赋于白酒特有的芳香,高粱蒸料后疏松度粘而不糊。高粱淀粉在胚乳内部,表面包有一层由蛋白质和脂肪构成的胶粒层,淀粉颗粒呈多角形,中心有核点,最大的淀粉颗粒直径可达30um。  2 大米:淀粉含量高,蛋白质、脂肪含量少,有利于低温缓慢发酵,成品酒质较纯净,大米中淀粉布在胚乳层中。   胚乳细胞淀粉复粒密集、每个淀粉复粒含50个—80个淀粉单位,大米有粳米和糯米之分,一般粳米的蛋白质,纤维素及灰分含量较高,而糯米的淀粉和脂肪含量较高,一般晚熟稻谷的大米蒸煮后较软、较粘;粳米淀粉结构疏松、利于糊化、但如果蒸煮不当而太粘,则发酵温度难以控制,大米在混蒸混烧的白酒蒸馏中,可将饭的香味带入酒中,酒质爽净。  3 玉米:玉米含植酸多,在发酵中可水解环已六醇及磷酸。前者呈甜味,磷酸也能促进甘油(丙三醇)的生成,多元醇具有明显甜味。后者可促进甘油的形成,因而玉米酒较酵甜。应脱坯后使用,蒸煮后不粘锅、不糊。但因淀粉结构紧密,质地坚硬故难以蒸煮,因淀粉颗粒形状不规则呈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结构紧密,质地坚硬,故难以蒸煮,但出酒率不及高粱,玉米的半纤维量含量高于高粱,因而常规分析时淀粉含量与高粱相当,但出酒率不及高粱,一般黄玉米淀粉稍高于白玉米。  4 甘薯:鲜甘薯及白薯干(薯干)分别含有2%和7%的可溶性糖,有利于酵母菌的利用,薯干淀粉纯度高,含脂肪和蛋白质较少,发酵生酸辅度小,而淀粉出酒率高于其它原料,甘薯因含果胶质较多,所以成品酒甲醇含量较高,另外还有甘薯树脂,对发酵也有不利的影响,甘薯淀粉颗粒大,组织不紧密,吸水能力强因而易糊化。  5 小麦: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除淀粉外,还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以及2%—3%的糊精,小麦蛋白质的组分以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主,麦胶蛋白以氨基酸为多,这些蛋白质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香味成分,小麦含淀粉量最高。  6 大麦:耐寒性强,生长期短,可种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大麦和青稞有4棱、6棱之分,青稞与大麦不同处是籽粒与颖壳能脱离,即不带谷壳。青稞的色泽和形状也多种各样,有黄、褐、紫、蓝、黑色和椭圆、卵形、长形之分,青稞多为硬质,籽粒的透明玻璃质70%以上,蛋白质含量在14%以上,淀粉含量为60%左右,纤维素含量约2%。  7 豌豆:粘性大,淀粉含量较大,若用以单独制曲,则升温慢,降温也慢。故一般与大麦混合使用,以弥补大麦的不足,但用量不宜过多。大麦与豌豆的比例,通常3:2为宜。也不宜使用质地坚硬的小粒豌豆。若以绿豆,赤豆代替豌豆,则能产生特异的清香。   酿酒辅料及特征:  1 稻壳(稻皮、谷壳)是稻米谷粒的外壳,是酿制大曲酒的主要辅料,为一种优良添加剂,它除了具有一般辅料作用外,由于质地坚硬,在蒸酒时还可减少原料相互粘结,避免塌气,保持粮糟柔熟不腻,由于稻壳中含有多缩戊糖,果胶质和硅酸盐等成分,在发酵版权华夏酒报过程中影响酒质,所以其用量要严格控制,并且使用前进行清蒸,多缩戊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稻壳要求新鲜、干燥、无霉烂、呈金黄色,以粗糠为好。  2 高粱壳,单宁含量较高,但对酒质无明显影响,使用高粱壳和稻壳为辅料时,醅的入窖水分稍低于其他辅料。  3 玉米芯,粉碎度越高,吸水量越大,因含一定量的多缩戊糖,在发酵时会产生较多的糖醛,使酒稍呈焦苦味。  4 谷糠,酿制白酒所用的是粗谷糠,其用量较少而使发酵界面较大,故在小米产区多以它为优质白酒的辅料,也可与稻壳混用,使用经清蒸的粗谷糠制大曲酒。可赋予成品酒特有的醇香和糟香,若用作麸曲白酒的辅料,则也是辅料之上乘,成品酒较纯净。  多粮酿造,为味觉层次提供全面的物质基础。  多粮发酵正是利用粮食的化学成分不同,比如蛋白质含量,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占的百分比及脂肪含量各不相同,所以对微生物代谢影响很大。   多粮发酵正是利用粮食间互补,作用互补为味觉层次上丰富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物质基础。因此,多种原料酿酒弥补了单一原料酿酒香气单调、复合香差等不足,使酒体丰满,风格独特。  复合型酒体以高粱、小麦、大麦、玉米、豌豆等粮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使用,高粱的无机元素及维生素含量丰富,在碳氮源满足的前提下,更为微生物良好生长与繁殖奠定了物质基础。使用适量的豌豆和小麦,主要是增加原料的蛋白质含量调整氮碳比,为美拉德反应提供物质基础生成更多的含氮化合物,特别是吡嗪类化合物。  原料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原料变动时,应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采用相应的菌种和工艺条件,注意原料的成分应分析原料中的有用及有害成分的含量,并注意用成分之间的比例,对有害成分应在原料预选预处理浸泡,蒸者蒸馏等工序设法除去,对含土杂物多的原料进行筛选,以免成品酒带有明显的辅料味和土腥味,原料入库水分应在14%以下,以免发霉而使成品酒带霉苦味及其他邪杂味,对于产生部分霉变和结块的原料,应加强清蒸,对于霉腐严重的原料,其成品酒的雅杂味难以根除,可采用复馏的办法来改善酒质。 原料香气对酒产生的影响  蒸制后的粮食与生粮的香气不同。粮食的香气成分,例如高粱的一些香气,通过这种工艺方法被直接“蒸入”白酒之中。泸州老窖特曲的特有风格就高粱香气。   粮食酒曲,稻壳在窖池内要停留相当一段时间,发酵过程中它们的许多香气成分受到破坏,但不可能受到完全破坏,同时也要散失、转变、转移等。粮食酒曲,辅料对白酒的香气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当蒸糠不好时,白酒的糠味就突出,蒸粮不好,白酒中会出现生糠味的突出。  谷物香气成分的生成过程十分复杂。香气物质的生成几乎都是由有关成分的反应引起的。这些反应可分为有酶参加的反应(酶的香气生成反应)和无酶参加的反应(非酶香气生成反应)。前者进一步分为:生鲜食品中天然生成香气的反应(生物合成香气)和经过人工处理后生成香气的反应(加工香气)。  人为加工过程涉及相当多的酶作用下的反应,例如以谷物类为首的许多植物都有脂肪氧合酶,在加工(如烘干)或贮藏(酒厂有贮粮库房)过程中可生成醛类化合物。制麦曲时用到的豌豆就有脂肪氧合酶的同功酶。玉米脂肪氧合酶,重要生成9—D过氧化氢酶,对亚油酸的氧化起催化作用。脂肪氧合酶与亚油酸作用,可生成饱和及不饱和醛、酮类及呋喃类化合物,其中有些物质散发出青草般气味(正已醛有青草气臭)。  非酶香气生成反应中,加热可生成香气,例如半胱氨酸受热分解,产物有硫化氢、乙醛、氨、2—甲基噻唑;赖氨酸受热分散生成吡啶类,内酰胺类和吡咯类化合物;丝氨酸受热以生成吡嗪类化合物的为特征,粮食(包括酒曲)的贮存,加工都在大气中进行,必然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发生,即氧化反应涉及自由基(激发态)过程,并与光、热、金属等因素有关,例如脂肪的自动氧化。 主要原料对风味质量的影响  主要原料对酒品的风味质量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原料本身所含有的某些挥发性成分。例如甘薯的水蒸汽蒸馏液中含有甲醛、丙醛、丁醛、番墸酮等羰基化合物,以及桧烯类萜烯化合物,还有癸酸、月桂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高级脂肪酸。其气味带入酒中使人感觉不愉快。玉米的挥发物组成,曾以气色谱法检出了39个峰,不同品种的玉米其含量有较显著的差别,挥发物有甲醇、乙醇、丙醛、丙酮、2—甲基丙醛、丁醛、丁酮、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戊醛、已醛、庚醛等。小麦的挥发物存在有醛、酮、醇、酯等20多种,大麦的挥发物已被检出的有几十种之多。稻谷中鉴定到了73种挥发物。这些成分有的在酿酒过程中转化成别的产物,有的则是构成成品酒风味质量的来源之一,尤其在白酒采用老五甑混烧工艺时,原料蒸煮和酒醅蒸馏时进行,更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是原料中所含有的成分,且微生物发酵的基质,淀粉或糖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酒精的同时,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香味成分。此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也都是产香或影响产香的因素物质。   甲醇主要来自原料中的果胶质,在酿造时受霉菌或果皮、子实中存在的果胶酶的作用,加水分解而生成甲醇。因而薯类白酒的甲醇含量高,它在白兰地中为0.04%—0.05%,葡萄糖酒糟含量更多,威士忌含量较少。小麦、麸皮中的木质素和配糖体积加热作用而生成游离酚类化合物。比谷物类白酒如香草醛、香草酸、阿魏酸和4—乙基阿魏醇等。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