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说的是多粮制曲,单粮浓香的古井贡酒。稍微细心的酒友就会发现,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与其它名酒的不同之处。2度之差,意味着可以兑更多的水,这也是古井贡酒的传统优势项目。汉朝初年,诛诸吕的时候,绛侯周勃立了第一大功劳,他的长子自然也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其他儿子也跟着沾光,做官的做官,富贵的富贵。
古井贡酒喝着怎么样?
古井贡酒,老八大名酒之一,蝉联四届“中国名酒”称号。特点是:“酒液无色、清如水晶、窖香浓郁、纯如幽兰、绵软醇和、尾子干净、甘润爽口、余香悠长”,人称“酒中牡丹”。以上说的是多粮制曲,单粮浓香的古井贡酒。当时古井贡酒以高粱为原料,小麦、大麦、豌豆制成中温曲,采用“老五甑”工艺,稻壳作辅料,古井泉水为酿造水,沿用陈年老窖发酵池。
2008年,采用无极之水,配桃花春曲的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上市。从那时起,古井贡酒逐步改变工艺,酿酒由单粮改为多粮,原料中增加大米、糯米和玉米。制曲由多粮中温曲,改为小麦单粮中高曲混用(春季桃花曲 夏季伏曲 秋季菊花曲)。现如今古井贡酒更偏向于幽香淡雅的独特浓香风格,酒体放香减弱,但酒体更丰满。1998年,剑南春最早提出“原浆酒”概念,结果没多久古井贡酒就开发出“原浆酒”(没有年份)并推向市场。
原浆酒是最后一批多粮制曲的单粮浓香古井贡酒,常见有两款:一款玻璃瓶,一款瓷瓶。2008年,古井贡酒正式推出“年份原浆”系列产品,并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注册申请。古井贡酒自从推出“年份原浆”就玩嗨了,不仅有5年、8年、16年、20年和26年,还有不上不下的7年。稍微细心的酒友就会发现,古井贡酒.年份原浆与其它名酒的不同之处。
其它名酒主流高度产品为52-54度,古井贡酒大多50度,只有高端的古20和古26才是52度。2度之差,意味着可以兑更多的水,这也是古井贡酒的传统优势项目。凭借年份原浆和降度策略,2018年古井贡酒营收86.86亿,距离百亿仅一步之遥。刚刚公布的2019年营业收入104.17亿。曹操的老家是古亳州,酿酒历史非常悠久。
安徽有哪些知名好酒?
一、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国家性的五次品酒会1952年第一届全国性评酒会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大曲、西凤。1963年第二届全国性评酒会八大名酒: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茅台、西凤、董酒。1979年第三届全国性评酒会八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泸州老窖特曲。
1984年第四届全国性评酒会十三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郎酒。1989年第五届全国性评酒会十七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郎酒、武陵、宝丰、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其中的古井贡酒就是来自安徽,第二届开始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二、安徽都有哪些知名白酒安徽是白酒大省,酒历史源远流长,和四川酒不分上下,民间有“西不入川,东不入皖”一说,而且在中国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中,安徽独占四家和四川平起平坐!安徽很多白酒比较低调,酒质大于名气,小缪今天列出自己心目中的安徽白酒TOP10:1、古井贡酒:安徽亳州,大曲浓香型白酒,有"酒中牡丹"之称。
2、口子窖酒:安徽淮北,中国兼香型白酒,真藏实窖,原色原香。3、金种子酒:安徽阜阳,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入口醇爽。4、迎驾贡酒:安徽霍山,浓香型白酒,窖香幽雅,绵甜爽口。5、宣酒:安徽宣城,芝麻香型白酒,绵柔醇厚,余味悠长。6:高炉家酒:安徽亳州,浓香型白酒,浓头酱尾,回味和谐。7:皖酒:安徽蚌埠,浓香型白酒,绵甜净爽,口味醇和。
8:文王贡酒:安徽阜阳,浓香型白酒,淳正丰厚,绵甜爽净。9:金坛子酒:安徽亳州,浓香型白酒,清如水晶,香如幽兰。10:店小二酒:安徽亳州,浓香型白酒,酒体丰满,醇正协和。除此之外,还有老明光、临水坊、五岭、金裕皖、今来福等。三、全国那么多知名白酒都来自哪里1、茅台酒:贵州遵义2、汾酒:山西汾阳3、泸州老窖:四川泸州4、西凤:陕西宝鸡5、五粮液:四川宜宾6、剑南春:四川绵竹7、董酒:贵州遵义8、洋河大曲:江苏泗阳9:全兴大曲:四川成都10、双沟大曲:江苏泗洪11、特制黄鹤楼:湖北武汉12、郎酒:四川泸州13、武陵:湖南武陵14、宝丰:河南宝丰15、宋河粮液:河南宋河16、沱牌曲酒:四川沱牌17、杜康:陕西白水、河南汝阳(还在争)18、稻花香:湖北宜昌19、小糊涂仙:贵州仁怀20、竹叶青:山西汾阳21、伊犁酒:新疆新源22、四特酒:江西樟树23、酒鬼酒:湖南吉首24、雁峰酒:湖南衡阳25、泰山特曲:山东曲阜26、二锅头酒:中国北京27、老白干酒:河北衡水28、金六福酒:湖南长沙29、河套王酒:内蒙古河套30、李渡酒:江西南昌31、景阳冈酒:山东阳谷32、张弓酒:河南商丘33、孔府家酒:山东曲阜34、水井坊酒:四川成都35、北大仓酒:黑龙江齐齐哈尔36、汤沟特曲:江苏灌南37、刘伶醉酒:河北保定38、太白酒:陕西眉县各省可能还有好的白酒,小肉只知道这些,感谢大家阅读。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
翻检《辞海》《辞源》及海内外华文辞书,“故里”皆“乡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里”一词,如今看来,已经被利欲熏心之徒用滥了用臭了,成了地方历史造假的代名词。其实大可不必宣扬什么“故里”,一者你没有严谨的文献论证、考古证实,光凭地方志喊些口号得不到学界认可,就算雇几个“明星”站台也只会恶心全国人民,纯属停留在打把式卖艺、吹口哨走夜路的档次。
二者几千年的人口迁徙、民族演变下来,即使名人故里在那儿,也跟你八杆子搭不着,捞名人沾死人光只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浪费民力财力去赚臭名声。因为历史人物是民族的共同财产,谁也没有私占、挪用的权力。从传世文献来看,没有黄帝故里的记载。炎黄集团属于先羌族,为华夏族的前身。古籍所载的轩辕国、轩辕丘、轩辕谷、姜水、漆沮水、涿鹿、桥山,都是黄帝留下的足迹,都不足于称“故里”;反而有力证实了炎黄集团由西北向东方迁移的发展史。
这与分子人类学所揭示的先羌集团由喜马拉雅山西麓进入渭水流域,分化出羌、藏、戎等民族的结论相符合。有学者大胆指出:昆仑山在帕米尔高原,那儿才是黄帝故里,我看也没什么大毛病。可以这样断言:如果能确定黄帝DNA,我相信川藏甘地区羌族的血缘相近度要高于现今汉族地区,因为羌人至今仍是族内婚。大家知道,汉族是以儒家文化为认同的融合民族,血缘杂的很。
言归正传,整点儿干货,本人就以古籍来探讨黄帝故里。先说黄帝:少典实乃炎、黄所出的氏族名,与有蟜氏通婚而已,故“公孙”非黄帝之姓。《汉书•律历志》说“黄帝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轩辕为车、帽,故“轩辕”乃黄帝之号,黄帝之名实不可考。而炎、黄二帝之姓,却史载凿凿:“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见《国语•晋语四》)。《水经注•渭水》谓姜水即今陕西武功城西十里之漆水,而姬水即今陕西歧山、武功县一带之歧水,此学界共识。其实,姜、姬是先羌族群常用词汇,意为女、男,姜水、姬水实则“母河”、“公河”,源于羌人原始的二元认知。至今在羌族等藏缅语族中,日月山水、皮鼓等仍分公母。
是不是陕西渭水流域就是炎黄故里呢?不能这样说。因为轩辕谷、轩辕丘、轩辕国还在西边。我们先来认识下皇甫谧,此公为文荒诞不经、臆想鬼扯,难以为据,故学者慎而远之。其谶纬、神话大作《帝王世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此乃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传说的毒源。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轩辕丘因黄帝所居而得名,而非黄帝居轩辕丘而得名“轩辕”。
再说,一个晋人,在《史记》《汉书》面前毛都不算,凭什么捏造出“有熊”的地望呢?“有熊”这一名头出处,乃至驯“熊羆貙虎”之习,熟习洋文的知道,恐怕帕米尔高原还得往西。涉及民族感情,就此打住,呵呵!大家不要失望,我国最早的史地典籍《山海经》准确告诉了轩辕丘所在。《西山经》曰:轩辕之丘在“玉山”以西480里,“积石之山”以东300里。
郭璞注云“黄帝居此丘,娶于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位置难定,但轩辕国可作参照。《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此“穷山”,《大荒西经》作“江山”,故郭璞注为“岷山”,因长江出岷山也。如此,轩辕之国在岷山之南,轩辕之丘在岷山之北,这个参照系定了。
再以“积石之山”作参照。大积石山位置明确,即今青、甘、藏三省区交界的阿尼玛卿山。其东去三百里,地在今甘肃甘南、陇南二州,正好在岷山之北。岷山西北至东南走向,故“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积石之山”,《西山经》描述为:“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黄河沿巴颜咯拉山东流,绕过阿尼玛卿山,自川北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乡,至青海海南州兴海县长达八百里,黄河是自东南向西北流的;而且此地至今仍是中国最美湿地之一,自古就是古西羌、河西羌、析枝的聚居地。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九陇右道河州“枹罕”条云:“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潜行地下,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注于蒲昌海(嘉会注:今罗布泊),故今人目彼山为大积石,此为小积石。”正与《西山经》“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合。小积石山,即《禹贡》雍州“浮于积石”,今甘肃临夏州有积石县,并非《山海经》之“积石山”。
《大戴礼•帝系》和《世本》为司马迁《五帝本纪》所本,皆言黄帝嫡子“玄嚣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包括《晋语》皆误玄嚣为少昊青阳),皆居于川中。轩辕之国实川北松藩高原。代黄帝而立者,青阳少昊金天氏,以《西山经》考之,也在轩辕丘之西,此不细说。轩辕丘往东,《水经注•渭水》引姚瞻之言,云黄帝生于天水上邽城东七里之轩辕谷。
综上,炎黄集团东迁,西北气候恶化使然,轩辕丘、轩辕谷、歧水、涿鹿只是黄帝迁徙的一个个定居点,都称不上故里。黄帝出生地,大概率在黄河上源积石山以西的千余里西羌中,但轩辕丘是其娶妻生子之地,歧水是其壮大之地,涿鹿是其立都代神农氏之地,桥山是其叶落归根之地。新郑本祝融八姓之妘姓地望,西周末郑桓公逃死而巧取豪夺,黄帝传说本于妘姓、西周郑人,而为皇甫谧讹造耳。
建文帝的生死之谜到底是怎样的?
朱允炆,明洪武十年出生于应天府,是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因朱标英年早逝,所以在朱元璋去世后,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大大缓和了朱元璋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史称“建文新政”。(建文帝朱允炆)在这些新政取得一定效果后,朱允炆便于1399年推行另一项举措——削藩。
不料这个举动激起了燕王朱棣的强烈发对。于是,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这场争斗一直持续了四年,于1402年朱棣成功登基,成为永乐皇帝后结束。可当朱棣率燕军攻入南京城时,朱允炆却离奇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允炆究竟去了哪里?到底是生是死?史书上至今没有定论,只是有以下几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朱允炆出家为僧了。传说朱元璋在位时,曾经留下过一个铁箱子,且反复叮嘱,不到九死一生的紧急关头,不得开启。后来,这个箱子一直由朱允炆的贴身太监保管。当朱棣的军队攻入南京城时,朱允炆自知在劫难逃,欲拔刀自刎。情急之中,身边的太监突然想起朱元璋遗留的箱子,急忙命人找来。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少许银锭以外,还有数套僧服以及剃度用物。
于是,万念俱灰的朱允炆,当即让太监为自己剃了发,换上僧侣衣服,从皇宫后门逃走,不知所踪。关于这种说法,《明神宗实录》里记载有张居正的一段话:“国史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明成祖朱棣)另一种说法是,朱允炆自焚而死了。朱允炆在得知燕王朱棣的军队已攻入南京金川门时,便下令纵火焚烧皇宫。
瞬间,大火弥漫了整个宫廷。朱允炆对随从说:“大丈夫宁可站着生,不可跪着死。”随即投入熊熊大火之中,其妻子马皇后、长子朱文奎,也跟着自焚了。《明太宗实录》对这件事是这样说的:“建文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明史》中也有关于朱允炆自焚的记载:“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飘洋出海了。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外交需要,而是为了寻找朱允炆。朱棣即位后,怀疑朱允炆没有自焚,派人多方打听朱允炆的下落,终无收获。后偶然得知,朱允炆已乘船出海,远度重洋了。于是,朱棣便命郑和率船队,以“杨大明威德”之名,出海寻找朱允炆。郑和第一次远航是在1405年。
当时明朝刚刚经历“靖难之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朱棣首要解决的是安抚民心,发展经济,而不是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劳师动众的数次下西洋,且回报甚微。因此,郑和7次下西洋的目的受人质疑。(郑和下西洋)《殊域周咨录》曾载,郑和下西洋的全部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后来莫名其妙地遗失了。于是,有人猜测,《郑和出使水程》记载有关于朱允炆的消息,被朱棣藏起来了,并非遗失。
江苏洋河酒和安徽古井贡酒有什么区别?
洋河酒历史悠久,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曾入选皇室贡酒,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美誉。洋河酒属于浓香型大曲酒,以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精制而成;洋河酒曾多次荣获“国际名酒”和入选中国八大名酒行列。古井贡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厂,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昧经久不息”的特点。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相术大师叫许负,传闻她19岁封侯,汉文帝都认她做干妈,这是真的吗?
说起奇门遁甲之术,则在民间最流行的就是奇门遁甲里的相面之术,历史上,鬼谷子、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都是奇门遁甲之术的大师级人物,可是,说到相术,许负、麻衣道人的大名就不得不提了。历史上,后代人一提相面之术,则必定要举许负和麻衣道人,因为他们的著作对后世的方术影响极大,许负著有《相法十六篇》,麻衣道人著有《麻衣相法》,被后世奉为圭臬。
唐末宋初的著名术士陈抟老祖就是麻衣道人的徒弟。许负其人——生来骨骼清奇,将来注定不凡。许负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因为相术灵验,还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鸣雌亭侯”,是历史上少有的女人封侯的。许负是秦末汉初河内郡温县人,也有说许负是河北保定高阳县人氏的。许负的父亲许望是河内郡温县县令,妻子赵氏,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制造十二金人,同时向天下征召奇人,当时河内郡向秦始皇报告说,温县县令许望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婴,是个奇人。
这个女婴就是许负,她奇在哪里呢?许负刚钻出娘胎的时候,手里竟然握着一块玉,玉上还有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许负出生刚刚百日,就会说话了,在古代这实属神异。不但如此,许负长大一点以后,还表现出更加令人惊异的地方:乳间阔尺,富贵足寿;乳黑如墨,公侯之相。原来许负不但聪明早慧,天赋异禀,而且骨骼清奇,她的胸膛非常宽阔,脚也非常大,一看就是富贵之相,更加离奇的是,她的乳是黑色的,就像墨水一样黑,不了解的话,还以为她是穿越过去的非洲人呢。
大家都说许负将来出将入相,封侯不在话下。汉朝建立后许负果然被汉高祖刘邦封了鸣雌亭侯。长大后,许负拜鬼谷子的徒弟黄石公为师,学得惊人的相术,而黄石公另一个徒弟,则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许负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相面,算出薄姬将来一定会生育一个天子。汉高祖刘邦前半生像个不务正业的流氓无赖,谁能想到他后半生却能逐鹿中原,定鼎天下,当上皇帝呢?许负就能看出来,因为她算定薄姬将来要给刘邦生个儿子,这个儿子还当上了皇帝。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在赵高李斯的辅佐下,不好好当皇帝,搞得天下民怨鼎沸,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当时六国的贵族后裔也揭竿而起造秦朝的反。等到灭了秦朝,汉高祖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又跟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这时候汉王刘邦旗下有个魏国的后裔魏豹,曾经自立为魏王,他跟着汉高祖打楚霸王。这个魏豹有一个姬妾,就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当然,现在汉文帝还没出生。
薄姬的母亲是魏国的宗室之女,年轻的时候跟一个吴国的姓薄的无名小卒偷情私通,生下了薄姬,后来姓薄的无名小卒死了,薄姬的母亲只好把薄姬偷偷藏在魏国皇宫自己养着,等到魏豹自立为魏王的时候,她便把薄姬献给魏豹,以求自己母女有个依靠。薄姬的母亲魏媪{媪是老年妇女的意思}听说许负善于相面,就带着薄姬找许负给女儿相相面,许负一看薄姬大惊,她说,薄姬面相富贵不凡,将来会生下天子。
魏豹一听,吆喝,我的女人生的儿子是天子,那不代表我也是天子吗?魏豹想,你们是王,我也是王,可是我将来要做天子,要当秦始皇第二,你们终究还是王,我怎么还能在你汉王手下干呢?于是魏豹一高兴,就背叛了汉王刘邦,跟楚霸王项羽讲和了。汉王刘邦一看魏豹背叛了自己,还跟楚霸王项羽尿到了一个夜壶里,岂能忍?于是派手下的大将曹参带领大军攻打魏豹,最后把魏豹打败,俘虏了魏豹和他的后宫姬妾,薄姬也被送到了刘邦后宫里织布房干粗活。
后来刘邦有一次到织布房视察工作,看到了薄姬,发现薄姬还颇有几分姿色嘛,让你李云龙,不对,让你薄姬在这织补绣花有点委屈你了,于是把薄姬纳入了自己后宫妃子行列。然而,刘邦也是后宫三千的人,他还宠幸着美如天仙的戚夫人,薄姬毕竟显不出来,于是刘邦占着茅坑不拉屎,一年没有临幸薄姬。当时跟薄姬一样待在冷宫里的美女还有一大堆呢,其中有个管夫人还有个赵子儿跟薄姬关系最好,以姐妹相称,她们三个相互约定说:“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
”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受到汉王的宠幸。一次汉王跟管夫人赵子儿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也没有忘了好姐妹,她们故意在一块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相约。汉王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啊,管夫人和赵子儿就将她们当初的约定如实的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就可怜起来薄姬,把薄姬招进了自己的寝宫,准备临幸她。虽然汉王可怜薄姬,但是他毕竟美女见多了,仍然对薄姬提不起兴趣,一直磨磨蹭蹭不肯就寝,这时候薄姬突然聪明机灵起来了,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
”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一次同房,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汉文帝。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把汉文帝封为代王,汉文帝不是嫡子,怎么也轮不到他当皇帝啊,难道许负的相面之术不准了么。谁知道,刘邦死后,吕后竟然当政,将刘邦的后宫妃子和刘家皇子们快杀死干净了,但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因为没怎么被刘邦宠幸过,被吕后放过一马,薄姬就跟着儿子代王到代国去了,后来吕后和诸吕又杀刘氏诸王,汉文帝母子不显眼竟然又逃过了。
接着,周勃陈平等诛诸吕后,在刘氏子孙里挑来挑去,竟然选中了代王当皇帝。没想到经过这么多曲折,薄姬的儿子真的当上了天子,许负的相术看起来就很灵验了。许负给周亚夫相面,算尽他的后半生。汉朝初年,诛诸吕的时候,绛侯周勃立了第一大功劳,他的长子自然也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其他儿子也跟着沾光,做官的做官,富贵的富贵。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古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绛侯的侯爵自然没有周亚夫的事,然而周亚夫也没被亏待,当上了地方大员。后来周亚夫被朝廷任命为河内郡郡守,这个地方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许负的家乡河内郡,于是许负就去给周亚夫相面。许负一见周亚夫,就对他说,他将来出将入相,必能封侯,但是最后会凄惨地饿死,不得善终。
曰:"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柄,贵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周亚夫看许负这么说,有点不是很相信,他说,我哥哥是家里的老大,他继承了我爹侯爵的爵位,我哥哥死了也应该是他的儿子继承侯爵,怎么也轮不到我啊。此后三年,周亚夫的哥哥获罪,被削去侯爵,汉文帝决定在周勃的儿子里挑选一个继承侯爵,大家都推举周亚夫,汉文帝最后选中了周亚夫封为条侯,周亚夫果然三岁而侯。
周亚夫又问许负,假如你说的对,我封了侯,也出将入相,操持国柄,我这都已经位极人臣,富贵到顶了,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就说了负指其口曰:“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说,你这里有坚硬的纹理,一直延伸到你的口中,这就是饿死的面相。后来,周亚夫虽然帮助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封了丞相,位极人臣,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被冤下狱,闭食自尽,果然是饿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