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还要喝什么酒,古代中秋节喝什么酒

逢年过节,我国人民都爱喝酒助兴,在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更离不开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喝酒呢?下面听我来说一下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喝什么酒好?

中秋,是一盏芬芳甘冽的桂花酒丹桂飘香,月圆中天,是阖家团聚的日子,也是举杯相邀的佳期……古人端午饮雄黄酒、中秋品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之句。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传说中有吴刚“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的故事。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寄托了桂花酒“饮之寿千岁”的健康祈愿,民间有“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的颐养习俗。

桂花酒芬芳甘冽,相传李白饮此酒成诗百篇,当时文人到长安专品桂花酒。宋代苏东坡亲手酿造桂花酒,在《桂酒颂》中言:“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留下“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的词章。晏殊的《珠玉词酒泉子》词中一句“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道出了词人对桂花酒爱不释杯的兴趣。

中秋节为什么要喝酒,有什么寓意?

逢年过节,我国人民都爱喝酒助兴,在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更离不开酒。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喝酒呢?下面听我来说一下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中秋之时,一般气候清爽,月亮也显得格外明大;酷夏刚过,严冬未临,气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获的时刻,新禾登场,瓜果飘香,酬谢神明,开宴饮酒,也是自然之事了。

饮酒,是伴生于赏月的另一习俗。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朝的天子在八月里要饮用酿制工艺及其复杂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天宝遗事》 就记载了熄灭灯烛在夜色之下进行的“月饮”。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位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曾记录过背诵汴京中秋节的盛况,而《梦梁录》则记载了南宋临安中秋的热闹。

到了明清,祭月、赏月、饮酒之风更是沿袭不断。时至今日,中秋节就意味着家人团聚,赏月和饮酒更是必不可少。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着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

据清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直至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喝一杯桂花酒,欢聚一堂,合家甜蜜,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屈原的《九歌》中,便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中秋节喝桂花酒的习俗主要源于中秋神话故事中,与嫦娥、玉兔同守广寒宫的吴刚一直在砍的是宫门前的桂树,月宫常年有桂花飘落。

中秋如何喝酒不伤身?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中秋节,送什么烟酒给老丈人比较好?

中秋节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和团圆!圆圆的月儿,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农家院里摆放的大圆桌,瓜果梨桃,几碟农家小菜,一瓶红酒,老两口耐心的等待着……父母需要的不是什么好烟名酒,需要的是儿女们多找点时间陪他们吃顿饭,说说话。每逢佳节倍思亲,老人掰着手指头盼望着年节的到来,并不是为了儿女们能给买好吃好喝的,而是祈盼着能够和儿女们团圆。

推荐阅读

热文